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11 20:23

徐悲鸿早期书法及绘画技法探析

徐悲鸿作为近现代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世所公认的。他对对书画艺术的诠释以“情”为宗,书画传情,情铸书画。这种情包含他对艺术的执著和求真之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之情、对朋友和爱人的忠信之情、对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和弘扬的责任之情、对学子和后人殷切教诲的爱抚之情、对中国书画艺术忠贞和虔诚的景仰之情。徐悲鸿的画具备深厚的技法功底和丰富的表现手法;绘画思想饱涵中国文化和民族感情。因此欣赏徐悲鸿的书画作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其艺术水平的高下,而应当从其艺术理念和艺术精神出发,全面考虑,这样对理解他的作品可能会更深入一些,更本真一些,马是徐悲鸿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马,各个时期虽画法不同,但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下面的作品,是徐悲鸿早期的画马作品,它对研究徐悲鸿早期习艺的师承,笔墨渊源,风格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家庭环境等原因,作品中也许有些人认为存在瑕疵或影响大师的艺术形象,但历史还是应该尊重的,历史上任何一位绘画大师的早期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从艺术水平来讲,可看出该作品是徐悲鸿早年的精心,严谨之作,具有高超的技巧,作品简练明快,富有生气,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一定的独创性.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早年贫苦,感事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如鸿雁哀鸣,改为徐悲鸿。他是我们熟悉的画马大师,作品主要以写实手法表达现实及思想,是我国现代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倡导者。他画的马,在少数关键部位如骨关节鼻孔等处加以勾描,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骏马形象。早在1915年,高奇峰见他画的马就称赞为:古之韩干,无以过也。下面作品就是此时即处于学习、成长、探索时期的作品。
该作品体现了大师早年时期独到、特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形成此绘画风格主要是由于在早年受其父徐达章指导而进行的写生训练、为人画肖像及临摹吴有如作品(以线描为主的点石斋画谱等)等基础上而形成的。该作品与中、后期作品相比虽有外形上的差异,却有本质(气韵)上的相同。这可从作品的时代风格、个人风格、作品内涵、意境等多方面得到确认。并有铁的证据加以证明。如作品在气韵上符合悲鸿动物画注重写生,讲求形似,传达神情,形神惧佳,充满生气等特点。书法方面在笔法、墨法、结构(即书法结体、字上下、左右相互关系、呼应关系、落款位置、习惯等)上是相同的,同时书法本身也鲜明的反映出了早期特征。
该作品造形准确,刻画细腻,追求真实再现,体现了徐悲鸿的早期绘画特点,并再现了大师扎实的写生功底和极强的造型写生能力。作品中绘画线条坚卓、清爽、既象行云流水般畅达,又有力透纸背之雄浑劲键、饱含***而又技巧极高,这从每匹马的马鬃、马尾及三马画中那充满弹性、动感且流畅的柳枝的画法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后期作品中的许多喜鹊图、画马图、画牛图中的绘画线条也体现了上述的高超技巧。这也是徐悲鸿最有特色的绘画特点之一。作品款识中题有七言诗两首,五言诗两首,体现出了颇有文人的淡然诗意,以马喻人、托物抒坏的早期画马作品特点。
下面作品在造型上形态准确逼真,结构严谨合理,形象生动传神。绘画用笔刚劲、有力,有强烈的力透纸背之感,每屏画布景合理、紧凑,对、光暗、远近等技法都已基本掌握,从所画之马看,所画野马的轮廓线坚卓、流畅,每匹马身上的阴暗处用碳条加以渲染,马鬃马尾用粗细相间的线条而勾勒,对每匹马的动作把握能力极强,这些马眼神的画法下笔极准,准确的捕捉了每匹马在各种角度、各种运动状态下的瞬间形象和神情。从布景来看,无论是松树、柳树、梧桐树、还是各种草类、土坡、河边无不透露出扎实的写生功底。
徐悲鸿的画马作品,各个时期画法虽不相同,但画马的总体风格没有改变。如画吃草马时,马鬃都向两侧分开,马尾向吃草方向或随风微微摆动,还有马蹄子、马腿的外形,并且画马以尖耳、宽鼻、白额、鬃、尾迎风飞舞的形象都没有改变。从马的外观来看,爱画野马,将野马骠悍、刚劲、矫健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自由和向力的力量。
徐悲鸿一生画过油画、国画、素描画、粉彩画、水彩画、线条水墨画等几乎各种画,这与他立志探索、改革中国画的志愿是分不开的。作品中的骏马已象征着给当时萎靡不振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可能有人已习惯了徐悲鸿后期一些风格较雷同的作品 ,但徐悲鸿早期的一段绘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 ,下面的作品正是这一时期经历、功力、志趣、理念、学识的集中体现。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11 20:25

任何一件书画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要研读一幅作品,画外工夫相当重要,即要先研读画家。对画家的生平、画风、个性、代表作品、主要特征都要有深入研究,要研读作品的根。其中最重要的是,研读画家各个时期的画法,用笔、用墨、用印、章法等,某一时期画家的经历和画风与这一时期的作品是紧密相连的关系.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11 20:31

后期作品------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11 20:34

徐悲鸿早期的书法,有明显的魏碑韵味(如下面作品)。后期书法主要借鉴康有为和其他一些碑帖等作品金石味十足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11 20:36

徐悲鸿早期画此水墨线条画的成因是小时侯受其父徐达章指导而进行的写生训练、为人画肖像及临摹吴有如以线描为主的<点石斋画报>等基础上而形成的。从作品中的松树,柳树,梧桐树及各种草类的画法看,是以实物写生画法为主.在1920年北京大学出版的<绘学杂志>第一期徐悲鸿提出的<中国画改良论>中关于树的画法中也只提到了上述三种树.---原文<在中国画中,除-松树、-柳树、-梧桐树等树种外,均不能确定指为何树。即有数家按树所立之法,如某点某点等,终不若直接取之于真树也。尤宜改节,因中国画中所作之树节,均凹癞者,无瘿凸者,树状全失。允期必改。其余如皮如枝,均当一以真者作法〉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11 20:42

面是三马图中的款识图,书法笔迹鲜明的证明了徐悲鸿的早期书法特征和某些字的徐悲鸿特色(这些字的写法与徐悲鸿小时侯没有进过正规学堂读书有很大关系),从而也作为判断徐悲鸿真迹的一项重要依据.该款识书法体现出如下特征(附带部分相符字的徐悲鸿作品名称):1..书法符合徐悲鸿早期字型结体似疏朗而实则繁密,笔画似柔软而内含刚劲,具有浓厚的北(北魏)碑遗韵的书法特点
2.如下字特殊的写法------a:气:写繁体且米字左下部比右下部多点一点.后期作品如〈猛狮图〉《任伯年传评》b:风:写繁体且虫字下部分叉.后期作品如〈八骏图〉。c:万:写繁体且下半部少一捺.后期作品如〈秋林三骏图〉d:.闲.谰:凡带门字旁的字左上角多点一点.后期作品如《猛狮图》〈猫竹图〉e:声:写繁体且声字下一横与耳字上一横合二为一.后期作品如〈眉寿万年图〉f:.重复字写法:第二个字写成两点且写在第一个字下方,.后期作品如〈战马图〉〈鸡足山〉
3.还有如下字特有的连笔方式:精、落、国、影、云、饱、金、想等等.后期作品如〈任伯年传评及信札〉〈竟爽图〉等等
上面这些字特有的写法还出现在徐悲鸿很多其他作品中。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11 20:47

作品通过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无可争辩的实物例证证明绝对为徐悲鸿早年作品,单凭字迹对比相符的作品可达百余幅.下面是徐悲鸿1951年书写的<任伯年传评及信札>,虽年代与上面作品相差三十多年,但书法方面对应的字(画圈的字)在笔法、结构(即书法结体、字上下、左右相互关系、呼应关系)等方面有二十多个字是相同的.因其中很多字是徐悲鸿独有的写法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24 10:54

徐悲鸿1917年(23岁)与蒋碧薇在日本学习期间绘制的水彩画------<群马图>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24 10:56

徐悲鸿早年创作的水彩画<三马图>------图中有一个小马驹,徐悲鸿只在早期的四幅(水彩.水墨各两幅)作品中画过小马驹.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8-12-29 12:02

本帖最后由 林海雪峰 于 2010-3-21 20:49 编辑

上面的画马作品证实了已经公认的关于徐悲鸿早期艺术描述中的三点:1证实了早期徐悲鸿画传统的水墨线条画是客观存在的.1证实了徐悲鸿早期书法确实是学习魏碑的.3证实了资料中描述的关于徐悲鸿早期的画马作品中颇有文人的淡然诗意,以马喻人、托物抒怀的早期画马作品特点。
目前还没有第二幅作品能够证实徐悲鸿早期艺术生涯中的上述三点.
如果没有此早期的画马基础,中后期决不可能熟练的画出各种形式的画马作品.

[ 本帖最后由 林海雪峰 于 2009-6-12 18:11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徐悲鸿早期书法及绘画技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