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4

草书作品我个人以为横幅的章法最不好安排
为啥?
一个1x8尺的横幅
你自己考虑一下需要多少行?
这么多行你会多么难处理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处理的平庸就会单调、排列,没有起伏、没有错落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4

大家回去看看王铎或者明清条幅都是几行
去参考一下:)
这个地方我不说透了

现在的展览受人们审美多样化的心理驱使
越来越注重形式感
所以很多人也越来越重视章法、颜色的拼接制作
注意,注意!
千万不要弄得很花哨
要知道评委的审美情趣和档次都很高
他们见多识广
花哨的东西会让人觉得你在哗众取宠
淡雅、雅致、古雅。。。这些外观形式永远都是大方的
千万别费力不讨好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4

绢的使用
我觉得绢这种材料并不会引起评委的好感
因为没有经过托裱的绢经过折叠、邮寄
已经折痕累累且很难消除
所以作品打开会显得皱皱巴巴的
字都看不好

还有
没有经过托裱的绢
被服务人员拎起来看的时候
是半透明的
那种光感会让作品中的字看不好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4

还有
绢在有灯光的室内
表面会反光
也会给评委看字造成不便

白绢相对于棕色的绢效果还不错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5

1、参加展览只能是用来验证自己学习的效果,但这也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以平常心来对待展览,不能急功近利,要弄清一个道理,我们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上展览,上与不上都不要影响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因为在评审的过程中,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评委的审美情趣。功夫下在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这个非常地重要。
2、现在展览更多地注重展览效应,在九十年代注重地是以在取胜,进入二下一世纪,发生一些变化,更多地以拼接和色宣去“感动”评委,愚以为,形式只能让评委吸引你的作品,评委更大程度上是关注你作品的“含金量”,如果两件在同等水平的情况下的作品进行取舍,评委应该比较关注有形式和色宣创作的作品。
3、增加入展获奖机率的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多学习和充实,以多件作品在不同时段进行投稿这种机率可行性并不大,因为同是一位作者创作出出的作品,在这个评委这里过不了关,并不代表在其他评委那里就能行得通,这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5

4、入展获奖后,自己的名字会被一些人知道,但这样的压力会大点,因为,真正地要做到名副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书协实行了退稿制度受到了书法界的欢迎,但更重要的是落实情况如何,书友们更多地关注地是结果。
5、注重对市场的培育,这是商品时代的结果,这是好事,可以更好地为自己提供学习的环境,如果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会适得其反的。一切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6、自全国五届书代会以来,以中国书协张海主席为首领导班子,为了尊重作者的创作权利,为入展和获奖作者颁发资金,这就是新班子尊重作者的一个具体体现。至于市场,当前书法界和受众群更多地注重书法作者的名声,很少去注重作品的实力,亟待提高各个层面对书法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规范市场需要更多地人去努力。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5

国展应该是国家最高水准的展览,而最高水准在相当时间内都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少数人中!最高水准的展览应该是权威班子所定出人选的邀请展.遗憾的是再"权威"也讲人情,讲人情就没有权威了!

现代的国展更象赶考,而形式越来越象八股.成名的书家象是教师,参展的考生象是学生.论水平,学生不如老师;论考试,老师又不如学生.老师已经有了称谓,也怕考不过学生没面子,干脆就不参加了.一些获奖的"考生"拿了最高分,过了"关".也可以作为资本而当教师了,何况下次还不一定能"考"得更好,也选择其他没"考"过的"攻关"去了.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5

国展成了十足的"高考",也出现了那么多的国展陪训班,可怕的是有些培训班的教师就是评委!
练过书法的人都很清楚,几天,几周,几月的培训能让学了几年的学生入国展而成为书法家么?
但"奇迹"屡屡被发现.毫无疑问,国展也就渐渐名不副实了!

集邮,"集"股,"集"古.懂的人发了,跟的人栽了.但前赴后继正是国人的优良品质呀!

无论什么市场,遵守规律才能长久!
太在意市场的书家,不是好书家!!!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6

俺的投稿经验;如你创出一件好作品,千万留下玉照,这样,入展与否就无所谓啦.入展乃至或奖,作品也回不来,存个念想;没入展,也还有个底子,知道问题在那,这比再交退稿费省心;这是俺下决心买好相机的动因.

古振强 发表于 2008-1-4 12:36

入展.获奖.落选取决于评委.而不是作者.一个作品,不一样的评委,结果可能不一样
,作品水平高,评委水平底,好作品照样落选.评委有私念,照顾人情.差作品照样可获奖,<有很多运气成分>
前些日见兰亭作者史涣泉,顾翔,史兄本以行草书见长.获奖确是隶书,顾兄以篆刻见长,以篆书获奖.他俩都很纳闷,其实这类情况很多,<几年前以楷书见长的宋旭安,在电视书赛以隶书获奖,决赛时一些隶书基本问题都回答不上,面对评委,宋兄大胆回答:我平时基本写楷书,隶书不常写,"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九届国展透明到底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