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dou_客龙

[评批] 从''知白守黑''到''笔墨等于零''(已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1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u_客龙 于 2007-12-11 16:59 发表
) C/ |4 {; c4 G$ o/ K) W看了46楼提臀对丁版主的回贴,我觉得是认真的!不过他写了那么多,似与我的主题贴无关,故让大家不要再谈了!我还较认同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不过,按他那种写法,论证的过程会很长,看其行文,省删了不少!     ...
& b# l0 t) J. d6 l0 d
对不起,我是在丁斑竹的追问下,索性抛出我写的东西。决无意破坏大家讨论的意思。我把它删除掉,重新发吧
: f/ I1 ^3 T/ H5 x9 D# ]* M; T2 s8 G( |
向各位抱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龙就别谦虚了。我看你是懒,因为打字慢,就不想多说。你以前发的一些贴子,我又不是没见过。em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强行提臀 的帖子

呵呵!小罐你越来越漂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强行提臀 的帖子

兜了一个大圈子最后还是没有回到楼主的观点中进行讨论,可见触类不一定就旁通,说那些没用的干啥
. Y; X! f5 U% O1 ~2 A& ~/ ~/ E# X/ r1 `! O6 ?
吴老的散文之所以为大多数绘画人、书法人所不齿,关键是对待这个观点的态度问题,
" I/ j" @# y. v$ r! J) E
5 _2 N' g( C$ \$ F+ k* B4 U理论指导实践那是导师在糊弄学生得鬼话,只有学生自己接触并理解了理论才有可能进步,所以说笔墨等于零其实是一种未被证实的观点,等到学生们接触并理解了,才会发现=O的是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空,仔细阅读客龙兄的帖子,回复讨论如下:9 x6 l% x7 N* @

( b  C4 e  Y$ _" K! R4 d说“笔墨等于零''是源于老子的“知白守黑''思想理由何在?我想此说恐怕就连吴冠中本人也未必能够接受。
  u  ^& {. H$ v2 S' U( c9 c! z' Z  m3 l" g: e
“笔墨”是什么?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有广泛的认同,它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如果按吴冠中所说是“脱离了载体抽象的笔墨线条色块''那还有什么意义?不存在的东西当然无意义。; v8 B3 k% X9 T: x* K+ Q
/ @5 C. r5 G) W$ b) Y5 ~
但在中国书画中,笔墨的概念绝不是指材料。这是个常识问题,所以,吴的观点说明他有明显的局限性。) y! B4 G" I9 A
详细的批驳见拙文:

+ e  H( U+ e% u) O6 W; ^0 q5 L+ g! ^  c5 Q
                                                                 笔墨岂能等于“零”* a/ ^3 ~1 X2 r, z" F

& x2 I$ Y+ g( U! I5 ^      吴冠中的题目表述本身就很西化,这也许就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立场。
) \# v: y- ]# l    吴冠中连笔墨是什么可能都没有搞懂。而且他说话前后矛盾,他说笔墨是材料,但他又说笔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即笔墨是手段。材料是工具,手段是方法。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将笔墨认为是材料是很肤浅的。这使我想起王鲁湘批评何祚休,何把中医中五行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金、木、水、火、土的实物,王鲁湘说这简直是犯了很常识性的错误。就好像西方所谓黄金时代,难道真是遍地“黄金“的时代吗?
: L+ t3 F, b+ b- N! _4 p    中国书画中的“笔墨“显然不是具体的材料。最起码是个“技术”“技巧”。事实上笔墨又不唯技巧,而是贯穿书画创作全过程的灵魂。是个体情感意韵思想习惯的外在呈现,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思想。吴昌硕和齐白石的书、画之间存在明显的同一性,即所谓书画同源,同在哪里?就是笔墨,也可以说笔墨就是书法。说到底是一个人的习惯,是经过技术训练之后包含个人创造和情感写意的习惯,习惯是个人修养、气质、遗传、感知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因此笔墨具有诸多神秘不可分析的因素,笔墨是道,是玄,用现代话讲是信息是基因,如果为零的话,真不知还有什么不为零的。
0 F9 _8 X) M& R5 |* P5 I; B    中国画在近现代由于外来的文化交流或侵入和多元,出现了一些弱化笔墨的倾向,这也是当前国画存在的最大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写意画必须以笔墨(书法)为基础,画法即是书法。' T5 I" U" C# Y" A1 C
从潘天寿开始笔墨技巧出现了单薄,到了林风眠笔墨几乎就没有了,再到吴冠中就完全是以毛笔治西画了,所以不懂笔墨的吴冠中当然不能深刻领会笔墨之妙了。: N  b4 X) L. M8 D, E
没有笔墨的中国画就不是中国画。( I& l/ T  C  a! b8 U
    当代中国画最大问题就是笔墨问题,我前一阶段看了一个某院校的毕业生作品展,其中国画部分没一个可以入眼的,原因就是没有笔墨基础,线条生硬,死气沉沉,没有韵味。我最近在看石开的画时有这样的表示:
  r# {1 R! g: c* Z“我向来认为当代真正的中国画在中国书法家笔下,已经看过多位书法高手的画作都正在证明我的观点。
9 j' E* i( O* K4 }- L7 y
请记住我上面说的,五十年或一百年后,那时的人们回视当代中国画,所谓的国画界的国画都是废纸,硕果仅存的必是书家的画。”, Z+ y  f% D) o$ Q' H& x1 Q
    关于吴冠中文章中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书法,或现代派。但即便是书法也是有文字的基本形式约束的。那么如果是指欣赏或审美层面,我恰恰认为在具体画面前置的影响下,即使是孤立地去看笔墨也是很有意义的。就比如书法。草书的线条即使不从文字的角度也是颇有看头的。面对一件大草作品即使你不全认识其中的文字,但它的艺术魅力还是会迎面扑来。

2 i) k; _8 I4 W: e                                  7年2月8日丁剑于有堂
/ U" X5 e- u  a( `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12-13 10: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说"理论指导实践"在艺术领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n* u7 F% Q% z我一直以为不是指导,而是启示,或引发实践# u. U: O# N, x! T6 p- i
用启示,就意味着有个双向的问题存在
2 ?" B, A* [, F当然,这样的话问题会更复杂一些- H9 H" l- H. z! h& K; l
但,我以为是事物的本来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宾虹说:泰西绘事,亦由印象而抽象,因积点而事线条。艺力既臻,渐与东方合。惟一从机器摄影而入,偏拘理法,得于物质文明居多;一从诗文书法而来,专重笔墨,得于精神文明尤倍。此科学、哲学之攸分,即士习、作家之各判。技进乎道,人与天近。”
; C# j6 T( k6 C- e* ^1 v
黄宾虹先生所说的笔墨和吴冠中所说的笔墨是一回事吗?
) k* ^8 s8 N$ G那么,谁说的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题

吴冠中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不严谨、不准确。) Y- c' J1 ]2 _* Q# ^# d

; k) N: H( f+ v/ |+ |背景是什么?画境是什么?意境是什么?2 i" _4 Y: W3 c# G7 ?7 y( J' K; m6 Y
笔墨等于零。零等于什么?零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火木子 的帖子

看看明清的画论书论,及其作品$ B$ S. }1 x$ N3 _. p1 \
实际上,
) H# q2 i/ O4 J7 F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精彩之处正是我本家所说的"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
# v+ p0 a$ \9 C3 v" s0 v; Z
$ e4 M" E9 i6 W$ I8 I/ r( E吴先生实际上修改了"笔墨"二字的内含,然后再提出这个问题,也就引发了争论
7 \, b# s' v% A* t
, H9 n+ x1 K# f/ q" L这些问题也要具体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吴建军 的帖子

呵呵,如你所说,那你本家的这句话,是大实话,也是大白话、大废话。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