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7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今天有空,仔细阅读客龙兄的帖子,回复讨论如下:4 d/ s6 i" ]# g% q
9 @) l: }: ^! I5 [0 o x( l! C" k
说“笔墨等于零''是源于老子的“知白守黑''思想理由何在?我想此说恐怕就连吴冠中本人也未必能够接受。
( e9 `6 b2 W' c! l9 S
4 C" j7 U+ e: w8 A. H9 S“笔墨”是什么?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有广泛的认同,它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如果按吴冠中所说是“脱离了载体抽象的笔墨线条色块''那还有什么意义?不存在的东西当然无意义。
, ^( @4 {8 M: u3 [2 b& q. t0 \" U+ x/ ~. V, ~, ]8 W
但在中国书画中,笔墨的概念绝不是指材料。这是个常识问题,所以,吴的观点说明他有明显的局限性。
9 A1 z' \9 Z- y/ c: i详细的批驳见拙文:
0 i% }) H5 p9 u! Q" V" f
. S9 x, Q C! c; U 笔墨岂能等于“零”
8 q; `" N, f" }$ M
2 t1 Y/ I: u4 J$ Q# x 吴冠中的题目表述本身就很西化,这也许就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立场。
# ` C/ b, D, |9 Y- l 吴冠中连笔墨是什么可能都没有搞懂。而且他说话前后矛盾,他说笔墨是材料,但他又说笔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即笔墨是手段。材料是工具,手段是方法。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将笔墨认为是材料是很肤浅的。这使我想起王鲁湘批评何祚休,何把中医中五行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金、木、水、火、土的实物,王鲁湘说这简直是犯了很常识性的错误。就好像西方所谓黄金时代,难道真是遍地“黄金“的时代吗?
" H, e: u2 O, l4 t6 P, Y ?! w$ P 中国书画中的“笔墨“显然不是具体的材料。最起码是个“技术”“技巧”。事实上笔墨又不唯技巧,而是贯穿书画创作全过程的灵魂。是个体情感意韵思想习惯的外在呈现,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思想。吴昌硕和齐白石的书、画之间存在明显的同一性,即所谓书画同源,同在哪里?就是笔墨,也可以说笔墨就是书法。说到底是一个人的习惯,是经过技术训练之后包含个人创造和情感写意的习惯,习惯是个人修养、气质、遗传、感知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因此笔墨具有诸多神秘不可分析的因素,笔墨是道,是玄,用现代话讲是信息是基因,如果为零的话,真不知还有什么不为零的。
1 b2 q4 k) y( ~9 j 中国画在近现代由于外来的文化交流或侵入和多元,出现了一些弱化笔墨的倾向,这也是当前国画存在的最大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写意画必须以笔墨(书法)为基础,画法即是书法。
% q( x2 p8 O* d! D从潘天寿开始笔墨技巧出现了单薄,到了林风眠笔墨几乎就没有了,再到吴冠中就完全是以毛笔治西画了,所以不懂笔墨的吴冠中当然不能深刻领会笔墨之妙了。
. H `- V9 w7 g7 o2 V2 q没有笔墨的中国画就不是中国画。; L1 k9 O( M7 T1 U
当代中国画最大问题就是笔墨问题,我前一阶段看了一个某院校的毕业生作品展,其中国画部分没一个可以入眼的,原因就是没有笔墨基础,线条生硬,死气沉沉,没有韵味。我最近在看石开的画时有这样的表示:
6 J1 E) _5 s: [ S, H# l“我向来认为当代真正的中国画在中国书法家笔下,已经看过多位书法高手的画作都正在证明我的观点。" Z+ t4 q4 ^( q% `. I% b
请记住我上面说的,五十年或一百年后,那时的人们回视当代中国画,所谓的国画界的国画都是废纸,硕果仅存的必是书家的画。”3 @* o" E1 y- S; y6 d4 g
关于吴冠中文章中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书法,或现代派。但即便是书法也是有文字的基本形式约束的。那么如果是指欣赏或审美层面,我恰恰认为在具体画面前置的影响下,即使是孤立地去看笔墨也是很有意义的。就比如书法。草书的线条即使不从文字的角度也是颇有看头的。面对一件大草作品即使你不全认识其中的文字,但它的艺术魅力还是会迎面扑来。
2 U/ S" n: q3 Y6 b7 K: z3 B: i, f/ H" n 7年2月8日丁剑于有堂
3 j! ]1 W: X) r1 s' j( l9 m% S8 n[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12-13 10: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