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19:33

我有个习惯,当看到能打动我的作品的时候,总想知道些作品背后
   的人和事,看看人家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古人也说:“师心不师迹”
   吆!为此,我每贴发一幅作品,总是写几句旁白,谈谈自己的创作感受。
   视觉艺术有时用文字语言是说不清!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19:35

我除了画画以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杂书了。所谓杂书就是涉猎面很广的书,凡是自已喜欢的什么都读,没有什么目的,只求读书过程给自已带来的快乐。我看电视的时间不多,总觉得用视觉的方式表述事物不如文字深刻,被动地跟着电视屏幕走,没有个人思考的时间。读书可开可合,可思可想,还可以在书眉的地方记些感受,一切由着自已。
    那天,我翻开鲁迅文集,《秋夜》中有一段话打动了我:“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原来文学里也有“构成”啊!因为我对绘画构成的理解--就是“同一符号的重复”,所以倍感亲切。

    此时,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在我潜意识里浮现出来,我急不可待地撕了一块宣纸,立即疾笔舞墨,一气呵成。画完觉得神韵还好,装镜挂在卧室里,呵呵!我又画了一幅有生命的作品。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19:44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有空就画写生,一是收集创作素材,再
   则是练笔、练墨、练造型能力。
一个人的实践是有限的,一个人所获得的认识更是有限的。读书是
   把多人的智慧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绝窍,而这个绝窍却被许多人忽视了。
   当然读书也要讲究方法,不是记住是消化。我每天读书,记住的不多,
   只是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19:45

研究一个人的作品,不能只研究作品的本身,更要研究作品形成
       的过程。有位很权威的人士对我说:“你的画已经形成了一条线,延
       着这条线走下去就可以了”。其实,在这以前我历经坎坷,走了许多
      “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路。
         春节前清理旧物时,发现了一批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石
       榴双鸽》就是其中的一幅。当时由于受“张力画风”的影响,画面画
       得很满,并处理成摸摸糊糊的视觉效果。虽然与现在的画风和审美理
       念差别很大,但对创作时激动的心情,仍然记忆犹新。
         六十岁以后,在注重“写”、注重“意”和注重“书画一体”的
       同时,更注重“经营位置”了。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七八年的努力,
       朋友们见面都说:“你的画面构成不错”、“画面分割的讲究”、
      “画面白留得好”……我以为说我的画有了“一条线”,也是指此而
       言吧!
          “经营位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尚有许多空间有待同道们挖掘和
       发现。做为一个探索者,永远都是走在路上。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19:47

            我的老友。谈论起画画来,他们说我聪
      明,甚至说我有“特异功能”,这都是哪的事呀!画画本来就不能靠聪
      明,更不需要什么“特异功能”,只不过是我干事比较“执着”罢了。
          我常对家人和学生们说:“一年不长,十年不短”,无论干什么,
      只要长期坚持都会干出成绩的。“请君待到十年后,马入龙宫亦成龙”,
      人是要拉开差距的。我还常说:当初与我一起学画的朋友,如果和我一
      样地坚持下来,个个都会比我优秀。
          著名书法家、画家王学仲先生,在他画的一幅老虎上题道:“画虎
      三十年,画成虎一千。谁传画虎术,不独才与天”。写字画画是要下苦
      功夫的,不是一阵子的事,是一辈子的事。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20:00

艺术的真实往往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记得还是我刚步入艺术不久
      的时候,在无线电里听到过一段这样的广播:一个女画家在公园里写
      生,围了许多观众,发现明明是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画家却画成了
      蓝色的花和蓝色的叶,大家不解其意,问她为什么?她说:“我喜欢
      蓝色”。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作品的色彩是不受生话真实限制的,与
      艺术家审美追求有关。广播里的几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几十年过去了
      记忆犹新。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20:07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
      历代文人多赞美其“借水为仙”。我则根据水仙夏天休眠,冬天开花
   的习性,写了一个题跋:“寒放暑眠,一觉一年,莫怪被人呼作仙也”。
    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后
   来我发现有些人也在引用,真没想到我成了这个题跋的“源头”了。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5 20:08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重视过程了。小时候,我最盼着过
       年。买鞭炮,买灯笼,做新衣,写对联,贴年画,买各种食品……
       一进腊月大人就开始“忙年”,孩子也跟着兴奋。真的到了过年那
       天,又总找不到年前想象的那种感觉。长大了我才明白,原来“高
       潮不在高潮上”,人们是在享受过程啊!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6 17:43

登高涉远 含蓄蕴深
——张元铁书画展序
                                                                                       鲁幕迅
    从我了解的张元铁和看了他的书画展所得印象,可以归结为两句话:一个虔诚的艺术信徒,一串登攀艺术高峰的鲜明足迹。
   他能书、能画、能文、兼通中国与西方绘画,非但广博,且能精深,可谓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冶诗文书画于一炉,是书画界并不多见的通才。
   作为一个书法家,他从历代的碑帖简札入手,传统根基颇为深厚,同时又能别具面目,时出新意,把作书不是当作一般的“写字”而是当作艺术创造,缘情命笔,直抒胸臆,所以他的书法一幅有一幅的意趣,一幅有一幅的追求,既不摹仿古人,也不重复自己,时时显出生气、灵气和艺术的生命力,他的书风则一如其人清新朴厚,浑沦大气,而又出于自然,格调超逸。
   作为一个水彩画家,他有着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和用水用色的娴熟技巧,善于以多样的表现手法,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美,以色代歌,传达出自己的心声。他还善于把书法用笔和中国画重抒发、重意境创造的写意精神,注入到水彩画中,使他的水彩画具有明显的中国画的风骨和韵味。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他不仅得益于书法,水彩精湛功夫,特长于骨法用笔,彩晕墨章,而且有着广泛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受过中国哲学、美学思想的熏陶,他更把读书和做人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功,所以从他的画中不难看出他的人格、思想和性情。他的中国画不拘一格,不守一法、不泥古、不媚时,是从自己的审美感觉中来,随时生发出新的画意与诗情,故而有他自己的风格面貌。
   元铁还是一位优秀的电视美术家和有眼力,有见地的艺术评论家。通过他的多种艺术实践,反映他的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而又非浅尝辄止,而是务求深入以探其奥窍,得其三昧。他常以“不敢偷安”来自勉,也说明他对艺术追求的永不满足。
   今年三月十五日,《张元铁书画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作品获得一致好评。时隔半年,他又创作了不少新作,应汉川市政协、文联等单位的邀请,他欣然将自己的书画作品送到他的故乡——汉川市展出,并以此作为对战胜今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家乡父老乡亲的慰问,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心灵。
   在《张元铁书画汉川展》开幕之际,谨以此文为序,并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毛相斌 发表于 2012-7-26 17:59

登高涉远 含蓄蕴深——张元铁书画展序                                                                                       鲁幕迅
    从我了解的张元铁和看了他的书画展所得印象,可以归结为两句话:一个虔诚的艺术信徒,一串登攀艺术高峰的鲜明足迹。
   他能书、能画、能文、兼通中国与西方绘画,非但广博,且能精深,可谓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冶诗文书画于一炉,是书画界并不多见的通才。
   作为一个书法家,他从历代的碑帖简札入手,传统根基颇为深厚,同时又能别具面目,时出新意,把作书不是当作一般的“写字”而是当作艺术创造,缘情命笔,直抒胸臆,所以他的书法一幅有一幅的意趣,一幅有一幅的追求,既不摹仿古人,也不重复自己,时时显出生气、灵气和艺术的生命力,他的书风则一如其人清新朴厚,浑沦大气,而又出于自然,格调超逸。
   作为一个水彩画家,他有着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和用水用色的娴熟技巧,善于以多样的表现手法,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美,以色代歌,传达出自己的心声。他还善于把书法用笔和中国画重抒发、重意境创造的写意精神,注入到水彩画中,使他的水彩画具有明显的中国画的风骨和韵味。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他不仅得益于书法,水彩精湛功夫,特长于骨法用笔,彩晕墨章,而且有着广泛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受过中国哲学、美学思想的熏陶,他更把读书和做人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功,所以从他的画中不难看出他的人格、思想和性情。他的中国画不拘一格,不守一法、不泥古、不媚时,是从自己的审美感觉中来,随时生发出新的画意与诗情,故而有他自己的风格面貌。
   元铁还是一位优秀的电视美术家和有眼力,有见地的艺术评论家。通过他的多种艺术实践,反映他的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而又非浅尝辄止,而是务求深入以探其奥窍,得其三昧。他常以“不敢偷安”来自勉,也说明他对艺术追求的永不满足。
   今年三月十五日,《张元铁书画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作品获得一致好评。时隔半年,他又创作了不少新作,应汉川市政协、文联等单位的邀请,他欣然将自己的书画作品送到他的故乡——汉川市展出,并以此作为对战胜今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家乡父老乡亲的慰问,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心灵。
   在《张元铁书画汉川展》开幕之际,谨以此文为序,并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查看完整版本: 《阳春》翰墨人生--宋江安先生书论开坛(西安文联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