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0:41
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作品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0:48
如对至尊
em1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0:52
汪老师在工作室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0:56
篆刻教程——五体书边款
(摘自汪永江书法篆刻教材)
可以说,正体书边款的刀法是从书法的五体书中演变而来,如果不懂五体书,也就刻不好边款。常规的单刀钉头鼠尾的楷书边款是受魏碑楷书的启发形成的,把起、收、行笔的概括为重顿露锋、由轻到重的行刀的三种程式。起收笔处的角度,粗细的变化由入刀角度与力度所决定。换一换常规的思维,从书法中找边款不仅可行,而且前景广阔。以刀代笔地临写经典法帖,可以找到很多边款刀法的启发点。不必拘泥于成法,由生到熟,从习到化,一切始于反复试验。以下提供五体当中较容易转化为边款的经典法帖:
楷书:北魏《吐谷浑墓碑》、《始平公造像》等;
隶书:东汉《礼器碑》、《曹全碑》等;
行书:晋《王羲之手札墨迹》、唐《李邕云麾将军碑》;
草书:晋《王导辛酸帖》、唐《怀素圣母帖》、唐《孙过庭书谱》等。
从边款的格式上说,书法作品章法的形式感强于篆刻,格式种类繁多。从书写的实用性格式中可以转化出一系列边款格式,这一点必须在精通书法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自由地把握与发挥。在观念上,可以把边款视为小型的书法作品,进而完全当作书法作品看待,就会把边款格式刻法的技法领域扩展开来。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1:00
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览入展作品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1:02
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览评委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张我弓雷 于 2008-2-23 21:15 编辑 ]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1:03
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作品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1:07
图案印em10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1:09
em11 2007_BC
张我弓雷
发表于 2008-2-23 21:12
逆向思维——因字生印
(摘自汪永书法篆刻教材)
一般制印的模式是先定诗句文字,然后再刻。如果以逆向思维来考虑,首先选择有可塑性的单字,再凑成文意的方式,合理地搭配,可以避开很多误区、僵局。如果没有绝对的理由,是不必非要抱定一个句子非刻不可的。当打开各种篆书字典,也许你会被其中的某个字深深地打动,那也许就是成就一方印的缘份。这种思路是需要一定的资料占有的,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可以入印的字典种类是很多的,如:《说文解字》、《汉印分韵合编》、《缪篆分韵》、《金文编》、《古籀汇编》、《甲骨文编》、《金石大字典》、《篆刻字典》、《中国篆书大字典》、《古瓦当文编》、《古陶文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编》、《包山楚简文这编》等,以及各种各样的篆书字帖。
这种思维的主场是从印编形式效果出发,不受文意的限制。即选出有可塑性的字做为素材,再配字组成文意。那么,可先从各种篆刻、篆书字典、字帖中选字。选字主要是选那些有可塑性的,可在整方印中充当主角的字,这些字往往是笔划较为复杂、偏旁较多、姿态奇特而生动的字、线条质感、空间可利用的,这些字可在形式上做为全印的支撑,其它与之搭配成具有文意的字可以相对出任配角,起辅助作用。既然主角已确立,再不需要喧宾夺主了。选字时应尽量避开常用字,以免通俗化。
选字时要对字典或字帖中的各种写法敏感地浏览,捕捉有可塑性的字,选字的次序不应固定先后地逐一查找,需要跳跃或思维,既可保持思维的敏感性,又可发现和取得一些意外的效果。
选择本身是知识与修养层面高度、广度的积累,需要深厚功力的前提。打破常规、通俗的思维模式是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创作活动往往是以类似这样的尝试,以及演绎开始的。
从临摹演绎为创作的方式一方面保障了创作的传统法度的根基,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创作思维的开放性与发散性。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法,尤其是书法方面的,甚至是绘画等相关艺术形式的修养。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