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堂 发表于 2010-9-11 15:53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智慧是否足够明晰,使得当我们认为自己卸下社会的枷锁时,我们抛弃的不是粮食和水?随大流是安全的,因为能常与人沟通,如果离群索居,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堕入到自己的情绪和成见的小世界里?”

大鹏堂 发表于 2010-9-22 17:26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牺牲能有将来么?谁不想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那那个人就算白活了

大鹏堂 发表于 2010-9-22 17:28

一不怕丑,二不怕寂寞,三不怕炒作

大鹏堂 发表于 2010-9-22 17:29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坚实的基础,临帖不能只临一位老师的,要临多位老师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学无第一,当有了一定程度的基本功,我们就要学会超越,学会摆脱老师。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0-9-23 20:35

长海龙起--墨潮凤飞!!!

李科 发表于 2010-9-28 16:14

本帖最后由 李科 于 2010-9-28 16:34 编辑

善于舍取。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无能则取不足,无悟则舍不得。有友告诫:人生苦短,追求有限,少年取其丰;舍其不能有;壮年取其实,舍其不当有;老年取其精,舍其不必有,可谓嘉言!正值壮年,理当扎实治学,求艺精进,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我欣赏她们身上的感恩与敬畏,感谢师恩,感谢时代,感谢生活!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懂得早起播种,懂得御风而行。就凭藉这一点,我相信她们的艺术道路必然会越走越宽广。

李科 发表于 2010-9-28 16:56

书法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盲目地追求创新而忽视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吸收便会误入歧途。任何时期的书法艺术家,他们都必须广泛地从前人的经典作品中吸收养料,由继承走向创新。张开敢于勇避时风,直追古人。他始终坚持“取法乎上”的道路追求,同时立足于当代人文精神与自我内在需求去探究、撷取、活用传统,而不是死板地拘泥于一碑一帖。

苏斌 发表于 2010-10-19 08:35

艺术的灵魂是孤独的。艺术家应该是独立不羁的。人可分四类,一类人是以身体在路行走,一类人是以心在路行走,一类人是以魂在路行走,最后一类是手在行走。其中身在路上走的人,都会有明确的目标,比如官要做得多大,存折上有怎样的存款。大部分都是身在路上走,但是当目标实现以后,大多会感到空虚、痛苦;以心在路上走的人,可以包括艺术家,比如李白、普希金等人,普希金已经成为那么著名的诗人还会为了爱情跟人决斗,最后不幸死去;以魂在路上走的人,那是圣人,他用精神去感动别人,不受任何约束。还有一种人,是以手在行走,与四肢动物一样,为了基本生计在现实的土地上蜗行,精神上永远无法站立,这种人是与真正的艺术无缘的。

苏斌 发表于 2010-10-19 08:39

艺术就好像是一个金字塔,贝多芬就是屹立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底下则是人民大众。贝多芬在世的时候耳聋、疯了,他的作品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这恰恰映衬了高处不胜寒这句至理名言,所以最顶端的日子,并不好过。塔顶的也是最孤独的,真正理解贝多芬的只有他自己。当然,贝多芬最后还是被广大人民所认同。所以说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首先,不应该考虑底线,而是顶端,首先,不应该去追寻热闹,而应该选择孤独,静下心来,潜心创作。

苏斌 发表于 2010-10-19 08:42

本帖最后由 苏斌 于 2010-10-19 08:43 编辑

艺术就好像是一个金字塔,贝多芬就是屹立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底下则是人民大众。贝多芬在世的时候耳聋、疯了,他的作品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这恰恰映衬了高处不胜寒这句至理名言,所以最顶端的日子,并不好过。塔顶的也是最孤独的,真正理解贝多芬的只有他自己。当然,贝多芬最后还是被广大人民所认同。所以说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首先,不应该考虑底线,而是顶端,首先,不应该去追寻热闹,而应该选择孤独,静下心来,潜心创作。
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查看完整版本: 《阳春》翰墨人生--宋江安先生书论开坛(西安文联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