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很多资料,找不出踽厂(庵)是谁。所谓《董美人》,即《董美人墓志》,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著名的碑刻。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刻于隋开皇十七年,撰文者为隋文帝第三子蜀王杨秀。杨秀有妃子叫董美人,年方十九而病逝,这块碑便是杨秀为董美人所立的墓碑。清嘉庆道光年间碑在陕西出土,当时有一个叫陆庆君的官宦子弟在陕西兴平县得到它,后来被著名的收藏家徐渭仁(紫珊)购得,并从关中运回上海。咸丰年间,上海闹起了小刀会起义,这块碑在战乱中被毁掉了。
石碑不存,流传在人间的便只有拓本了。《董美人》的拓本大约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初出土时在关中的拓本。这种拓本多以淡墨轻拓,所谓“蝉翼”本,就是指拓本的墨色极淡,薄如蝉翼,非常准确地拓出了原碑的字迹。这类拓本,流传极少,也极为珍贵。第二类是徐渭仁把石碑搬运到上海之后的拓本。据说这种拓本用墨过浓,也许是拓手不精的缘故,拓本的墨色把原碑上的字迹浸染覆盖了许多,笔画变得细小模糊,一些专家说,上海时期的拓本与关中时期的拓本相比较,“疑非一石所出”。这种拓本数量多一些,价值也相对低一些。第三类拓本是碑毁之后重刻的拓本。重刻的《董美人墓志》有多种。这些翻刻的石碑,本来就已经失真不少,经过纸墨捶拓,与原作相去就更远了。收藏家对于这种拓本是不看重的。我就曾经遇到过几件重刻的《董美人墓志》拓本,与原作比较,其风神气韵之差别,一望可知,不必多作鉴定。
寒云所谓“梦想已十年”的《董美人》,当然不会是粗劣的拓本,更不会是翻刻拓本。他的收藏品位之高,当时无人可及,所有藏品,必求最好。不知这本《董美人》,是何人所藏,经何种渠道归入他的手中。在他的现在著作和他人的记载中,没有找到他收藏《董美人》的记录。今天所流传见于著录的《董美人墓志》拓本、印本,也没有看到有他的题记,这本《董美人》的来龙去脉,已经无可查考了。既然无可查考,我们不妨作一点猜测。
也许这本《董美人》是从徐渭仁的手中辗转出来的。徐渭仁得了《董美人》碑刻,大为欢喜,他甚至为了此碑而改号为“隋轩”,可见宝爱之至。徐渭仁手里必有早期在关中的拓本无疑,徐死后,他的故物散出来,袁寒云是有机会得到的。比如,寒云所藏古版书中,有南宋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一种,便是徐渭仁原来的旧藏。数年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曾以极精的印刷技术复制了这本鱼玄机诗集,并把历代收藏家所写的题跋也同时印出来,其中就有徐渭仁和袁寒云的亲笔题跋。我曾经翻阅过这部书,可惜当时时间仓促,没有抄录徐、袁等人的题跋。那部薄薄的印本,售价达一千元,当时我没有兴趣购买,现在恐怕也难买到了。寒云既有机会收购到徐氏的图书,当然也会有机会收到徐氏收藏的《董美人墓志》拓本。
寒云这通手札没有标明日期,我们无从断定他通过踽厂收藏《董美人墓志》的确切时间。他称自己为这个拓本“梦想已十年矣”,这个“十年”从何时开始,也不知道。我们稍微考察一下。袁世凯死后,寒云的经济来源虽然没有完全断绝,但是已经不如父亲在时那样阔绰,他那样掷金如土的收藏活动几乎没有了。那么,收购《董美人》拓本的事情,也许应该在袁世凯去世(1916年)之前,或此后不久。当时寒云二十六七岁,从这通手札的字迹看,也是他早年的风格。这样,他的“《董美人》之梦”,也许是从十多岁就开始了。
《董美人》不光曾经让徐渭仁为“她”改号,让寒云公子梦想了十年,“她”的魅力可以说“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两个与寒云有关的人,同样为“她”倾倒。一个是林白水。林白水曾经当过袁世凯的秘书,与寒云关系很好。寒云现在的《丙寅、丁卯日记》,对于当时的时政极少着笔,只有两个特殊的例外,其中之一就是对于林白水被张宗昌杀害(1926年)表示哀悼和感慨,这也可见寒云与林氏的交情。很巧的是,林白水也是一个“董美人癖”。据《生春红室金石述记》记载:
鱼队儿青花砚。砚长四寸,宽三寸厚一寸。雕缕花纹极精,为乾隆水坑极品。砚面上端偏右有青花一片,如秋雁横空,又如初生鱼子结队游行;下端偏左,有金钱捺二,捺之右方有细如鹅毛之青花结。此砚原为张耕汲藏,张亡砚去。林先生以五百金购《董美人墓志》(张叔未藏,名人题跋殆遍),复以黄任、董玄宰藏砚(皆有黄、董二人自刻之跋),与议交换。
林白水曾经花了五百两银子买得有张叔未(廷济)等名人题跋的《董美人墓志》,后来为了得到张耕汲所藏的鱼队儿青花砚,把《董美人》加上黄任、董玄宰(其昌)两砚作为交换。林白水所购的《董美人墓志》,与袁寒云要交易的《董美人》是否有关系呢?这个也无法考知了。但是我们又发现,林白水收藏《董美人墓志》不止一本,而且都是很精妙的关中旧拓。
文物出版社影印《董美人墓志》全图下,有一张嘉兴陶山的题跋,文云:
原石早毁于火,精拓更不易得。流传海内,寥寥数本。此拓原为闽侯林白水所藏,二十年前以吾友张心谷作缘,余始得之。白水尚有蝉翼拓本极精,推为希世之珍。此外余曾见农部同官闽侯陈唯生亦藏有一本,拓工视此稍逊。林、陈先后物故,收藏闻已散佚,今不知归何许矣。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秋七月 嘉兴陶山识
陶山“二十年前”(民国十三年,1924年)从林白水处购得了一本《董美人墓志》,其拓工之精,在现在流传的的拓本中已属珍品,所以文物出版社即以此为底本影印。但是,林白水还有更精的一个“蝉翼拓本”,陶山只见过而没有得到,后来也不知去向。这本“希世之珍”,是用来换砚的那本还是别一本呢?袁寒云是否从林白水那里见过这个拓本呢?都不可考知了。
另一个“《董美人》”的崇拜者是吴湖帆。吴湖帆是大画家和收藏家,他的父亲(继父)吴大澂也是清末的大艺术家和收藏家。袁寒云的哥哥、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的妻子,娶的就是吴大溦的女儿、吴湖帆的姐姐。这样,吴湖帆与袁克文就有姻亲关系了。吴湖帆也是一个古董迷,他早年得到四种欧阳询的碑刻精拓本,便取室名为“四欧堂”,并把四个儿女分别取名为“孟欧”、“述欧”、“思欧”、“惠欧”。后来,他又收得了精拓的《董美人墓志》,更是欣喜若狂,特别辟出专门的房间来储存这个拓本,并取室名为“宝董室”。非仅如此。他自从得到《董美人》之后,竟每天随身携带,须臾不离,连睡觉也要带在床上,自称“与美人同梦”。其宝爱的程度,实在可以用“如痴如狂”四字来形容了。吴氏宝重的这本《董美人》,收藏于三十年代,这个拓本的来历与袁寒云所收的那本是否有渊源关系呢?
寒云想得到这本梦想了十年的《董美人》,郑重致书,承诺把文徽明的“山水小帧”作为礼物送给踽厂,以表示感谢。又保证“必偿唐佛之诺”。这“唐佛”是一件什么宝贝,今天也不知道了。想想来其价值并不会低于林白水的黄任、董其昌两人的砚池吧?以上两个承诺,还只是针对作中人的踽厂而言,至于拓本的原主,当然也要付出不菲的“相偿之酬”。看来这宗交易,在寒云当时来说,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在今天看来,那已经足够惊人了。
可是,寒云为之“梦想十年”的《董美人》,也许在寒云身边的时间却不到十年。从袁世凯死后,寒云的家境日渐窘迫,于是只好靠出买收藏品来维持。那本鱼玄机诗集,就是连同一箧金币作为三千大洋抵押给人。后来因为好朋友傅增湘想要那部书,寒云又以重金赎回,转给傅氏。这《董美人》,是如何出让给人的,想来也一定有其辛酸的故事吧。寒云年轻时的藏书印有“袁氏子孙世世宝之”一方,当时是何等的自信。后来家势日蹙,连自己和子孙的性命是否可保都难以预料,何况藏品?如是又刻了一方收藏印说:“与身俱存亡”,意思是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这些宝物能够陪伴身边。可是,连这个都没有做到。宝贝一样一样被卖掉维持生计,身虽“存”而物已“亡”。待到“身亡”的时候,只有笔筒仅剩的二十块钱了!
伦明《辛亥以来丛书纪事诗》写寒云说:
一时俊物走权家,容易归他又叛他。开卷赫然皇二子,世间何事不昙花。
前两句似乎语含讽刺,后面一句却颇有感慨。周退密、宋路霞著《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写寒云,笔调却有不同,没有多加感慨,诗云:
才情曾不愧陈思,绮丽尤工侧帽词。小印猩红皇二子,长留鸿雪伴乌丝。
刘成禺《洪宪纪事诗》第九首也是写寒云的,诗云:
皕宋图书广海籐,萧然高阁类孤僧。诗人证得陈思罪,莫到琼楼最上层。
虽然也写到寒云的“皕宋楼”藏书,却更牵涉到他的身世。其感慨更进一层,已非此文能说了。
曾经跟好友谈及寒云的这通手札,一边叙说他的身世,一边观摩他的手泽,深为他的风流才气所叹赏。好友不知“董美人”是谁,以为是一个当时的美人。我解说了一下,她感叹说:就算为一个活美人这样梦想、这样费力劳心,在现代也难得啊。
确实,现代有一些暴发户如赖昌星辈,也喜欢“董美人”,据说数夜相陪,就以七百万一栋别墅相偿,比当年寒云公子的豪爽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可是,此董美人非彼《董美人》,为她折腰的,也不再是风流文采冠绝一时的寒云和徐、林、吴那样的人了。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