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SB看来还知道人要脸
引用宫版句em4 em4 em4 em4 原帖由 一任群芳妒 于 2008-12-15 10:2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呵呵,又一个把王镛的字神秘化的!这样吧,麻烦您就王先生给我们论坛题的“书艺公社”为例给我们批讲批讲王字的“美”在何处吧!洗耳恭听!
又一个优酸儒,还好,酸的有道理,酸的有理智
其实如果你仔细看过我前文说的就不会找我提出这么初级的问题,真的,很抱歉,我说了你也不会懂,还是不说为好;但老宫有必要提醒你一下(对不住了),您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先把脑子里关于书法好坏论的传统观点撇干净了,然后结合你自己的审美观再欣赏,同时最好也一同欣赏一下沈老的作品,甚至比较一下也无妨。
这样回答不知道是否对得起你的“洗耳..”心情,否则还是不要听的好,难免抬杠,我已经厌倦抬杠了,尤其是关于王镛先生............
谢谢回帖 原帖由 字不言 于 2008-12-15 10:5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学是为解决技法问题,是从匠,提高思想认识问题,是从艺,思想是靠匠工表达的,匠是靠思想进行艺术升华的,两者又缺一不可。艺术是用来表达的,所以是个人行为,又加上"文人"相轻,争吵谩骂又是正常的了???!!!
说的好,匠、艺皆须用心方能成器
文人相轻也算情理之中,只是有的值得轻有的不值得轻,仅此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8-12-14 13:3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原帖见《如果王镛改了名,他的作品还不如手纸贵》)优酸儒
我关注你很长时间了,虽然有时候语带讥讽,但觉得你的切入点还是很独到,不过这次王镛先生的书法你说的有点过,不管你是本意如此还是眼 ...
说的好,顶你一下!!em1 em1 em1 em1 em1 论坛里关于王镛先生的讨论经常很热烈,点击率和回帖率经常能够超过其他的话题,这其实是一种好现象,关注度越高越说明书法这门艺术的群众基础越厚实,只有群众基础厚实了,对于书法的认知度就会更高,那书法从娃娃抓起的话就可以逐渐地落到实处,这难道不是书法的幸事吗? 王镛先生是个“教书先生”,研究书法也很多年了,在绘画、篆刻、书法等课题中基本上做到了“从理论出从实践入”,其人对书法这门学问有着超出常人的敏感度和专注度,如果有人看不懂王镛先生的作品那是很正常的事,而假借梵高、石鲁说事,只能说明还有另外很多高度等待你去征服,拿“破布”“色盲”等带着点愤青的不负责任的观点下结论只能暴露自己修为的深浅,于阐明此事无补,更与书法,王镛先生的书法无关。
说了也是白说。
那应该从哪里找原因、从哪里找根据呢?在你的全部帖子中老宫觉得你在思考,你甚至可以不用任何人提醒就是要把这条路走到黑,因为你的角度已经存在缺陷了,而且这个缺陷已经被你自己当成真理植根于自己的脑海中,想去碰他却又害怕去触碰它,仅此而已,亦或者说是不想、不愿意承认你脑子里已经认可了的王镛书法的高低罢了。 一个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面目可憎目不忍睹,可还要求我们换角度再去看!沤血三升!!
真美的东西,第一眼就令人怦然心动!! 流行何罪之有?
探索何罪之有?
心里泛酸的时候还是应该去检查一下自己的胃酸是不是分泌过多,以免衍生出其他的“酸性”病变。更不要总揪着十几年前的“流行书风”做文章,流行书风的存在是因为当代的求变的书法环境,有其合理的背景。试想书法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终于有人在变了,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么,老宫尤其欢迎这种变化。而变的根本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范畴,更具有流行因素的中国书法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一面,这种变化是很多人所喜欢的,应该称道。在变的未来老宫觉得还会有一个回归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晚、很艰难,但回归应该不会是馆阁一路的中规中矩,而是更新的更具创意的新流行,社会在发展难不成就不允许书法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