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守正 入古出新 ——鲍贤伦的书法坚守 提起鲍贤伦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风格强烈,气势雄浑的“鲍隶”,这种隶书已然成为先生在书坛的形象代言,在当代书坛写下了浓重一笔。试问,自汉以后,千数百年间又有几人写出过鲍贤伦那样荡气回肠的隶书呢? 鲍贤伦先生所建构的这一个人风格明显的“鲍家样”,在时风趋同的当代书坛的意义在于——尽管同样发轫于传统,经过重新咀嚼,植入个人审美,产生为新时代所接受的新品新格,他使隶书前进了一步。 纵观鲍贤伦先生的书法作品,其中处处体现着古朴高迈,雄厚大气的韵致。他的隶书,用笔灵活,墨色变化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点画、结构上的通会,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鲍贤伦先生的隶书的笔法是“如锥划沙”式的,从形态学角度看很单调,但因为他笔力强,笔气厚,笔势壮,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可以被其“力”与“气”的美所吸引所感染而不去计较那方面的缺憾。清姚配中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鲍贤伦先生作书尤其注重书作中的整体气象,从气格、气度、气脉等角度综合审视和提升作品的品位,正因为如此,其作品才具有朴厚之气和雄浑之境。先生在创作中坚持自我,在神采、气韵上做积极的体察与把握古人的同时,又敢于跳出古人的藩篱,不断开阔视野,扩展艺术创作的新空间。他的作品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他向往天真率意之大美、大拙,不求怪诞,不求矜巧,而以写心、写性为大要,端庄中又不失活泼,大气中又有秀美,既有古人的风貌,又有自己的个性语言,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与享受。 中国的书法,古来有尚静美亦有尚动美者,亦有兼之者。鲍贤伦先生的书法尚动美之书法,夭矫放纵,不可局限。它的独到正在于这种强悍朴野,这种率放不拘,这种粗烈秾酣,我们从中可以品到血性,咂到刚强,赏到风风火火,体玩到有关生命的大放旷与文化的大朴质。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性。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鲍贤伦先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雨,他凭着对艺术的虔诚和对艺术真谛的渴望,凭着成年累月、朝朝暮暮之间对传统不间断的研习、揣摩,凭着一颗永不封闭的博取和进取之心,正不断接近古人、塑造自我。 漫成俚句以赞: 我襟怀古鲍贤伦,崇善守正永和春。 橼笔浑厚金石气,任情恣性不染塵。 希望有缘获得奖品,非常感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 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