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9-2-27 20:02

徐悲鸿早期创作的<虎图>: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9-4-17 16:30

徐悲鸿1927年创作的《九方皋》: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9-5-21 08:42

上面的四屏作品,从时代风格,个人风格,作品内涵,意境等各方面都符合悲鸿大师早期艺术学习成长期的特点。下面是作品中相符的证据。
1.作品款识字体符合字型结体似疏朗而实则繁密,笔划似柔软而内含刚劲,具有浓厚的北碑遗韵的徐悲鸿早期书法风格。
2.字体的结体,运笔方式相符。
3.作品符合颇有文人的淡然诗意,以马喻人、托物抒怀的徐悲鸿早期画马特点.
4.作品的传统水墨线条画法(因早期学过吴友如白描画,为人画过肖像)与资料相符。
5.作品气韵上符合悲鸿动物画注重写生,讲求形似,传达神情,形神惧佳,充满生气的特点。
6.画马的总体风格相符。如尖耳、白额(空白)、鬃、尾迎风飞舞,外形骠悍、刚劲、矫健,给人以自由和向上的力量。
7.在画面中,柳枝的画法相符,松树的画法相符,四马图中有诗句“何当金络脑:后期作品墨竹中有诗句”何当移长 松”。三马图的构图与后期作品“风雨飘摇思报国”构图基本相同。作品中画有松树,柳树,梧桐树三种树与徐悲鸿提出的<中国画改良论>中关于树的画法中也只提到了上述三种树相符(原文---中国画中,除-松树、-柳树、-梧桐树等数种树外,均不能确定指为何树。即有数家按树所立之法,如某点某点等......).
8.落款习惯相符。
9.绘画用纸(皮纸),颜色相符。
下面是吴有如的白描线条画,以线为写形对象,追求形神兼备,或略以简单墨色衬托。徐悲鸿早期有一时期每日就是临摹吴有如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吴友如的画是徐悲鸿早期自学的根基,上面四屏作品的画法也是采用这样的画法。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09-6-28 08:10

绘画艺术离不开社会,也是有时代性的,每一个画家都不可能跨越时代.更不可能摆脱时代的约束.因此个人的绘画作品必然也离不开其时代的影响。所以历史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画,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笔墨。徐悲鸿很多绘画作品都是与整个民族、国家、社会之间有着非常强的联系的。因此他所画所做的是一个大的艺术。

徐悲鸿正气凛然的气节也是令人敬仰的. 徐悲鸿家中曾挂过一副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他还有一句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1929年***政府举办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他拒绝参加。器重他、与他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戴季陶、朱家骅,要联名介绍他加入***,他推辞了。1935年,左翼剧作家田汉被捕入狱,他四处奔走,和宗白华一起将田汉保释出来。大约也是1935年,他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留学法国时期同为“天狗会”朋友的张道藩已经位居要职,通过张出面,请他给蒋介石画像,他竟一口拒绝了,说自己对蒋不感兴趣。 他有一幅国画《灵鹫》,笔力雄健,意境深远。1943年在重庆展出时,受到瞩目,一位美国将军甚至念念不忘。抗战胜利后,美国将军即将回国,蒋介石要送礼物,此人说什么都不想要,只要徐悲鸿那幅《灵鹫》。***官员出面请他开价,要买下这幅画,被他拒绝,他们一次次前来,并表示无论出多高价钱都可以接受,他就是不肯。 1945年2月22日,徐悲鸿在《重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蒋介石恼怒,把当时的***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张道藩骂了一顿,张派人找到徐悲鸿,要他登报声明自己没有参加签名。当时在***压力下,有人确实就登了这样的声明,面对“很不利”、“你的一切都保不住”的威胁,他的回答是“我对我的签名完全负责”,“我决不会收回我的签名”。
徐悲鸿作品《春之歌》,柳枝的画法很有特色。

[ 本帖最后由 林海雪峰 于 2009-6-28 08:16 编辑 ]

923758056 发表于 2009-6-30 06:29

em5 em1

晗彦雯 发表于 2009-9-3 11:29

汴梁书痴 发表于 2009-11-3 07:51

em1 em1 em1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10-3-1 19:03

{:1_193:} {:1_193:} {:1_193:}

徐悲鸿创作的某一题材的作品,通常不会是一幅,如<九方皋>画了七幅,.还有各类马,狮,鸡,鹊等等都画有很多幅,但每一幅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是有差异的.下面的早期四屏画马作品,目前发现共有两套八幅作品,从相同题材的两幅画面相对比书法绘画也是都有差异的。
      在2月15日(正月初二)在央视二台寻宝特别节目中,一位藏友将他收藏的徐悲鸿早期四屏画马作品请故宫书画专家金运昌鉴赏,金运昌的四点看法如下:
1.藏友说这是徐悲鸿早期作品,金运昌说款是这样的,言下之意是款没有问题,是对的。
2.关于画面,金运昌认为该作品是民间画工的水平。
3.金运昌认为这四幅作品是半印半画即印完后用手工着色的作品。
4.金运昌建议将作品拿到徐悲鸿纪念馆让廖先生看看。

   如上所述,其实金运昌鉴定上面作品的实质是:间接的承认了上面的作品是徐悲鸿早期作品(承认款识是徐悲鸿的早期笔迹),但话语权却找个借口(说画是半印半画--别真以为金运昌看不出作品是画的)抛给了廖静文,试想哪位专家会因为鉴定一幅作品而与年近九旬的廖静文公开产生矛盾。

      从金运昌的观点可看出,只要作品不是印的,就应是徐悲鸿真迹。在评该作品款识、落款时说是这样的。承认是徐悲鸿早期笔迹。在评画面时,说水准是民间画工水平,而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也就是一民间画工。说此画是半印半画后又建议将作品拿到徐悲鸿纪念馆让廖先生看看。从头到尾也没有说徐悲鸿没画过这样的画。如果他认为画真的不对,评**画时都直接说了为什麽此幅不说?更不可能再推荐到徐悲鸿纪念馆去让廖静文去看。
      假如作品是印刷后画的,那么作品中线条、字迹等决不可能如此自然流畅,在墨迹中必有积墨现象。从相同题材两套作品的几组局部对比图看,可充分证明作品是画的,因为在对比图中出现有字不同,画不同,或字和画都出现错位的现象,如是印刷品决不会出现此现象。实际画面中的墨迹(包括字和画),用手触摸有明显的凹槽,特别是马鬃马尾处更明显。整幅作品中的墨迹如同是钢印打上去的一样。印刷品是绝对印不出如此效果的,此特点与徐悲鸿在上面作品中使用了皮纸也有很大关系。 因此两幅作品都应是徐悲鸿的原创作品,下面看看作品及作品对比图。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10-3-1 19:06

对比图1------从两幅四马图局部图中的奔马的马头对比来看,可以明显的看出如下不同:
1.马头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2..马嘴画的不一样,一幅是线条位置欠佳而略显凌乱,而另一幅则是线条位置正画的恰到好处。
3.马眼睛上边轮廓线长短不同.

林海雪峰 发表于 2010-3-1 19:08

对比图2------看看目前发现的这两幅五马图的款识图,对比有如下不同:
1.“风”字左边连笔的封口不同,一幅封口,一幅未封口。
2..徐悲鸿三字落款上下的位置不同,
3..“悲”字下半部“心”上面两点的粗细不同,
4..款识离右侧画面的距离不同。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徐悲鸿早期书法及绘画技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