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网站编辑

【“墨”然回首】——二十世纪书法家备案研究专题之 黄宾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5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6-5 07:58 发表
我比较关注黄老的篆书,他的篆书问题在于用字不古,没有做到取法乎上,用笔,肌理,格调他都有,但取法的问题让他的篆书不能再进一个层次.
所以艺术的世界总是那么没有止境,面对大师我们似乎还有前路.

说黄宾虹用字取法不古,未能取法乎上,实在不敢苟同,相比与同时代人,黄宾虹无疑是最深入古文字的一个。除了专门学者如王国维、罗振玉、李瑞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叙说[黄宾虹书画艺术展]




附件
2007-1-16 00:58

wNfu7Mnj07A2Mw==_hNHlRNUr6lnt.jpg (79.31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一烽 :

黄老大篆,天下无敌!

“和声风动竹栖凤,平顶云铺松化龙”一联,
黄老不知写有几对,在下见过两对,
此处一对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水墨晕化很厉害,别有韵味,
不知是不是黄老视力几近于零时所写,
另一对用笔用墨干湿适度,笔力刚柔相济,
个人认为是黄老大篆作品中的极品,
原作为赖少其所有,后赖氏南归后,
于粤中与王贵忱换康有为的周游四海对,惜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0 只能拜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字到山水——试析黄宾虹的书法观及书法

从文字到山水——试析黄宾虹的书法观及书法   

□  骆坚群


...... 

黄宾虹借重金石学学术背景,当然也看到了金石学给书法和绘画带来了从结体到笔意的批判意识和“解放”意识,结果是风格更趋多样化,而笔线的形态将更加无法规定。在这样的现实与前景面前,一种再次明确“法理”的要求产生了。黄宾虹的“五字笔法”,即是对这一要求的积极回应。“五字笔法”的提出和论说有一个过程,前后有多篇著述论及,这里简述如下:

  笔法一为“平”,如锥画沙,起讫分明;亦如水,天地间至平者为水,纵然波涛汹涌,终归于至平之性;用笔翻腾使转,终根于平实。

  笔法二为“留”,如屋漏痕,积点而成线,笔意贵留,线条沉着而质厚。南唐李后主“金错刀法”与元鲜于枢悟笔法于车行泥淖,皆为“留”法解。

  笔法三为“圆”,如“折钗股”,如“莼菜条”,连绵盘旋,纯任自然。董、巨披麻皴用笔圆笔中锋,圆融无碍而绝去圭角。

  笔法四为“重”,如枯藤,如坠石,也如金之重有其柔、铁之重有其秀。能举重若轻,是力能胜之,如米元晖;化重为轻,则气胜于力,如倪云林。

  笔法五为“变”,转换不滞,顺逆兼施是变,得古人法而超出古法之外也是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6-5 17:42 发表
谈谈黄宾虹的篆书,我以为近世篆书,吴昌硕用实笔,沉厚古浑。来自邓石如。
而黄宾虹以虚就实,铅华释尽而见古雅,是碑学新笔法。具有开创性意义。黄先生用此笔法虽写小篆,也常有大篆之古趣。即相对于“金石气 ...

黄对虚实的阐发,前人难比!林于此受益颇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黄大师.....有很多话要说...!他是文人画最后的绝响又是指引中国艺术向前发展的新坐标!自唐王维到宋元明清,文人画由盛及衰.黄以"我注六经"的人格气质,终止了其颓废的步伐!总结了文人画的精髓!发微掘精!理论出文人画新的发展脉络!又在其艺术实践中,不被人文精神束缚,以极大的勇气,打破成式,寻求新法!在国画和书法艺术化的道路上,开辟了新途!黄对艺术界的贡献,怎么说,都不过分!对其艺术成就和功绩.....!后人还需要随时间漫漫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昌硕老人治学极严谨,大篆结字绝不混用,散盘是散盘,石鼓是石鼓.小篆是小篆,全凭实力,虽有些作品写的很板,但就线条难度的控制,和结构大小的驾驭来说,胜过宾虹老,宾虹老作品比昌硕老作品好象格调更高,我认为除丁剑兄弟所认为的用笔反行外,还有一点是因为善于取巧,我原来也偶尔为之,但现在不屑了,宾虹老因对古文字烂熟,左右拼凑,形成大杂烩,一副对联中往往甲金小全部到齐,各取最美结构,躲避单调或不擅之字,今人王友谊就是如此,看看王先生纯小篆作品就明白了,一塌糊涂.宾虹老以画意入篆到底还是如丁剑所说的高明在用笔.是优点也是他的缺陷.丁剑眼光真绝.我对历史中的大篆书者,最服如昌硕老般严谨的陶博吾老人,我目前还不相信有人在大篆里可以迈过这座高峰.试想一下,篆书文字可以不讲究年代的划分,那书体也可以吗,写副只是五言的对联,五个字我篆隶楷行草一字一体,虽是书法,会不会总是有些不甚讲究.弄巧太过了,当然一般人是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些的,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琴岛大布衣 的帖子

黄的五字笔法准确又全面概括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只要得其四字以上.便可成为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