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曾惊花落

近年所写的书论集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时不少地方仍保留着孩子满周岁举行“抓周”这种仪式,连淘宝也有用于“抓周”的道具出售。在“抓周”仪式中,孩子抓到印章即预示将来当大官,抓到书即预示孩子长大后成为有学问的人……虽然在今人眼中,这过程只是讨个喜,大家热闹一番而已。可世上未知的东西太多,而未知即有无穷的意味在内,谁能洞尽个中玄机呢?
在抓周过程中,原则上是成年人不得干预或诱导孩子的选择,而是由孩子自主选择。对成年人而言,周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呢。或许这是事实,但孩子的选择绝非是盲人摸象,其选择的物品在外观上必然与他心灵有所共鸣,至于成年人眼中的物品所预示的意义,恐怕是一厢情愿而已。
曾有人问我初学书法该准备什么?我说,先浏览历代名家作品,拣自己最喜欢,然后循此买本清晰的单行本及书法入门书籍,余下的跟着入门书籍走即可。
这一点跟抓周原理相近,自己喜欢为第一,至于好与不好,其他人没有发言权。
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若用于临帖而言,则是方法不对头。
有人问我怎样临帖,我都这样回答:先临好一个字,这样便获得临好一个字的经验,知道怎样才能临好一个字了,再临好下一个字便轻松许多了。
若第一个字你用一个星期才能临好,那么临好第二个字的时间上至少减半,第三第四第五等所花费时间更少。所以,世上没有临不好的字帖的。
有些人认为出帖难,这往往是他们未曾自行领悟到临帖的真正意义所在,导致一脱离字帖来进行创作有无所适从之感。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跳跃,能出就出,不能出就老老实实临帖。
当然,也可以除临帖外,循着临帖所带来的感受去抄写点什么,甚至拿毛笔去写写日记。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出帖原来并不难,出与不出,实在不重要。这样,便是真正出帖了。
读帖可分为即读即写及只读不写两种, 前者重形,后者重神。 所以,出帖后要在格调上提高,只读不写显得尤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今天书法扯上关系的“写字”与“书法”二词,皆源于南北朝,南朝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賚尔大砚一面,纸笔副之,可以临文写字,对真受言。” 《南齐书·周颙传》载“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其解释是写字即题字或书写汉字,书法即书法作品。而今天“书法”一词则涵盖了写字、书法作品、书法史、书法理论等。
个人觉得,还是以古人定义明了直接,写字即书写文字,各种文字各有书写方法,可由此衍生种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及风格;书法则指书法作品,由此可衍生出书法史、书法批评与欣赏等。这样便能较好地解决今天关于写字与书法的各种争论。
古今的书法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即写字能力。最纯粹的写字就是要求能够辩识文字内容, 越过这一点,便不是写字。至于写得好看与否,则是一种具有强烈主观意味的东西。不过,人们大都偏好整洁,这便是从审美角度对写字效果的基本要求, 所以,俗称“靓仔字”的作品粉丝最多。
由于书法审美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故历代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对前人的书法排名也不同, 故关于前人书法水平的高低,无论古人今人多按当下约定俗成的惯例来排行,至于精准与否,只有上帝才清楚。亦因如此,在书法审美方面,最容易故弄玄虚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判断史上大家的书法水平高低,可在客观上有高下之分,要不然,一个人初学执笔的人其书法水平便能跟启功比肩了。所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和书法审美水平,才能在书法评论方面更接近客观。
写字方面,其中离不开“最适合自己的便是最佳的学习方法”这一原则,其具体操作过程,古今著述甚丰,在此不再多言。 而书法审美方面,俺所见的篇章,大都论述怎样欣赏书法,如何提高自身书法审美水平者较少,具体要做些什么则显得罕见。
将自己观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感受传递给他人离不开文字语言,但个人感受与文字语言始终是两回事,无论词语累积得如何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准确,一碟菜的味道如何,最终要自己品尝过才清楚。 所以,无论阅读多少书法评论文章,都不如提高自己的书法审美水平来得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初学者而言,临帖的意义在于熟悉运笔、结体及章法,这些都是很讲究动手能力及老生常谈的东西,故纸上所述千万,皆不如亲手捉笔挥毫,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深入讨论的地方。所以,过去我将临帖看作是抛弃过去任笔为体的书写习惯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会形成一种新的书写习惯,因这种习惯以固定明确的法帖为参照物,所以这种习惯显得条理化,更适合分析评述。
尽管新的习惯形成对写字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无论临写出来的作品跟法帖如何近似,最终是挂着山寨的衔头,一旦离开法帖,便似鱼儿离开水那般,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应从更为深刻的角度来理解初学者临帖的意义,才能避免田氏兄弟习欧楷的尴尬。
田蕴章、田英章的楷书皆以欧楷为主,写出来的效果也不错,可两兄弟及其学生的风格几乎一致。要知道,学书法学的是手写体而非美术字,从这一点来看,就显得田氏的教学方法很有问题。虽然通过学习写出一手端正干净的楷书来颇为不易,但在理论探讨上若仅止于此,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田氏兄弟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结果跟孔子所倡导的举一反三相违背,导致学生陷入机械书写模式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错误。(暂写至此,有空再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听书协的总结,其内容几乎都以某会员于xx展览中入选或获奖为荣,好像这样最能体现书协成绩。个人入选获奖是个人的事,书协拿此来往自己脸上贴金未尝不可,但应更重视授人以渔方面的发展。台山书协近年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昨天听海金说书协培训中心那儿的学员增长到四十多个,这是很好的开端。
对初学者而言,写字的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输出正确的理念。或许,在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中,于书法方面的成绩平平,但起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学习书法的正确方向,让他们在跟别人谈到用毛笔写字的时候,传递出正确的理念。其中最基本的是写字与描字之别。 描字,等如练内功方法不对路导致走火入魔,经脉尽毁。书法评论中常用到的那个什么有形无神,究其原因是书写者习书方法不对路养成的描字习惯造成的。若中此毒,纵使下再多功夫,结果还是“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孔子是教育界的牛人,其学生数千,成就较大的不过数十,可其教育理念却熏陶国人数千年,今人仍受其恩泽。
庸师杀人于无形,慎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8: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描字与写字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书法的基础教育一直都显得薄弱,书法基础理论亦然。市面上流传最广的书法基础书藉,所述皆多为贯彻依样画葫芦,可怎样在依样画葫芦之中找出承先启后的论述,则极为罕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书法教育的遗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描字的细节说起。
据网上辞典的解释,“描字”即描成的字;指做作不自然的书法。 对识字不多的小朋友而言,学习书法之初,描字除了练习笔顺、笔画、结体外,还兼具通过描字来加深对生字认识的作用。 至于做作不自然的说法,则显得含糊,除适用于行家与行家之间的对话外,对于缺乏描字与写字体验的人而言,则变成胡言乱语了。
描字这种单纯的模仿,对初学书法的小朋友及成年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需要坚持一段时间。不过要注意,这种做法只是打基础的一种,若沉溺于此,并以此为荣,即意味着对书法的认识仍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基础终是基础,就如无论多少个臭皮匠,也无法跟诸葛亮相比那般。
在艺术领域之中,个性是永恒的偶像,就书法而言,表现为个人风格极为强烈,如颜楷,一看就是颜楷,郑板桥的六分半体,一看就是六分半体。缺乏个性的作品,如量产的衣服,个性强烈的作品,似量体订制的衣服,同是衣服,两者价值大相径庭。
严格来说,描字属于写字范畴,但为了方便对书写过程的表现进行描述,写字在此的定义为遵守一定法则的自由书写。在极端挑剔的狭义语境中,法则与自由是对立的,但在实践中,却是可行的,难道因为面前的大山阻碍了你的步行方向就来个愚公移山?
如果描字所指的是过分强调形似,那么写字用于临帖时,则表现为用最便捷的方法达到形似。因为手工操作上所产生的误差,故书法中的形似,并非要达到复印机的效果,而是像速写那般抓住其中的主要特征,如成熟期的颜楷字形端正庄重、点画外拓局部偏肥等,在临写时抓住这些,就堪称达到形似的效果了。
我们知道,古人书写的目的偏于实用,讲究的是易识效率美观相结合,故其优秀作品,无论临帖还是创作,决不会出现今天的描字这种情形,而他们在指导别人习书时亦然。
当我们明确了描字与形似的概念时,在习字时,也就清楚什么是写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生活》写字就是娱乐一种, 除非你的书法水平跟地位如丁俊晖在桌球界的地位那样,要不然,你爱好书法并不能提升你的人品及社会地位。所以,爱好写字就如爱好桌球那般,只属于一般娱乐。均儒打乒乓球曾获台山亚军,那又如何呢?
曾于网上见不少水军(我曾为其中一员)吹嘘学书法能如何如何,可在我看来跟卖狗皮药膏及保健品广告一样,忽略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意义,将诸多好处归诸写字——除了被雷劈死,余下难题都会被写字解决。
前段时间,老友记钟东方称我将书画家贬得一钱不值,事实也如此,尤其是中国的书画家。当然,我绝非信口胡说,而是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今天偶然看到关于享利-卢梭的介绍,称他先是一个税收官,然后是一个足球运动员,四十多岁开始学画,最后成了人们眼中的画家,这不禁令我想起达芬奇先是科学家,然后是画家,而有不少西方一些建筑家,后来成了画家,米开朗基罗就是其中之一。再联系一下中国史上的书画家,没有当官的,其人生遭遇有不少跟普通妓女差不多。实际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书画家,若缺乏官本位的支持,都不怎么被社会看好,至于死后成名者,则不值一提了。
弘一上人称人生有三大境界,分别是物质精神信仰,其中信仰者绝少,精神者多为文学艺术家,物质者宜乎于众。
精神是什么呢?恐怕自以为达到此境的人给出的答案多乱七八糟。所以,我觉得将精神改为神经病更适合,福拜楼、梵高、徐渭就属于此列。至于信仰,过去信仰共产党的人多,今天信仰银两的人多,至于弘一老头过的是否信仰生活,我不懂,不过一点也不羡慕。所以,今天的信仰生活少不了别墅、私家车、珠宝及各种名牌玩意——天啊,这叫我情以何堪!可见,信仰生活无论是弘一老头还是今天的土豪,都属于小众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难以触及。而物质生活,代表绝大多数人,每天为衣食住行奔波,偶尔上夜店打打波(最近严管,且有公安线的同志在群内,我只是说说,绝不行动)或三五人一起聊聊黄调子,不断重复着。似是有点机械,但充满甜酸苦辣,七彩缤纷……
让精神生活信仰生活见鬼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否决传统这个词,就是因为它太深太广太含糊。所以,在书法中碰到这个词时,我一是避而不谈,二是反问对方传统所指的具体内容。而当对方展示具体内容时,那么对方的所谓传统变成一种偏见了。
故我认为,书法传统这个词虽有存在的理由,可其存在是说了等于没说。众所周知,所谓史实因时间关系,变成一种具有主观意义的存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史实成了客观上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传统亦然,因它的广度和深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客观上变成一个强词夺理的符号。就书法而言,传统所包含的内容都跟历史扯上关系,即跟意识形态扯上关系。事实上,一些人常说的坚持书法传统,只是坚持仿古,而非自己成为传统的代言人。如后世学书者若无二王水平而去强行解读他们的书作,只能触及皮毛而已, 就跟某人尝出某菜与某菜皆出于同一人之手并讲得头头是道,却不一定知道如何操作才能获得这种味道那般。
最终,我根据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传统,将其定义为书法仿古,这样显得更为直接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傅山《题自临兰亭后》说:“吾悬拟龙跳似之,尚恐虎卧不尽其变。”他说自己学习王字,对走墨连绵已有所得,而对于字势雄强则未尽其妙。傅山的连绵草,一路翻滚,因而他自己认为是已得王羲之之法。今天习二王者,多获皮毛,却被世人誉为得二王神韵,若傅山老先生复生,不知有何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人之常情,古代镌刻精美的碑文,必是当时高手所书。 当年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的,大概跟解放初差不多吧,就如五六七十年代期间,一自然村里,能书能文的就那么几个。 至于为那些当官写墓志的,肯定不是庸手,即使是村中富农的墓志,最起码是村中高手所为。故古代不少民间书法作品的作者,多属于那种能文能书的人。据说十一届国展的评委作品中大多数归于抄书一类,他们平日大力提倡提高文学修养对书法如何如何重要,却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未能以身作则,这应是身上官僚气太重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