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苏莹

师维中国书画《沣渭池畔》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潮走向2013
我的生活我做主,不会因为有“唏嘘之音”便不能正视;作为“书画人”,归根到底是要用作品说话的,我不喜欢纸上谈兵式的高谈阔论和无甚根基的狷狂,尽情的享受笔墨、线条、意境之趣才最实实在在,游弋于真草隶篆诸体之间,早已成为长海书画家的一种生活习惯,生命当中最大乐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了,就坚持下去,做了,就做得尽量“完美”些,这样的人生自然也就无悔无憾!
0a16e50f240d7f638ef8490702e4b5d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法、学养和性情兼具才是一个成功的书画家!
1208031158fc25ec3d8b8bb9a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为三口,为众,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品”之三“口”当可寄众。文中之品或为六君人品,或为书品,或为艺品;人品在德,书品在技,艺品在境界。是“书”也,虽技小,然其神志乃托以文,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则足可载道。道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识缺而知满也。
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又“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是故弗究结绳龟书之源,弗论六体纷呈之流;不宗不门,不技不法,惟观书以识六君六品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学人家邳州市的书法家,一不请领导,二不讲排场,三真知灼见,有一说一,来真学问。可是深受大众欢迎、喜爱、拥戴。反之,你内心设想的效果极有可能让自己跌入深深的失落峡谷而遗憾。
1301090005b6da4ec50dd6c9a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北酒,不喝拍屁股你就走!哥--和,跟党走,跟哥走?
你和一瓶西进瓶!
哥你高,师虎金涛!少喝这杯,你俩眼抹黑!
121223105928a895373bb60eb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过度关注或投入时,难免会在不自觉中渐渐迷失。而这种迷失,或可像某种微毒的兴奋剂,令人难以舍弃。当然,当人们将一种精神的诉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并在无形中将其变成简单生活的一部分时,人们不难发现,一种灿烂而美好的信念,在其内心产生某种精神的化合作用,着实妙不可言。我以为,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一种生命的高度。
psb457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中的目标愈近愈远,心念却会时时贴近着这崇高的愿景。当然,世俗的影响也会无情地将其拉回到现实之中。此间的取舍,便会成为一种生命与智慧的考量。
一方水土养育一种人。生命原本是灿烂的。而源于内心觉悟之印现的光亮,方外之人却是难以察觉。于吾等而言,书道的精神,便是一种象徵、一种生命力度的支撑。生命需要的是当下。信念只需印证。成功只在觉者的内心——会心即在,放下便是。笔墨何在,天地知否?红尘万丈,十方从容。一切文字显相,好比水中之月,指月之指。

psbCAV6NJZK.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语堂曾说:儒道精神是中国人灵魂的两个面,二者缺一不可。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受到儒道精神文化的陶冶,但所反映出来的儒道各有侧重。老庄是道家的代表,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解衣磅礴,解读的是人性的真。孔子《君子有九思》中的“事思敬”,便是君子处世之道,“事思”一方面是面对自己的人生;一方面是面对世界,二者一为“人生观”,一为“世界观”。
        人生的态度大多有两种倾向,一是“看重”,一是“看轻”。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懂得执著;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懂得舍弃。他所看重的可以把鸿毛变成泰山,他所看轻的可以把泰山变成鸿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甘说:“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大道至简!

以负阴抱阳、天圆地方、道法自然、宁静致远、知白守黑、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几个层面将书法与道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索,立论宏大,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不失为一篇力作。书法是东方文化土壤上盛开的一朵奇葩,静水深流,木茂鸟集,根生愈深,花放愈灿。鸣浩优游其间,乐此不疲。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语),鸣浩志在虚和,以身践之。游目于书法历史的长河,移来纸上得妙法,苍苍茫茫率天真,正在演绎一幕笔墨的浪漫与清欢。

202918gzgaovbhghfg5wi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家对人文的、世界的认识非常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山阅历之外,还有人生的历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家的心宇应如婴儿般纯粹、纯洁,是极言其对待名利的状态。最核心的还在字外功夫。其文化底蕴,或学问、或词赋、或人格操守,使他们的字迹不单薄,余音绕梁,常看常新。这些都可归结到书家本人对世界、人生和艺术本体的认识、修为和态度。对待自然造化和人文传统应有敬畏之心、谦卑之态、感恩之意、眷恋之情……对于艺术家而言,包括书画家们,更应有敬畏感、宗教感,将美好的艺术融入生活。这种融入不是衣褐怀玉式的,应将她虔诚地高高举过头顶,作为我们生命的寄托和导引……
     
纵观历史上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大成就者,除其在所成就的专业上具有高超的技法外,于政治、社会等人文类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皆有深厚涵养;同时他一定关心社稷民族、关心庶民百姓、关心天地宇宙。识其大而养其厚,其作品才可能具有深刻内涵,直捣人的灵魂。
vvsdaa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