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苏莹

师维中国书画《沣渭池畔》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lue1000.com/bkhtml/2012-04/70853.htm
书法功夫深厚,大篆用笔凝重古朴,方圆遒劲。对欣赏者的视野有很大的冲击力。其中含有篆书、隶书及汉简的味道,但这几种书体能在他的笔下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特别的大篆书体,这要下很多功夫,把这几种书法的精神烂熟于心,精熟于腕,才能应用自如,浑然一体。再看其其它书体莫不是多种书法笔法的结合,无不透着一种古朴自然的气息,这就是书法的神之所在。这是一种精神的体现。那就是静心。
正如其所说,把心放回书斋,那就是静心学书,潜心研究,非潜心无以功力深厚。非功夫不能烂熟于心手。
12112811252e05e67f33e47c0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3772039.html
文雅与禅性。
书法作为文人雅士把玩的东西,一定要体现文人的特点。书法中有文人的雅致,有君子的风度,也有贤达的清高。另外还有禅性,那是一种说不书的美的感觉,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宠辱不惊的自然处世之妙,可以看到闲庭信步的优雅闲适。

书为心画,字表心声。
1211191931e605b34c4d96ee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linlinjia.com/html/2012/down_0712/1.html

http://www.18qiang.com/read-htm-tid-86866.html
文雅与禅性。
书法作为文人雅士把玩的东西,一定要体现文人的特点。刘老师的书法中有文人的雅致,有君子的风度,也有贤达的清高。另外还有禅性,那是一种说不书的美的感觉,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宠辱不惊的自然处世之妙,可以看到闲庭信步的优雅闲适。

书为心画,字表心声。
1211191954606b0913e00cdae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oleely.com/
发言就讲八个字,第一人格,第二就是书道,第三一个启示,最后一个展望。探索的道是什么了,道就是我们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我们中国的禅宗,所有学的东西,把它化,要进入一种化境,就是好像你现在是等于一个禅,就是采花的蜜蜂,那最后怎么把它酿成蜜!
对自己的潜心修炼和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古人说“发乎情,止乎礼”!
比如说特别用了一个词叫“纯净”,或者叫“干净”,就是现在我们是无法干净,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们有现在的情况,我觉得现在的媒体,包括大家有的时候觉得媒体特别烂,就是烂有烂的好处,有可能烂就是一种繁荣。比如说我们办得最好的,比如说最权威的,假如说《美术》什么的,但是《美术》其实不能给更多的人以公平、以公正,比如说一本杂志假如说200页,可能主席多少页,副主席多少页,秘书长多少页,留给全国的读者可能就5页,就是你花钱都上不去,因为所有的公共资源全被占了。所以我现在痛彻地感觉到,就是作为一个民间投资的媒体,比如说我一直在支持《当代艺术》,所以刚才听大家聊,我就有点耳目一新,因为《当代艺术》的研讨不这么说话,这个挺有意思的。就是说我做了这样一本杂志。那么我给许多的草根艺术家,比如说这个草根艺术家他一直画得很好,但是一直比如说一些正规的东西都不去发表他,那我觉得这些民间的媒体给了他们许多的公正和许多的机会。还有一点,比如说他可以画得不好,但是他具有推广他的艺术的权利,这种权利原来你是得不到尊重,那现在都得到了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渊深意志坚,路通妙尽地天宽,
君持素心辟书道,好以辉煌飞古玄。
我觉得开山没有回头路。季羡林我经常陪他散布,他门口有个小山坡,每次我扶上去以后,我扶他原路退下,他说我决不走回头路,他要走另一条路下去。当时我就体会到,这个老爷子这一辈子吃了那么多的苦,他从来都是开拓性地往前走。既然你不办报了,但是你的声音不能丢!
200812262371484778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iangce99.com/news_18_4949.aspx
          我们知道,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最大不同是中国艺术是写意的。写意的精神当然高于写实。但中国的写意艺术不是产生于宋元明清,而是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很发达了。中国很多早期的岩画里就已经有很多写意化的元素了。今天有些书法人试图从岩画中汲取书法的元素,就是用岩画的形式来写书法,但是都不太成功,因为他们把书法完全美术化了,成了一种文字画,这是一个误区,但这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要在中国艺术的源头去寻找灵感。早期的岩画艺术,不管是表现动物之间的争斗场面还是表现人类的战争场面,它的很多线条都特别的简洁明朗,并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尤其是有些表现生殖崇拜的岩画,硕大的生殖器,表现了人类早期对生命意识的一种崇拜与渴望,这是一种原始的欲望,这种原始的欲望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具有夸张性和想象力,这种高度的想象力甚至可以与古希腊古埃及的艺术媲美,有些非常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的特征,当这些岩画越来越抽象化、符号化的时候,它们就需要用一种更加符号化的形式来表现它们内在的更高层次的含义,这就是文字艺术了,也就是书法的雏形。所以,书法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美术形式的抽象化和写意化,是线条的高度抽象化和写意化。
4b757d52tc743fca73b38&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iangce99.com/introduce.aspx
中国的笔墨艺术如何拓展?我觉得如果仅仅是盯住宋元明清,如果我们每天都去临摹范宽,临摹黄公望,临摹赵孟頫、董其昌,那么我觉得我们仍然很难达到一个高度,或者说很难跳出窠臼。现在学画画的人都会去学南北宗的几个代表性画家,但是学来学去,都步入程式化了,包括今天有很多学齐白石黄宾虹的,但很少有真正得其神的。中国这么好的文人艺术在今天画家的笔下却变成了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我觉得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传承,而是一种倒退!所以,笔墨的拓展还应该从源头上去找。中国的传统是无穷无尽的,传统不仅仅是一条线,传统有很多条线,传统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
5987f987t87004fbf8547&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经典汉隶为法源,综合各碑之长并化入手下,又借鉴其他一些技法风格,并基本显现自己面目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作品几乎没有。
在所谓正统隶书范畴里,除了前面提到的几通名碑现在有人取法,可是,像《西狭颂》、《石门颂》、《衡方碑》、《封龙山颂》等名碑,似乎已经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了。似乎开掘这些东西没有前途,没有价值甚至没有意义。觉得难!觉得受累不讨好,觉得太慢,觉得前景迷茫,觉得不入时人眼,甚至觉得“俗”。

我们站在书学的角度,传统经典隶书,真的是比较难以突破,的确没有清晰的思路。但若从理论上讲,总觉得没有出路是不符合辩证的。隶书是一个庞大体系,其风格多样品类多样,古代遗存极为丰富。从“营养学”角度看,取法汉碑一系,不会缺养。换个角度看,取法二王,若能得法,起码可以写得入眼;直取米芾,孙过庭等等,也会“有饭吃”。行草可,隶书为何不可?只是我们没有找到突破口或突破的方法。说得重一些,就是眼下少有人做这个大的功课!

谈到这里,是否可以和主攻隶书的朋友叫叫板了。当今的书法界如此兴旺,形成历史上也不可多见的书法热潮。信息、材料、工具、科技空前先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该有人担当对隶书的开掘,对汉隶主体法源的开掘以及拓展的责任。

我们呼唤这样有高远志向的书家出现,我们以包容、鼓励或激赏的态度,对待这样的书家成长起来。
12120912099fbca6b37f518c5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动征稿截止日期到2012年12月17日下午六点整。超过这个时间寄出的作品一律无效。请大家相互转告,遵守时间参加活动。如有特殊原因请来电说明。祝大家生活愉快。
5987f987h9e7b3837c0e3&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