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1:20
六、重视刊物形象
作为艺术类期刊,除高度重视理论定位、读者面向等因素外,还应特别关注刊物的视觉形象。《书画艺术导刊》要把握读者的审美需求,打造期刊VI系统,形成清新的版面风格。就此应运用丰富的编辑技术构建期刊的版面语言,通过期刊整体视觉形象策划、文章标题设计、图片、图表运用等,把期刊的定位、文稿的内涵直观地反映给读者,增强期刊的视觉效果和风格定位。
总体上说,在国家文艺政策的指导下,《书画艺术导刊》应以展示、传播和探索、发展书法绘画艺术为宗旨,坚持学术性、创新性,积极推动书画艺术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希望在山东书画界和编辑部同志的努力下,《书画艺术导刊》能够成为山东省领军性的书画刊物,为推动山东省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潘鲁生 美术学博士、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1:21
《青海湖》下半月刊主要栏目及介绍:
实力原创:重点推介有实力、有潜力的作者。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可同时发表多篇稿子。以小辑的形式隆重推出。欢迎举荐和自荐。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和创作感悟,配以评论文章最佳,生活照片数张。
少海风情:以讲述、记述胶州古老的历史和风俗人情为主,最好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欢迎带有历史感的陈述,配有老照片更佳。
艺海撷英:不管您是美术家、书法家,还是雕刻家、摄影家,都不妨将您的原创作品和简介寄来,我们将以彩页的形式刊发,并用纪实文字将您的创作过程和成绩详细介绍。让您走向大家,让大家认识您。
其他栏目,诸如:小说世界、散文天地、诗歌方阵、少海论坛、时代风采以及人文连载等。
本刊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条款,本刊作如下声明:
1、本刊谢绝一稿多投。本刊对所刊作品拥有版权。
2、凡来稿,本刊有优先选编的权利和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敬请说明。
3、来稿如有抄袭、剽窃及其它侵权行为的,其责任由作者自负。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5:00
三峡在线个人认为,喜欢庄子讲的学术上的于丹,喜欢周杰伦明显讲的生活中的于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情,怎么就又与国学扯上了关系?而且还说有糟蹋国学之嫌?再说,庄子美学又与周杰伦的音乐又有多少关系?我们可以对于丹在对庄子的解读上“问题”进行讨论,但我人大可不必把她个人生活中的喜好拿到学术的领域来说事吧?
任何一个名人明星在生活中也是一普通人,他们的心中同样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正如篮球巨星科比心目中的性感女神是奥运会冠军、美国沙滩排球女子队中的成员之一的克丽·沃尔什、篮球巨星奥尼尔的梦中情人是网坛美女库尔尼科娃一样。我们很早就知道于丹是周杰伦的粉丝。而且,这个喜欢还很直白的那种。
记忆之中是于丹做客央视《面对面》,在接受主持人王志采访时,她首次透露自己的偶像是周杰伦。“喜欢就是喜欢,没有太多的理由!我一听到周杰伦那种含混的声音,我就喜欢得不得了,周杰伦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意味。”于丹还认为,我们应该从多元的层次上来解读周杰伦,他的歌里面传递出一种价值,是一种解构。周杰伦和方文山,某种意义上,跟我做的事情是殊途同归的。当时,三峡在线看了那期节目之后,就为于丹的真诚与真实而感动过。
其实,三峡在线觉得,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像于丹这样真诚与真实的话,已经足够。很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板着面孔对这样的真诚与真实说三道四,指手划脚。当然,我们更不能把一个人的学术思想与他的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大做文章。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人是学术领域的伟人但生活中却是极其低能吗?我们会因为其生活的低能而否定其学术的成功?不可能吧!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于丹就要遭遇如此“礼遇”?
不过,很高兴,面对炮轰。三峡在线再次看到了于丹的那颗包容之心。当有记者就此事采访她的时候,于丹非但不生气,还为韩美林敢做敢说的真性情所打动,对其赞不绝口。“一般人年纪大了,地位高了,就容易口是心非,评价熟人时更是如此,但韩老师一直都在说真心话,从喜欢我到不喜欢我,现在在发言中替我痛心,一点都不做作,这很难得,我能感觉到他的诚意,老爷子真可爱,希望广大读者不要为难他。”再一次被这样一个真诚与真实的于丹感动,当然,更多的是她的包容。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5:15
必须看看新闻,演新闻的都不容易,咱看的也不能马虎,一马虎就要落伍。再就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看看寻宝、鉴宝、艺术人生和一些访谈类节目,跟着长长见识。娱乐类节目一般不看,一惊一乍,或是拿自己开涮,像耍猴,看了头皮发麻。偶尔一看,也是遇到譬如青歌赛之类。看青歌赛也不是纯粹欣赏歌曲,多半冲着名家点评去的。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5:25
我们国家从来就不缺文人,写写画画本来就是文人分内的事情,难的是文人怎样去做人。因为文人识得几个字,读过几本书,路子一顺,不觉就志得意满起来,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果路途不顺,自然就感觉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纵酒放旷,破罐子破摔。因此文人一般会把自己搞得很尴尬,要么高高在上端着架子不食人间烟火成了孤家寡人,要么屈沉下僚牢骚满腹使人敬而远之。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6:12
一、书法衰微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只能慢慢走向衰微。书法、中医、京剧等国粹,业已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只能慢慢走向没落。不要指望当今能出大师,有几个大家就很不错了。余秋雨散文《笔墨祭》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书法艺术的未来深感忧虑。
二、书法闲适说
书法仅仅是一种自我修养,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武器。以天下为己任的书法家未免显得太傻,就像堂吉诃德。我主张书法闲适主义,先用来娱己,其次考虑娱人。
三、书法涵养说
书法不是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烟云供养,方有好的山水;诗书供养,才有文人气息。前一段时间有人提出书法家学者化,大约也是这个道理。
四、书法性灵说
书法不是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苦练可以把字写得熟练,可以练成抄书匠,但练不成艺术家。苦练是训练技法,由“技”入“道”,靠的是“悟”,是需要性灵的。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6:16
生活方式,涉及餐饮、睡眠、工作、读书、运动、休闲、音乐、社交、情爱等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应该稍安勿躁,一切都慢慢来。慢生活不等于低效率,正好相反,高质量高品味的生活会体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毋庸讳言,慢生活确实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键是我们面对纷繁喧嚣的社会如何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6:17
慢生活如今已风靡全球。所谓慢生活,并不是散漫和懒惰,而是积极寻求一种回归大自然般轻松和谐的意境,用一种闲适从容的心态去体味生活。慢生活相对于快节奏而言,可谓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值得效仿和提倡。
慢生活何其难也!需要太多的前提作为支撑,需要事业有规划,生活有计划;需要有平静的心态,有举重若轻的气度。未雨绸缪,合理安排时间,方能做到遇事从容,气定神闲。慢生活更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前提,食无肉,出无车,居无所,整日为衣食奔波,谅你如何有修养,生活也不会慢下来。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6:29
余秋雨有散文《笔墨祭》,深感当代书法的危机,所虑极是。古代文人每日与翰墨打交道,风流雅集,诗文往还,须臾离不开笔墨,随手写下的诗文草稿和书函笔记,哪怕是最不经意的一张便条,也透露着儒雅和温润,透露着学养和睿智,日后成了我们津津乐道的法帖和范本。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办公都已经无纸化,信息通讯高度发达,连信都懒得写,书法早已淡出于生活之外。难怪余秋雨写下了苦苦艾艾的祭文。
如今书法已不是谋生的工具,也不是进身之阶。我努力找寻书法的那份闲适,是把她作为慢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飙车,有人喜欢打麻将,在不危害别人的前提下,只要喜欢就行。我喜欢书法,作为爱好,首先用来娱己,其次才考虑娱人。有空涂抹几笔,偶有满意的作品,独自偷着乐。没兴致了,就看看书,读读帖,上上网,干点喜欢干的事情。没有必要给自己套上枷锁,非要达到什么高度;也不必以振兴书法事业为己任,那是艺术家的事,更与我无干。
把自己放松了,笔底下的线条反而变得自由灵动起来,抑或这就是书法艺术的真谛?
蓝田老李
发表于 2012-11-17 16:29
第25个教师节到了。傍晚鞭炮声连成片,我知道这震天的鞭炮不是为了庆祝教师的节日,而是为财神燃放的,今天还是传统的财神节。教师节和财神节撞车啦!
撞车不是第一次,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有教训。上一次撞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我还在学校教书。遇上教师自己的节日,傍晚几个同事到酒馆小酌以示庆贺。也是鞭炮声响成一片,我们疑惑不解,悄悄议论,教师过节能有这么隆重吗?一身肥肉的女店主满脸写着不屑:什么啊,今天是财神节!
我参加工作走上讲台是1984年,第二年就有了教师节,感觉还是蛮自豪的。第一个教师节过得轰轰烈烈,又是开会又是表彰的,很热闹。教师会餐,每个老师还供给一瓶青岛啤酒。教师节一晃而过,教师的命运没有改变,仍然备受社会歧视。在我们学校,教师的地位远不如伙房师傅和后勤工作人员,分房子先有他们的份儿,一个烧开水的勤杂工家属也敢公然欺侮老师。在社会上就更不消说了,教师基本上就是小气、算计、促狭的代名词。人们编教师的笑话,说是三个教师分一盒火柴,每盒100根,每人分33根,剩下一根就没法分了,每人掰一截,分了带火柴头的占便宜。最后实在没法,其中一个拿了这根火柴“嚓”的一声点着,大家共同看了光亮,这才解决了难题。
也难怪教师社会地位低,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供给,不用说没有钱,有钱也买不着。权力集中在计划、物资、商业、粮食等部门手里。流通部门和服务行业的职工,即便是普通的商店售货员也牛逼哄哄的。车间工人也能倒腾点下脚料焊个鸡笼子什么的,教师除了求他们还能干什么啊?所以腰杆一直弯着。非农业户口的女孩,宁可嫁给车间的工人,也不肯多看教师一眼。小伙子那个惨啊,怀揣着本科学历本,硬是找不着吃国家粮的媳妇,哪怕她是小学毕业!
教师地位逐步提高,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也不是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多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靠计划经济生存的部门和行业已经风光不再。国有企业或改制,或破产,员工失业,工人下岗。相对稳定的教师职业就显得有些尊贵起来,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
对教师的非议也逐渐多了起来。这种非议不再是嘲讽教师怎样分火柴,普通教师自驾车上下班早已不是新闻。社会质疑的焦点指向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抄袭、有偿家教、体罚学生、贪图利益、不一视同仁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网上一出现这样的帖子,就会成为热门话题,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教育是一个特殊行业,而且是从业人口众多、社会体系庞大的行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教师在社会上产生各种影响,引来各种议论也属正常。根据我的了解,教师跟其他行业相比,劳动强度相对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的老师,起早贪黑,异常辛苦。绝大部分教师教书育人,敬业爱岗,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撑起了教育这片蓝天,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不否认会有一些素质低下,甚至道德败坏的教师混迹其中,干出些有辱这个职业的勾当。尽管他们占少数,但造成的不利影响却呈几何倍数。少数几个人会降低整个行业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就像对公安的评价,出了几个黑警察,就说成警匪一家;就像对医院的评价,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所有医生都成了刽子手。
行业之间的陌生也容易产生隔阂,似是而非,或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举一个真实事例:一个学生家长托关系把孩子送到一所重点学校就读,孩子不遵守纪律,老师批评教育,说继续这样下去,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会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学校要开除我。家长急了,找有关领导告状,就变成了学校随便开除学生。老师该多冤枉啊,以后还怎么敢管教孩子?
再有一个误区就是家长给老师送礼。现在社会上好像形成了一种风气,干什么事情都要找关系请客送礼,缺了这个环节就担心会吃亏,多了这个环节就感到冤屈,有了冤屈难免发发牢骚。平心静气想一想,以现在的生活水平,谁还会在意一顿饭?谁还会在乎仨瓜俩枣?本来是社会风气使然,何必把罪过推到教师身上?如果真是教师索贿,或是强迫吃请,不但应该鞭挞谴责,还要举报,砸他的饭碗。如果是担心不送不请孩子会被另眼相看,那是自己误入了一个怪圈,教师不该被无端送上道德的审判庭。
既然是一个职业,教师难免有职业病,说职业病难听一点,不如说是职业习惯。其实哪个行业都有职业习惯,到医院看病,不管病人有多危险,病人家属有多着急,医生照样不慌不忙,天天在这个环境中,习惯了啊!教师也是这样,整天居高而下教育学生,顺便也居高而下教育着学生家长,习惯了啊!学生家长肯定不爽,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就会骂娘。
鞭炮还在响个不停,人们在期盼着发财。我突发奇想,两节相撞,不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撞吗?什么时候鞭炮是为教师节而燃放,社会精神文明肯定会进步一大截,物质文明自然能进步更大一截。
2009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