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草书带领书法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书法也就是写字的方法,包括字的结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折勾)写法,以及这个字在整篇作品中的地位。以上所说的只是书写的方法,写字的方法,写楷行隶篆的方法。为什么书法家对楷行隶篆书法作品能做出较一致的判别,那是它们都有一个统一了的标准;而为什么对草书作品判别分歧却很大呢?人和人不同,人的情感在不同阶段又有所不同,书写出来的作品就是这个人的情感世界,别人只能是揣测了。是草书打破了字的结构,是线条代替了基本笔画,字在前后左右,整篇作品中的地位更重要,堪称破局。是草书把书法和思想揉合的更为密切,得到了升华,变的象云雾一样。
国内“过大江”写到字就是线条和速度的结合(狭义来讲),我很认同。国外设计界对线条也特别重视,基本课程里都也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线条归纳为十种有余,用解析几何表述,值得思考。 草书的线条才是线条?
正书、行书没有线条?抑或是其线条没有草书的线条美?
静与动,静有精的美;动有动的美。草贵动有静。正贵静寓动。不过偏静、偏动罢了。
是讲书法还是讲纯粹的线条艺术?
书法是线条艺术,但不仅仅是线条艺术。
表面上的和表面下的,形式方面的和内涵方面的。我觉得不失偏颇才好。 试问一个军人的站姿和一个运动员的表演,哪个具有欣赏性,甚至是艺术性.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怎么会设计成那个样子?弄个长方体不好么?
正,行是基本笔画的表述,更注重文化知识的交流,有标准易于识别是大众获取知识的载体.
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知识交流出现多样化,书写的地位一落千丈,现在书写只着重技法,而忽略了量能,导致花样百出但没有"书法大家"的局面,这也是书法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如果还把正,行放到比草优先,重要的位置上,书法艺术肯定死掉.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应该厚此薄彼。
回复 #3 中山鼎 的帖子
“试问一个军人的站姿和一个运动员的表演,哪个具有欣赏性,甚至是艺术性.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怎么会设计成那个样子?弄个长方体不好么?”-----------
我不太明白你的例子,em6。
我觉得书法贵在自然。
如果把一篇(幅)书作比作一首音乐。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节奏慢、旋律舒缓的看作是正书;节奏略快,旋律畅快的看作行书;节奏很快、旋律奔放的看作草书。
能说节奏慢的曲子就不具有艺术或艺术性不如节奏快的曲子吗?
归根结底,是动与静的关系。
“动”具有欣赏性、艺术性,“静”就没有了?或者“动”比“静”更具有欣赏性和艺术性?
也举个例子:维纳斯雕塑,类似于草书的表现还是行书?
其实,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才可能有美的节奏和韵味。慢有满的节奏和美感,快亦然。
正书如算子是低层次的,“静”过了头,就有凝滞、死板的问题。
同样,草书写得潦草也是低层次的,过于强调“动”,就有流滑、混乱的毛病。
不同的书体,有其不同的美。对不同书体的学习,可以更全面的掌握书法艺术的表现方式。
有人说,要学好草书,正书应有相当的水平;要写好正书,行、草也要下很大的功夫。
我以为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不是非要这样,能从其他方面领悟到,再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也是可以的。
书法的不同字体有不同的应用。
从心情来说,当你想强烈的发泄自己的感情的时候,行、草都很适合;当你心情恬淡清静的时候,则正、行皆宜。一个是感情外放,一个是感情内敛。
不过,可不是发泄出来的就是有艺术性的,而精神内守就没有艺术性了。
拉扎了很多,就到这里吧。 正,行只能称之书法,而不能称之书法艺术.
你提到弹奏,能够弹奏曲子的是人而不是曲子本身.同一只曲子两个人弹奏,弹奏通畅,快捷,动听的想必是高手,反之噪音耳.
维纳斯正是动美的体现.没有艺术家的精雕细啄能有今天吗?你能说一摊泥或一块石头的艺术性很高么? em2 em2
回复 #6 中山鼎 的帖子
"正,行只能称之书法,而不能称之书法艺术."好嘛,按这句话的说法,天下三大行书都不是书法艺术了。em4
王羲之、颜真卿和苏东坡前辈先贤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如何,姑且不谈。倒是我与中山兄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看来确有不同。
现在继续下去的意义不大了。
我觉得一个人偏爱草书、主修草书没有问题。但我不认为草书是凌驾于其他书体之上的。每种书体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性,草书概括不了书法艺术的全部,其他书体亦然。草书,代表不了书法艺术的全部。
笔意与笔画,其中妙趣大焉。em13
[ 本帖最后由 火木子 于 2007-7-8 10:37 编辑 ] 艺术是思想,是交融,是修饰,是破坏,是上层建筑;
艺术有前瞻性和代表性;
天然美不是艺术.
楷书是用来印刷,易于传播知识的需要.唐朝从雕版印刷(我认为此时的印刷借鉴了碑刻上的正字)到活字印刷,正字从厚重到纤细(转折处有加工,容易损坏的地方有加固)正是适应印刷制版的需要.
三大行书是法书,用于日常记事,小范围的文化知识的交流等.三大行书是进如书法法门的捷径,所以为临摹的典范,是书写的基本规范而已.
隶篆入章很好,也得到实践.
[ 本帖最后由 中山鼎 于 2007-7-8 13:43 编辑 ]
再聊几句哈
正、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就否定它们不具有欣赏性和艺术性吗?实用性低的书体艺术性就高吗?实用性高的书体艺术性就低吗?
我认为不是绝对的,也不走极端。
另外,现代人基本都用电脑排版印刷了,书法实用性本来就低得不得了了,也不只是草书。
印刷体跟书法或书法艺术是有区别的。
我认为书法有一个要素,就是要由人亲自写或亲自刻,是纯人工的或者说纯手工的。它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特别是优秀的作品。
印刷体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这个要素。
印刷体从可识辨性、方便性和规范性来说,采用正书或类似正书的书体是合适的。
虽然如此,印刷体(无论电脑中的仿宋、楷体、行书、草书、魏碑等)离书法或书法艺术那是差远去了,完全不是一回事情。甚至还不如平时写写字那个状况。
不只是行书可以用来日常记事,如果你愿意或有能力,用正书、草书也可以,甚至写“我字体”也不妨碍。但这和艺术性有什么关系呢?
使用何种书体或笔意,完全取决于书者当下的情绪(如果他有这个能力的话),情绪发泄和内敛,与艺术性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不应该认为感情内敛的就没有艺术性。也不应该认为发泄了情绪就比内敛的有更高的艺术性。
我觉得偏爱草书或任何一种书体都是可以的。但是说草书才是书法艺术,恐怕李世民听到了,会站起来把兰亭序吃了。em4 em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