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脸的功夫,讨论就热闹起来了!
让我足足阅读了近一个小时。
朋友们的发言热烈,思辨性强,启发性大。
在下收益颇多,等思考成型后在发言。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5-28 23:3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不大明白火兄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我要告诉你学院的技术训练就是要培养有意为之的技能和本领。
你的第一句话:
也许讨论时,我的思路跟丁兄出了点偏差,呵呵
学院的技术训练是要肯定的。就在这个帖子里面,有多少人羡慕学院的技术啊?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大家的技术还不过关,而学院的技术训练很大程度上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当学院的技术训练领先了,学院之外的相对就差了些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下,难道需要减弱学院的技术重视程度吗?
因此,学院的技术训练还要继续加强而不是减弱。
也许需要担心的是唯技术是尊的创作想法。
技术绝对不是书法的全部,它只是书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这门艺术(或者说文化也可以)基础的一些东西(当然,书法的基础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
有了敦实的技术基础,还需要创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和思想境界。就这个相对来说,学院外的目前应该是有优势的。毕竟学院也就那几年的功夫嘛。
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原帖由 火木子 于 2007-5-29 10:5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第一句话:
也许讨论时,我的思路跟丁兄出了点偏差,呵呵
学院的技术训练是要肯定的。就在这个帖子里面,有多少人羡慕学院的技术啊?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大家的技术还不过关,而学院的技术训练很大程 ...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但我认为学院目前其实就是在作技术培训,这样会把学生训练成唯技术的人才。四年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思维方式,将起重大影响,也许将是一生的,当一个人技术很自信了,其他方面可能就相对疏忽了。
还有目前美院里形成的技术未必是技术的全部,运用西方解构方法将字作若干拆分,完全是一种构图式的教学法,这本身即是一种唯技术的做法,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并非无懈可击。
比如,对于二王的书写技术与真实的二王未必就是一回事。但美院存在强势,搞的全国都像那样写二王了。
也许目前在技术上美院是最先进的,但绝不是全部。
回复 #193 丁剑 的帖子
嗯,如果事情的发展果真这样的话,我也是持丁兄这种观点的。我不知道学院的人是怎样认识书法技术的。也许他们也没有明确的结论甚至还有争论。也许他们现在的所做是一种试探或者实验性质的东西。
但我知道,过于强调技术,很可能会走进死胡同,让人担心会不会出现畸形变态的书法创作。我觉得,这种唯技术的“有意”为之是大失书法艺术无为的最高境界的。
[ 本帖最后由 火木子 于 2007-5-29 12:05 编辑 ] 还说一点
如果学院只搞二王的书写技术,那是有相当的片面性了。书法名家那么多,技术风格也多不相同。
技术上,从二王入手也许是好选择,但仅仅囿于二王,则得之有限,失之亦大。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5-29 09:5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但我认为学院目前其实就是在作技术培训,这样会把学生训练成唯技术的人才。四年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思维方式,将起重大影响,也许将是一生的,当一个人技术很自信了,其他 ...
“运用西方解构方法将字作若干拆分,完全是一种构图式的教学法”这句我很赞同,这确实是你所说的“唯技术”,因为这一训练手法丢掉了太多书法独有的内容。比如“笔势”,丢了笔势而谈解构,便是一种本末倒置。(前段时间看到中国书法网有个王忠勇的专访,他说他重视时间,张羽翔重视空间,很高兴,还是有明白人。)
解构、构成,都是书法的皮层,沿着这一皮层去求书法,确实有你所说的危险。如果你只是针对这个教学方向的讨论,我以为很有意义,但你似乎在一开始就选错了案例,找错了研究对象。
解构的方式在邱振中先生、陈振濂先生、张羽翔先生的教学上,频繁得看到。但他们谁还在执教国美呢?国美是不是这个教学法呢?国美的学生是不是信服他们的理论呢?
邱、陈那一辈人在想问题,在寻找新思路,所以有西化的解构,张羽翔等人是延续推广者,他们代表了一个时期学院的思考,这恰是积极的。你我也一样,想,总比不想好,虽然我们都有很多问题,可能都还很浅薄。
二王的问题,只是碰巧大家多看到了几个例子,任何范围内都一样,跟风在所难免,学院早就不是象牙塔了,但我们谁能说国美=二王?社会的跟风,用学院的方式去写二王,更不是学院的责任,哪天碑风刮起,大家叛变的比你想象得快。
所以我一直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功利不功利,用不用心,想不想问题的问题,不在于哪家的方式方法对还是不对。
丁兄是个认真的人,但在很多问题的讨论上,你都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后续上的认真,却忽视了前提是不是正确。 只有想问题,才不会被误导,只有不功利,才有可能出现丰富的面目。 另外,我希望丁兄不要回避我前面的问题。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和你一样有良好的出发点,不同的是我们的思考角度。更不同的是,我没有你自信,没有大多数人自信,我生怕自己看错了方向,坚持错了观点,所以我借助讨论(甚至欢迎论战),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讨论为的是减少帮倒忙的可能。
回复 #196 五叶 的帖子
谢谢先生的提醒。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技术上用什么方法,只要是更好的发挥作用都是可以的或是首选的。因此,我并不反对“解构”,但我反对的是只“解构”,唯“解构”,好象目前的学习方法,解构还是主流。之所以拿国美说事,就是因为国美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放眼全国的书风,精制的一路二王伪古典做的最好的是浙江。浙江最好的是国美,很多没上过国美的也在效法国美的方法、技术,好象国美除了技术让人“佩服”而效法景从,没听说有什么鲜明的艺术思想、哲学美学思想、或文化关怀显于世而同样如它的“技术”优势被效法或传播着。
也许有,恕我孤陋寡闻了。 原帖由 五叶 于 2007-5-29 15:4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只有想问题,才不会被误导,只有不功利,才有可能出现丰富的面目。
这话说的好,但可能是每个时代、每个国度、民族都会遇到的问题。
被误导的人绝不会认为自己是被误导了的。也许你我都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