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7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7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启幕{回帖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1_107:}{:1_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匠铺子 于 2014-6-22 15:36 编辑

沉雄浑穆,朴拙率真
鲍贤伦书法品读
题记:一、作者把自己的东西摆在那儿了,众观者的解读将是作者身不由己的。二、文人之为文,尤其当下之文人,多好引经据典,一则显摆,叫人知道他肚里有东西;二则底气不足,借古人,拉名人,帮他壮胆。不外乎这两个原因。几则古人的遗训,被你我他的文章摘得烂臭,观点稍有不同又开始互掐,不免又要引经据典,如同困难时期走亲戚用的桃酥,转到最后就是一包酥渣。在我国,这已是常态。

关注鲍贤伦书法,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那会儿刚学会上网,在书法网站上随意浏览,就看到了有关鲍先生作品的帖子,立马被他的气势所震撼。这是一种期盼已久的激动。好奇心促使我开始从各种媒体上收集有关他的资料,扑捉他的相关信息,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就日渐丰满起来。
于是,对于鲍先生的作品,渐渐有了要说些什么的冲动。并且,这种冲动越来越激烈。
要说鲍先生的书法,就不能不提当下的书法生态。毋庸讳言,当今书坛委靡久矣,中华民族委靡久矣。我们整体丢失了一种胆量,一种气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科技方面,尤其是民用科技,我们愧对这个世界。我们几乎已经完全陶醉于拿来主义。我们是如此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祖业带给我们的荣耀以及剽窃、造假和“山寨”所带来的实惠。就连演艺界,“模仿秀”都是如此的盛行。站在发展的角度,这种状态能够一直堂而皇之的存在,不能不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再一个,我一直觉得,可能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人这样热衷于考古挖掘和研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够像中国人一样对于古董收藏所表现出的狂热。当然,这有我们家底厚实的缘故。不管怎么说,捣鼓古人是越来越能让国人产生快感的。美国的影视作品,多的是科幻,而中国则多的是古代宫廷剧。在我看来这确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在书法方面,自从十几年前那位已经过世的书协领导人开始倡导“正大气象”以来,        整个书坛便开始萎靡不振,受他“正大气象”的引导,国展几乎成了“二王父子”的复印机,到处弥漫的是所谓与古为徒的俊雅,一派乐享其成的小资情调。从这一点上看也充分认证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下我们这个国度,不缺的是听话的孩子,满大街晃悠的都是良民。这种骨子里的惰性与奴性,必将成为影响书法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倡导的小气暂且不说,要命的是它对整个书法的生态产生了破坏,须知,这是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
  那么,在这种万马齐喑的大环境下,有没有特立独行、逆势而进者?有,太少。在北方,天津的孙伯翔先生,可算作一位。在南方,就要属鲍贤伦了。伯翔先生出身平民,不受体制的局限,且自小接受的都是凛冽料峭的北国之风,写出雄强野逸、不媚时俗的东西,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相比之下,身处温婉的南方以及体制内的高位,鲍贤伦先生能够玩出如此迥出时流的雄野,风标独立,尽显豪迈奇崛之气象,确是一个难得的意外。
这是一种精神。这个时代需要这种精神。当然这也是一种责任!这需要胆量和智慧。我们说书如其人,鲍先生作品中所散发的精神气质与现实中先生的外形风貌有一种高度的贴近。这是一位智者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对“天地之性”与“自我之性”淬炼后的结晶,是一种对生命本体内心情怀的抒发。鲍先生的作品雄浑、醇厚,又不失灵动,浓浓的古韵里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气息,这个大家有目共睹,不需要解释。他的朴茂和野逸则需要说道一下。他的朴和野,是一种纯粹的原生态的东西,这也是我最激赏的。起于自然,发乎本心,是一种处世的大自在,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源于骨子里的自信。他的朴,是经过洗礼后的灵魂深处存着的一份温软的纯粹,是对“二王正统”的敬畏之外所化生的一种妥帖的违命;而他的野,则是化掉了锋芒之后的力量,是融于自然后的大和谐,是一种怡然远尘的蓬勃气象。
这真的是一种大智慧、大圆融。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鲍先生,但从他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雄浑朴茂,可以想见现实中的先生也必不是那种乖巧精细之人。乖巧错吗?不错。精细不好吗?好。但是满世界都是乖巧精细,这就有问题了。鲍先生的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拒绝精细与乖巧,代之以雄浑朴茂,大气磅礴的山林气象。在这个满眼都是奶油粉脂态的大环境下,在这个全民都在向古人讨牙慧的时代,鲍先生的孤傲可算是一种慧颖凌绝的超拔。我们大家都接受了他作品中的古意,殊不知他只是借用了古人的骨骼肌体,铸造的却是新的民族复兴时代的灵魂气脉。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书法同时经历巨大历史转折的时期,这是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对时代应有的关怀。
品读鲍先生的书法,以“游心物外”和“风神骨气者居上”为精神旨归,在笔墨的浓淡干湿和虚实聚散间,追寻着源于灵魂的古、厚、稳、浑。“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鲍先生当然是前者。具体到结体和用笔上,鲍先生恪守平淡天真之道,大朴不雕,率意自然,“但得神遇,不以迹求”,尽显野芳自在之逍遥。而这,则早已是技术之外的东西了。
透过鲍先生的书法,还让我看到了鲍先生于艺术创作观念上的理性和具体创作时的感性,看到了他的自觉与自在。这是一个从艺者最最难能可贵的。身处一个整体萎靡的时代,他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时流,振笔书写金戈铁马的秦汉豪迈之气,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智者理性的呐喊。惟愿这呐喊,不是先生孤单的绝响,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唤起一片雄壮的和声。
其实,创新并不意味着脱胎换骨,有时候,创新就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变通。从这个角度讲,鲍贤伦们的成功显然具有榜样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风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4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252楼
发表于 2014-6-22 15:24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在这种万马齐喑的大环境下,有没有特立独行、逆势而进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6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霞相许”、“赏画买山”尚可称许。汉简片临,徒具皮毛。《归去来兮辞》系140平米砖混结构毛坯房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8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善守正 入古出新
——鲍贤伦的书法坚守
提起鲍贤伦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风格强烈,气势雄浑的“鲍隶”,这种隶书已然成为先生在书坛的形象代言,在当代书坛写下了浓重一笔。试问,自汉以后,千数百年间又有几人写出过鲍贤伦那样荡气回肠的隶书呢?
鲍贤伦先生所建构的这一个人风格明显的鲍家样,在时风趋同的当代书坛的意义在于——尽管同样发轫于传统,经过重新咀嚼,植入个人审美,产生为新时代所接受的新品新格,他使隶书前进了一步。
纵观鲍贤伦先生的书法作品,其中处处体现着古朴高迈,雄厚大气的韵致。他的隶书,用笔灵活,墨色变化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点画、结构上的通会,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鲍贤伦先生的隶书的笔法是如锥划沙式的,从形态学角度看很单调,但因为他笔力强,笔气厚,笔势壮,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可以被其的美所吸引所感染而不去计较那方面的缺憾。清姚配中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鲍贤伦先生作书尤其注重书作中的整体气象,从气格、气度、气脉等角度综合审视和提升作品的品位,正因为如此,其作品才具有朴厚之气和雄浑之境。先生在创作中坚持自我,在神采、气韵上做积极的体察与把握古人的同时,又敢于跳出古人的藩篱,不断开阔视野,扩展艺术创作的新空间。他的作品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他向往天真率意之大美、大拙,不求怪诞,不求矜巧,而以写心、写性为大要,端庄中又不失活泼,大气中又有秀美,既有古人的风貌,又有自己的个性语言,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与享受。
中国的书法,古来有尚静美亦有尚动美者,亦有兼之者。鲍贤伦先生的书法尚动美之书法,夭矫放纵,不可局限。它的独到正在于这种强悍朴野,这种率放不拘,这种粗烈秾酣,我们从中可以品到血性,咂到刚强,赏到风风火火,体玩到有关生命的大放旷与文化的大朴质。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性。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鲍贤伦先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雨,他凭着对艺术的虔诚和对艺术真谛的渴望,凭着成年累月、朝朝暮暮之间对传统不间断的研习、揣摩,凭着一颗永不封闭的博取和进取之心,正不断接近古人、塑造自我。
漫成俚句以赞:
我襟怀古鲍贤伦,崇善守正永和春。
橼笔浑厚金石气,任情恣性不染塵。
希望有缘获得奖品,非常感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  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8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岭上人家 于 2014-7-10 20:03 编辑

                                祝贺【我襟怀古】鲍贤伦老师书法展举办成功



        鲍老师以独特的书法魅力傲立书坛,深受瞩目。老师的书风我喜欢至极,学习草书的我,舍汉隶习汉简已补淳朴古质,买了二玄社出版的一整套简牍名迹至今临习,乐此不疲,就是深深受了鲍老师的影响。借此机会深鞠一躬,敬颂艺祺。


        欣赏此次展览的作品,真是大饱眼福,新奇和震撼有增无减。


        再次祝贺老师展览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8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席鲍贤伦先生书法展开幕式的嘉宾多是当今书坛重量级的人物,不光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有着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像沃兴华、邱振中诸先生,隶书大家刘文华先生也在现场,真想听一听他们对鲍贤伦先生书法的评价,以便对鲍贤伦先生的书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鲍贤伦老师钟情隶书,术业专攻,性情使然,追求苍茫、浑厚、大气的艺术风格,隶书作品碑刻与简帛书糅合,厚重而率意,朴拙高古,风格独显。其隶书舍弃了汉隶的藏头护尾,一笔一划随性书写,字形稍长,借鉴了篆书的体势,强调线条与线条的衔接,注重了虚实关系的表达。丛文俊先生对篆隶提出了“原生状态”的概念,直接进入上古的篆隶世界,追循其历程,体会原滋原味的种种探索和创造。鲍贤伦先生和丛文俊先生一样,求本溯源,把目光放在秦汉,丰富了隶书的创作,篆隶结合,尽显高古,糅合简帛,可见性情。
         鲍贤伦先生 “我入于古”的阶段已经完成,“古化为我”的探索正在进行,  这种探索必将影响和带动隶书的学习创作和发展,在书法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