陈琛 发表于 2012-9-5 12:22

1、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2、烦恼-- 快乐其实很简单;
3、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
4、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5、消极--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6、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7、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8、狭隘--心宽,天地就宽。
阳光心态,是要用心去感受的,才可以看到耀眼的光。
把握对的事情,在对时间里,做对的事,就会有好结果。

陈琛 发表于 2012-9-5 12:24

我的人生10大奢侈品和梦想:

1、一颗不老的童心。

2、生生不息的信念。

3、背包走天下的健康。

4、愉悦心情与性情的工作和学习。

5、安稳与平和心绪的睡眠。

6、享有属于自己空间与时间的生活。

7、牵手一个教会我爱与被爱的人。

8、品味美丽和美好的心与心情。

9、自由的心态与宽广的胸襟。

10、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
我相信人性、怜悯和宽恕是人们身上最好的美德;相信亲密、豪爽、温情和眼泪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真善美是最好的东西。我给予别人或别人给予我的真爱的时候便会掉下眼泪。珍惜所有的感动, 创造人生价值,每一份希望在我手中实现,,我会全力以赴。

陈琛 发表于 2012-9-5 12:27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 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陈琛 发表于 2012-9-5 12:28

三、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

陈琛 发表于 2012-9-5 12:29

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 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七、入对行跟对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励,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这个东西至今还不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是中国已经有7家和太阳能有关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国美苏宁永乐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上市,鲁泰纺织连续10年利润增长超过50%,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刚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的公司是个不行贿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员工也不理解,不过如今,我们是同行中最大的企业,客户乐意和我们打交道,尤其是在国家打击腐败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做生意不给钱的名声,都敢于和我们做生意。而勇于给钱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觉,人还是要看长远一点。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中国的领导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领导的位置,所以他的话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观念官本位的误区,可能有大量的这种无知无能的领导,只是,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超过他,你希望他比较聪明还是比较笨?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而已。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八、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生活每天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九、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陈琛 发表于 2012-9-5 12:33

人生的21种好习惯
  1.当一个人生活枯燥的时候,他忘了用心体会是一种习惯。
  2.当一个人觉得人生乏味的时候,他忘了培养幽默是一种习惯。
  3.当一个人体力日差的时候,他忘了运动建身是一种习惯。
  4.当一个人工作疲惫的时候,他忘了认真休息是一种习惯。
  5.当一个人孤傲狂放的时候,他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种习惯。
  6.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了谦冲为怀是一种习惯。
  7.当一个人钱不够用的时候,他忘了投资理财是一种习惯。
  8.当一个人觉得工作低迷的时候,他忘了激励自己是一种习惯。
  9.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10.当一个人忽略家人的时候,他忘了爱与关怀是一种习惯。
  11.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12.当一个人忙于工作的时候,他忘了安排休闲是一种习惯。
  13.当一个人目中无人的时候,他忘了不断学习是一种习惯。
  14.当一个人服务不佳的时候,他忘了让顾客满意是一种习惯。
  15.当一个人慌张失措的时候,他忘了万全准备是一种习惯。
16.当一个人推诿责任的时候,他忘了勇于承担是一种习惯。
  17.当一个人肠枯思竭的时候,他忘了转型思考是一种习惯。
  18.当一个人沮丧失意的时候,他忘了检讨改进是一种习惯。
  19.当一个人畏惧调职的时候,他忘了提升自己是一种习惯。
  20.当一个人沟通障碍的时候,他忘了真诚倾听是一种习惯。
  21.当一个人业绩消退的时候,他忘了积极行动是一种习惯

曹伟革 发表于 2012-9-14 15:15

军旅画家何晓云和她的中国画艺术
        《嫩绿轻红》是我为何晓云中国画代表作起的题名,这幅画获得了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2004年3月,何晓云来京参加全军美术创作班,致电给我,邀我到班上看看她的创作。我去了,她拿出创作草图让我看,那是几张小纸勾画出的草稿,有些模糊又有些凌乱。我不以为然,但又想不出什么好创意。说实在的,现实军旅题材,想画出新意实在太难。两个月后的一天,晓云又让我去看她的画,那一人多高的画板就立在她的房间。画的面貌已完全改变:两位女兵走在城市熙攘街道上,与之交踵而过的,是几位衣着时尚、异彩纷呈的都市女孩。同是一个时代的女孩子,一种灿烂华光之俏与一种平凡朴素之美、一种流行时尚与一种不合时宜的泾渭分明的人生对比,汇于画中。其淡淡的、薄薄的色彩里,隐藏的是不同的人生况味……
  晓云让我为画冠题取名。回来后我绞尽脑汁,苦心琢磨。秀气女兵、靓丽的都市女孩,该与春意、花朵和蕙草等联系在一起。忽然,我想起蜀欧阳炯的《春光好》:“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和南朝梁萧绎的《乌栖曲》“浓黛轻红点花色,还欲令人不相识”句子,于是,就从前者中拈出“嫩绿”,从后者中拈出“轻红”,组合成“嫩绿轻红”句,我在纸上写出这个题目时,连我自己也吃了一惊,以这逡巡而出的词,冠以画题之名,太贴切不过了!赶紧致电晓云,晓云在那边孩子样地拍手:到底是作家啊,好,好,这个题名好!
  到了10月,全国第十届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晓云从西安来京,打来电话,请我去看美展。我问,你的《嫩绿轻红》获几等?晓云在电话那头诡谲一笑,去看看就知道啦。于是我打车前去。我们从美术馆正厅开始转,正厅是金奖作品,有陈坚的巨幅油画力作《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骆根兴的油画《西部年代》、袁武的国画《抗联组画•生存》等。再往前,晓云的工笔画《嫩绿轻红》赫然入目!我趋步向前细看标牌:金奖。作者:何晓云。我哈哈一笑:应该是金奖!晓云,你该请客啦……
  这件趣事很快就成为画坛一个佳话:一位作家与一位画家共同创造的令人回味的佳话。
  全军美术创作,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曾多次参与探研并领受撰稿任务。如:1998年的抗洪抢险创作美展(为人代笔写评论);2000年全军美术素描高研班(撰写研讨文章《尽精微,致广大——全军美术高研班素描造型艺术“反向教学法”纵横谈》,同时受总政李翔之托,为此次研修班出版的画册取名《发现•表现•再现》)等。又为诸多军旅画家写评论,如袁武、孔紫、杜军、郑春龙等(文章分别在《中华儿女》、《中华文化画报》、《中国书画报》、《山东文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上刊发)。在我所接触的诸多画家中,不乏胸有丘壑、才华横溢、落拓不羁之耿介狂狷者,而军旅青年女画家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否特立独行、清高孤傲?
  然而,初识晓云,却为其沉静的外表、内向的性格所感染。她轻柔、矜持与谦和的神态,似乎总与女画家这个称呼不大相称。而且,依她稳重的性情,不善表述的质朴和不善交际的性格,着实让我对她另眼相看。
  沉静与低调,也许只是一个人的外表,内心却蕴藏丰富的激情。在获大奖之前,晓云确实是一个无名无辈的江南小女子,她习画经历又为众人所不知。对此,她毫不在意。在现代都市人车鼎沸的境地里,能让自己心无旁骛地习画,以芳兰之静抵御外界之躁,以心灵之诚求得艺术之美,就足够令她欣慰了。年幼时的她,就喜画画,江南秀美的景色滋润着童年,也给了她绘画的灵气。一有时间,她就在自家的饭桌上,濡毫研墨,展纸作画,时日一长,居然能呈现几许曼妙的风景,展现几多活脱的人物,喜得家人争相传看。不知道晓云是否听过“鹅池”之典、闻过“神笔马良”的故事,日复一日趣之所往和勤奋用功,对于粗浅的用墨和运笔,她已初握其宗。小学时,有多次机缘让她得以展露才气,曾多次参加省市级少年画展并获奖。然而,这样的早慧,能否在今后对她的画风有重要影响,但至少可以说,让她很早就学会了以艺术的方式去思考和生活。
  80年代初,晓云的一幅《振风古塔》,入选参加中日友好城市——安庆—茨木市少年书画联展,获奖并被送往日本茨木市展出。这一殊荣给当时年龄尚小的晓云一个很大的动力,使她从此有了一个梦想:要当一位给人间大美的画家。中学以后,晓云开始学习国画,主攻山水,兼学花鸟人物。在老师的导引下,她开始接触古画。看画,读画,解决的是眼的问题(鉴赏能力);临摹,则是提升画技问题。当时的老师,是安徽省知名山水画家、潘天寿弟子韦远柏老先生。从韦老先生那里,晓云不但潜心学习画技,更多的,是学到一种修养,一种淡泊,一种以艺术本真求得生命本真的创作理想。在老师的鼓励下,晓云决心报考美术院校。一直默默支持她的父母为她报了少年宫的素描班。经过两年业余时间的苦练素描,加之个人的悟性,她的造型基本功已相当扎实,也为以后的人物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9年7月,高中毕业的晓云,考入安徽机电学院纺织系服装美术专业。虽然所学专业属工艺美术类,但几年系统的学习,对日后的国画创作,尤其是在色彩、线条的运用方面,仍有很大的帮助。不难看出,走出一种固定模式的她,这次的选择,也许就是踏上一条与同类艺术相磨合的路径。
  中国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说到底都是“线”的艺术。练习运用线条,向来被认为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之一。因为线条的运用,不仅关系到描写物像的正确、生动与否,而且也与表达作者的感情有关。线画活了,风景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如吴道子画人物衣饰,总有一种迎风飘举的感觉;张萱画《捣练图》中的女子,捣练时的挽袖、扯练时的微微着力后退,劲健生动,原因在于线条的功夫;白描大师李公麟,则完全凭借粗细、曲直、刚柔、轻重而又富于韵律的线条赋形造像,表情达意。工艺美术,如果只求工巧而不注重线的内在韵味,也会失去它情感鲜活的光彩。当然,这要看一个人的悟性了。上述的三位古代大师,晓云都潜心临摹过。两年后,晓云画作箧满笥盈,被驻陕某部看中,特招入伍,成为一名文化干事。在部队,晓云的工作并不是美术创作,却是广播员、展馆讲解员等。但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那深浓浅淡的墨线,永远不会被变幻的风雨扯断。一有时间,她就在不足十平米的宿舍里潜心画画,在宣纸上重温桑麻田园情调。那些画,虽然笔墨稍嫌稚嫩,却富有灵趣,韵味独特。画得多了,求画的也越来越多了。她的画挂在单位的图书室、活动室、机房里,军部下面各个团站也随处可见她的画作。这对于晓云来说,是付出,也是收获。
  执著换来了机遇。苦寂的跋涉,使她走向了一个水草丰盈的彼岸。1993年7月,晓云考入军艺美术系国画班,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人物画。经过两年的正规训练,她在人物画创作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里,她不光学到画的一些技法,还钻研一些不为熟知的画理。画理,让她“带着脑子画画”,让她透彻看到其中的精神光亮与人文理想;画技,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画理的外在表述。“师心不师迹”,在军艺,许多老师的教学理念,让她茅塞顿开,刘大为先生倡导的“速写,默写,创作”三部曲,让她受益非浅。由于素描成绩好,她受到了素描老师刘天呈先生的青睐,倾其真传。短短的两年时间,她的造型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创作上也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地,她认为,创作是一种诗性的发现与心灵的感悟,绝不能陷入那种呆滞的起承转合、毫无新意的程式之中。第八届全国美展,她以一幅《枫叶红了》(80×120cm)入选,这是晓云在校期间作品的首次参展。画中五位素衣女子,或端坐树下,或站立凝思,或手抚枫叶,或在寻觅什么,形态不一。这些妙龄女子与秋日的即将凋谢的红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一段青春韶华时光,在秋风落叶的飘零中,蓦然看见自身生命的影像,不由得思绪万千,唏嘘不已。同时,画中又传达出一种心境的高华与淡泊。这种高华与淡泊,在挚爱者眼中,是香草美人、野径溪流;是原始的淳和、宁静的超逸。好似一首清丽的古词,让她细致地诠释后,更觉得余韵无穷。
  《月光》(180×180cm)是一幅重要画作,创作于1994年。画面用略带装饰的手法,表现了几位八路军女战士在朦胧的月光下,步履艰难地穿林越涧,踏石攀岩,肩扛担架,救护伤员。山林静穆,而人物的内心并不静穆。那水流一样的月光,悄悄穿过树的罅隙,洒在脸上,好似在梦的边缘,盈盈地流漾,使人物更显生动。后边是散尽了硝烟的战场,前边是崇山峻岭间的漫漫长路。多少危难、多少困苦、多少难以抑去的生命之况味,都在这不眠之夜里,悄悄的隐去了它的形骸,只留下一脉心光,照亮一个宁静而坦荡的世界。这幅画,让人很自然地想起那部经典影片《小花》,而作者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山路之艰难,月亮之溯望,人生之苦甜,牵引画家心潮的涨落。透过画面上诸多“大石”,我读到的,是漫漫长路上的沉沉重负,任重道远的求索;也许,就在前面不远,更有明朝媚丽的曙光、迷人的黎明。这幅融山水与人物于一体的作品,作为《美术》1995年第二期“中国女美术家”专栏的首幅刊出,为晓云步入当代军旅画坛女画家的行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实,在对中国画欣赏与研究中,我喜欢透润古意诗情的画作。可惜的是,这样的画作在当下,少之又少。这与画家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养有关。我曾撰文谈论徐悲鸿画马,那奔赴的姿态,就是“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的坦荡傲岸之态;我曾赞叹白石老人轻毫一挥,便有一脉水流逶迤纸上,虽是淡淡浅浅的一根墨线,却让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一位诗人或艺术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是能以敏锐的目光体察自然景物,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感觉,敏捷地抓住景物在特定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异常的光彩和声响,通过心灵的纯化,创作出绝美的作品。在晓云眼里,自然之天地,无处不有大美:江南水乡的柔媚与清丽,北国山林的旷莽与雄豪,戈壁瀚海的辽阔与苍茫,都给她以心灵的慰藉。与自然实景相映照,卷帙浩繁、高华绝伦的中国古代画作,更见其精神。黄公望画山,一山一状,画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意境丰厚,非后来者可比;王维画山水,从不施色彩,而专以墨的浓淡,来表现山川烟润的清幽淡远之神韵,从而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原济的泼墨山水,风格泼辣奔放,奇险之中又显得沉郁、苍茫,具有一种风吹浪涌、地动山摇之气势……等等这些古人之画作,让晓云感到一种震颤,仿佛在蓦然间受到了神灵的点化,开启她思想的“半亩方塘”。然而,揆度画艺,蠡测古法,需要的是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藻雪精神。时空的变幻,虽使古今画人的艺术理想有了一定的差别,但精神的衍进,却定有亘古不变的内核。中国当代画家能否继承于传统,走出象牙之塔,旧瓶装新酒,让画笔触及一个新奇的创作境域,更是她常常思索的所在。故此,她时时注重知识素养和观察能力的提高。如《吉祥鼓》(150×120cm),就是她细心观察的印证,是颇具动感、活脱的一种创作。画面整体以红色为主调,一群身着红色衣裙的少数民族美丽女子,两三个秀气女兵,载歌载舞,那鼓声伴着飞旋的彩绸,传达出一种动感的力量,呈现出青春的喜悦之情。这幅入选建军7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作品,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1998年,晓云为全军“抗洪精神赞”作品展创作了《亲人》(80×120cm)。在这幅作品里,她没有从抗洪现场波涛汹涌的场面入手,而是从灾后重建家园的角度,以向日葵、军人、失去双亲的孩子为主体,构成一种温馨、和谐与宁静的氛围,充分突出了孩子失去亲人、又得到“亲人”的关怀这一感人的主题。色彩上,以暖黄色调为主,其光灿的效果浑厚质朴,较好地表述了“温暖”这一主题语汇;技法上,笔触灵动而无飘浮躁硬之感,又较好地应合了董其昌的“丘壑内营”之功。
  晓云的画作并不多(大多是女性题材),却都以质量取胜。对于创作,她最注重的是情感的投注与意境的营造,并在这样的前提下不断地创新。她认为,一幅画,就是一首诗。绘画的至高境界,是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丰富的内心情感应是首位,不同的时刻,要有不同的人生感怀。这种人生感怀,只有画家自己去真切触摸、体验,将丰厚的内心感受和让人联想的东西融贯其中才行,否则就会毫无生气,也自然失去内在的韵味。所以,在后来的几年里,我陆续在《美术》、《解放军画报》、《神剑》、《中国书画报》、《解放军报》、《军营文化天地》等报刊上看到了她的画作。这些画作充盈着灵性,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如全国第九届美展的《歌》(130×170cm)、全军十届美展的《初雪》(180×180cm)、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作品《嫩绿轻红》(200×200cm)以及2005年的新作《美龄•一九四三》(120×200cm)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说:“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这段论述,是为画人提出的文化修养要求。文化修养在于画技之上,早已是中国画论的重要问题。画家具有高格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评判标准,作画才能“挥染超拨”,论画才能“品评精高”。如是,在绘画艺术之路上,晓云虚怀谦恭,孜孜不倦,除了继续创作,还不断地加强学习,坚定攀登信念。她以自己澄净的内心,在精神的天地里不懈追求,她用全部的爱和诚念,排除世俗的干扰,努力完美着自己,也努力完美着艺术。也许,这就是我所见到的另类的年轻军旅女画家的本真。


 

曹伟革 发表于 2012-9-14 15:16

“蝶化”的诗句
  
  黎飞飞说,自己之前一直都在写散文,从2008年才开始写诗歌,而自己的诗集《拎风集》已经于去年出版。她的诗歌,主要是写个人情感和一个女子生活的所有经历。
   黎飞飞说,万物皆是诗。耐人寻味是事物本身,诗人的使命就是把这一部分呈现出来。所以,诗人的‘诗眼’是很重要的。她说:“ 洗和碗这是最美妙的诗了。,一动一静,符合了万事万物‘诗意’的本质。”黎飞飞将炒菜一事写成诗歌《豆角》,“豆角很长/寂静被掐成一节节/寸断的寂静经过一翻暴炒/翠玉般横在盘里/还是没人来啊/筷子最少是成双的/那个人独自对着盘豆角发呆”。她通过描写女子炒菜,揭示女子独守寂寞的忧伤。
  她的诗友写文章说,没有看黎飞飞的诗歌前,一直觉得女人的生活就是制造一些琐碎的事务,又被这些琐碎的事务困扰,然后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葬送在这些繁杂无趣的日常事务中。但是,黎飞飞所写的关于女子生活经历的诗歌,却让他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认知。在黎飞飞的诗歌中,他明白了,原来生活中很所琐事的竟然可以“蝶化”,通过简短的文字可以变成美丽的风景。
  
                    意境里的情
  
  诗歌很讲究意境,黎飞飞认为,意境仅是诗歌的一个层面,对于一首好诗来说,只有意境是不够的。比起诗歌表面所描述的内容,黎飞飞更愿意深究内容背后的情感。她认为,欣赏诗歌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而是要看内在,看诗人在隐喻什么。在她看来,即使有些诗歌其实写的都是些大白话,所有人都看得懂,却也不见得所有人都能读懂诗人的情感。她说,诗人会通过诗歌的结构、音韵、内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懂诗的人看的,不是诗歌的外在语言,更多的是看诗歌的内在情感。
  黎飞飞的诗歌和别人不同,她不要求所有人都能读懂。她说,自己并不能把握别人对诗歌的解读,读者能够在诗歌中体会到其中的某一点情感就可以了。她认为,自己的诗歌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看得懂,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
  黎飞飞觉得,写诗歌,想要打动人,就一定要有感情的融入。而创作环境对黎飞飞来讲,并不是那么重要。她认为,灵感的产生与自然环境没有太大关系,面对四季变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道很亮丽的风景,只要是发自内心就能够写出好作品。而提高诗歌写作的方法,黎飞飞说,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有评论的诗歌以及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进行交流等多种方式。
   黎飞飞说自己绝对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这可能跟自己写诗歌有关。
   “我很容易感动。一首歌、一句歌词都会让我伤心,甚至一只流浪狗被打的满身是伤,我撞见了也会流泪。”黎飞飞说。
  
                          不浪费灵感
  
  黎飞飞很在意朋友对自己诗歌的评价。她坦言,希望朋友可以多提意见,因为朋友的意见就是自己前进的方向。每次朋友称赞自己的诗歌写的不错时,黎飞飞就会觉得很放心,很开心,因为自己的诗歌得到了肯定。朋友对自己的诗歌提意见,黎飞飞则会不断修改。黎飞飞表示,诗没写满意,自己不会放弃修改。因为灵感来的很不容易,她不想浪费自己的灵感。
  谈到自己的诗歌,黎飞飞坦言,心中的诗与写出来的诗在转化的过程中,是不断失去的过程,写出来的诗永远是诗人最不满意的那一部分。自己最好的诗歌是没有写出来的那一首。
  在谈到写作习惯时,黎飞飞坦言,想写的时候才写。心情烦躁的时候写写东西也是一种解脱,可以安心定神。她告诉记者,自己的诗集《拎风集》今年可能会再版。
  

王燕 发表于 2012-9-20 16:14

灿烂生命 时序琳琅

                                        ——江文湛国画花鸟欣赏



绿水浮白鹅,芍药好颜色是春的风歌;亭亭芰荷,田田荷叶是夏的文采;瓜果丰收,清香溢目是秋的深韵,梅花风骨,天地寂然是冬的精魂……

在那样的作品里,草木飞禽,一年四季,生命不被怠慢,时序不被落空,艺术的存在照亮了空茫昏暗的时空,让一段平淡无奇的纪年闪现出永恒的光芒。读江文湛的水墨花鸟作品,心里封存的多种触觉被激活,世界一时变得可堪欣赏,可堪沉醉,麻木空洞的生活中显现出了值得不断回味的事物,常忆常新的时刻。以对生命的深层思考和深入感受为母题,江老的艺术作品天然地具有持久不衰的魅力。

江的笔墨深具八大遗韵,其梅花作品也清晰映照着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影子,但是在江的画面中,八大的荒寒与孤寂消退了,金农的乖戾也匿迹了,在浓墨中敷以重彩,绚烂的丹彩中,八大山人冰霜一般的色泽江代之以对生命的深情,让临画之人温热可感;八大对生命哲思式的深沉喟叹,表现在江的作品中是一种诗意的活泼气质,通过那些热烈的笔墨,被艺术感染的我们相信,江眼睛里的生命是灿烂的,明朗的。

对于生命的深情,魏晋风流中有一段故事值得玩味。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丧子痛哭,前来吊唁的人问,何至于此?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大抵是一种思想上的理想状态,最下不及情也不值一提,一个情之所钟引起上千年的人的共鸣,魏晋名士痛饮酒,服药,另一个艺术行为就是读骚,他们在风流不羁中继承了屈骚一网情深的传统,诗人没有将一怀心绪随时代潮流都指向空渺玄远的宇宙哲思,而是坦陈自己执着于对生命的流恋与钟情,人的一往情深与时间奔流而逝的无情形成巨大的张力,在那个生命觉醒的时代,人的无奈与痛苦吟咏为一句句千古绝唱。“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然而在这种对生命的深情中,表现在江老的艺术作品中,情不自禁的讴歌基调使其水墨花鸟表现出一种达观与豁然,花鸟本身所具备的鲜活生命与活泼生意充分凸显出来。鸟不是笼中鸟,花也不是皇宫苑囿彰显某家富贵的御花,失却自由与生命的纯粹。江笔墨下的飞禽草木淡化了那种易逝的悲剧色彩,更没有等级差异的世故身份,从画家到画笔下的生命们,抖落了世俗的尘埃,他们在艺术的纸墨间独留高迥与皎洁。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以最素朴的面目向日月星辰,向寒来暑往展示生命自然的力量,尽情保存着生命的灿烂本真、完足与自由。

关于灿烂,除却感官的印象,西方的美学家们做了意义的更深一层丰富,现象学哲学认为现象学还原就是灿烂的感性,灿烂的感性正是所有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本真的美,万物敞开自己,自得自在的美。江老运转自己的才华,在一幅幅画作中展现了花鸟世界灿烂的生命,光明的,无遮蔽的,澄明的,我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拂去遮住望眼的浮云的快乐。想起庄子和惠子在濠濮上的争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在这场绝世论辩中,从古至今,一句“知之濠上”让庄子始终占着上风,霎时的生命体验被一代代阐释,站在与故事遥不可及的此刻,我们指指点点着,对于生命的快然自足,庄子不同于惠子的逻辑思辨,也不同于屈骚的执着,在轻松诙谐中展示了另外一种生存样态的潇洒自由。还是西方的现象学家们说得好,庄子以其感性的敏锐在诗意的澄明中显示出生命的灿烂与美丽,但是,依然是对生命的赤诚热爱。

除此,鲦鱼的出游从容也像一个生命活泼的符号,在后世被不断咀嚼,不断展开。

陶渊明有诗写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吴亦爱吴庐。”诗人陶醉于人与物各适其天、各得其所的和乐之境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不仅花鸟,天地万物都存在于一个圆融敞亮的生命世界中,都具有活泼泼的生意,在这种生意中,人与万物是一体的,倾心体味那种物我为一的快乐是万物对每一个敞开心怀的人的回答,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情似往赠,兴来如答。在这一点上,宋代的理学家们表现的尤为可爱,程颢说,“欲观万物自得意”,连为人严正的程颐也说“绿满窗前草不除”,因为“与自己意思一般”,这里的“意思”就是生命的活泼生意。

这种对世界的心心爱念表现在艺术中,艺术家将其表达于纸墨中,艺术家不吝新鲜的色彩,不吝发现花鸟生命中纳聚的自然灵气,其灵心表现到每一笔的细致中,画家照顾到草木的一颦一笑,照顾到禽鸟的起飞止落,在包孕情感的用墨中,江老创造的花鸟意象世界呈现出了一朵花,一只鸟自身的高贵与唯一。画者自身的艺术特质痛快淋漓地挥洒出了秉性中易于其他任何艺术家的性情,那种风格是不可复制的,在整个历史的画廊中豁开一个崭新的面目。而在每一幅作品中,自然的独特性也传神摄魄地活于画纸中,花有千娇百媚,而千神百态让人不敢心生亵玩;鸟能千回百转,却带着千山万水的跋涉与千年万年的凝神立于案前,尽管江老退去了八大的孤寂,但生命的幡然感受在鸟的调啾或寂然中直抵人心。在三两只鸟与一两树花共在的世界里,凝聚的时空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章回。

色彩的热烈是江老花鸟作品的一大特点,但是丝毫不显艳丽粗鄙,而使疏野老辣的笔墨更甚,在疏野老辣中融以韶秀,秀逸之余不失慷慨豪迈之气韵。但是在江老的作品中除了春花烂漫的景象,也不乏残荷听雨的意象,在枯槁中,老辣之笔造画之老境,疏野之墨生画之古韵。艺术家对时间的敏锐,对生命的敏感,在一个“老”中又是一篇值得把玩的大文章。

老,一方面是一种画境,一方面也是一种人对时空的感觉。在流逝的时序中,艺术之笔介颇宇宙的混沌,让某一段被灵心铭记的时空放出琳琅溢目的光芒,有意蕴的时空偿还了所有虚度的罪过,承载着人类永恒的美。

《五灯会元》载崇慧禅师所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禅的指向最终都在寻常的当下,当下的醒悟却不得不坦言,时间是需要被发现的,实实在在的此刻牵引着回不去的过去,连接着遥不可及的未来,一个寻常的当下有万钧之重,当下即是永恒,永恒即在当下,词语位置的转换偷偷略去了生命体验的艰辛,或许,我们只是鹦鹉学舌般谈着永恒和当下。一朝风月在水不流、花不开的寂然中涌动着生命的激流和时间不可遏止的力量,不禁使人感叹,误入红尘懒回顾,识得真颜已百年。古人喜欢用“千秋如对”这个词形容一种饱经风霜的面容,在艺术中,风霜一词太过严重,但是面对江老的作品,美的那种常在常新的面容却当得起这个“千秋如对”。

杜甫在《春日江村》中说“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宇宙的思索让变动不居的时序凝固,艺术的生生不已却让冷寂的太空中生发出琳琅多姿的面目,我们翻阅江老师的画作时,每一个被时间抹去的刹那的激情与感动融入在笔墨丹采中,让每一个阅读画作的人在那个刹那中参与美诞生的过程,那一刻的花开果熟,荷花的凋零或是新生都在有缘而来的人面前不断复活。即使不会在一方宣纸上创作永恒的花鸟风神,或许在自己平常的时序流淌中会多一份敏锐的感受与发现。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人与自然的多少深情皆在“亲”中,会心处不必在远,也不必在那些轰轰烈烈的特殊时刻,哪个季节没有花开花谢,哪片水土没有飞鸟往还,面对艺术或者说面对美得感动,所有的解说都可以默然,因为在万古长空中,成就琳琅满目的时序,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朝风月。

                                          

                                                                                                                                     时于壬辰年三月十三日夜 一叶飘雪

王燕 发表于 2012-9-20 16:17

“逸”和“朴”之间冲突或者牵合本身都不是很重要了,一个“气”才是艺术作品展现出来的魅力和感染力最可玩味的东西。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说的很好: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出”和“入”,“外”和“内”,中国古典美学中充满了这种相互排斥但又能够整合起来的概念,在排斥与整合间回环着艺术的张力与美,诚如王国维所说,优秀的艺术家不会迷失在任何一个极里面,出外入内,游刃有余,通达个性之途,艺术才有生气,有张力。而这种游刃有余是基于一种气化哲学,道家思想家对“气”的阐释给了后世一大部分相对概念存在的合法依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重启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

万物的存在投向了阴和阳或者内和外这样两种形态,比如麻老师的书法作品,我们在观照中看到了“逸”和“朴”,但是这一切最后还是要在“气”中统一,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就是气,艺术的真味或不是例外,在道家哲学中气就是道,从某种语境中可以说,中国艺术的生发就是在以气为本体取象、立象的过程,对艺术的观照与欣赏从审美的丰富样态中最后也不可避免地要指向形而上地氤氲在宇宙中的“气”。

对优秀的艺术品的审美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气”有一些深刻和真切的体悟。

永恒的本体沉寂着,是不可把捉的,艺术的创造则是鲜活而生动的,每一个艺术的创作个体都是在空茫的世界中从无到有,创造出独特而具体的面目。艺术以自身的方式让在虚中的本体实体化,在鸿蒙中开辟出清晰亮丽的风景,面对那些逝去的时空,在虚幻中截取的一个片段因为艺术而可感,可观,可回味。

“闲翻古今卷,静品平淡茶”
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查看完整版本: 《阳春》翰墨人生--宋江安先生书论开坛(西安文联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