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虫甬

理论,真的无用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6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尼古拉斯 于 2006-9-16 03:41 发表
5 z# P) x# J# L5 \+ O5 i% u9 _# z虫甬,你这样搞出来的自我确认图式,有什么意义吗?不会就是为了解释信念这个词吧,呵呵。而且好象你还对信念这个词理解错了。。。
: W; w. B) T, L
一种原创的理论,总是针对问题而来。它的底部由欲望支撑,它的高处与信仰相接。三者的投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结为一点,有着内在的自足与圆满……, a( v. p. h7 ~8 E% [
它的每个关键词都有独特的由来与定义,而不是根据所谓的“权威”辞典的现成定义。& _- N9 V- O' _+ Q( v# q

% v& |; F5 X- B) X# O0 G. ?[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2006-9-17 09: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9-16 09:27 发表3 D, n  P6 z/ m- i) m
" F8 {1 @* E0 d$ J6 @( T
一种好的理论,总是针对问题而来。它的底部由欲望支撑,它的高处与信仰相接。三者的投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结为一点,有着内在的自足与圆满……
! d" ~- V+ `- S, _它的每个关键词都有独特的由来与定义,而不是根据所谓的“权威”辞 ...

- {. p( @: i+ v( W$ K
7 z/ k* h: ]. j' M& V2 ?) ~同理,我的“本我”、“自我”、“超我”等词的定义也与弗洛伊德先生的定义有区别。
2 J$ M6 A4 Z$ I$ O5 G3 y
2 Q" K6 o4 d; r, c" R( s. i2 g[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2006-9-16 09: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9-16 09:27 发表  \6 A6 O/ o! M5 V$ }
; l/ @6 V9 `, T( J3 B: D" `& J
一种好的理论,总是针对问题而来。它的底部由欲望支撑,它的高处与信仰相接。三者的投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结为一点,有着内在的自足与圆满……
5 t0 l8 m: Z, f: [# g3 F# A& |它的每个关键词都有独特的由来与定义,而不是根据所谓的“权威”辞 ...

) J" v! G( ^9 c+ r( H- s" M你不会有点幻想,甚至意淫点了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年头,谈志向,谈理想,谈信念,也许很不合时宜。
( ^' g* _$ ~( u    但先生也未免太性急了。不妨等我将观点都亮出来后,如果您认为我的思路破绽百出,再逐条批驳也不迟。如果认为纯属扯淡,大可一笑了之,这样不是更潇洒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的贴和你的贴并非一种互动的关系。你尽管说你的,不必非要等到别人如何如何,你才能进一步如何如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理,我也不会等到你如何如何,我才能如何如何的。又不是打球,又不是做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9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我旧日的一篇小文,是与一鸟先生商榷的一问部分,' }- [5 \' L) K
书法理论不等于鸡肋# i, }# L1 E: w
我的认为准确的说是我相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同时二者之间又各自独立具有很高的独立性。1 ~, ~6 r, W( f( p9 k5 x
说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正确的理论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反之则阻碍实践的发展,使之退步。
( l% w$ ~* X# q/ r说理论与实践又各自具有很高的独立性是因为理论与实践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均己得到深厚的积累。
$ G5 R' F; v  Y& x理论从实践中来,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丰富,理论早己不是直接从实践中来,而是间接的,不是从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实践中来。理论需要从实践中不断的总结,逐步的形成,完善理论体系。同时,这个体系又是开放的,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应有新鲜的血液充实进来。. o7 \' i! q, V" Q% }% y5 u# f7 a
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是说理论指导的是一时一地的某一个具体的实践。理论家所要思考的是一个时代整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而创作者所面临的是自己如何步入理高的境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 k  o! ~6 {) T$ X# b+ |  j, ]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搞理论的人最终追求的都应是我们心灵中的那块圣地--真理。而真理本身就是一个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她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所以人类探研真理的方式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去探索也是所当然的事。因基点,个人修养等差别接近真理的层次,侧面也会不同。
- L( E2 b: V% _3 U* x以上是一个大的背景的规定。而具体到书法与书法理论也是同理。书法的实践(我不想用创作一词,因为书法是书写的,抒胸意的,抒发思想感情,意绪的艺术,理想的,完美的书法艺术是随着书写的心灵而舞动的)更多需要的是书写者形象方面的思维而书法理论要求从事者的是理性的逻辑方面的思维。所以一鸟所比喻的鸡肋食之无味,这里的如何食是一个问题了。我们都要求书法理论什么?书法理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些问题的追问应来源于我们对书法理的认识。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说书法理论会大体上有两个不同的指向:一是指向书法实践技法,欣赏,鉴赏方面军的理论,是指向书法作品的,这方面对人素质的要求是有书法的实践,所以这也是目前书坛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一是指向史学,美学的学术性强的纯理论方面,包括创作史,风格史,批评史,理论史等方面内容。这方面对从事者及释读者的要求是对文化典籍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思维思辩能力,这也是所谓“曲高和寡的原因。* z2 x+ g- y1 R
$ [' [7 Z! Z: y6 d8 E
学术性的理论虽不是直接作用于实践,但它却在更深刻的层面对实践发生着作用。这里的发生作用是在整个社会背景及文化结构体系下一个复杂过程的发生作用,即不是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直接发生作用,甚至不是在一个历史时期,不以同一形式的面目发生作用。正如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不会针对一个具体的公民制定并起效一样。& U1 H$ }* t3 J( B, l2 E
当我们建立在这样的视觉基础上时,我们也会对书法理论研有一个宽博的态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办公室电脑坏了,无法上网.
& q& M8 u: Z' G6 e借别人的电脑总归不太方便,后续的帖子过几天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建军 于  11:24 PM 发表/ ]. h( a( k1 u1 W1 Z# E4 A2 x' a
以上是我旧日的一篇小文,是与一鸟先生商榷的一问部分,
. R5 ^" i- p# S& _9 S( S4 y书法理论不等于鸡肋
4 N5 y8 o+ j, q1 O& n我的认为准确的说是我相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同时二者之间又各自独立具有很高的独立性。# `' u" Z' Q& V  Q' W
说二者之间相 ...

6 n$ a3 C% W! S# o) K. C! P先生说的很对,也很辩证,但和我的思考还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确认图式”,最初只是为了解决我对自身存在问题困惑的需要而构建起来的,后来随着思考的深入,逐渐拓展开来……
$ ]! k5 n% m* Q, K  \# w    我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困惑从何而来?
/ |. B! ]3 `& p& b' P8 z' O' A: s    这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躲在乡下做诗人的经历说起。当时面临高考的我厌恶现行的育才机制,打算放弃高考(大学可能考不上,因为我对洋文一向不感冒,稍加努力考个中专之类的大概没有问题),在读高二时,就陆续从很少的生活费中抠出钱来,买了像《四书五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草字汇》、《康熙字典》等勉强买得起的中国古典文化书籍。高考一结束,我就回到乡下,十分自信且自然地开始了我的自学生涯(具体学习方法和内容可参阅拙作《别无选择》)。& [" _- \1 D1 F# I+ q
    在1988年深秋,当我写出《神女峰》等诗篇时,内心的冲动不可扼止。但接着不久,我的旧体诗创作就进入了绝境。所谓绝境,当时只是一种强烈的感受,现在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三方面:一是道统的绝境,即由内圣而外王之道,在现实中已没有了实践的途径;二是文言的绝境,即文言世界与白话世界的断裂;三是自然的绝境,即在古人那里,文言语境与自然世界相对和谐,而现代人的存在与自然有着根本的对立,这使得诗中的“我”追求与自然和谐,从根本上是徒劳的。这三个方面的绝境我都无法度过,只好选择放弃。(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1989年那场***。虽然在乡间的我实际上并没有参与,但我对那场***还是十分关注的,每天从电视、电台(国际)传来的信息都对我的心理形成很大的冲击。也写下了:……唐宋明清承汉落,楚齐燕赵对秦雄。千秋往事屏山里,百年风云落日中……等情感十分复杂的诗句。)
9 o2 `2 k7 u- M    此时,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
9 ]% X, E7 I* ]: Q7 W    “承诗梦”破灭后,我整个人的精神处在一种几乎崩溃的状态,得了很严重的神经衰弱,寻医,看病,吃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有诗为证:谁人知我心,我心怀明月,灿灿欲生辉。顾影堪自怜,扶倚山树边。近来身病弱,清气逼我寒。独行山路远,有时还望天。心思愁云结,黯黯连千里。莫为云中阻,是向云中渡)。我开始寻找“我在”的理由(和“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追问类似)。这时,“自我确认图式”的雏形在我的脑海里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 `5 y. r# R0 y0 j+ Z    要解决精神个体的困惑,就要找到精神个体与他所依存的文化整体的衔接点。在做“承诗梦”时,我曾给一位前辈诗人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余本痴人,自命承诗,自以为续诗道于今世,舍我其谁!如此言语,先生或笑余痴狂,唯诗心不假。”我认为,这不假的“诗心”就是我与中华文化衔接点。而“自命承诗,自以为续诗道于今世,舍我其谁”可算是立志或确立信念了。
2 F8 w$ g9 s2 a1 X: L4 @   为何会“自命承诗”?为何敢“自命承诗”? 并付诸行动,使存在方式逸出常轨。我想,只能解释为是一种文化力量的传递的特殊机制起在作用。虽然是“自命”,但“超我”力量的提升不可或缺。在这里我借用一下佛教的“万川映月”这个比喻:天上之月是共象,是统摄,虽然可望而不可及,但必须有,可望才会有希望。与天上之月对应的是水中之月,水中之月即心中之月,它是精神个体被天上之月照见后的留痕,是形而上的,也是形而下的。/ P/ L' J9 U* n6 g  u
    对照“自我确认图式”的条目,不难做一个相应的解释。如,“自命承诗”就是确立信念,有一个相对预设的高度。“实践能力”是生长性的,在人的生命的不同阶段,实践能力的高低是不一样的。在那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我的旧体诗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的我看到了旧体诗的生长空间。也就是说,要写出与古人不同境界的旧体诗并非完全不可能,无论是情感内涵,还是表达方式,以及呈现意境等方面都有我们可以探索的地方。当然这还存在着如何言说与界定问题。像《神女峰》就是一首以象征的手法来记录内心体验的诗歌,现在诵读起来,仍会心起波澜。信念对实践能力的能动作用是很巨大的,这可以从我对诗歌与书法信念确立的不同而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中分析(当然的还和用心程度,方法是否得当的密切相关),在这里暂时按下不表……4 T4 R7 a6 F( [% J" R; I
9 d( P5 Q5 O. v! k* B" w/ S
[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08:40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