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4-12-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6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邱振中与陈振濂
我仔细的拜读了12楼的"佳作",对于埋头搞了25年书法的人,我来回反复"观摩,欣赏",实在是一头雾水,终究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就是不明白的,一些人为了要出名,挤时间,赶时间,就是为了要在享乐之年出个名吗?时下,不时有20余岁的年轻人,拿作品来向我"求教",我都被搞糊涂了,是在向我炫耀呢,还是认为自己的作品无可挑剔呢?似乎非要指教者说个好,自己的作品就很好了.这样浮浮躁躁的态度,对学书其实无用的.我手头有套93年版的《青少年书法》,内中有姜澄清先生写的《江南才子——陈振濂》,文章极尽夸耀之能,并配有陈先生书法作品一幅,书作水平也正如陈先生自己所创的:“学院派”水平罢了。11楼苦庐先生的这段话写得很不错!从我近十年到处游历得到的体会来看,确实有点如此的。相反的是一些中小城市的一些书家,许多人就书写能力来看,比现今驰骋的名家们高得多了!.......“在当今书法界,创作者的理论水平甚至文化水平低,理论家的书写功底薄,这些现象的确普遍存在。尤其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书法方面的学者、教授,其笔下功夫岂止不敢恭维,简直有损尊者形象。对于连字都写不大好的理论家是很难让人们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其产生敬意的。我始终认为,学术研究可以无边无际,学术思想可以自由驰骋,而学术关乎到书法,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无论书史技法还是批评,总也离不开作品本身,最终都是要针对作品而言的。书写能力太差的人,怎能对作品有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认识,纵能高谈宏论,怎么听怎么觉得空乏而不着边际有如隔靴搔痒。”写到这理,引用老书记说的一句名言:“少点主义(理论),多点实际(研作)”(用在这里还不错!)下面是硬笔界高惠敏先生的一封习作点评,一并贴之。
' D0 w( a0 M, q1 k: o5 Z! |9 Y+ m阿敏白:
' x- v4 ?! Q! e/ y0 C/ n又有几位驰书“求批”,真不敢当;又特忙,抱歉,只好“集体宣判”:
! H/ e- ]: | `/ g! P c u打个比方。如果你要做个发言,或写篇文章,搞完了自己还不满意,你会怎么办?会到处求人指教“方向对不对、路子啥问题”吗?不至于。更不会,重读苏东坡,硬套余秋雨。* v. M: Z5 U# A2 E
欲求更好,你会自己琢磨、反复修改。要讲什么意思,咱是明白的;问题是,有时辞不达意。有时还想更加生动丰富——如此而已。怎样水平就高,怎样更有吸引力,你也是约摸感觉得到的——跟人家好的一比,就知道有差距。自己现在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到天上去,这也是俺们都清楚的;但通过努力,推敲尝试,一定会比原来的有进步,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还有,有些“权威”名气如雷贯耳、派头气壮如虹,但真论讲话写文章,也不见得就那么叫人服气,这也是人之常情、世之通理。
. Z; T: S& n, Y7 o0 Z3 m咱也都明白,所有的著作家、演说家,都是在这样的磨炼中成长起来的;而且,不用怀疑,世间所有事情的学习和进步,都必然遵循和实践着这样的规律。这都是不言而喻的。
- q- j# v- n+ x* w0 d于是,你就会自己下功夫推敲:某句话,如这么说,就比原来那么说好;文章的结构,原本松散重叠,经过重新组织归纳提炼,就比先前更合逻辑。 ^- t8 Q# g4 ]- J7 x0 p" ]: e
——看来,所有的事理,其实咱都是心知肚明的。怎么一到书法,就犯糊涂了呢?
$ V! \6 @, h. W1 y- B* m到处请教,也许属三种情况:一,你觉得自己已经登峰造极,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在哪里;二,希望找到一种“特效药”,一吃就百病皆除,肠胃通气;三,你上“传统”的当、误解了“谦虚”的含义。这第三类,比比皆是,令人痛心!
+ H& k4 e) ^3 n: E) n4 D大家都相信“名师出高徒”,而我看到的现实是:一,一个齐白石,门下不成器的何止成千上万;二,假如真是名师,他要告诉你的一定是“相信自己,千万别迷信书本、老师”!更何况,你请教的人,他就能把真理攥在手里?再说,他老人家祖籍四川最爱麻辣,你上海人听了他的话也天天吃辣,这日子还怎么过得下去?
3 R" k& Q* H' C1 a% n: C当然,和水平高的前辈、同辈、晚辈多聊聊绝无坏处,但最后做决定、作努力的只能是你自己。靠谁也靠不住的。
! G6 D0 g' W Y6 ?" I2 P4 `我觉得当下每个人自己能做的事是很多的,比如,某一个字你还不熟练、不满意,那就拿过来下点功夫叫它更精到些……,只要有一点进步,岂不比问人实惠得多?
' b7 R" n# p5 J' O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我想大家也都明白的:“怎么做才好”,是“术”;“怎样做才对”,是“道”。天下万物万理,都是“道”管着“术”的。假如“道”先不对了,无论如何“术业有专攻”,也是瞎忙白费力……。
- H9 {: n! C; y/ Y- E c: u……当然,网上都是聪明人,大家打打趣、开开心,则另作别论。我说这些,也是“灌水”性质,您若当真,那也怪不得我,只能怨自己难得糊涂、道行不深!是不是?诸位斑竹大虾们!
$ F6 s O* J' g4 g1 n' B最后,还要感谢斑竹陈愁予,我奇怪他的个性豁达开放,但名字,于形于意于发音,却都是低调收敛的,故此有诗曰:, X$ J( @" o2 X& Y) S
观海狼山未足夸,为人作嫁遣生涯;/ Q7 G2 F7 J- G7 U0 q4 ?% u- [: {
文章偶见才称妙,书道三无味不差。
2 n7 Z7 B; ?* S: M4 v9 T种马发情各抢道,美人醉酒你愁啥?注: % [, S) Y; @7 [8 a# ]+ [3 B
提携菜鸟当称谢:“教我如何不想他”!; p& h4 o3 w- S/ b9 z' F/ S
注:翻愁予句“常因酒醉鞭名马,唯恐情多误美人”反用之。
# s) X# R R/ J6 t2 z
2 P& R: u" `# ]6 r5 ?6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