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6-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512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6-9-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是人类文化精神的形成问题。
( U; V C, K1 m0 V" ~1 h# s. w 人类文化的融合过程也是新的人类文化精神的形成过程,新的人类文化精神应该最大限度地包融人类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即海的容量的形成)。而作为一种信念,则人类文化精神这个核心应首先形成。
! D) ^% S% q: R; n 由于人类自身的局限,生存、死亡的恐惧无法摆脱。理性意识所获得的只是一些小知识、小智慧。就地球而言,我们孤独、无知、畏惧。自然万物并非可以和我们平等对话的主体,所有自然生态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人类在自作自受、自说自话,人类没有朋友,是孤独者;我们不知道,地球的生态圈究竟能够维持人类存在扩张的极限在哪里?很无知;如果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物种普遍灭绝,作为独夫的人类亦将面临灭顶之灾,真畏惧。就宇宙而言,人类的大孤独、大无知、大畏惧等状况也没有本质上改变。在浩渺的宇宙中,人类并没有找到另外的生命形式,地球生命是不是真正的孤独?人类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什么是精神等根本性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及宇宙大爆炸理论对宇宙起源等问题的描述未必真实。真正人类个体可以感知及理性把握的事物都是很小的,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如此。就好像一个人,在他一生的体验及感知能力之外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只有经过某种论述,他才能存疑地相信。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何尝不是如此(因为没有更合理的假说)。我们算不算真的无知?当人类中小小的精神个体直面宇宙等那样庞大的事物时没有理由不畏惧。我们和千万年前的人类面临的问题只有大小而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孤独、无知、畏惧,需要有所皈依,产生宗教情结也是很正常的。正由于全人类有共同面临的问题,它将人心聚合成一个整体,可以形成新的人类文化精神的初始状态。
, j+ A0 j' q7 |3 w7 `# g9 G4 D8 s 人类文化精神可相对分成时代精神与文化精神,时代精神对应于现时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文化精神对应于从古自今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人类文化融合以前,由于地理等条件的限制,这些问题都由各个民族独自面对,并形成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经,时代精神是纬,时代精神与文化精神共同编织出人类的精神图景。在某一时段,如果时代精神之纬稀疏,则文化状态常体现为萧条,如果文化精神之经稀疏,文化状态常体现为浮华,而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显然是文化浮华的时代。' T4 y& d2 \8 {6 r( r
广义的文化包含科技,狭义的文化与科技对应。我认为,广义的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类的存在最大化,当然,这里的存在本质上指的是存在意识,相对可以分成物质世界的存在与精神世界的存在。科学技术是拓展物质世界的最佳工具,文化艺术是拓展精神世界的最佳方式。科技对世界的作用,从认识开始,经过证明,最终达到对世界占有的目的,以满足“本我”的需求,以及“自我”中靠近“本我”的部分。文化对世界的作用从解释开始(这里的解释与认识密切相关),经过限制,最终完成对世界的关怀,以满足“超我”的需求,以及“自我”中靠近“超我”的部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从初始的同一到后来的不对称,它们的分裂和冲突到工业文明时代日益加剧。从某种角度上说,科技是一种邪恶,它不断地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的同时,也不断地干着摧毁自然的勾当,而自然是人类心灵审美的准则。(这是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对自然的顺从与敬畏,作为人类,也许还应该增加些反叛,但决不会太多。)物质世界的获得与精神世界的损失,孰重孰轻,何者为度?哪里是它们的平衡点?这也是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8 h9 R$ v, v6 f4 C2 N# c
人类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就是物质世界的不断扩张。到了二十一世纪,以西文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可能也存在着根本的信念危机。主要体现在:1、现代科学也许会发现物质世界没有“第一因”(即没有上帝),那么,真正的科学探索就失去了原动力,将导致科学精神的萎缩;2、所有的知识都可能以人类的自身为归止,渐渐呈零值,即再无奥秘,再无意义可言,亦将导致人文精神的萎缩;3、科学技术已经开始了人自身的否定,挑战人类的尊严。无知、无德、无所畏惧,却拥有强大力量的人类即处在一种十分可怕存在状态。
8 i" ?* y& j& a3 y 西方文化手执科技的利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它的光芒覆盖了其他文化的光芒。但这支火炬的燃烧难以维持太久,一是维持火炬燃烧的外部资源(氧即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二是维持燃烧的内部资源(油即西方文化资源)的有限性。一旦科技之光黯淡下去,恢复了西方文化原本的状态,那么其他文化的光芒就会显现出来,成为照亮心灵世界的光芒。所谓科技之光的黯淡,就是指科技回复到它本该有的位置。目前的人类尚处在“科技神话”的时代,人们相信,只要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实际上,科学技术只能解决它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不是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重大的问题。当西方文化发展到它扎根时所预设的存在空间之后,“知识”开始了它的否定,暴发文化灾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Y8 d+ V, [( Y2 Q/ `# Q 我有一种感觉,二十世纪是一道关口,在此之前,人类在爬坡,在此之后,人类在滑坡。而科学技术也由向上之力转化为向下之力。步入中年的人类应该告别青春期的欲望贲张,转向深邃与博大。深邃指的是扎根之深邃,博大指的是关怀之博大。所谓的深邃与博大也就是寻求人类精神世界的存在最大化。
" H3 Z7 H$ p" `6 e 物质世界的扩张就微观而言,人类的占有已经达到纳米级;就宏观而言人类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地球生态的命运,并且把触角伸到了火星。与物质世界的无限扩张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精神世界的萎缩,市场经济追逐的是眼前看得见的利益,政治团体追逐的是现时的统治,整个社会文化形态弥漫着狭隘的功利氛围,而精神个体的存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所谓的“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对自然资源的永继利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说法都是十分可疑的,在此基础上的绿色环保等观念,也显示出人类的狭隘与自私,仅仅为了自己活得更好,那决不是关怀。人类无法摆脱自身,却又要超越自身,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不对称,造成文化存在的不和谐。
, \, u' l) h0 ^9 H# G6 E 就存在而言,在未来←—现在—→过去的坐标中,未来只是一种方向,可以把握的内容很少,很少的这一部分内容还是根据过去、现在的推想;现在,也只是一个即将逝去的瞬间;真正可以把握的、有着丰富内涵的是过去。过去就是历史,对历史进行把握,就是追溯。追溯的方式可相对分成两种:一种是理性的追溯,获得的是知识;一种是非理性的追溯,获得的是存在的认同。
% Y0 r5 H2 k. R% Y( L 就存在意识而言,“我”永远只能是“我”,而不可能是“你”或“他”,只有当“我” →“我们”(存在意识的拓展,即存在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时,“我们”才能包容“你”或“他”。存在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必须有其内在的根据。所谓的内在根据就是指在生命意识的深处,两者尚未分离时的同一。 W9 U1 x+ _: P$ t7 S( l2 f* d. F
人类存在真正的依靠只有自身。溯源是因,关怀是果,把人类自身的存在最大化,横向,将人类的关怀涵盖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所依托的环境;纵向,将人类的生命存在意识拓展到最深层,并将关怀延伸到子孙后代。只有这样,人类文化的存在时间上、空间上才能最大化,并构成一个人类文化存在的整体。" z, D, m8 ^ P- `( T$ Y4 D
新的人类文化精神的形成,包含了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精神的超越,是人类文化大融合的最善之果。能否结出,结好,亦非定数。* u5 e4 _- U6 |4 s' |5 o
以往人类群体的理想无非有三类:一是对想象中的远古理想社会的恢复(儒、道等);二是对天国的向往(宗教);三是建立理想国度(乌托邦)。而如今,这三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虽然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否定,但也有转化融合的可能(亦人类文化精神的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9 k0 G0 J( Q7 ]7 ]1 a6 L8 D7 y9 ? 一方面随着人类自身能力的不断增强,对祖先的崇敬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不断加剧,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古人的那种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的存在状态又成为今人所羡慕的,人们对逝去的怀念也会越来越强。我趋向于认为在人类的初始状态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基本对称的,因而也是理想的。古人向往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的未来是对的,我们向往古人那种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对对称的存在状态也是对的,因为今人古人的存在基础不同。向往并不是回复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复到过去,而是希冀对现实缺失的补充。
. ^: C& m* `" A; g: _/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上帝已无处存身,外在的神转化为内在的神性,成为科学的真正动力。2 d( a$ J: j% s: r! W
随着人类理性意识的增强,充分认识到“人性恶”是更基本的存在,而且无法摆脱,理想国度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正视“人性恶”,以关怀包容、涵盖之 。换一种说法就是将人类的理想状态重新寄托在:5 c1 h( _7 N6 @" r
彼岸的提升
/ `& I" e# z; R0 \* z ↑
1 q0 G3 u' l& s( U6 u0 y9 g 过去 ←♀→ 现在 * _ Y9 G5 F+ X0 A6 H
我认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称,或者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稍稍广大一些,是人类存在的相对理想状态。所以寻求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称,并维持这种对称的动态平衡是未来人类需要努力的理想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