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士心境 一顾倾心 作者: 俗眼望莲 ——纪平国画赏析 草木、山川、江河、天地之间万物,皆能通灵。灵者,境界也。看山似山山非山,临水览月月在天,中国画的大写意,纸上挥毫,风云倾泻的是画家不能自己的心境情感。笔墨、构图、设色只不过是通灵的过程而已。
情之所至,执笔无相,两心相视一笑也。 画家纪平,性情中人也。 老子曰:“能婴儿乎?”做画也一样,由基础的传统技法到成熟的自家笔墨面目,再从有法走向无法的童趣天真,始曰“真、善、美”矣,纪平兄自幼习书习画,广及篆刻、诗赋文章,构成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而立之年,复上美院深造,潜心十余年,山水、花鸟、人物遍临百家,终成自家而不俗也。数十次参展获奖于国内外书画大展,且能奈得寂寞,客居西羌,少为人知其行踪,大隐隐于市也。 画之灵境,无态而具众美,纪平先生近年倾心于高士、人物、山水幽境的大写意画中,山有气势可散胸怀,人有憨态谨生稚美。笔简意到,乱头粗服,出于传统极耐品嚼。寄情写性,巧合自然。人物渗淡着魏晋玄学的意蕴,山石、草木、人物不拘于比例,体现了早期绘画古拙的意味。笔迹周密,紧劲连绵,追求禅意、士气、亦不忘抒情。设色清爽,云空水阔,神韵为上。画面繁简不一。三两高士,曲径幽寒,品茗论道,神如临境,远东篱而近庄生;一二丽人,明月林下,回首若顾,盈盈怨怨,芙蓉月桂,似富贵而不媚。一石一松,一片孤云,一叶残荷,一间茅舍,寒鸦野鹤......丝丝缕缕赋之以名:山谷,海岳,云林,松雪,东坡,西畴,南宫,北苑,春山......一点一画,建构无限意境,悠然哉! 非我华词恭维,纪平先生之画路实属飘逸者也。 予曾与之闲话论道与其雅室,纪平先生放纵天真,独有见解而敢言。孤高野鹤,实乃难逢知己无所而谈也。 心在画外,为人在先。“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纪平先生有号曰:“散夫”,散者,散其胸怀也。
一个画家由成长到成熟,画风总是凝聚中有流变,流变中有凝聚,在不断自我否定中走向自我完善。纪平先生勤于笔耕,长于灵智,若有欠缺,则稍逊笔力墨韵。先人留给我们吸缀不尽的营养源泉,但愿纪平先生能一如放眼长宜,不若无翼哲履,求技矢道。
画化万物,落笔人格立于画外,撕破灵襟,方成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