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7-2-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297
- 点评币
-
- 学币
-
|
吴昌硕老人治学极严谨,大篆结字绝不混用,散盘是散盘,石鼓是石鼓.小篆是小篆,全凭实力,虽有些作品写的很板,但就线条难度的控制,和结构大小的驾驭来说,胜过宾虹老,宾虹老作品比昌硕老作品好象格调更高,我认为除丁剑兄弟所认为的用笔反行外,还有一点是因为善于取巧,我原来也偶尔为之,但现在不屑了,宾虹老因对古文字烂熟,左右拼凑,形成大杂烩,一副对联中往往甲金小全部到齐,各取最美结构,躲避单调或不擅之字,今人王友谊就是如此,看看王先生纯小篆作品就明白了,一塌糊涂.宾虹老以画意入篆到底还是如丁剑所说的高明在用笔.是优点也是他的缺陷.丁剑眼光真绝.我对历史中的大篆书者,最服如昌硕老般严谨的陶博吾老人,我目前还不相信有人在大篆里可以迈过这座高峰.试想一下,篆书文字可以不讲究年代的划分,那书体也可以吗,写副只是五言的对联,五个字我篆隶楷行草一字一体,虽是书法,会不会总是有些不甚讲究.弄巧太过了,当然一般人是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些的,不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