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子
发表于 2010-10-27 11:50
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与人的审美、学养、经历乃至性情关系紧密。
王燕
发表于 2010-12-23 15:0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尤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吧!青郁的田园都已经荒芜,怎么还能不回来?自己用心思束缚了形体,怎么能不惆怅、不独自悲切?(突然)省悟过去不合规谰,(尔后)明白将来(的理想)还可以追求;看到了在迷途上并未走远,发觉当下才是对的而从前一切都是妄乱。
小船摇橹轻轻荡在水上,清风一阵阵吹到身上飘起衣衫。向兵役询问前面的路途,叹惜平旦的晨曦微弱不明。远远眺望打量(熟悉的)楼宇,带着欣喜奔走过去。大小仆佣都迎上前来,年幼的孩子倚在门口等候。(园子里的)几条小径已经荒废,(边上的)松树和菊花依然如旧。牵着小儿的手走上厅堂,酒樽中已经斟满水酒。提起酒壶、杯盏自酌自饮,看庭前枝柯扶疏微笑开颜。倚靠在南窗边(观赏孤松)来寄托自己的傲意,审视家里只有容膝之地却很容易让人满足。以日日踱到后园闲步为趣,家门虽然安设却总是闭关。扶着拐杖停走流连,不时抬头远远探看。(游荡的)云不想再出山岫,鸟儿飞倦了也想要回来。(天色已晚)影子黯淡得快要隐没不见,(仍然)手抚孤松在园里盘桓。
归去(来)了,停止(与旧交)来往以摒绝(世俗的)交游吧。世道与我(的理想)相悖背,即令驾车出仕,又有什么可追求?感受着亲人的温情话语,用抚琴诗书来怡性悦情排遣忧愁。(一旦)农人们告诉我春季已至,就准备到西边的地里进行农作。时而驾车出驰,时而(在水上)划一叶扁舟。曾沿着曲折蜿蜓的山涧找到沟壑,也曾崎岖而上翻越山丘。草木旺盛地成长一派生机勃勃,小缕的泉水淙淙涌流。羡慕天地万物都正相合宜地自在着,慨叹自己的生命已行将衰朽。
罢罢罢!一具血肉之躯,在世间能存续多少时日?为何不听从真心任其去留?如何还惶惶惑惑,要向何方奔走?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期愿,高官功名也不能企求。不如拿起农具去田里耕种采收。登上东面的山岰放声呼喊,对着清湛的水流赋诗。就这样按着造化走到生命尽头,欣然接受天命,又能疑虑什么?
钟飞诗墨
发表于 2011-1-23 15:28
归去(来)吧!青郁的田园都已经荒芜,怎么还能不回来?自己用心思束缚了形体,怎么能不惆怅、不独自悲切?(突然)省悟过去不合规谰,(尔后)明白将来(的理想)还可以追求;看到了在迷途上并未走远,发觉当下才是对的而从前一切都是妄乱。
小船摇橹轻轻荡在水上,清风一阵阵吹到身上飘起衣衫。向兵役询问前面的路途,叹惜平旦的晨曦微弱不明。远远眺望打量(熟悉的)楼宇,带着欣喜奔走过去。大小仆佣都迎上前来,年幼的孩子倚在门口等候。(园子里的)几条小径已经荒废,(边上的)松树和菊花依然如旧。牵着小儿的手走上厅堂,酒樽中已经斟满水酒。提起酒壶、杯盏自酌自饮,看庭前枝柯扶疏微笑开颜。倚靠在南窗边(观赏孤松)来寄托自己的傲意,审视家里只有容膝之地却很容易让人满足。以日日踱到后园闲步为趣,家门虽然安设却总是闭关。扶着拐杖停走流连,不时抬头远远探看。(游荡的)云不想再出山岫,鸟儿飞倦了也想要回来。(天色已晚)影子黯淡得快要隐没不见,(仍然)手抚孤松在园里盘桓。
归去(来)了,停止(与旧交)来往以摒绝(世俗的)交游吧。世道与我(的理想)相悖背,即令驾车出仕,又有什么可追求?感受着亲人的温情话语,用抚琴诗书来怡性悦情排遣忧愁。(一旦)农人们告诉我春季已至,就准备到西边的地里进行农作。时而驾车出驰,时而(在水上)划一叶扁舟。曾沿着曲折蜿蜓的山涧找到沟壑,也曾崎岖而上翻越山丘。草木旺盛地成长一派生机勃勃,小缕的泉水淙淙涌流。羡慕天地万物都正相合宜地自在着,慨叹自己的生命已行将衰朽。
罢罢罢!一具血肉之躯,在世间能存续多少时日?为何不听从真心任其去留?如何还惶惶惑惑,要向何方奔走?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期愿,高官功名也不能企求。不如拿起农具去田里耕种采收。登上东面的山岰放声呼喊,对着清湛的水流赋诗。就这样按着造化走到生命尽头,欣然接受天命,又能疑虑什么?
好心情
发表于 2011-2-2 14:07
恭喜你发财,
斗金日日添。
阎仁杰
发表于 2011-2-22 17:43
雪荣--15389273683
阎仁杰
发表于 2011-2-23 17:14
康与适交游。
适曰:“君知当代乎”?
曰:“知,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当代,是对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1 .过去那个时代。2.目前这个时代。3 .指在位皇帝的朝代。4 .指在位的皇帝。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其当代大体界定时间应该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的时期。在中国,当代应该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现在的这个时期。”
曰:“君知之详,君知帖学乎?”
曰:“知,帖学的详细释义有:1.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2.以宗尚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流及国朝,则不独六朝遗墨,不可复覩,即唐人钩本,已等凤毛矣…… 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从书法艺术角度说,帖学是指崇尚历代法帖的书法流派,以区别于碑学。归纳起来,其概念可以扼要地概括为三种:一、学晋(人之帖)。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篇首句即说:“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似以“帖学”为学晋人之帖,故后面又说:“故今日所传诸帖,无论何家,无论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钩屡翻之本,名虽羲、献,面目全非,精神犹不待论。……流败既甚,师帖者绝不见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754-755页)二、写晋唐以来行草、小楷。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帖学”一节标明“以晋唐行草小楷为主”的副题,实际上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沙老又把它分为两种类型:在二王范围内(实际上也包含唐、宋、元、明,因此张照这位学董出身的也得以列入);在二王以外另辟蹊径的。但不包括从北碑中化出行草写法的书家如康有为、赵之谦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沙老把学颜的单列一门,因此这里的“晋唐”是没有颜真卿的“晋唐”。(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6月,第44-52、67页)康有为有“卑唐”之论,在各篇的论述中,也常常把宋、元、明连带批评,当他在《体系第十三》说“近世人尊唐、宋、元、明书,甚至父、兄之教,师友所讲,临摹偁引,皆在于是。故终身盘旋,不能出唐、宋人肘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822页)这种话时,人们不免会把它和他的“碑学乘帖学之微,入缵大统”联系起来,所以在一般人眼里,康氏的“帖学”概念,有时候也等同于“晋唐行草”。和“碑学”概念的作用一样,康氏的“帖学”概念也不那么严谨。三、学阁帖、甚至主要指学赵、董。马宗霍说:“帖学自宋至明,皆所宗尚。”下文并特别指出清帝重阁帖的史实;又说:“宗赵宗董,固自有殊,其为帖学则一也。……至若帖学不囿于赵、董,而能上窥钟、王,下掩苏、米……斯则所谓豪杰之士,固将移俗而不移于俗者,盖亦有人,自当别论。”(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新1版,第192-193页)”
曰:“君知之较详,君知经典乎?”
曰:“知,经典指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详细解释有三种,1.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汉书·孙宝传》:“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於经典,两不相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祭祀之理,制於圣人,载於经典。”2.指宗教典籍。《法华经·序品》:“又覩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唐 白居易 《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佛涅盘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且说如今三教经典,都是教人为善的。”3.权威著作;具有权威性的。丁玲 《杜晚香》:“ 杜晚香 没有引经据典,但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名言哲理,都融合在她的朴素的讲话里了。”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箱子里都是袖珍本的经典文学作品。””
曰:“君知之甚详,君知巅峰乎?”
曰:“知,巅峰指顶峰或事物发展的最高峰。”
曰:“君知之极详,君知当代书法乎?”
曰:“知,吾亦其一,众皆曰吾书大善。”
曰:“惭,吾未闻也。”
曰:““当代书家写二王,几人能过大通堂?””
曰:“君默、白蕉书比君书如何?”
曰:“相去远,“如果说近三十年“书法热”,带来新一轮“帖学”复兴的话,那么成忠康,则可能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技法成熟,面目多样,深入传统,而常常令人感受到新意,是最难能可贵的。”是曰相去远。”
曰:“元白、开翁书比君书如何?”
曰:“相去远,“成忠康最值得令人关注的,是他对于帖学传统融会贯通的能力。他学古人可以说既师其迹又师其意,继承了传统帖派书法的遗传基因。大通堂下笔洋洋洒洒,摇曳多姿,精神流露处,古淡典雅,尽显风流。嘿嘿,不信今时无古贤。”故相去远甚。”
曰:“吾书比之君书如何?”
曰:““成忠康,算得上学院派书法教育的杰出代表。他把帖学作为一个系统,深入进行挖掘。他很年轻,很刻苦,也很谦虚。但是他的创作,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把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与现代的构成、水墨和流行有机结合,既古典,又现代,既有传承,又有新意,以古为新,与古为徒,已经初具个人面目。大通堂的字,贵在精熟,熟而不俗,熟中求生。妙在气息,能够致虚,虚而不浮。高出时人多矣!置诸古往今来百家《兰亭》,亦毫不逊色!”君书比吾书相去远。”
曰:“吾甚惭。”
曰:““世人但学兰亭面,成忠康的草书《兰亭》,可以说与我们习见的种种版本,在风格上都已拉开了距离。自立面目难啊,大通堂做到了。遗貌取神更难,大通堂也做到了。”是故相去远。”
曰:“吾大惭,后生可畏,实吾人之所不及也,吾请辞“当代草圣”之美誉,弃“草圣平生”之闲章,拜君学书如何?”
曰:“善哉,吾为“当代帖学的经典和巅峰”,汝跟吾学,必能上“溜光大道”,开辟第二座当代帖学的经典和巅峰是也!”
曰:“然。”
苏斌
发表于 2011-2-25 17:52
陕西百家书画赞---雷长安先生《三秦艺坛》五绝
懷古辭海峡,(何海霞)
訪秦念友人。(于右任)
華嶽攀石路,(石魯)
秦嶺望彩雲。(趙望雲)
禪師摇卦筒,(康師堯)
佛祖濟眾人。(方濟眾)
久聞西京府,(劉文西王西京)
今步唐人村。(趙步唐)
樂攬三大景,(髙樂三吴三大)
步武精氣神。(任步武)
寶堂憶自犢,(崔寶堂劉自犢)
庭屋頌澤秦。(李庭武陳澤秦)
嘉儀柔克剛,(傅嘉儀程克剛)
飯酒興迎賓。(張范九張興斌)
茹苦成丹桂,(茹桂)
點石定成金。(王定成)
葉濃随根壯,(葉濃崔随根)
黃鐘鐫隸文。(黃鐘)
魏書脫俊秀,(衛俊秀)
曹伯用筆真。(曹伯庸)
物華偕天寶,(馬天寶)
滿月明一輪。(余明倫)
石羊根樁全,(石羊王根全)
安木見平穩。(安木董建平)
大山盤笑佛,(趙大山笑佛)
雲騰紋龍唫。(白雲騰胡文龍陳雲龍)
高峽照雄奇,(高峽趙熊)
德永瑞芳親。(張德勇石瑞芳)
香花拂曉明,(張湘華李小明)
艷秋伴紅春。(李艷秋張紅春)
明善情理重,(鐘明善李中)
珍民護樹羣。(雷珍民胡樹羣)
謙實雲鴻儒,(楊謙石蕭雲儒)
岩谷訪山民。(岩谷山民)
操課眾俊士,(曹科吳俊士)
鐵拳同揮掄。(童輝)
閱兵稍歇息,(業炳喜)
爽涼拉京琴。(衛雙良白京琴)
張山壯魁之,(張山張魁張芝)
睿誠豈庸軍。(髙瑞成髙雍軍)
江邊安三帳,(宋江安楊三章)
琴心劍膽人。(石心劍)
萬奎世仲謙,(劉萬奎白仲謙)
浩然玉容存。(劉浩然尹玉榮)
苏斌
发表于 2011-2-25 17:52
陕西百家书画赞---雷长安先生《三秦艺坛》五绝
忠信知憲章,(杜忠信石憲章)
學德識崇仁。(張學德王崇人)
為良稱毓賢,(魏良路毓賢)
功名炳傑民。(李功名李傑民包秉民)
邱門壽星殞,(邱星)
宗康乃傳人。(邱宗康)
正良熱血鑄,(王正良薛鑄)
耀志揚誠真。(杜耀志楊成)
遞炬髙且亮,(遆髙亮)
黃石盤葦根。(黃石潘煒)
硯寶書滿堂,(尹彥保朱滿堂)
文業自勵勤。(王文業李自力韓自立)
墨室容百川,(墨石容川)
揮筆振鋒根。(吳振鋒)
開屏述繼邦,(趙開平劉平繼邦)
革書始興文。(段革書史興文)
曲直且平凹,(曲直賈平凹)
養賢在穩心。(薛養賢楊穩新)
王蒙強者輔,(王蒙王強)
當舉忠實臣。(陳忠實)
文懂武亦通,(倪文東)
叩俠方敬信。(寇遐張景信)
居陽歌永豐,(趙居陽程永豐)
小平安萬民。(鐘小平僊安民馬安民)
苏斌
发表于 2011-2-28 18:15
《阳春》翰墨人生--宋江安老师书论开坛
苏斌
发表于 2011-2-28 18:46
楚汉遗风--中国简帛书法邀请展即将展出
张海、李立、何满宗、毛峰、刘一闻、刘文华、张继、丘程光、卢德龙、许雄志、童辉、李建业、陈国安、高庆春、邹武生、宋江安、周斌、李鄯、李潺、武剑、程利、黄易、傅志伟、陈曦明、李婷、胡紫桂、谭石光、申伟、毛效华、周群艺、程卫等国内百余位楚篆书法名家的力作,在长沙简牍博物馆盛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