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黔墨

这样批评刘正成先生,不好也不公! ——兼与王宏昌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8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名人批评] 黔墨:这样批评刘正成先生,不好也不公! ——兼与王宏昌先生商榷

我将黔墨的主题帖及部分跟帖贴到《江湖网》,有位网友的发言,虽然带有攻击性,不妨原样贴过来,“共欣赏”——
) |# ?9 _) t7 {+ g
猛然看到齐刷刷此众多的挺刘帖子,吃惊不小。心想不会有这么多人集体糊涂吧。连* X' l* x  M/ G" z5 j
一、二个有不同意见的网友,也都是嚅嚅而言的样子。定睛再看,才明白诸赞刘的
/ w4 _- ^  g; o* G: a% G* g- T+ u传单口号均为楼主一手包揽而来、汇集在此。既然如此,那就讲几句不客气的话,
' Y( W; r# @6 L8 K! w/ K3 |算是保持刘氏在下面的引文里口口声声倡导的“"个人特色"“吧。那位姓王先生的文章,
( w1 D- y5 S4 K; w. @# L, E在下没看见,无法评论。但就被引用的几句看,实在没有委屈这位刘氏。其号称能
) C- m! L# ~) b! u8 k书,可那笔字,连"”烂柴禾垛“"的恶评,也算抬举它了。根本配不上什么"”功底深厚"“这) d1 C7 t0 h% o, u% R' @
类的套话。但即使这样,写字还可说是刘的看家本事(这是就其自己论)。其它,( q2 ]9 V9 Z8 X9 P6 V
此人可谓一无所能。试想,一个连写封半页纸长的信,也写不通顺,也用不对字词
2 |5 I" u: m$ n) y的人,还要顶上那许多辉煌的牌子,到处亮相自吹,也接受他人吹捧。不是炒作蒙) A/ t1 ]* A( M) n5 g
人,又是什么?那位姓黔的先生愤而不平,出来为刘辩护,竟然先将刘的官衔列出
. t3 l  Q/ _$ {来,好像这样就能证明刘氏所言不虚了。殊不知这正是王先生批刘的根据。刘氏无  }& ]0 m6 x+ L' R# Z3 d
能好吹,报纸上当,只能说是刘氏的不老实。刘的没能力是明摆着的。其有再多头
, C' j7 X. D/ U9 {. B7 @% Z衔堆在身上,再有多少报纸赞好说妙,也改变不了其少识不通的本质。
9 Q% ^  G% b2 {% @. o( @) v
) [7 p) D/ B5 r* i! h9 ^楼主引了下面一段话,说是刘氏的什么发言。楼主本意是要体现刘氏如何博大精深。) B# l+ U) f4 b4 S
所以,不但前后置评,而且,还巴巴地为诸读者画出发言中的重点。但请诸君看看,
% v) \- h" {6 Y  k3 U4 K这段引文(楼主的评论也可一起看)是有头有脑的人讲的话吗?其是口头发言,不
, B* @  m5 P8 ~6 ^% x, R+ c顾语病也罢了。但就意思讲,刘氏那张嘴,用四川人的话说,真比棉裤腰带还不利' L1 v) Z; I* s6 X8 P! j5 D8 l
落。只见其要说话,要说话地叫嚣,但最后,除了“"民族”特色"之类的老生常谈,其
5 l$ k, G+ s. P+ J+ R, a! j”"自己的观点"”到底也没讲出来,更不用说讲清楚了。当然,对刘氏有过高期待,肯
: a2 h5 u  d8 a定"“不好也不公"”。因其实实在在仅是沐猴而冠的陋人一个。
0 K: j# l7 _! O4 P% Y$ g' O  w: ], l* A
7 K9 P7 h& V9 H: Q" l! ~8 D  zQUOTE:
/ Q1 L7 j: b6 v4 @
  我们是2007国际书法论坛,我们在发言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我们这个标题不是地域书风研讨会,是2007北京国际书法论坛在这里我们要说什么话是非常重要的,你要解释什么东西非常重要,你讲的话是必须讲的,不讲不行的,在论坛上,你要把你最重要的话讲出来,你讲出来的话,能不能吸引人家。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什么是全球化呢?是以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来说全世界的问题?我们今天所有的服装都是西化的,我们的哲学也是,你还有什么中国 特色呢?是不是全球化的时候,我们就不要中国特色呢?这就是我们的命题,我们的民族、地方特色要不要?个人特色要不要?我们的艺术是个体单位为标准的,失去了个人,就失去了地方,失去了地方就失去了国家,甚至失去了东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书法家,中国理论家要说什么话,非常非常重要。你的话要说给西方人听的,还要说给东亚国家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8 19:30 发表
: @4 `0 r( x! v6 p我将黔墨的主题帖及部分跟帖贴到《江湖网》,有位网友的发言,虽然带有攻击性,不妨原样贴过来,“共欣赏”——
  q, q, P2 e0 j, _
: u) x- ^! s2 u4 k
很久没上《书法江湖》网了,看看回来再说。谢谢兄的指引。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8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地看,才能拨开迷雾……黔墨弟触及到一个很敏感的话题……em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批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并赠刘正成先生一首诗

今日本想在网上与刘先生交流,却因上课未能如愿.人能担责,不怕指责.今赠一诗与刘:
$ j. I. o. E6 O. S3 c" }人生百年须臾间,( b6 K+ A& A1 {; t0 p6 y% f0 B
自当无愧耕心田.7 b, k4 K8 h  C( H: p0 b
足下有路我走出,. O2 a$ b  S! s( \  ~
正字为尔写由来.8 r/ O( l$ n- p+ ?7 p0 Q
杨红杰于郾城实验中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红杰 于 2007-6-20 16:20 发表
# `) k2 i+ V2 k/ I/ {" M今赠一诗与刘正成先生:. a, X. i  N# ^+ K: _* b( F3 Z# j& q
! M4 H; L; O) Z
人生百年须臾间,
0 f' _- S6 s. X' g, ?& d4 ~自当无愧耕心田。
# n( R) P* x/ v; m足下有路我走出,3 f- P3 y( m6 v  S4 l3 W* V
正字为尔写由来!
/ |, @( |( B% ]
) ^/ d. T5 l+ d# D% d/ E: }
——杨红杰于郾城实验中学
5 T! _$ ], u# {4 t
$ P9 k, H7 H+ V/ \  a; v4 T
红杰兄有才啊!face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但中青展我觉得办的并不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批评刘正成先生,坚决反对!!!em14 em14 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宇宙法则与中国禅书派书艺的关系

论宇宙法则与中国禅书派书艺的关系
/ R" e4 f. E  B, }, D/ M0D4f#_ s9D0S!p47491
         

/ e+ M: F2 b" S% F( z4 t         中国书法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演变发展过程与社会文化艺术的演变发展过陧息息相关。中国书法实用性和艺术性都经历了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洗礼,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划时代鼎盛时期的至崃几乎同时产生,这也有力的说明了中国书法艺术是社会文化艺术的产物。中国书法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产生发展都与社会文化艺术有着间接的必然联系,其未来发展趋势亦然。
8 c3 E  B" z& G: R$ `}K h5r9LM;]47491          我们对中国书法与社会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有把握全局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有统御局部的微观处置方法。因为宏观与微观、综合与分析等都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对中国书法与社会文化艺术的广度认识,就不会知道它们的深远发展方向,反之亦然。只有先归纳总结出中国书法与社会文化艺术的普遍性(共性)原理,才能演绎分析出它们的特殊性(个性)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反之亦然。没有弄清中国书法与社会文化艺术的特殊性(微观、深度、局部)原理,就不会弄清它们的普遍性(宏观、广度、全局)原理,反之亦然。中国书法的微观与社会文化艺术的宏观是对立统—的关系,宏观的书法艺术性与微观的书法实用性也是对立统—的关系;它们都在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中螺旋向上运动变化发展。只有先懂得社会文化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才能知道社会文化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先懂得中国书法的从前和现在,才能知道中国书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书法与社会文化艺术、中国书法的艺术性与书法的实用性都是对立统—的关系。中国书法只有顺从社会文化艺术的他律性与书法艺术的自律性,才能在吸取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美好未来。“科学领域(社会文化艺术)的研究大大扩张了,每一门类学科的理论知识都已变得非常深奥。但是人类智慧的融会贯通能力却受到各种限制,因此研究者的个人思维活动势必局限于狭小的知识领域里。这种发展的最终结果会使我们很难随着科学各门类的进步而对科学有宏观的把握能力,从而会造成科学领域无法弥补的损失。”(爱因靳坦(思想和见解))科学领域是这样,难道社会文化艺术及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不是这样吗?所以我们书法领域的同道们,不要剧艮于传统派书法的实用性领域中,也不要局P盱传统书法的艺术性领域里,更不要囿于传统的书学理论中作些无聊的考据工作;而要吸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文化思想,借鉴姊妹艺术的表现骸式,吸取天地万物之精华。只有这样,中国书法艺术的未来才有发展前途,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否则,中国书法艺术将面临岌岌之危,这并非杞人忧天之怪论。3 q$ |9 ~! b3 X, i, Q. P  Q
VHEZUd'w47491          中国书法实用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所以隶书便从金文、石鼓文和小篆等中第一次飞跃出来,其次是行草书从汉简、魏楷等中第二次飞跃出来,再其次是唐楷从汉隶、魏碑等中第三次飞跃出来,从而完结了汉字实用性字体的演变历史使命。中国书法的艺术性是社会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处在书法艺术性自觉不自觉状态的金文便从仰韶刻画符号和甲骨文等中第—次飞跃出来,其次是唐代的狂草从汉代的今萆、章萆等中第二次飞跃出来,再其次是禅书派从现代派和学院派等中第三次飞跃出来,从而完结了书法艺术性演变的历史使命。中国书法的实用性用笔从隶书的外拓之法向唐楷和行草书的内恹之法发展,因为这样的用笔更利于汉字寒用性的书写要求;中国书法艺术性用笔从金文的外拓之法向狂草和现代派;学院派、禅书派等多样化用笔方向发展,因为这样多元性的用笔更利于书法艺术性的充分表现。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第一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到来是周朝、春秋战国时代哲学、文学和金文的产生;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第二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到来是唐宋时代哲学、文学和狂草的产生;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第三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到来也许会在二十二世纪—以东西方的哲学、文学和科技的交流和繁荣为标志,也是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产生发展的源泉。所以说,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为中国书法艺术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艺术,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国书法艺术,反之亦然。腐朽颓废的社会,只能造就—批苟且偷生的懦夫;昏庸无能的政府,只能培养一批趋炎附势的御用工具。自私自利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类各民族的劣根性之一。人们的麻木不仁与苟延残喘,给野蛮无知的统治者创造了胡作非为的主客观条件。统治阶级对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控制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悲哀。“政治决定命运”(拿破仑语),甚至决定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公民的耻辱。因为愚昧昏庸的统治者们的权力和经济势力越大,对人类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越不利,甚至危害更大。—般来说,维护阶级利益的统治者们本来就与追求坚持真理的(科学文化艺术)的人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说,只有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取得国际政权之时,才是实现高级大同社会之日。否则,人类社会永远会处在半文明、半野蛮的状态中畸形发展,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也只能在变态的扭曲和痛苦中垂死挣扎,中国书法艺术亦难逃其历史恶运。
  ^# |; E" A# c* P, m2 }
书法网博客公社 Ch2YAj
" ^) H9 k: [( `: a) M! L/ v        一、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书法的产生原因
) J* Z! s5 I) _5 s/ x
Kh.el#k"R%I9K\s$D7e47491          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书法的产生是有社会文化艺术基础和思想渊源的,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唐朝张旭和怀素狂草书法艺术的诞生,拉开了中国书法艺术腾飞的序幕。否则,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便无从谈起。他们在汉字实用性的基础上使中国书法升华到了艺术的巅峰,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伟大贡献。张旭和怀素等人不仅有大胆独创的革新精神,而且还视书法艺术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并能通过书艺表现出宇宙人生的真谛,真不愧为—代书法艺术大师。他们不仅有超凡脱俗的独立人格,而且还有渊博的学识和勤学苦练的拼搏精神。他们之所以在书法艺术事业中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这也与他们为书法艺术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分不开。真正的艺术家——书法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往往是超越时空隧道的,他们修养自己的身心磁电直接与天地万物沟通,不打有人为及阶级利益的烙印,这种人文主义精神非一般世俗的凡夫及争权夺利的政客们所能理解。佛家的得道高僧身上的舍禾,厅便是有力的无言证据,这并不是—般所谓的科学能解释清楚的奇异现象。真正的知识分子不是御用文人(假知识分子),而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康德、尼采、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拉斐尔、梵高、毕加索、张旭等这样的人。草仙怀素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无人匹敌的贡献,而其本体价值往往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书法“评论家”们所忽略,甚至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艺术的悲哀,中国书坛的不幸。尤其是在独栽专制的封建社会,更不为一般御用文人所重视,并招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这也许都是正常的历史现象。否则,封建王朝便不会被书法网博客公社5\3bu9nt)m/h1 o5 ]  A7 ^5 l4 e; w" Y% W7 {
先进的人们所推翻了。欧阳修便是封建御用文人的典型代表,他就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好龙之叶公,还竟自呜得意得评价怀素及中国书艺为:“逸笔书法网博客公社,f+Gu#e\ lh`[8D~- b! ~/ I: P1 v) v5 [: j' t1 C3 M
余兴,初非用意而自然可喜,后人乃弃百事而以学书为事业,至终老而穷年疲弊精神,不以为苦,是真可笑也。怀素之徒是以。”(欧阳修《唐僧怀素法帖》)可笑的不知是<‘怀素之徒”,还是那些利欲熏心、权令智昏的欧
  f" W* k( K! j& P# B+ M#N fu1I|,M47491阳修之流。欧阳修对执迷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怀素的不理解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假如欧阳修之流能够真正理解怀素的话,那他就不叫欧阳修了,而应叫诗仙李白了。欧阳修对怀素的嘲笑讥讽是有思想根源和社会基础的;首先欧阳修是封建官僚兼御用文人,其次是其思想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与禁锢。他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为己任,对书法艺术不过是“业余爱好”而已,根本就不能真正领悟出中国书法所蕴含的艺术真谛。欧阳修对怀素的藐视嘲讽,便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封建御用文人对真正艺术家扼杀嘲讽的丑恶嘴脸。& j: @' x+ d  C' \
SHgSw47491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能建功立业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被这些欺世盗名的御用文人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欧阳修还算是—位比较开明的封建文人,倘若不是生在封建社会,凭其自身的才华,肯定能成为一代更为杰出的文坛巨匠。只可惜他生不逢时,依附在封建统治者的这张皮上苟且偷生,其思想观念处在官场与文化艺术之间,是所谓的文人政治家,他对怀素的不理解也在情理之中。这并非是怀素的不幸,恰是欧阳修之流的时代悲剧他才是值得人们同情的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从欧阳修大言不惭的浅薄言论中,正折射出封建社会所培养出的御用文人的愚昧昏庸迂腐Q孑L子说“依仁d疙”,就是说先要j[NA\宇宙法则真理规律,才能领悟出艺术的真谛。因为艺术本身就是真理和生命的化身。不知“天道人伦”,又舶瞄心所欲于艺术的晦洋之中呢!人的天职本应是追求宇宙人生的真谛,如怀素(安道壹、智永、怀仁、高闲、八大、石涛、弘一等)一样,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寄托于书法艺术之中;而不应象欧阳修那样,只知“学则优则仕”,而不知“游于艺”比“优则仕”要高明多少倍。真正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能殊途同归的达到宇宙法则的境界;而那些自命不凡的达官贵人、御用文人恰恰不能领悟出宇宙人生的真流影》沦为至死不晤的可怜虫。只有大彻大悟的艺术大师、科学大师和哲学大师们,才能“为事业至终老而穷年,不以为苦”。因为他已经达到“齐物”之境界,并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了。可惜的是封建王朝只能造就一批象欧阳修之流的御用文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发出“真可笑也”的怪论,怨天平,忧人乎!(以上言论并非借古讽今、指桑骂拂,倘若对号入座其属巧合。)
/ [& K$ p8 E1 dF.O-z!dh,YT;MB,FI47491         中国书法艺术—二禅书派的产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和狂草书法、现代派及学院派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书学理论和传统书法都为狂草书法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中国现代派及学院派书法艺术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中不足的是,狂草书艺只达到了抒情达意的艺术境界,现代派书法只达到宣泄思想感情的境界;而学院派书法则达gU了“主题、形式、技术”的境界,惭—)根本还都未达到表现宇宙人生真理规律的境界,所以禅书派书法艺术的诞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掸书派(包括现代派、学院派等)的书写表现形式有许“返祖”之意味,好像又回到了亥咽符号的时代;其实,这正说明中国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这也是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循环往“复”主现象;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过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螺旋向上的飞跃发展,并≤堤简单的重复;就如麦粒A1经过一发芽+开花glj麦粒知—样,前麦粒九已被后麦粒Ao昕否定,虽然同是麦粒,但前A菠粒已不是后A2麦粒‘了。这种现象任何领域都会经常出现。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不是说—样,而只是说‘相似”而已;同样,禅书派的书写形式也与刻画符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不是说—样,只不过是“相似”而已。/ D( w8 V5 w9 R9 B' N/ Z
F s}+O"w;N|B^47491          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书法的产生,是汉字实用性和书法艺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用性和艺术性上的用笔和结体为禅书派——书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法艺术性所追求表现思想感情的意境又为禅书派——书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现代派的“泼墨”写意性和学院派的“主题、形式、技术”则为禅书派——书道带来了启迪作用。禅书派在书学理论中不仅吸取了传统书学理论的精华,又结合懦、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特B2j是佛家的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言论,成为禅书派书法艺术的理论基础;禅书派——书道(天人台一)就是集书技——传统派(外师造化)和书意——一现代派、学院派(中法b源)于一炉,从而达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书法在书写工具和材料方面硼驱U了{耿改善。笔墨纸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眼光的不断提高,书法艺术亦从传统书斋走进了展厅。书写形式从斗方、对联、中堂等发展到了丈二多长的巨幅;书写内容也从抄经、信札、散文、诗稿等发展到了单字榜书、巨大诗词横幅等;这都给禅书派书法创造了主观和客观条件。掸书派在表现形式、布局构思及书写内容方面也开阔了合作空间,这都是前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禅书派书法又是古今中夕陴土会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所取得了砍果,为禅书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不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传统派书法都与禅书派书法无法相提并论。中国书法不仅受时代政治经济的影响,也s啪硝刊代文化艺术的烙印。所以拔/J1硼求于前人而要多6稽自己的不足。在繁荣昌盛的当代让会中,悔6e雌环出超过前人的书法艺术精晶,真是魄对前人,更无捡见江东父老及耐Nj咬待。禅书派是时代的产物,但愿她的诞生:和却捶忻、Sl历锅嬲七人的反对!真正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人不是pg牵阴违的名利之撮而朗涎较口艘蚌5芒山传统中升华解放出来的M10这与男陛掂眺承传统为名,实为阻碍韵勘:屦的BI肩用抗猫毓弼汀鳞明盹吮匕只有在脚驭,嘲若胡辉田珐朗辫攫)基础上,发扬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它惭改革探索精神,才有资格成为推动书艺发展的书法家。而那些剽窃前人书学理论,以考据为创新,专做些拾人牙慧、断章取义的勾当,还张口闭口美名其曰宏扬传统书法艺术,并自封为书学理论家或书法大师的人们真正应验了老子的一句话“下德不失徽是以无德。”中国书法艺术——掸书派书法的产生,不仅是古今中外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周代儒家文化先导——易经的产生,出现了成熟的金文书法艺术;道家文化的延续和繁荣蕴育了唐代狂草书法艺术的诞生;佛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又给禅书派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没有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熏陶与影响,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艺术都是在排斥吸引的相互渗透中运动变化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在受他律性和自律性作用下,也可看出其内部的发展趋势。知道中国书法的从前,就知道它的现在,知道中国书法的从前和现在,就能看清它的未来发展方向。任何事物都要用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鸟瞰观察研究方法,才能在客观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概念、推理和判断,而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也是一样。掸书派的产生不是无源之水,它与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特别是与中国传统书学和书法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文、狂草、现代派直到禅书派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书画理论和懦释道文化思想都与禅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没有遗传就不会有变异,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的论断假如从此角度来分析固然是千真万确。不管是从汉字实用性——各书体的演变过程中,还是从书法艺术性——各种风格(尚韵、法、意、态)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新陈代谢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必须顺从的客观规律。否则,人类社会就不会在科学文化艺术领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尽管政治的腐化和社会的黑暗会暂时阻碍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造成令人痛心的文化沙漠和泡沫文化现象。但科学文化艺术的新陈代谢的发展规律是任何人也消灭不掉,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许多前仆后继的民族精英、文化斗士们不为名利左右,默默为推动人类科学文化艺术事业而奋斗不息,他们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民族脊梁。中国书法艺术要顺从艺术规律,不要开历史倒车,把已完结了历史使命和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书法再度复燃其“死灰”,这是违反艺术规律的—件蠢事。就像面临灭绝的一些世界生物一样,人为的去挽救只能是枉费心机。因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书艺的广阔空间有待于大力开发,何必执迷于一隅,只见秋毫之末,不看舆薪呢!倘若把恢复“传统”的精力用在创新上,中国书法艺术早巳柳暗花明了。本末倒置的言行只能说明自己的平庸无能,还能说明些什么呢?中国书艺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没有了革新,一切事物都将面临灭亡的危险。金文是创新的产物,狂草是创新的产物,现代派是创新的产物,禅书派更是创新的产物。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一切,没有了创新就不会有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潜力有待于挖掘,现在所取得的成果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已。中国书艺的兴衰存亡之命运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兴”则说明我们不辜负历史使命,“衰”AU说明我们的愚昧无知。倘若依然囿于传统的怪圈之中不能自拔,中国书法必将断送在我们手上,这样不仅会成为千古笑料,也会变成不肖子孙。这种担心并非庸人自扰,还望各界同道们居安思危。
. o7 v. ^& W" a9 X" fH6mW!fT47491          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的产生原因,书技中不汉在用笔上继承了汉字实用性的内恹之法,也继承了书法艺术性的外拓之法;书意中不仅继承狂草和现代派等的抒情达意的功能,而且在书技和书意的基础上达到了禅书派书道的境界。掸书派汲取书技(汉字实用性)和书意(书法艺术性)的营养,而且在对现代派和学院派的扬弃中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书写方式,并担负起了时代赋予给我们发展书法艺术的伟大历史使命,禅书派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前卫书法——现代派的创立,对中国现代派和学院派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横看竖想,假若没有日本书界对中国书艺的加工改.造,很难想象中国书法艺术会有今天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否则,我们也不会对中国书艺的前途抱有这么大的信心和希望。任何新生力量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径情直遂,都要经历各种挫折和磨难的考验。只要有星星之火,就不愁没有燎原之势。禅书派的产生或许会损害少数人的切身利益,招到·除新布旧”者们的非议指谪,甚至訾论谩骂。(大概是怀着嫉妒吧,我看那是一定的!)殊不知,越是受到落伍保守者们嘲笑讥讽的新生事物越会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禅书派亦然。炸药、轮船、飞机、电报、汽车等科技的发明产生初期都遭受到愚昧无知人们的恶毒攻击和耻笑;但历史证明,那些当时采取打击嘲讽者们最终还是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幸福快乐。试问,现在是否还有讥笑高科技的蠢人吗?没有!书画大师齐白石冶印时的创新切刀法也曾被入讥讽为“野狐参禅”的旁门左道,但现在曾嘲讽过他的人的态度又如何了呢。新生事物在产生发展阶段不被愚昧落后者们的打击迫害倒实属反常现象。这也是古今中外各个领域新生事物产生发展中的必然会出现的可悲现象。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的产生发展招到这样的命运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传统和现代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矛盾;假如各执一端就会陷入了二律背反的泥坑。禅书派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就是建立在传统派(书技)和现代派(书意)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派、现代派和学院派是“渊”,而禅书派是“水”,无渊之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只有符合艺术规律的新生事物才有永恒的生命力b就算受到人为的压抑阻碍,其发展前途也是光明的,只不过是个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禅书派只有在书学理论和技法上吸取传统派和现代派等方面的精华,并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中国书法艺术才能真正焕发青春活力,跻身于人类社会先进的文化艺术行列之中去,并能征服务民族爱好书画艺术的人们,从而为人类社会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说,掸书派书法艺术的产生将会给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二、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书法的发展过程
. G* y, @) B$ r. ~, N1 zn!mML VHiP sm4c47491
   
        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的发展,要以传统派(书技)和现代派、学院派(书意)为基础。书道就是书技与书意对立统一的产物,没有书道就不会有书技和书意,反之亦然.。禅书派不仅在书技上汲取传统派的营养,还要在书意上汲取现代派和学院派的精华,最后才能达到书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禅书派在书技上勤学苦练出娴熟的技法,在书意上提高人格学识修养,在书道上达到万物一体境界。禅书派以表现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则为终极目的;只有集传统派、现代派和禅书派于一体的书法作品才有资格称为书法艺术,否则只能算是文化垃圾。掸书派书法只有在博古通今、学贯东西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振憾人们心灵深处的艺术作品;只有把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物化到书法作品当中去,才能生产出引起人们心灵共鸣的精神食粮。真正的书法家是为艺术事业而献身的人,不计较利害得失而追求宇宙真理,并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否则,只能是滥竽充数的沽名钓利之徒。禅书派书家大多都崇尚淡泊清静的生活,善于静观万物,聆听并接受宇宙意象中反馈出的无言信息,从而得到启发和灵感。禅书派书家不但需要用人类社会的全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且还要有先进的思想和纯真的感情,并能借助书法艺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把对宇宙人生的灵悟表现出来,这就是禅书派书家的追求目标。禅书派书法能利用动荡不安的抽象线条化为宣泄情感思想的载体,并升华为心物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达到与追求真善美的人心灵沟通和审美的目的。禅书派书法是真理和情感的化身,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们就是要通过追求推动这门***艺术来实现其人生的价值意义。不知禅书派,就不知道中国书法艺术的真谛是什么。禅书派书法往往以夸张变形的造型及整体的运动效果,使强烈的表现因素摆脱形式的束缚,把既躁动热烈又孤寂悲伤的心理情绪能充分表现出来。那种极度迷狂激动的兴奋心境正是禅书派书法恢宏气势的产生渊泉。禅书派书法既是人类精神的调剂品,又是慰藉净化人们心灵的艺术品,最后又能进入领悟宇宙人生真谛的化境,从而达到一种不以目视而神欲行的至高境界——没有境界的境界。书法网博客公社%gN h\(S5P}5Xe
' O9 z1 i* x+ e- Y1 y+ c" n8 z           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的发展,也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禅书派与现代派和学院派是一脉相传的关系,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取代旧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是符合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的。中国书艺并不是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就意味着旧艺术形式的灭亡,而是在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中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但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仓颉的“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书技)到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书意),再到莫是龙的“书画之道,宇宙在乎手者”(书道);从甲骨文、大篆、隶书、魏碑到唐楷,从金文、狂草、现代派到禅书派等都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禅书派(书道)是现代派(书意)与传统派(书技)对立统一的产物,反之亦然。禅书派书法在书技上要吸取自然科学中的黄金分割和非欧几何等原理)在书意上要吸取艺术科学中的气韵生动和抽象派等原理,在书道上要吸取社会科学中的物自体和禅宗等原理;否则便达不到物我两忘,天人合,的至高境界。禅书派书法也是中国书法艺术遗传变异的产物,遗传基因就是汉字的实用性,变异密码就是书法的艺术性。禅书派书法是以螺旋向上的曲折方式运动发展的。当传统派居于肯定的主导地位的时候,现代派和学院派则处于量变过程中,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由于中国书法艺术内部的矛盾运动,处于被动服从状态的现代派和学院派经过质变飞跃的发展,传统派的主导历史地位最终要让于现代派和学院派。禅书派取代现代派和学院派(兼容并蓄)的发展过程亦然。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否定的规律性,否则便不会有运动变化发展。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保守顽固派就不知道这个最其码的道理,他们就是反对新生事物的出现,最后沦为历史的笑料。禅书派书法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切悲观的论调都是没有根据的梦呓。
* t5 w7 r# B- B3 y& C4 v0 ?# D]'P}F| B47491          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的发展,从处在新质的特殊阶段向量变中的普遍阶段发展,最后取代传统派和现代派,达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掸书派书法对书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继承传统派书技上的藏锋、露锋、方笔、圆笔、中锋、侧锋、偏锋、顺笔、逆笔等用笔方法,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折锋、散锋、拖锋;转锋、搓锋、破锋、皴锋等用笔方法;在运笔上不但要继承传统派书技上的起笔、收笔、运笔、悬腕、抑扬、顿挫等方法,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拧腕、转腕、侧腕、甩腕等运笔方法;在墨法上不但要继承传统派墨法上的浓淡干湿、苍润等墨色方法,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溅墨、焦墨、渍墨等墨法;从执笔方面来说,不但要继承传统派执笔的指实掌虚等,还要创造性的运用长执笔、抓笔、握笔等方法。只有集内恹之法与外拓之法于一身,才能达到出没如鬼神、不可端倪的境界;只有线条如锥划沙、圆转如折钗骨、留收如层漏痕、笔势如峰坠石、灵活如鸟出林,才能达到万毫齐力.、力透纸背的境界。掸书派书法对书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继承传统派追求的无起止之迹、无雕凿之痕,不见字形、唯观神采等境界,还要达到立象取意、假物托心、气韵生动的化境。禅书派书法在书道上则追求艺师天然、意在笔前、去形求神、草圣法禅等境界,最后达到浑然一体、一以贯之的终极目的。禅书派书法在书写形式上一般以丈二横幅或六尺单字榜书为主;表现形式以东西双方绘画艺术的技法为主,以传统派和现代书法为辅;书写内容一般以自作诗词及含有哲理性的单串为主;书写方法般把宣纸铺在地面上,以水桶、脸盆等为装墨汁的工具;书写工具大多以兼毫斗笔为书法网博客公社m&I a qi1WwX&l
* ^/ {0 Y, Z7 q) {) e主;在采取最佳的书写姿势的同时,构思好书写的造型图式,然后一气呵成;在字外功与宇内功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功到自然成是正确的论断,一切存侥幸心理的投机取巧,都将自食其果。真理和艺术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和虚伪,只有经过对中国书学理论和书法技法灼长期专心研究与锤炼,才能达到得心应手,超常发挥的境界。不管是书学论文还是书法作品,都要采取老老实实的冶学态度。首先要坚持锻炼自己的基本功,使腕力、时力、臂力、指力和眼力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其次是要培养独# Y: X4 M3 Z# ^* v
`7X4e lE47491立的人格,获得渊博的学识,这样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才有意境韵味。否则,只能是画工写匠而已。禅书派书法书写要以身运心,以心运笔,身心与笔合一;如打太极拳一样,既能柔中带刚,又具有连贯和柔韧性;慢快相生,黑白相成,如循环之无端,熟能穷之。禅书派书法书写要如<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所说:“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所谓太凡善禅书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禅书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禅书之书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只有把身心之精气借助手中之笔力物化到书法作品中去,禅书派书法艺术才能达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完美合,其中的三昧之妙,难以言状,只存乎一心耳。书法网博客公社 Qq:_,H7WA7s ]
9 w( z; r" K$ O$ z: ?          中国书法艺术——禅书派的发展,不仅要有开明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作后盾,还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艺术来滋润。禅书派书法对其主体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凡真正从事禅书派书法理论和书技的研究追求者:首先要有对掸书派书法艺术献身的精神,其次要具有学贯东西的学识、独立的思考能力、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不仅要有出世的淡名泊利之心,还要有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豁达胸怀;不但要有天生的灵气和对书法艺术的兴趣,而且还要有刻苦锤炼基本功的耐心和意志;最后要下定面壁十年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出禅书派书法的价值之所在,并大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我们奉劝那些为达不可告人目的的搞书法者,你在书法艺术中既得不到名利,也感不到幸福快乐;最好还是“迷途知返”另想别门发财的好,免得落个得不偿失的可悲下场。老子说:“为道日损,为学(名利)日益,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说,中国书法艺术是追求宇宙人生的艺术。大凡追求书道者皆抛充了尘世的功名利禄,所以老子说“为道日损”;大凡为争名夺利而机关算尽者是“为学”,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而追求书道者最后达到了坐忘身心,不为尘世的功名利权所缚;所以老子又说“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最后达到了符合真理客观规律的境界。由此可见,从事中国禅书派书法艺术者,倘若你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书道”,而是为了“书利’:,我看还是改行的好,免得充当“画虎类犬”的笑料。否则,你既悟不出书道之真谛,也未得到名利,反而会成为书坛的害群之马,何苦乃尔。爱因斯坦在<思想与见解)中也指出“搞科学(文化艺术)的人很多,但动机各不相同。有人爱科学是因为得到了智力上超过常人的快感,并达到个人的自利目的。有的人为了光宗耀祖及双收名利。这两种人的目的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和切身利益的需要。而真正搞科学的人,是想通过科学这种形式描绘出一幅简洁和谐及易领悟的宇宙图像,他们试用这种宇宙体系来取代经验(物质)世界;并征n匠它。这就是诗人、画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最终追求目标,并从中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幸福。”我想在中国书坛也有三种入:第一种人是保守传统派;这些人大多有政治背景和经济资本,是为了附庸风雅的有闲阶层。严格来说,这种人搞不清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对中国书艺也是一知半解;他们混入书坛积极作用不足,破坏作用

+ h, f6 B7 k, r9 V" a) T6 Q' c( Z  K- o0 A+ \
   (未完待续)
      本篇文章是作者在2000.5.1写的三十万余字——《论宇宙法则与中国禅书派书艺的关系·序言》草稿中的第一部分。从现在开始,将陆续系统的发表,但愿能给朋友们带来一点启迪,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还望感兴趣的大方之家们不吝赐教。(除个别错字外,未做任何改动。)
      声明:作者著作权保留,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否则,将负法律刑事责任。
作者:道玄子(道龙斯) 原名:谷传炬 艺名:释玄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6-6 12:47 发表   o  d) ]# v" b" z
刘正成是书坛响当当的人物,他为当代书法所作的贡献必将载入当代书法史.
5 }/ n( s+ a3 ]0 L) ?- z7 o7 D纵然刘正成有是有非,但一个"伪"字,用的是没有根据的.

, s1 b: \' i( O0 u+ n: j就是就是!!刘先生是我敬重的人!!!!!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