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448|回复: 76

丑态书风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这些年欣赏书法展览,有两个很深的印象,一是幅式都变长了,展厅有多高,幅式就有多长,甚至拖延到地板上。再一个是把字写丑了,竞相丑化、有意为之。想把字往美处写的人反而少了。 5 q4 {) C2 Z. S
2 m. i2 G* C1 y% T- M/ z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认识,尽管千百年来审美观随时迁移,但是对于用笔、结体、章法的重要性却是承认的。大书家的用笔都是精到的,小书家则未必,多败笔。当我们把玩二王、智永、虞世南、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乃至写狂草的张旭、怀素的字,都会有用笔精美的感慨。一件作品的美观,从微观处说,就是用笔在起作用。当代书坛盛产行草,凡延续二王一脉的继续保持了用笔的完美,而效仿明清狂放、霸悍一路的,则漠视于用笔,或甩或蹭,狂驰无度,点画狼籍,以丑为尚。 , w  r& \, }9 e8 |" E4 @6 q  f' I
) N8 X* e7 N" O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审美功能在不断地增强,利用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客体,把最初的带有自然属性的、功利属性的艺术类型,逐渐提炼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各类艺术品。美之所以为美,因为它是人的本质的肯定,通常认为需要和谐、完美、统一。丑之所以为丑,因为它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与否定,通常认为以“毁型”特征出现,诸如残破、缺陷、分裂、冲突。以此显示出与美所对立的另一种审美观。对于以美为主流的创作,丑的乐意表现,显示了截然不同的审美心理,诸如逆反、刻意。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也有过。譬如《宋元平话》,为了从市井佃民的欣赏角度出发,在很大程度上就冲决了封建史官和文人士大夫的历史道德观念的束缚,在描写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对象时,必然夸张、美化、丑化,渲染市井的俚俗情趣。这样必使正史中高贵、威严、堂正的帝王将相,在平民眼中淡化,成了另一类审美形态。《宋元平话》的艺术趣味是什么呢?就是投市井佃民所好,嗜奇好异、打斗争端、刺激挑逗,比正史远远搏得喝彩。可是这种审美趣味的发展如果不去芜存精,一味添加噱头,最终必落俗套。这显然不是一条易于行走的道路。以丑为美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总是要以追求美好为开端,融贯淬炼,达到以丑为美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书法中的丑仍然没有什么价值。在书坛沉不下来,沸沸扬扬地大举活动之时,有些作者就抱着这么一种创作思路,来迎合时下的风气。但是完全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用笔、结体、章法训练的作者,在掌握融化了常规的一些要求之后,在创作中表现得任意些、不守法些、不周全些,反而更有意味,有一种脱化之美。而没有经过这一过程的作者,用笔如刷如扫,狂驰骤墨,则完全是丑陋粗俗。把非审美上的丑,即生活中的丑不加提炼除杂,就想当然带入艺术殿堂。持这种心态的人也太无视中国书法的内在规定性了。所谓涂鸦就是如此。但是这一类作品却能在一些活动中堂而皇之的出现,又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不是相应形成了一个市俗化的欣赏系统了。
: k$ C# c$ Y( h( v
1 U' n9 s, q7 u# E( R    艺术之初来自民间,这是不容置疑的。许多艺术经过了由俗到雅的蜕变,其中就是文人审美观在起作用。譬如曲子词原先流行于民间市井,不可避免地携带“俗气”,当进入文人的创作领域之后,在文人自身修养的引导下,词风不断地得到雅化,成为可以清赏的案头之物。宋人的词、书法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趋雅避俗。因此他们总是陷入矛盾的冲撞调整中,一方面在理论上要求词、书符合文人的审美趣味,雅化去俗,适意逍遥;另一方面又调笑取乐任性恣意,求新异偏颇的感官刺激。纵笔如刷就是显例。终于在南渡之后有所改变,在词的方面,对于声律、典故、词句展开创作方法和技巧的讨论,又走向精美的创作境界。书法也有如陈栖、姜白石对于用笔用墨方面的细说。一系列创作规范的设立、打破、再设立,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性情挥洒才情。当今的创作在某些方面是没有这种调节的,偏执一端,极尽丑、极尽俗、极尽野,反而把美感挤走。美是需要一定的氛围的,有了相应的氛围才能显现美。除了作者的审美素养之外,再就是功力因素,这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个审美素养和功力都有不足的作者而言,他的创作只能量力而行。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譬如一些长幅作品,有的作者根本没有这种挥洒能力,包括没能力延续如此的篇幅空间、没能力写这么多的字、没能力写这么大的字,最终是扭曲了自己,笔墨面日可憎。在表现中失当、夸张过度、勉强为之,只能构成丑陋,远离美意。先秦的言意观曾经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们肯定言意的关系(即语言符合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固的,但在涉及形而上超验领域时,言意之间是不一致的,诸如“言不尽意”。如果运用在书法创作上,一般还是“言不尽意”,可是有的作者却要施展与自己本来意向不一的方式、方法,他们的表达又如何有点滴达意的可能?
* O) b  |# \9 q4 ~/ {; v& m9 ?0 j- h  `6 E% b& ]& O
    关于丑态书法,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而那些美观的、细腻的、简静的、安然的作品却日渐少了,这就反映了一种追求的趋势。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谁也没有这种能力,只能靠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调节。这是需要时间的,人的审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种平衡,但平衡太久,又需要在冲突中寻找新的形式作为补偿,那就是不平衡的使用,甚至走向了极端。现在也有一些人为了宣传所谓的展览效应,推波助澜地张扬书法的丑态。展览效应只是审美效应之一种,案头审美并不因为幅式小形态秀美而过时,它仍然是欣赏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些精小的册页、扇面、简牍,笔精墨妙,咫尺间充盈精神的力量,和长幅相比甚至更宜把玩。同样是一件优秀作品,凡小必趋于雅,凡大必趋于雄,相互之间固然难以论高下,只是各有审美特色。但是,现在总是听到的都是创作为了突出展览效应的宣扬,认为这是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型。我认为,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出口,审美理想、审美心理最终要落实到审美感受上。从古代的案上观到当今的壁上观,可以视为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型,在更大的空间里集中地体现个人的个体自由的关注方面。但是,是否就真的在创作上体现自由呢?实际并没有实现。对于美的追求是本能的,却为了迎合某些时尚走上了丑化的道路。为什么现在许多作者不以楷书为范,接受美的结构的训练?因为楷书是古典主义色彩的、文人情调的。楷书只适宜于那些心平气和并能耐心精雕细琢的儒雅文人的“心灵消费”,缺乏那种社会背景、语言环境,自然遭受冷落。草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宜于功力深厚的书家释放淋漓尽致的***,和内心深处的隐秘。于是,草书也宜于没有功底的生活中常人涂鸦般的浮肤浅乐趣的散发,博人一粲。项穆曾批评的那种创作现象:“如瞽目丐人,烂手折足;绳穿老幼,恶状丑态,齐唱俚词,游行街市也”,如今有些作品,也进入了这个范畴,只不过共同的追逐,却以丑态为常态欣赏了。 9 E9 j0 E% R0 S1 E) n
[ 作者: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T1 u# M- a. ~( [7 H4 D  e( N8 w/ }3 g0 {
来源:王羲之书法网" o5 {* r- @0 s* J2 s" T& O/ {
' N. {  Y) q( Z, p- E
http://5d8d.5d6d.com/thread-148-1-1.html
发表于 2007-7-1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几句

古代人写字好的都是有较高素养的文化人,特别是书法,尤其强调对传统文化中与文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
! w& `+ h! C: M1 A8 ]  s9 q
: |3 a* k9 W  C* J7 n8 _- W# U6 ]现代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离古人是差得太远太远。因此有人提出要加强字外功,其实刚好弄反了,书法才是“文外功”,古人所谓小道也。虽然字外功强调了加强传统文化素养,但仍然是不够的。只有彻底回归,书卷气才能回来。/ G, T0 j( u9 B+ C
$ z+ A0 J0 \0 v; R7 L% _, U
然后,我们才可以说发扬的问题。继承都继承不了,光表面的东西,内涵不深,素养不够,能创新出啥?( A% N1 [8 E) S3 I8 U

  R; R8 S) F+ W. m& V4 k丑书就是这样出来的。归根结底,是个人文化底蕴浅薄------即便矮子中可以充高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比做的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往后看走不成路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走走看看 的帖子

对走兄这句有感:4 I% t# x$ E- K

* `" Y" J1 |2 W: M! U3 R' E纯粹的复古不好!应把古人中好的那一面进一步发扬光大!- r% ^6 s# j0 o* Z* m

) R; ~9 T+ ~! J$ u% Z- c6 H时代不同了,社会也在进步。社会进步虽然并不是全面的,但总有对古人的超越。0 J; e" D4 U$ l
书法家应该从这儿吸取营养精华,进而在这一点上超越古人。因为艺术家的敏感性,渐渐的,就会被大多数人发现和肯定。这样,就形成时代的书风。' j. X0 F/ X; X6 ~" k# q; R4 n5 s

, n. B* |0 r1 P5 r. u* W说白了,就是一边要深刻、深入的理解古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尤以文字、文学、传统艺术为主)。一边还要学习时人、学习当代人。总之,整合古今中外的文化,辨识其中的精华、分解其构成,去除废物(包括好但不够好的)、加入其他有益的东西,烹制一锅文化精品大餐。# i  d2 V; T  w

2 n$ c; h$ n( x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书法是主要的方向,加入任何有益的东西都可以,但只能当作调味品,绝不能改变书法的性质!书法变成绘画或者书法跟绘画混淆在一起,说不清是画还是字,那就是改变了书法的本质。过犹不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就有一个分工问题:        是艺术服务于人         还是人服务于艺术 + y1 @9 v& n& _$ a

1 w* s9 k, C2 s( {8 ^2 k      我个人认为:      艺术是人寄情的手段 ,从事艺术要以人为本   既然是手段就可以这样可以那样          书法这个称呼不是用来限制人的     只是帮助人们表达和区分他们所做的事    就算偏离了传统的标准      人也没有做错什么       只是这种旧的标准已经不能够很好地表示人们现在所从事的艺术活动了     
  C5 @; k. t/ h9 n& S/ e+ |1 n5 R3 H4 n& H: ~! m, M% ~( A$ j; X; b

& l3 t7 \) S) }8 c5 [& Q
: H& [& k+ s" l& B5 x1 D6 i       我个人还认为 :     什么是书法      什么是真正的书法对与一个只想表达情感的人来说不很重要      他们暂时借助书法的手法来表达    一旦发现这种方法限制了自己的表达    就会进而采用其他的什么方式     通常在旁人看来是不论不类的方       对于他们来说       用什么方式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表达出自己的感想      但对一个发誓要忠于书法和捍卫传统书法的人来说          他是要捍卫书法的纯正与地位       书法的本位与正统对他们而言相当重要    ! K3 u0 r+ ?' M1 O  |' ~( U) E& E

# Z+ x% l# e- B" @. T
9 P9 v- {7 J( y" G' ?        两种人的目的不一样     要区别对待的            
3 K0 U! @7 q: y/ b" v3 E5 V. _7 t" @. H: N* v+ f; Y
$ |5 W5 I) |" D1 u  Z( h, C2 S
          至于什么是丑书     丑书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本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所谓"字如其人"这个词我看也不是这样来对应的       这样来理解这个词是不到位的       呵呵      把写什么样的字上升到人格问题的做法是不理智的      或者说是幼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4 em4 em2 艺术应当弘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 A4 c( ~  x: I0 \5 U
                              写丑书的朋友应当多想想!,你的书法在表现什么样的审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舞台上的丑角表现的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丑角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走走看看 的帖子

走兄认为目前所谓的丑书,从总体上来说,表达了当下时代的什么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