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下行者 于 2014-6-29 07:23 编辑
先祝贺鲍贤伦书法展圆满成功!
鲍 风 隶 歌 暴风起了,黑云压城兮。 鲍风卷了,黑字压墙兮。 墨色重重, 铺天盖地。 刷纸杀锋, 梦想秦汉。 白纸黑字 杀出 一个强悍王朝的瑟瑟背影。 一道高华笔墨的忽忽转身。 一曲灰陶古埙的悠悠吟唱。 一轮盛世诗心的漫漫回归。 隶之象 在强大而霸道的秦朝,由程邈这个小小公务员整理而成的书体,隶书诞生了。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改篆书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开启了书法文人化的序幕。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层面。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点最重要。秦初隶书简率高古,后入汉而形成庄重的体貌,由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高成熟度时候讲究“蚕头雁尾”,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白圆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轻舞。“一波三折”,所谓"波",笔画左行如曲波荡漾,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翩翩的捺笔。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鲍隶吸收秦简汉帛的随意自在,扬弃汉隶的高度规范和成熟,凸显返古意识的觉醒与选择,亦是对自身占有资源合理运用的清醒判断。 隶之趣 秦简汉牍,古墓帛书,陶器砖刻,皇宫骨签,轻描淡写,随意而书,看似很朴拙,很简淡,很平凡,而实际上却蕴涵着无穷的美学价值,是民间工匠的发挥?是人的生命系统中人文情怀的真实流露。当其之时,物我不二矣。 《张迁碑》的朴茂雄浑、浑厚博大,如山东彪形大汉;《曹全碑》的典雅华美、温润俊秀,如江南小家碧玉;《石门颂》的质朴随意、潇洒自如,如纵横江湖大侠。 四百多年的漫漫隶变,东汉的高度规范和成熟,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形成,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取向的东汉经典刻石文本书法。东汉正大的文化气象和文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书写流露。使我们看到了特别固化的波挑,扁平的结体,体现着国家话语权的霸气与统治。 而鲍隶,体现了文人回归大自然书写的开放性,君不见,《归去来兮辞》,那道35米长的巨幛字墙,蔚为大观,若是也似古时那样叮叮当当地日复一日翻刻于悬崖峭壁,如斯百年后,在后代子孙的仰望中,不也又诞生一幅摩崖精品乎? 隶之风 汉隶的重大改造是以美术规范化和线条装饰化为前提。美则美矣,然不但不具备书写的随意性与合理性,反而增加书写的难度,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东汉刻石所表现出的典雅、华美、庄重、整饬只是一种完整的、华丽的美。如没有原始隶书的质朴和简淡元素灌注其中,那么这种美又是虚伪的、造作的、没有感情的。如在东汉刻石典雅、华美、庄重、整饬的基础上置入隶书原本天然的奔放、流畅、阔大的审美气象,那么就会重现一种大自然的淳朴和广阔气象。而这种壮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 风格,只是与人不同,或许只算个人面目,不论好坏,谁皆可自许。依吾评判,唯有承前启后者,真风格只应属于开宗立派的大师、圣人。如王羲之,又如颜真卿。因此,最风格,仅是相对于当代展览体伪二王盛行的现状而言,倘若置身于秦汉,遍地皆是,恰如苹果手机,出道之初乃先锋利器,忽而竟烂大街,所谓的风格又何在呢?鲍隶的价值,恰在多重路标的指向性,或是实验性。 隶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中国文化的核心,宇宙的源头。老子曰:为学日增,为道日减。道之运化,大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能自由出入者方称得道。孩子的字保存天真童趣,但技术含量不高。所谓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鲍隶以自身浸淫文物多载的优势改造了古隶,加以雅化与文人化,迈出了初级的阶梯。古人崇尚熟到生时方为妙。鲍隶非主流唯一流,借古开今,其化繁为简的手段不凡。然与道尚有距离。鲍隶,能否剥离祖宗的优质资产,能否整合更丰富的资源,恢复远古的宝丽,往博大方向开拓,往精深方向挖潜。使得最后榨取的果汁既提纯又味美丰厚,含一颗中和的内核,才是得道成就的关键。 期许鲍隶提升,直趋人书俱老,气象正大,中正壮美的境地。 --------------------------------------------------------------------------------- 地址:315100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春园路165号宁波欧尼克自动门公司 陈舟波 13028925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