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个领导人的胸怀和艺术水平,无法从根本上左右书法家协会的综合工作水平,只有从制度上实施了对协会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使书协的工作更有利于书法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然而,任何制度的变革对于保守方来说都是革命性的、痛苦的(比如有人就提出过国展不收参评费,这原本就是合理的,但却一直未能施行),因此,“果儿的视点”就显得格外有意义,至少,她的观念所及,会令人思考,会令一些人暂时清醒一下——只要有人在思考,有人有了暂时的清醒,进步的希望就存在!
感谢果儿!em13
赞赏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原帖由 秋石斋主 于 2008-5-7 12:2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记得沈鹏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指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委会)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水平和我们对书法作品的评审方式,也许导致了我们根本就看不见真正的书法大师的作品,让真正的人才在我们的眼前错过了!”(原 ...
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设想一位虚心、热情的批评家,在1890年试图把艺术史写得“最时新”。即使他有天底下最大的热情,他也不可能知道当时正在创造历史的三位人物是梵高、塞尚和高更.......与其说问题在于我们的批评家能不能欣赏那三个人的作品,到不如说问题在于他能不能知道有那么三个人。 天生书呆子说:80%以上的书法家“缺钙”!不错,既然这么多人都缺“钙”,那么,什么是“钙”?在哪里、怎么样取得?能起什么作用?我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我认为“钙”是一种民族气节,是颜真卿、石涛等传统艺术家身上的铮铮铁骨、是视死如归的豪迈之气。
在哪里?
在《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里的奴隶我想不是奴隶社会中受奴隶主压迫的奴隶,而是精神上受到压迫的人,他们希望实现应该是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这里“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中的敌人,不是仅指过去的***反对派或日本帝国主义,而是指阻碍社会进步的腐朽势力;这里的冒着炮火前进的动力,就是天生书呆子所说的“钙”。
在我们的节日里,“三八”是什么日子?“五一”是什么日子?“五四”又是什么日子?是快乐的假期吗?不,那是对一个运动的纪念,那是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的支点,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日子,前人把这个日子留给我们,把这些故事注入我们的灵魂、融入我们的血脉,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从学习到具有一种积极进取、反抗的精神。
在我们学生时代的教科书里,毛泽东是干什么的?周恩来是干什么的?洪秀全是干什么的?李自成又是干什么的?前人把他们的功绩编入在我们的课文,要求我们阅读、理解甚至背诵,难道是为了出几道试题,考考晚辈们的记忆力吗?
对不合理的体制而言,这无疑是一帖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