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12-24 23:16

王镛书法作品《行书》http://xbsh.net/paintpic/20083/P20083715454867947.jpg名称:《行书》 尺寸:42*49CM 作者:王镛 

黑白山人 发表于 2008-12-25 10:23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12-24 23:1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王镛书法作品《行书》http://xbsh.net/paintpic/20083/P20083715454867947.jpg名称:《行书》 尺寸:42*49CM 作者:王镛 
这等书作不登大雅之堂         只要看看历代名作便可知之       书作的高下以雅俗而论之       其实书法以雅为高      俗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王书抽去了一个雅字         一看就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法民间字而来      俗不可耐      这样书作的气象逾大距书法相去逾远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取法乎民间         书作的高下便可想而知了       再则      当今书界所流行之书法         多孽生于王字       看了让人很是失望      (因该栏目是争鸣栏目         就实话实说了         不当之处请赐教)

[ 本帖最后由 黑白山人 于 2008-12-26 15:11 编辑 ]

黄记文 发表于 2008-12-25 12:01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12-24 23:1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王镛书法作品《行书》http://xbsh.net/paintpic/20083/P20083715454867947.jpg名称:《行书》 尺寸:42*49CM 作者:王镛 
不知是否以此字警戒学生切勿误入歧途。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8-12-25 18:21

原帖由 黄记文 于 2008-12-25 12:0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不知是否以此字警戒学生切勿误入歧途。
呵呵黄兄很会开玩笑,“歧途”一说似也有相对,关键你要有一双分辨的明目,否则就成明珠匣中了。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8-12-25 18:35

原帖由 黑白山人 于 2008-12-25 10:2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等书作不登大雅之堂         只要看看历代名作便可知之       书作的高下以雅俗而论之       其实书法以雅为高      俗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王书抽去了一个雅字         一看就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 ...


其实先生说到了一个观点“雅、俗”的关联
这幅作品,恰恰可以反映王镛先生作品的雅的一面,首先讲不是所有的用笔粗头乱服就是“俗”,也不是写字人笔笔二王就是“雅”,那样的话“雅”者充其量是一个抄书匠,没有创作的***在,算不上书法作品,更说不上创作,这也是《兰亭序》天下第一贴的另一种解释。
    从此幅作品看,王镛先生摒弃了一些传统观念上的关于书法美丑的概念,尤其是基本放弃了“永字八法”阐述的八股式的用笔格式,创作的过程更加随心所欲,书写的质量尤其能给人以共鸣(当然共鸣的前提是你要用心看),整幅作品结字大开大合,笔画间呼应顾盼,线条坚实一气呵成,整幅作品确是存在着很多不可多得的精彩。

郑维江 发表于 2008-12-25 18:59

赞同宫先生.书法这门艺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平民基础,但每个时代真正有创见的也就那么几人.很多人对一些出格一点的举动不能理解其实也是正常的.如果大家都不敢出格,或没有格出,那书法这门艺术也就死亡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创举,时代大不同,有大创举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黄记文 发表于 2008-12-26 01:43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8-12-25 18:2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黄兄很会开玩笑,“歧途”一说似也有相对,关键你要有一双分辨的明目,否则就成明珠匣中了。
宫总幸勿误会,并非开玩笑,而是严肃的。以职业习惯,选有问题的产品,培训同事识别何为大鸡(大问题)不可接受,何为细鸡(小问题)可接受。
恕我眼拙,看不出此字有何玄机。如果是真珠,妥为珍藏,不可露眼,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实话实说,如若宫总未曾踏足书画圈,而老师以此字为范本,教令郎习字,不知宫总接受否。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8-12-26 06:32

em4 em4 em4 em4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8-12-26 08:50

原帖由 黄记文 于 2008-12-26 01:4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宫总幸勿误会,并非开玩笑,而是严肃的。以职业习惯,选有问题的产品,培训同事识别何为大鸡(大问题)不可接受,何为细鸡(小问题)可接受。
恕我眼拙,看不出此字有何玄机。如果是真珠,妥为珍藏,不可露眼 ...

黄兄说的好

虽然我们现在谈的是这幅作品的价值,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欣赏尺度,因此得到的享受也不尽相同。能从这一幅作品中看到这一幅作品反映出来的艺术价值那就足够了。

我希望看到的是百家争鸣的书坛,而不是一枝独秀的书坛,如果大伙都写得兰亭序第二黄兄觉得书坛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千人一面的书法作品还有价值吗。

如果我的孩子选择开蒙贴,我可能会同时选择两种以上的碑帖供其临摹赏读(而且我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毫无疑问,当代王镛先生的作品为其一,至于其他就不说了,毕竟每个人的悟性不同。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08-12-26 08:55

对于艺术的欣赏是建立在渊源有自的基础上的,有些时候书法作品不是鲜花,不是美女,是传统的创新,是对传统的领悟。
清朝的碑学在刚出现的时候也是这样,但现在也是传统。em2 em2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王镛先生的书法老宫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