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5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5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虫甬

从“陈诗梦”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当然是独特的,因为你是为了写诗而写字。

我十分赞成“在现代社会中,旧体诗、书法、国画等,这些原本都是中华文化土地上一座座紧密相连的文化山峰,随着整个中华文化大陆的沉沦,它们之间通连的陆地被“水”淹没,所以必须架一些桥梁,使之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其实也就是相信“诗、书、画”同源。而我以为就只针对这三者而言,书法即为其余两者的桥梁。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你因为写诗而写字,我却是因为画画而写字。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它需要书者具有诗情和画意的气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08-10-18 13:25 发表
《神女峰》堪称绝唱em1 em1 em1 em1

认识深刻,佩服!em1 em1 em1 em1

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旧作了,回看起来感慨颇多!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桥 于 2008-10-18 13:53 发表
不离不弃,情可化蝶。em1 em1 em1 。

难离难弃,萦绕心间。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8-10-18 17:02 发表
em1 em1 em1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蝶 于 2008-10-18 18:51 发表
而我以为就只针对这三者而言,书法即为其余两者的桥梁。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它需要书者具有诗情和画意的气质。...

同感!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一些帖子:

临言先生:
    虫甬兄好。兄的古诗,每首都细读着。读到兄自述“余今未谙笔法,结体尤劣”。大笑~~~一来如兄是这样处境,那我所见今人古诗都成渣了。二来,近日正翻开文学评论、创作笔法这方面。大感有趣。兄原来早在琢磨笔法问题了。
    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70799-1-1.html前几日在哲坛转了这个帖子。深感文学的确是社会精神文化生长的前锋。相比哲学界,国内流行多是欧洲流派。而真正处于前沿部分的是美国哲学。美国哲学流派众多,思想格局已经从哲学家手里脱身出来,是小众化生存格局。开枝散叶进入具体行业领域。而国内尚少见到~~。
    关于古诗。今天网络古诗不振,一如书法。对比古人诗歌与现代诗歌,完全不同的创作环境和年代,写出反应不同的生活状态的诗。为什么非要放在一起对比呢?书法和现代艺术也是同样,单论作品成就缺少可比性。这是题材问题。不同题材,喜者喜之,厌则厌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言先生:
      以前关注诗歌,多从镜头转化角度,感悟境、意、象几方面的描绘。
      近日看小说分析赏评方面的文章。涉及这几方面,离不开一个问题。就是叙述人称。小说叙事中具体场景的描绘、情节设定、人物形象在心理上都渗透这人称的转换。
      读兄的古诗,无形中就把这样的思路带了进来。下面开始胡说拉~


行径芳树下                 春
                 一
夕阳浴长空  潭水金碧红
行经芳树下  春山月明中
(在四季诗里,这首很有味道。第三句行径芳树下,是典型的小说笔法,以第三人称视角书写第一人称行为。其他几句景物描写是物性的,不存在“我”的。
   对比“晶晶日下觅芳菲,  弱柳酥黄各自垂,树在春娇人欲懒,  熏风轻起乱蝶飞”这首来看。行径芳树下这样人物动作的带入使诗歌生动其来。立意高下明显。
   两首区别要点1、人称的介入2、行为动作的介入。)


秋气森森花木窘  遑遑落日下江河
天若无云少颜色  我亦横笛向天歌
(第四句与“行径芳树下”笔法相同)


             登楼远眺
登楼观景物  独自叩心音

环岫连城暗  街灯对列明
思多追远梦  看久吐轻吟
星月半空老  苍茫月色新
(前两首诗中人称的插入笔法让诗歌生动起来。到这首笔法一转,人称交错,前后呼应,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诗歌气象。首先从镜头上分解诗歌。
镜头一:登楼观景物
镜头二:独自叩心音
镜头三:环岫连城暗  街灯对列明
镜头四:思多追远梦  看久吐轻吟
镜头五:星月半空老  
镜头六:苍茫月色新
镜头一是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的行为
镜头二则完全是第一人称的笔法
镜头三是镜头二眼中的景色,如小说的插叙手法。诗歌情境至此是完成了一次心理起落,两个镜头个有特色,对比鲜明。
     镜头四回到镜头二的时间点上,这两句很是神妙,将全诗提升了一个档次。“思多追远梦”这句是第三人称描述第一人称,“看久吐轻吟”一句“看久”依然延续前面的笔法。可“吐轻吟”视角完全转换为第一人称。诗文行到“吐轻吟”处,与镜头一、二分别呼应,交错出两种不同的精神气质。仿佛人的呼吸,文字拥有了自己的呼吸节奏,不在受作者行文奴役。轻吟浩渺,意趣无限。如此人称变换雷同小说中的“空间叙事”手法。完全可以说,后面镜头五、六已经不单单是受作者的控制。更多表现为诗文自我呼吸的延续。
镜头五将散开的神思转向星月半空,与“吐轻吟”的精神相同,意向两分
镜头六:人称中再次泯去自我

呵呵,这首诗是有生命的



常言诗是啼鹃苦  漫道丹枫泪染红
勇渡身前千万壑  愁依路畔两三松

倩人高远云天外  倦客匍匐石罅中
数点昏花堆老木  两行秋水碧朦胧

这首笔法与《登楼远眺》有相似之处。可“勇渡”“倩人”“倦客”,这几个词汇内蕴的人称,有些混乱,将诗歌境、像扰乱了。
数点昏花堆老木  两行秋水碧朦胧。这句昏花、秋水,将诗景物人格化,语言俏皮对比生动,质感鲜明。与“思多追远梦  看久吐轻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空间叙事手法。

[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2008-10-20 16: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 em17 em17 em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