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红荆藤

与丁剑讨论:当代书法审美主体与审美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芝 于 2007-6-22 00:36 发表 $ ^  B; o& B: @* p# B
5 r  a4 k# a, T6 j% j6 C0 L
丁建的话有些片面了。经典是什么?经典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对书法的认识之中。有可能以往的是经典的现在不再是经典,以往不属于经典的现在成为经典了。穷乡儿女造像,在康有为眼力就是经典,而通常的帖系经典在他那里成为糟剥了。事实上,任何一件书法留存都有可能成为经典的。这样,你这句话不是等于没说吗?

8 l0 r3 [7 s; `0 n+ o灵芝女士好像没有看明白我的意思,有句话叫“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用以说明书法的经典性,就是当代认定的经典,所以我说:“在你之前的你认为的经典,就社会层面来说就是以往的经典。”# a$ G( d$ _& f' E8 @
还有一点,即书法审美多是个体的,即所谓经典必须是你认为的经典。这是最实际的问题。2 Z5 V* K- W5 v6 n$ M, f. ]
# r/ [( z9 v8 [! o  f: T
女士有个伪命题,你说:事实上,任何一件书法留存都有可能成为经典的。这话毫无意义,即当他不被认定为经典之前,毫无意义。你的这句话就好比说任何一件物品都有可能成为文物,是的,也许一千年以后你穿过的袜子也是文物,有了价值,但我想你是不会因为一千年以后的这样一种想像逻辑,而保留你穿破的袜子而不把它扔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看了下来,参加讨论的还是那些人,但比起前段时间,论坛氛围好了许多,学习了。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曾写过一篇论文学的未知结构、两难结构的文章,谈的是文学,但对书法也有相通之处,大家不妨去看看!然后讨论这个问题可能更深入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6-22 09:13 发表 + C2 l7 G; f3 r

6 W: A) A! C4 C" |  h' |0 e& }# }灵芝女士好像没有看明白我的意思,有句话叫“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用以说明书法的经典性,就是当代认定的经典,所以我说:“在你之前的你认为的经典,就社会层面来说就是以往的经典。”
0 [& D) m5 X/ N# b; j" q还有一点,即书法审美多是个体的,即所谓经典必须是你认为的经典。这是最实际的问题。! [& ^) E: L, M0 i

3 ^: T7 g' {0 C. ]女士有个伪命题,你说:事实上,任何一件书法留存都有可能成为经典的。这话毫无意义,即当他不被认定为经典之前,毫无意义。你的这句话就好比说任何一件物品都有可能成为文物,是的,也许一千年以后你穿过的袜子也是文物,有了价值,但我想你是不会因为一千年以后的这样一种想像逻辑,而保留你穿破的袜子而不把它扔掉的。
' _; `+ M- z- f7 h$ W; C
em16
; S# G' Y# M1 g/ z. `" [: `' R
8 t) R/ k* c1 i! N3 s4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22 04:01 发表 5 O0 ~5 k! X. d, |
em2 孙氏接着说:夫屈于不知己,而申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em22 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咎夏虫哉!em18 em3 em4
, o; T0 L5 P3 n5 F$ E7 Z9 R: W  u) k

+ r( U: U2 {# k& L3 x孙氏是说“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布衣对《书谱》烂熟于心,不至于错引漏用吧!一篇《书谱》读了千百年,但真正悟到点真谛的有多少?在下不才,愚以为孙氏此段论述,正是把哲学、国学用于书法美学的一个典范。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就不用解说了,士,可为知己者死,不知孙氏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至于庄、老的这段,不就是“知鱼乐与不知鱼乐”的翻版吗?“朝菌不知晦朔”,是人的主观判断,人不是朝菌,怎知其知与不知?而老子“下士闻道”这句话,被书界演绎成“高书不入俗人眼”的笑话!其实,道,是可被下士(百姓)所接受的,正像佛家学说能被百姓(不分贵贱)所信奉和接受一样,在现实社会中,老子的这句话,也常被某些非正统教派所引用,以炫耀其高深。故,庄老的这席话,若不批判地看,不知要害死多少人!# i& W$ R+ U1 P

8 l0 m, ^8 x  P! J( C# K这样解答不知布衣满意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荆藤 于 2007-6-22 10:25 发表   C3 X: p, I' y. Z) d; e

) B/ E% K1 C+ l$ a) i. L
7 N+ n, U$ x8 P! D6 f* k孙氏是说“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布衣对《书谱》烂熟于心,不至于错引漏用吧!一篇《书谱》读了千百年,但真正悟到点真谛的有多少?在下不才,愚以为孙氏此段论述,正是把哲学、国学用于书法美 ...

% U! E/ i, U1 l  E# |, y& r2 j4 v我确实打字漏了个“士”字,还检查了两遍,实在对不住大家!老矣。4 }" i1 M  j5 ]6 u/ f, A
但你的解释不敢苟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智水 于 2007-6-22 11:41 发表
8 l# _3 `2 `! B, v% ]3 Y& x余秋雨曾写过一篇论文学的未知结构、两难结构的文章,谈的是文学,但对书法也有相通之处,大家不妨去看看!然后讨论这个问题可能更深入些!
5 ^" V: y5 }9 \
& d: e" h& X7 i
7 `8 g% \6 G) H3 H# n  p
谢谢推荐余文!在网上百度了一下,看到余报告的摘要内容.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221524.htm% f# S7 t  l+ U& P$ p% H/ }( Q

$ v, j* p9 K9 s# L7 h3 \  P        莎士比亚一生写了许多优秀作品,他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他的作品多半是半透明的双层结构。他的伟大作品,一定有一未知结构。莎士比亚的研究者认为,他的作品最早是被平民百姓捧起来的,演出的剧场是木质结构,由于还没发明电,照明使用蜡烛,剧场容易起火,故大人物很少光顾演出,再者同百姓一起又怕传染瘟疫,因而剧场是平民百姓的天下了。但不久,文化界官方也喜欢上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有耐人寻味的两难结构。——余秋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7-6-22 11:36 发表
+ p3 E  R. N) w+ j一路看了下来,参加讨论的还是那些人,但比起前段时间,论坛氛围好了许多,学习了。em1 em1
# z7 M% x  k+ R# L8 M; v

  a3 M- H5 b6 g  _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6-21 12:54 发表
$ v( a5 F; y) ^8 Z3 x
$ i% s( y* t! B; j9 C, l& v% X; u如果硬要谈标准的话,标准就是在你之前的你认为的经典,就社会层面来说就是以往的经典。& r2 Q( A' u% o( y/ N" J/ c
5 g7 a; a5 K6 H  X
...

4 a/ \. Z$ x8 ]9 s' d5 L( c! t5 O$ S7 I* ]$ v. @# {
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宏观上讲,书法审美的标准有艺术的,亦应有社会的。
& V& b; |. h. G, Z, b2 k: z3 d
5 J; F& Z* g! H0 ~  {丁版在此提及的“标准”,实际是艺术标准或(标本),如果是标准的话,那应该是这些“经典”的抽象;除此,还应有一个社会标准,就是时代的审美偏好,表现为大众认可程度。
% O0 I6 [4 K' |7 @" K% X. A" x' ~( B. Q- _# O% \) O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这说明在这些历史进程之中,是有较普遍的、被社会认可的审美偏好的,如同评价美女的汉喜瘦,唐爱肥是一样的。今人尚什么?最终做出选择的是审美主体——书法受众,书法家是书法美的生产者,书法家不能把书法搞成自娱的工具,自己创作,孤芳欣赏,而应把作品交给市场、让大众做出选择。创作——受众检验——再创作——再检验,以至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相适应,才能打造出这个时代真正的书法艺术品。如果相反的话,把受众看作“下士”,没有欣赏、评鉴书法作品好与坏的资格,你认为“好看的”,是“毫无艺术水平”的,而你看起来“丑的”,才是创作者要奉献的“真正书法”,那无异于把书法置于绝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 P' L  S/ S9 Q1 y; `% ?1 m灵芝女士好像没有看明白我的意思,有句话叫“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用以说明书法的经典性,就是当代认定的经典,所以我说:“在你之前的你认为的经典,就社会层面来说就是以往的经典。”! _/ s" G4 `8 Q# ?- j- i" Y
还有一点,即书法审美多是个体的,即所谓经典必须是你认为的经典。这是最实际的问题。
$ Q! `) Q- F5 @, u
既然你承认书法审美多是个体的,也就意味着经典是以个人为单元认定的经典,如此,人人都有一个经典版本。如果按你所说的书法的审美标准就是经典,不等于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审美标准吗?这不还是等于没说或者废话吗?
/ K6 d9 ]) v8 c% b" I  c4 }
) W3 q7 s5 u! g% W[ 本帖最后由 灵芝 于 2007-6-22 20: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