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烟雨楼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昨蒙羽一先生厚爱,刚刚分别不久,先生就来信告之,愚欣慰之余,心也不免惭惭,先生自比佛印,隐然谓余东坡,夫东坡先生,雄视百代之大家,余实未及其万一!想山谷道人,如此流芳百世之人,也不敢“于无佛处称尊”!我辈安敢如此!!然想起先生殷勤之语,时时温故在耳,更多的是奋勉!前有一网友和余闲聊,谈及她对书法的感受,其急于获奖的心,我想她是真正曲解了习书的意义。高尔基说过:“我们的艺术应当比现实站得更高,应当使人不脱离现实又高于现实。”在IT时代,缺乏冷静之心以及随意冲斥人类审美思维的现象虽然较为普遍,但艺术不能与拜金或得奖出名这一现实挂钩,反而应该有所取舍,做技巧的批判与深化。艺术的职能是唤起人们深层的思考,并给大众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
      选择本主题,是因为余在另一网站发表了一点看法,正好也可给很多一直茫然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书友们一点启示。当时因为时间很晚,余就了了数语,说得不很详细,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许多和我探讨过的书友们能从中悟到更多的体会!下面先贴出所谈的两段,再把网址告诉大家,朋友们可以从(陈)忠康先生的临摹和创作中获得更到的启迪!
      忠康先生作品在当代还应算是佼佼者的.也是青年朋友们喜爱的一位书法艺术者(还不能叫书法家)。但细看,作者在许多字上的锤练还很是欠缺!限于很晚了,我就第一幅作品简要评一下:作品最大的弱点,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衔接性太差,从而缺少了整幅作品的气韵(神采),初学者很难以看出作品无(神采)的奥妙.其次,单个字笔画之间的起承转合依然不够,这是行笔的大忌,如火柴梗那样的折叠,其实起承转合在行笔中只需轻轻一带就可行,即所谓的以楷写行、写草,以行写楷,写的过程中,全身力量都集中在了笔尖,那是全身的运动,笔者每每写完一幅作品,全身都大汗淋漓,这就是我平时对人说的练气法(在此不一一说了)!具体来看忠康先生的作品,“但不”间的连接多出了一笔,“不知”之间本来做得很好,但又重新起笔了,结果断了气,“作以”写得好,但到了“以为”又多出了一笔,长字又重新起笔了,这时的气韵又断了,予尝偏锋过多了(行笔尽量笔笔中锋,如转折处达不到中锋,可一面上提一面露出中锋后再行笔),从这点看,“公家”两字就是没等中锋出来,就匆匆下行了,接着到了整幅作品中最精采之处(就这一处),此长史比上面的长史有生气,有风度(望能如此行笔)。后面的我就不评了,只指出几点,作者在行笔中没有一点气定神闲的从容,更多的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有些笔画写得及其圆润(表现在一个字内,但整个字又不是),再如收尾的”耳“字,写成了钓鱼钩(能用屋漏痕写就好了)。作品最大的败笔就是气韵不好,字与字之间连接生硬,多出笔画,显示了作者受流行书风的影响,不能坚持走正道,实在可惜!最后一行“故?每”之间的连接又多出了一画(不要写得那么急嘛),算了,不评了,青年朋友们欣赏能力还没达到一定程度,体会不出来也是情有可原的。太晚了,就说这么多吧。
                             
      有时候关于书法临摹和创作的问题,说不重要也是不可能的。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去“书法网”的“上海俱乐部联盟”看看余发表的主题“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问题”,这又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一些人(包括忠康先生)在临摹时能很好的把握,而一旦到了自己来创作时却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很让人怀疑他们在研习中是否只是注意了作品的形似,却忽视了作品更重要的“神髓”。这里我把忠康先生临摹的作品贴在此,大家不妨两者对比一下,看看在临摹和创作中为什么不能(许多人都是如此)很好地结合起来。
http://http://www.shufa.org/762.comsfjl.com/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3&show=0
http://http://www.shufa.org/762.comsfjl.com/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2&show=0
http://http://www.shufa.org/762.comsfjl.com/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1&show=0
http://www.m-x-z.com/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72&show=0
                  
                         烟雨楼草于2005/0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1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忠康先生是很有才华的人,很有功力。看了几幅作品,我觉得此2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自书时太重自我,而忽略了承续。自书作品还是火气大了些,少了些历代法书中那种浓浓的书卷气。其实这并非忠康先生一个人的个别现象,处在当今书坛每书必言“创新”,确实让人有些无所适从。怕被人戴上“书奴”的帽子,于是乎各种“创新”一拥而起,而观有些“创新”,却因为“创新”者大体思路相同,却又形成一种新的“创新雷同”。这种“创新”之风应该引起注意了。窃以为书法的“创新”是一种基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日积月累,笔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