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5-1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2016
- 点评币
-
- 学币
-
|
这个话题很长时间了,我觉得继续下去也仅仅是一个观点而已,因为艺术差距、理念、艺术的感悟能力不同等等导致这个话题也许会“枯萎”。- S4 ?8 a+ Y, L( U5 x. t3 ~
, n- Y1 x! n( a$ z 首先说一下这个题目,我的理解“书写常道”其实从词语本身来讲这属于一个典型的拼凑堆砌之语,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书写”对于“常道”了无意义的自身重复,这篇文章是用来批判程风子先生书法创作的,因此,用日常的“书写”来批判“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不符合常态的定义。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虽然书法的创作是凭借“书写”来完成的,但“书写”本身不应该算是创作,因为我们日常的书写太多太多了,书写充其量算是一种机械的动作而已,而书法创作需要 ***需要感动,因此这个“书写”不具备定义创作状态的功能,因此,我觉得这个定义有误。其次拿这个“常道”来分析“艺术创作”似乎是对“艺术创作”的不尊重。3 {6 V% ^. U/ C( e
, w6 h2 m4 S, p8 a, E" e; M
记得我在十几年前曾经购买过朱先生的一本《唐诗小楷》,当时对他的小楷书法很佩服,尤其是那种略显做作的捺脚、拖拽的字体右伸、间架结构的逶迤,基于此我甚至提笔临过一段时间,但这种状况前后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很快便丢下了,原因很简单,这种类似于取巧的书法真的没有什么“科技含量”,说他昙花一现都有点牵强。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朱先生给我的感觉几乎是固步自封的状态,看看现在朱先生的作品,我甚至有一种“今不如昔”感觉,按理这不应该是一位对于理论很自负的书法人的境界吧,对于朱先生,我有点遗憾的失望了.....。
, F S6 `% t& b" Y E7 g" b, ^( W* X" ^# a6 O
也是十几年前,程风子的篆刻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在接下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我甚至怀疑程风子先生应该已经年逾古稀,否则不会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能够如此真实的领悟,后来有人在谈到丑书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的提及程风子先生,这一点我的观点是不赞同的,因为从绘画的角度诠释书法和以篆刻的态度对待绘画同时以绘画的限度对待书法是很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境界,可惜有些艺术家更多的时间是在门外彷徨,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书法,什么是适合落款的书法,什么是适合单独创作的书法,什么又是适合在什么场合欣赏的书法......,而程风子先生能够把这些东西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传达出来的本身就是成功,这样做既需要能够保持常新的思维又需要日常的积累,因此,用“书写”的“常道”来解读程风子先生就略显片面了。4 S" {; i7 W [8 M
/ ] V& v- |- e7 }- ?3 Q0 H X: q .......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书法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普通其实很玄妙的东西,而丑书则是另类的一个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我觉得以艺术的角度而言美到极致就是丑,而丑到极致则恰恰是人们乐见的美,当下中国书法所处的时代与中国魏晋时期所处的时代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变革才是中国书法的出路之一。我一直认为“去审美化”的中国书法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艺术,这种中国的艺术完全可以放到世界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那些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相聘美......
2 I; v5 i6 J/ ~% I3 ^0 _" t 5 D! Q7 n7 G9 K! r
我觉得程风子先生对待书画的态度决定了他是一位能够切实理解“书写常道”的艺术家。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程风子先生对于绘画、篆刻、书法的感悟完全超出了同龄的艺术家。程风子先生其人只有当你和他面对面的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艺术层次的感悟,什么是总在思考的艺术。程先生说话语速很慢,几乎每一句话说出来都有一种敦厚茁实的感觉,看东西的眼光也很独立,甚至没有过多的挑剔,这也是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态度,这也是为什么曾经是一个木匠白石老人成功的诀窍之一,尤其是对于书法的感觉更是非同一般,像书法的独立创作、绘画落款等等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这其实就是一种感悟。从程风子先生身上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匠与艺”的区别,我觉得朱先生应该更多的和程风子先生面对面 。
, o) C& O& e2 U& u2 ]
W* h1 {" r- f. k 老宫假设一下,所谓“书写的常道”的批判如果朱先生放一放,过几年再来讨论我觉得意义一定大过了现在,那时候可能就是程风子先生之幸,朱先生之幸,中国书法之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