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秋石斋主

[原创] 质疑陈传席《兰亭序》、《祭侄稿》排行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石斋主 于 2008-6-10 22:45 发表 * G  g( J+ d3 L4 x, y; E$ j, o

' b/ \+ w- [: ?6 H* n5 N0 B; z/ F) G# [1 l1 Z
6 L4 u5 }. F8 Z  T
em13 em13 em13 ( G4 V) c0 e9 u6 L
另一个话题:
% ^" c# R8 s7 a5 l( s艺无止境——在艺术的道路上,盲目崇拜与争强斗狠,都同为浅薄的表现,更是平庸世俗的行为。有一句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意思很明白: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 ...

7 b" C5 W1 b5 P* W: ^只有得土地之正气,方能得书道em1 em1 之真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事无常 何必一定要分一二
- h  C+ I5 e+ c& R  `) o1 v佛说 一便是二 二便是一 是我这尊佛说的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春翔 于 2008-6-10 23:22 发表 6 Q" _" G2 O2 I- E5 }' J" G
世事无常 何必一定要分一二/ K/ u4 H/ o; ?' E
佛说 一便是二 二便是一 是我这尊佛说的em1

9 g; f+ Y6 x& D# p. C+ x
" w: w- W$ O2 F1 M
8 p+ i- ^: n+ R0 {( V先生有此心境,已然成佛了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一3511 于 2008-6-10 01:17 发表 1 v- \( i. O5 h' W( O, P
关公战秦琼em24 em24
+ m- w. M4 b% ]3 y0 B2 ?; G7 |4 u* R

: U* X5 d, i; Z8 D" C1 ]% O4 ?1 I9 \
# {& [0 a( w: a秋石近来想整理一下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一些思考,所以思想稍微活动一点——其实秋石为人极低调,最厌恶与人作无益之争。而今天书法理论方面文章,却令人有些失望——玩文字游戏的多,玩史学的多,而真正潜心探索书法艺术的人少。于此心中有些不爽,才有这些话说。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兰亭叙》、《祭侄稿》及《黄州寒食诗》,被后人评定为“天下第三大行书”,有两方面的意义值得一提:0 C7 D& m- R# H$ [
       1、“天下三大行书”的三件书法作品,其艺术成就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健笔天成、天人合一的境界。! P! w% e5 h) N5 ~# k& ]8 y
       有趣的是,这三件作品的作者,在思想皈依上各不相同(右军崇道性、真卿归儒义、东坡重佛理),但最后却殊途同归,在各自的哲学理念的指引下都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这说明什么呢?这至少说明一点——中国文化中的三大学派的哲学理念,各有特点且各具所长,并且同样具备了先进性,都具备了指导人们修身养性的功能。当然,一个艺术家的思想的成熟,不是一家一派的功劳,这三个人中,苏东坡的思想基础是最复杂的,兼有儒、道、释三家的思想,但其艺术思想上的最终皈依,却是偏重于佛家的,这是宋代尚意书风在艺术思想上的特点(黄庭坚尤其突出)——这是艺术家放怀畅性后,生命精神的必然选择,即是需要佛理中一“静”字,以澄化一切。
/ l$ I) b5 }) H2 T       2、把《兰亭叙》、《祭侄稿》、“黄州寒食诗”评定为“天下三大行书”的古人,以秋石之见,其本意,并非是为这三件书法作品作一个主观的排行,而是旨在表明,这三件作品是他最欣赏和推崇的书法作品。只是因三件作品的出生时代有先后,按古人的观点,并给了一个先长后幼式的排序,而并不包含作品境界的高低问题。
; T+ T. f  I1 f  p/ U+ {5 y#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也许有的人并不甘心,非要论论《兰亭叙》与《祭侄稿》的高低,那秋石于此也试作分解。
  J- l5 [* m9 b  n% S+ o        对照陈传席先生的观点分析如下:
- g- a" T! U2 v0 P9 U       陈先生言:“其一,格调不高古,有人可能会说,这正是其创新之处。创新可以,但不能使格调不高古。而颜真卿的《祭侄稿》则格调高古。”颜鲁公《祭侄稿》的用笔格调确是高古的,但我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包括陈传席先生)所能见到的《兰亭序》,都是复制品,因此,陈先生仅凭复制品而断定〈兰亭叙〉的用笔格调不高古,则属于主观臆测,凭据不足。" r- @4 L* e9 J/ d7 n7 l
" x3 j0 n* f6 o" }8 T( Z
       陈先生言:“其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淡。而《兰亭序》的书法并不太散,也不太淡。它是有所为而书,用心而书。而《祭侄稿》则极散又极淡。书无意于佳乃佳。
) r8 W4 B0 i. T" d4 b% B& x" P, Q, k7 ]其三(这一条是散和淡的具体化),颜真卿写《祭侄稿》下笔运笔皆十分自然,不做小技巧,不刻意为之。所有艺术品,技巧成分越少,其艺术价值就越高,技巧成分越多越明显,则会影响其艺术价值。而《兰亭序》书写时下笔、转笔多见刻意痕迹,露笔太多,作了很多不必要的强调,比如其第二行“少长咸集此地”,“少”字落笔处过分,“咸”字更明显。而“集”字的第一撇,“此”字几道竖,落笔处皆太过分强调了,这就很不“淡”了。而《祭侄稿》则绝无此类毛病。”
3 O8 x* z% r" R" v1 I" R
        书法的最高境界用“散、淡”二字的内涵概括,这从学者的观点论,并无不可,但却不具备书法艺术的学术性。秋石以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健笔天成、天人合一。“健笔天成”的内涵,对书法用笔境界的要求就具体化了,“健笔”即是要求用笔必须“劲健有力”,“天成”即是需要用笔的境界如自然事物一般,即如古人所去“屋漏痕”、“万岁枯藤”、“千里阵云”等的境界;“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状态,是“生态平衡”的人文化境界。“健笔天成”自然“散”,“天人合一”自然“淡”因此,陈先生从学者的角度对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把握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准确——散,有程度的不同,淡也存在程度的差别,因此,散、淡二字的概念仍然存在着模糊性。要散、淡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了最高境界?这就让人费解。因此,用秋石的观点,只要散、淡到“健笔天成”、“天人合一”的境界,就算是最高境界了。* X" e6 V. v4 T6 r( r
        但是,陈先生接下来的论述确出现了更大的偏差——陈先生认为《兰亭叙》的用笔不散、淡,《祭侄稿》的用笔才散淡。对于这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认识上的问题,交流起来十分困难,秋石于此也只能阐明自己的观点了——以秋石看来,《兰亭叙》的用笔,正好是非常“散”而且“淡”的:其起笔之率真、行笔之平和灵动、结字章法开阖之自然,是一目了然的;其内涵的境界,是“神散而形不散”的大散,是“神淡而形华丽”的大淡。而《祭侄稿》的书法境界却正好从反面得来:起笔浑厚着意、行笔雄放凝炼、结字章法纵放夸张,也是一目了然的;其内涵的境界,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是“浩然空茫”的淡,是用刚正之情、浩然正气立出来的苍然之淡,是一种历尽人间悲欢离合的悲壮之淡。不知在陈先生的眼中,鲁公之“庙堂气”何以便能压服右军之风流超逸之气。更不知在陈先生的眼中,《兰亭叙》那么明白的极散极淡,何以成了不够散、淡了呢!& |( v; h5 `' g8 u! o( o
      另外,陈先生言中,认为〈兰亭叙〉有刻意处,这是事实——正如后人所评,右军书“尽善尽美”,在技巧上确实穷极其精,但这正是右军书高标书史的原因之一;更难得的是,右军能化技入道,以精深之技,发于空灵之道,合乎天然,这也正是后来书家对其仰望推崇的关键。不知陈先生对此如何视而不见呢?!而鲁公之〈祭侄稿〉,确乎少了些刻意 ,但其用笔草率,意韵失之刚狠,多有失笔之险,因而境界从表面看来显得空茫大气,而内在则略显紧迫。不知右军之略显刻意与鲁公之略呈紧迫,得失之间,谁多谁少?!' q5 F  c+ ~; L! B. ?( a1 c
       陈先生云:“其四,《祭侄稿》苍而秀,秀而苍,《兰亭序》秀而不苍,无怪乎有人说‘他’为‘女郎才’。”此言就更不可取了——历来评家,评右军书,皆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评之,若说〈兰亭〉多了两分秀逸之气,倒还说得过去,而以“女朗才”评之,则非相知之言了!! Y( s; g$ P& e2 p  O
       陈先生云:“其五,《祭侄稿》笔墨酣畅,气势连贯,《兰亭序》书写有安排成分,谈不上酣畅,气势尤逊《祭侄稿》。”其六,《祭侄稿》用笔内在变化颇大,而且干湿浓淡、疾徐缓急的变化十分令人鼓舞,《兰亭序》则大逊之。其七,《祭侄稿》大气磅礴中见潇洒,雄放中见秀韵,而《兰亭序》虽潇洒,但不太大气,至于雄浑就更逊之了。其八,《祭侄稿》的书法气势开张,圆笔居多,而《兰亭序》中很多字太紧,方笔成分居多。如《祭侄稿》中“何图”的“图”,“爰开土门”的“开”,与《兰亭序》中的“俛仰之间”的“间”和“固知一死生”的“固”,一比较就明显地看出来了。又如《祭侄稿》中“阶庭兰玉”的“兰”,和《兰亭序》中第二行“兰亭”的“兰”,更明显地见出这一问题。”右军与鲁公书,因文化内涵决定了其审美追求不同,在用笔上就是切然不同的风格,陈先生的这种对比,在方法上就不可取;而且,两件作品的用笔,各有其痛快处,只是,也许是陈先生自己的性情或审美追求所限,偏爱鲁公,也致有此偏颇之论!
! Q! b+ n! T5 o- }5 C
; R( s3 S% k' T8 ~( S
        综上所论,要把这两件作品作水平高低的排行,显然很难。就象两位绝顶的武林高手的对阵,过了千万招,两人心中自知难分高下,但旁观者看来,也许会作出自己的评判:“在某一招上,谁比谁强了一点!”但这种表象式的理解,显然是不能全面深入武学真谛的。
( c( X; j) H$ }1 b7 Z4 ?( P
" k' I0 A3 w4 h- F6 E

7 V7 G1 k: C$ k" c- r& c4 }; z1 j. I0 c, r
[ 本帖最后由 秋石斋主 于 2008-6-11 23: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秋石斋主 的帖子

作为艺术批评来说,不是自己和别人评,二十就其他人的学术问题进行不同于别人的思考。在这一点上,陈传席是正确的,不是说他的学术立场,而是批评的责任。
- ?) s' ~8 W" Y8 }% ]! u/ o% [9 I, O    盲目崇拜的另一面就是争强斗恨。对自己喜欢的盲目崇拜的另一面就是对不同于己的同样盲目的打压。做艺术,要特立独行,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学问,却是要揭露事实的真相,不能有主观的成分。em13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741002 于 2008-6-11 21:07 发表 3 _/ R( k: y# w: C7 o
作为艺术批评来说,不是自己和别人评,二十就其他人的学术问题进行不同于别人的思考。在这一点上,陈传席是正确的,不是说他的学术立场,而是批评的责任。4 Q4 E  w/ c9 f9 v  S/ ]3 @% e/ o
    盲目崇拜的另一面就是争强斗恨。对自己喜欢的盲目 ...

. P9 R. ^3 \6 R3 M/ n6 m! {" c% \8 k# q! X; X) h2 h
% U; U0 x' j3 z) t4 M# H9 {
        版主之言,秋石支持!em13
  ~" j% E  a  M$ t, V        ——做学问的人必需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任何人(包括小孩)的发言都是有目的的,最健康的目的,就是表明志向、舒展怀抱。但是,有多少修养就会说出相应水平的话,我们不能去责怪人,即便说得不对,我们也不能用责怪的心态去面对——如果想对他说话,就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水平所能说的话。如果我说错了,大家也可以说自己的话,帮助我改过来。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石斋主 于 2008-6-11 21:32 发表
8 {. p1 ^/ q' `3 a' g
4 M# \# b" f8 [+ l6 e1 q0 `
1 c7 z8 K- o8 w! i, W4 A3 x7 v
( ^  u7 @+ I/ R# S) X2 K+ v8 ]( S        版主之言,秋石支持!em13
3 t7 [4 M2 G. k! ]. S        ——做学问的人必需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任何人(包括小孩)的发言都是有目的的,最健康的目的,就是表明志向、舒展怀抱。但 ...
7 c$ r) ^& o6 j8 ]: }
支持秋石,希望批评的声音能够到达书法的每一个角落。face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18 《兰亭序》《祭侄稿》。。所谓“第一行书”,“第二行书”,古人是根据年代顺序而称谓。都是“神品”。至于《兰亭序》真伪,丝毫不影响其地位和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