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6 23:51

对艺术与人生的感悟点滴

                                                                           鲁慕迅

A我是谁?百年一过客耳。我这身体不过是租来暂住的宾馆房间。一辈子做的好事,便是用来交房租的.对自己来说,无非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但对人类来说就不能不问一个:我能为他们留下什么?

A关于我的名字,小时候父母为我取名“中立”。是希望长大成人有主见,中立而不移;青年时多幻想,自改名“思淼”;以后因对政治的腐败、社会的不公深为不满,在48年开封民办报纸上写杂文用笔名“鲁慕迅”;时为地下党员的那位编辑李淑英在解放初为我写介绍信时,把这一笔名当成了我的本名,以此沿用至今,我的想法是一方面应该学习鲁迅精神,一方面也由于自己愚鲁迟钝,应该学习那些思想敏锐的智者高人;同时我还用了“鲁立”这个名字,“立“是乳名,以示不忘根本和对童年的向往。古云“三十而立”。我今已八十,更应该自立自强。

A科学家言:十三岁的小孩乃由幻想期进入写实期。我却如家乡的一种说法:“老换小”,希望自己由写实期返回到幻想期。

A小时候听老人讲:“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傻子”。这是说他(她)们对艺术的投入和着迷,已到了忘怀得失,毫无世俗功利之念的境界。画画的何尝不是这样,他(她)们既是疯子又是傻子,不疯怎会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成批成批的撕掉,不傻怎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视同生命,千金不易?

A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家”不论写字作画,都应该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性情,如果只是学别人,像别人,那就是站在人家的屋檐下,还没有自己的“家”。

A知识分子要知天知地知人,特别是知人:知人与人之别,人与兽之别,人与鬼之别,知人性之善恶,测人心之不测。然而还有更为重要的是知自己。

A画画不但用手,更要用脑,画画最终是画思想感情。画家可以不是理论家,但不能不是思想者。有头脑而不用,何异于植物人。画感情自应是性情中人,但只有感情没有思想就缺乏深度。

A画的功用就是审美,就是通过审美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身心健康,“美意延年”。画应是精神餐厅里的绿色食品,而不应是带农药的蔬菜,含激素的鱼肉,有毒的奶粉。

A学传统不是复制,讲创新不是趋时。

A文章憎命达,画亦然,车马盈门,头衔成串,必是俗手,焉有好画。

艺术不能称斤论两,所以无价;那些把自己的作品拍了多高价,卖了多少钱当作炫耀的资本,是把自己的艺术等同于萝卜白菜了。

艺术家要人来包装炒作是把自己变成商品了

A我把“天地君亲师”改成了“天地师亲友”,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自应置于最尊崇的地位;君的时代已往,不应再有他的位置;至于亲与师,亲是生育人,师是教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因此师恩更重于父母恩;我还加了一个“友”,友亦是师,而且是共患难的知己,岂不是可亲可敬!

A人生,不仅是活着,而是要做人。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22

八十驿站
    迢迢人生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寻寻觅觅何为?更不知我是谁。端的此身非我有,似旅舍,暂住一回。八十春秋半虚度,只恨梦觉迟,几度似醒还睡,却又在新梦里。唯一腔痴情,一身傲骨,只是癖性难医。利名荣宠如衣履,赤条条来去,带不走一丝半缕。贪什么?争什么?怨什么?忧什么?得失都无所谓。任花开花落,碟舞莺啼。风风雨雨,旧梦都随风吹去。且把杯舒眉。布衣蔬食足矣!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24

“画贵有诗意,题画诗与画应互相照应,互相生发,文画互渗,融为一体。书意又必须合于画意和诗意。”看鲁慕迅画集,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诗书画浑然一体,又各自独立,如《秋水》、《顽石》、《荷叶小鱼》等。当然,也有例外,如《朗月》、《大地壮歌》等便无题诗,前者只在树阴下签了个名,后者连名字也无处可签,仅于平林间钤一名章而已。鲁先生的说法是:“设如在这两幅画中强题诗,那就把画的内容和形式破坏了。”

“甘于寂寞、安于清贫,做虔诚的艺术信徒”,是鲁先生的座右铭。为了“虔诚”二字,他经历坎坷,“最困难时,看不到希望。有很多人自杀,没有自杀的,精神上也垮了。”静则生慧,鲁先生说他“太热爱画画了,有寄托故有韧力。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没有失去信心,从不怨天尤人。”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29

一是雄放的气势。寅坤画以气盛,有气才有势,气发于内而势形于外,所以他的画远远看去便觉气势夺人,被它吸引和激动。如东坡之赞吴生画:“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盖其气皆出于真性情,故能夺天地造化而形诸笔墨间。
   二是重拙的笔墨,用笔粗,用墨重,取象拙,用意巧,是其笔墨语言的基本特征。用笔粗以删繁就简,形约而气畅,韵生而意得;用墨重以强其筋骨,增其力度,使画面浓厚而见精神;取象拙以尽洗浮华,求其内美;用意巧以穷其变化,尽其精微,是以拙中寓巧,粗中有细,雄放中不离精微,节律中乃孕生命。
   三是绚烂的色彩语言,墨亦是色,色亦是墨,墨色相生而相成,艳而不妖,不火,不躁,不俗。强烈而沉稳,绚烂而雅致。色不随类,而以色抒情,是感情色而非自然色,色是音符,色是和声,以五色而奏八音,咸池云门,可以目闻也。
   四是富于张力的图式,满构图,大笔触,饱和色,加上意象造形,以实代虚以及局部放大的大特写式取景法等诸多表现手法都有着大胆的突破,如在处理虚实关系上,往往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乃至密可走马,疏不容针;在取景上,四面出枝,四面入枝,以小局部占领大空间,造成宏大的气象。
   五是音乐的境界,超逸的格调。寅坤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所追求的是一种音乐般的图画,图画中的音乐。如《茸茸绕墙》、《种瓜得瓜》、《流香》、《秋之音符》、《春朝鸣喜》、《又吹春色上枯藤》等等,虽都是传统题材,但由于他在笔墨语言和表现手法上的锐意创造,都达到了一种音乐的境界。那每一个点、线和色块,都是跳动着的有生命的音符。宋代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这与派脱(W.pater)说的“一切的艺术都是倾向于音乐的状态”,都是直探艺术本质的精辟见解。韵或音乐也就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生命节律。也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生命是美的,美在生命,是超以象外的大美,它不在耳目,乃是出于心灵而入心灵的。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31

问:艺术家被制造成“明星”,被社会认为成功,很重要吗?

鲁:这是市场条件下的产物,某些画家热衷于包装炒作,把自己变成了商品。处于商业大潮中的真正的艺术信徒,仍然是需要甘于寂寞,安于清贫的。我不是明星,也不想成为明星,编辑部要我提供10张生活照,我只能提供3、4张.而且最好一张都不用.画即是人,已经够了.

问:在今天推动你的艺术创作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最大的“敌人”是谁?

鲁:最大的动力来自宇宙和人生这两部大书,来自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悟,有感而发才有真艺术。最大的敌人是世俗功利的诱惑和干扰。还有就是自己的满足和僵化。

问:如果艺术足以展现你的表达,你最想为什么理由而艺术?

鲁:通过艺术把一棵真善美的心献给世人。

问:生活中除了画画以外,还有什么样的爱好?

鲁:我最爱京剧。它是舞台上的写意画,它对中国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十分重要,我看戏既是欣赏也是学习。小时候还多次登台演出哩。

问: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愿意回到哪一个时代?生活中最理想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子?

鲁:我愿回到童年。尽管我的童年大半是在战乱和灾难中度过,但它仍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岁月,充满着亲情、童趣、幻想和憧憬,能够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以一棵童心爱世界,没有受世俗功利的污染。不过即使真的回到童年,我也不愿舍弃以后的几十年间风风雨雨的人生体验。对于老年的我来说,最理想的生命状态是:童心不改,老骨犹坚,跬步渐进,与日俱新。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33

《荷花鹭鸶》                          得鱼 时 一 饱,         水际 任 逍 遥;         闲傍 芙 蓉 立,         何须 逐 浪 潮。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34

遵法有度而自化                                  读鲁慕迅的书法                                                                                     李尔重            
       我对慕迅同志的书法,印象深刻。其书法不拘一格,自成一体。平质而典雅,朴素而舒畅。源自章草而不泥,兼篆隶而不滞,特艺之作,略收甲骨。遵法有度而自化,化而愈新不离其宗。既不依样葫芦以自毙,又不放荡无缰而失衡。持规矩以变方圆,守六律以定五音,方圆变化无穷,五音跌宕万状,斯谓之有法幻于无法,赖有法与无法之统一,取得艺术创新之自由。长跑健将始于扶墙学步,身体健壮必须注意饮食营养,艺术大师都出自涂鸦学字。写意之功出于刻苦磨炼之基本功,不下苦功,任意创新,在字必是胡乱缭草,在画必是灭形灭神。在文必是胡言乱语,郑燮说:“必极功然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甚矣,石公(涛)功夫之不可及也。功夫气候,潜差一点不得。”艺术上的无法幻化皆出于有法之功底。章草乃行草之本源,行草之构造与神韵,皆出自章草之洗练,张旭怀素之狂草未有逾于此者,二王之行书未有逾于此者。慕迅书法之变化,亦未有逾于此者。今之书界之为行草者。未习章草,误于任意行笔者多。慕迅的书法,可为书家一鉴。此意不知慕迅以为如何。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36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俱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这里连用了七个“了”字,乍看似觉难解。其实这个“了”字也就是完的意思,兼有完整、完满、完美、完结之意。用现在的话说应是:“不怕不完整,就怕太完整,既知此理,又何必去追求完整呢?应知此并非不完整,如果不认识这个关于什么是完整的道理,那才是真的不完整呢!”中国有句老生常谈的话:“不了了之”,意思是:“就让这种不完满来作为事情的结束吧!”

   张彦远崇尚的是:“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却不满于:“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他在谈到吴道子画的妙处时说:“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显然他认为这种缺落不全的古之遗风才是美的,是合于自然的。因为不论在大自然或现实社会中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那种“高、大、全”的完美只是说谎而已。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38

花不知名分外娇



   为着寻找一种传达内心情感的视觉符号,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作者笔下的花都是经过拆解、组合、变形、夸张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或者竟是集中了多种花的审美特性而又是某一种花的符号。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7 00:39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



   一些人看贯了千人一面的模式化的概念符号,以至对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提出:“不典型”、“歪曲”、“丑化”等种种责难。用模式冒充典型,抹杀个性,使中国人物画长期陷于窒息的厄运。
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查看完整版本: 《阳春》翰墨人生--宋江安先生书论开坛(西安文联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