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9-1-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48
- 点评币
-
- 学币
-
|
转《论现代书家之“黔驴技穷”》
论现代书家之“黔驴技穷”- D# ^; g% M, j( m* Y
“法”:法则,方法。
/ r- B9 @& X5 b" N: c0 t& i “道”:达到目标的路径,手段。
# n9 ?: M: H* r3 E; G “训练”:学会违反本性的能力。 l$ v( y2 K( s( A# A# `* `
由此可知书法乃是强调书写技法的,以期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基础上达到神采,气韵,意蕴的完美展现的目标。
2 \. e" e0 [1 e# D3 \# T 假令连技法都达不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标准更妄谈神采,气韵,意蕴,那不是硬逼着人掉牙砸脚背吗!, l' `/ ^% \. S; r9 W
论据1:从人的进化历史来说,现代人应该说是比晋唐人聪明的,但现代人的急功近利也是古人所望尘莫及的。试问现代那位高人曾潜心于一波三折之间三年之久?现代那位高人又曾划被破絮?现代人练字三年就想赶超二王的到是不小。, e6 }% z) O* u7 T8 O
论据2:就训练时间来说,相信当代即使最用功的书家也是难以跟古代的一般的读书人相比的。/ N7 G: Q/ P- W1 A, Y* a8 {2 l
论据3:魏晋时期的案几与现在的大大的不同。那时的人必须跪在塌上写字,屁股后坐在脚跟上,因此腰必须要直,中气储于胸,手肘抬起,这样使用笔能够尽情的翻转变化。
5 l0 m; S8 L" W7 ^* A1 M' A# d8 ^ 论据4:现代人唯一所占的优势是:化个十元二十元的就可尽情享受现代影印技术带来的古人笔墨真迹,而古人呢?即便象毛泽东那样的伟人,借别人一本帖子,也要面临被在一个星期之中催要三次,最后不得不换的尴尬。就这样也要算是有缘的了。更有终生不得一见者。但现代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把这种优势给尽情的蒙蔽了。4 z5 l( u8 K8 I+ E. Q
论据5:书写必须的纸张的改变使笔法受到了局限。古人非常强调和着重的笔法在生宣上不能够尽情的发挥,而生宣所强调的、体现的是墨色的展现【视觉上的冲击】,由于生宣具有洇润的特性,即便你随意的一划也会是圆晕的。但笔锋的潜微的变化也被洇润的一塌糊涂了,古人所忌讳的墨猪却再也挥之不去了。于是现代人就再也不求精通笔法的了,而是尽力在体式和形态的怪异中求变。4 v) i8 h& o; P, | N9 L& V
但笔法在书法中却起到达微通变的重要作用。现代人不知,却以耻为荣的自称画字。这在现在的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和书论中屡见不鲜。应该明确的是,书法是通过笔势和体势的动态变幻来体现作品的精妙,而不是仅仅以墨型和水墨的交融来造型的,因此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还很清晰的记得现代大家范曾所指出的:线条的体势是不能像面条那样没有活力。范老所指出的仅仅是线条的张力,却没有明确的指出线条是不能等同于点划的。相信线条是不能体现出高峰坠石的气势的。。。。。。$ a: P0 q* Z. C/ C0 E; P& ?
再者,据说王羲之有入木三分的功力,我不相信这样的传说,但我信服可以利用笔势的速度和锐利来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因此我主张用笔要快而利,稳而健,反对拖泥带水的用笔。: a c3 P0 | @6 `- f
论据6:为了出名,每个书家皆挖空心思的创体张扬个性,更有甚者,左右开弓,用脚,口,或写几十米的大字,它奶奶个腿的这不是在练杂耍吗!连正正经经的都写不好,还在那玩虚的。
" @# ^; v* r- N+ l 你不是要创体,要张扬个性吗,这俺支持,但哪个书家不是师古苦逆源的苦练出来的。再说创体还要那样的挖空心事玩虚的吗?首先每个人的笔迹是不同的,虽然你苦意的模仿,能够以假乱真的临摹,但放手随意的写出,总会带有自己个性烙印以及自己思维学习的轨迹,这种轨迹越明显,不就越具有体势。- k* I, m) R3 j, v R9 H" u
论据7:书法风气的氛围使书法再也难以回归正途,却在野路中装神弄鬼。从明末清初以来,诚然有杰出的书法大家诞生,如:郑燮。。。
4 B A3 w: ~0 x0 J5 Q. q7 |) i2 o6 D 但他们却也仅仅列伍于大家,难以脱凡入圣,究其功过,他们却开启了书道的万恶之源。
9 X* ]. N2 l% l9 q, ]! Y 其罪1:名人临碑:见图1,2
9 m$ l0 B, F9 r! Q$ y- u( q 其罪2:名人用笔:现代所有的书法教材都在推崇回锋用笔,难道古人也是如此麻烦的来书写吗,那样一天能写几个字?即便是对的,但很难找到下一笔的位置,即便找到了下一笔的位置,但在内力上来说是牵强的。因此可以说大多的书写是笔尖在上笔肚在下的横扫的。
' O- O+ t1 z" `* x8 J3 L1 [1 s 其罪3:名人结体:现代的书法只在造型上出新造意,岂知“书道之妙,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见图3% j _' v- J' l. Y' u9 f9 G/ e* ~
其罪4:名人的变化:如:板桥先生在同一幅作品中追求一个字的不同造型,如腰字要挖空心思的把月旁放在要之下等等。更有百福图,百寿图等等之类,这怎么可以称的上是变化呢!与王羲之的变化无方其在一个层次?, s$ N. m5 o" L% ^& q7 x
其罪5:造意:意境是造出来的吗?是精工细雕出来的吗?更何况意境不如气韵,气韵不如神采。, K8 D# X8 n; M1 F! n! v
- W) ]$ P/ F& U* \6 C
[ 本帖最后由 恶梦 于 2009-1-16 12:4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