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编者按:此文是作者对当下“唐楷”遭到冷落的一些看法……原题为《关于唐楷》,发表于《书法报》2006.6.28第26期《群言》版。面对当代书坛及展览中“唐楷”遭冷落的局面,有人提出要“激活唐楷”。这是一个具有理论思考和现实意义的辨题——(“唐楷”到底能“激活”吗?能——不能)建议[公社辩论会]采用。大家可先做充分的思考,待论辩时,既能胸有成竹,更能言之有物。且于己于人都有益处。这仅是编者的一厢情愿,不知可否?现可就此文发表一下各自的评批意见或看法。作者当感激不尽。
2 Z- W' h% Q3 S) A9 d; B: V/ b4 x6 u# C6 k
- O- G1 g) e$ C6 }& z( a' G& V0 O! ^ `/ v- Y# W
“唐楷”为何会在当代书坛及展览中遭到冷落??? 陈 浩 C7 i- g+ t9 c. o, Y/ a
有人认为:“最近几年,楷书,尤其是唐楷,出人意料的遭到冷落。”并对此现象不解,甚乃不平,且呼吁之(见《书法导报》2006年1月18日《关注》版《唐楷,你怎么了?》一文)。2 k6 e- [2 a- c/ Y5 w, q( d/ [; B, }
4 I! Q! ~0 J. b1 H: j
心情可以理解,不能说是落伍的表现,然其分析,立论的学理性难以成立,如仍坚持“……在楷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省简和快写,从而产生了行.草书。因此,楷书上承篆隶,下开行.草”的观点。那么,汉末张芝的草书又怎么解释?再者,认为楷书成熟于汉末,到隋朝才基本定型,到唐朝推向了极致。“成熟”与“定型”与“极致”之间的关联又当何解?“锺.王”真书的历史地位如何评价?类似的自相矛盾的论述充满全篇。0 o7 E, ^( i9 [/ W
. q5 z- [3 [6 s+ {% B
本文无意对该文作具体分析,只想就“唐楷遭到冷落这一现象及原委,谈点看法。$ h' O0 z+ C. d) V e9 E- Q
6 W3 b: a" @9 K" l
我一直认为唐楷是当时的写实或实用书法。你想,我们现在使用的“方块字”或称“仿宋体”,其发展可先追溯到宋代“活字印刷术”。在其制造过程中,必然始于手工书写,将其定为实用书法不为过吧?此前的唐代同样也需要实用书法,唐楷当仁不让。可以说没有唐楷就没有宋体字,也就没“活字印刷术” 的重大发明。你说唐楷的功劳和贡献大不大?所以我称唐楷是实用书法或写实书法的历史高峰。当然,实用书法还可以往上追溯到隶.篆.甲骨文……若不是这样,那唐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l% E1 v) ^+ f6 `+ M5 B% b) D
) C z* T. N2 b! ]9 j8 ?9 i5 [% L8 B 认为唐楷具有实用书法的性质,并非始于今日。当然,古人不叫“实用书法”这个词,但意思相近或相同。如北宋的米芾称唐楷为“吏楷”,“俗品”,“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安排费工”,“笔始均,古法亡矣”,“丑怪恶扎之祖”等等。我分明感到,米芾是在说唐楷不是写意书法,而是写实书法。再如,唐代的孙过庭在《书谱》中也透露出一丝信息:“真亏点画,犹可记文”,“真不通草,殊非翰扎”。孙过庭此处所认定的“真”字,对应于唐楷言,其写实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 j7 h1 y! f8 J1 w6 D0 J
; X/ l0 o' R- k 是否承认唐楷属写实的实用书法,可以深入讨论。然有一点是明确的,“唐楷,形体完备,法度森严”的特征乃为公认。学习唐楷就得一丝不苟的来写,或颜体或欧体或柳体等。否则,遑论“在楷书或者唐楷的基础上去发展,去创新,去努力超越前人”?; u' i H# k1 W! f- D
出现“唐楷遭到冷落”的现象,我以为除了时代原因,主要是审美疲劳和审美提升造成的。所谓审美疲劳,就是说千篇一律的雷同产生千篇一律的单调感,引不起兴致,兴趣,兴奋。所谓审美提升,就是不满足这种千篇一律的雷同和单调感。作为书写者,即使写的于唐楷一模一样,那还是唐楷。人的天性,个性,创造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学习唐楷,没有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是不行的,然而对电脑而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比人写的还要“结构严谨,法度完备”的唐楷。
% s4 F* y9 \) f) {
' }9 \3 u8 z% e! ~ 看来唐楷的命运,在千年之后,会不会真得应了米芾的“安排费工,岂能垂世”的预言?想必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确切的答案。; i. b3 z( D: N+ u
! |+ V2 Z; A' a& p- q[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4-21 00: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