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剑
发表于 2007-4-26 22:58
原帖由 黔墨 于 2007-4-27 00:4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届国展我认为还有几个方面是不错的。
如“凡是要求退稿的作者,如未能入展,由承办方负责退稿。如出现问题,主办方可帮助作者予以协调”;“本次大展设立权益保障委员会,开通维权、举报电话,切实 ...
这其中的量化体现了可以控制的可以操作的优势,希望能得到履践。
黔墨
发表于 2007-4-26 23:07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4-26 22:4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书法跟风是最笨的作法,如果只是为了上一次展览而放弃原先的艺术追求是可悲的.
参与书法发展的展览模式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大众学习圈,调整和改进自我的思维走向,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书法风向的 ...
没有什么可悲的。参加国展就象参加一个大运动,你到了运动场上,就得要遵守运动规则,姚明要遵守,贝克汉姆也要遵守!下了运动场,你想做什么运动、想做多久都由你定,你就是裁判和评委!——在此,我祝愿所有投稿者好运!!
丁剑
发表于 2007-4-26 23:08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4-27 00:4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书法跟风是最笨的作法,如果只是为了上一次展览而放弃原先的艺术追求是可悲的.
参与书法发展的展览模式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大众学习圈,调整和改进自我的思维走向,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书法风向的 ...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榜样终究是榜样,榜样的作用是启示意义,启发我们开拓,而不是阻挠我们前行,林散之老说:“要与古人争”就是这个道理!
也想起少年上学时一位同学在留言册上,对于偶像一栏他写下四个字,至今对我震动不减,他写的是:砸了再塑。
丁剑
发表于 2007-4-26 23:19
原帖由 黔墨 于 2007-4-27 01:0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没有什么可悲的。参加国展就象参加一个大运动,你到了运动场上,就得要遵守运动规则,姚明要遵守,贝克汉姆也要遵守!下了运动场,你想做什么运动、想做多久都由你定,你就是裁判和评委!——在此,我祝 ...
黔兄好象对青凯的话理解错了,青凯的愿意是想表达艺术理想和现实命运机缘的矛盾,为了现实的机缘而舍弃理想是很痛苦的。那么反思的不仅是作者,更应该是现实的操作者,对于国展来说,就是艺术的包容性不够,艺术的发现力有失偏颇。
这就像前几年的王铎热,一个作者即使学了个皮毛入展甚至获奖可能很容易,但对于唐楷,你即使把唐楷写的再好,下真迹一等,可能也白搭,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也影响了作者的心理,或说造成了心理阴影。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从大环境着手,而不单纯要作者改变。
况且,我认为规则绝不能限制艺术思维,如果是限制的话,规则本身即的错误的。
柳青凯
发表于 2007-4-26 23:19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4-26 22:38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传承与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流派如果只是因为风气和某种利益驱动而成为流行的话,那必然是低俗的。我理解的正大的书风必是一种气象,一种和国家命运和前景想契合的艺术状态,比如盛唐之所以出现颜真卿,我觉得 ...
试看当代书坛主要书家的代表作品似乎都有各自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真正反映中国五千年文化积甸的成果.
中华美学的延伸不能很好地在当代书法上得以体现,这与时代审美的浮躁与浅薄有关.
因此正大书风的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书风才能体现正大书法呢?
我们虽然不好作答,但我们可以垦定,
她不是制作与拼贴出来的,
她不是复写与摹画出来的,
她更不是匹夫之勇的感情喷张
.....
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山头,把历史留下的沧桑与厚重,深植于我们对祖国大文化的炙热情感,通过理想式的实践去寻找,寻找书法发展的机会,或是生长的机会
这是一个漫长又孤独的过程,
但她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想如果一个大展能够这样去发现中国书法的扎实实践者,这个展览就了不起了.
黔墨
发表于 2007-4-26 23:20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4-26 22:58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其中的量化体现了可以控制的可以操作的优势,希望能得到履践。
对,希望中国书协一定要信守诺言。
黔墨
发表于 2007-4-26 23:24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4-26 23:1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黔兄好象对青凯的话理解错了,青凯的愿意是想表达艺术理想和现实命运机缘的矛盾,为了现实的机缘而舍弃理想是很痛苦的。那么反思的不仅是作者,更应该是现实的操作者,对于国展来说,就是艺术的包容性不够,艺 ...
哦。是这样一种痛苦。对于现实的操作者而言,的确是应三思的。
黔墨
发表于 2007-4-26 23:29
另外,抱朴散人兄说:根据多年的展览下来,国展中可能还是存在所谓的“潜规则”的,比如让人说烂了的“东道主现象”,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没必要遮遮掩掩不敢见阳光了,不如让他成为“明规则”。在评审之前就公开宣布,东道主有在评审结果的基础上再享受N个名额的优惠权利;还有如要扶持一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也尽可在评审前公开,可有N个名额优惠,当然这些优惠不能以拿下其它省份的名额为代价,原先的评选结果应该是雷打不动的,只能在上面光明正大地增而不能暗地改与减。
——我认为也有一定的道理!
柳青凯
发表于 2007-4-26 23:36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4-26 23:1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黔兄好象对青凯的话理解错了,青凯的愿意是想表达艺术理想和现实命运机缘的矛盾,为了现实的机缘而舍弃理想是很痛苦的。那么反思的不仅是作者,更应该是现实的操作者,对于国展来说,就是艺术的包容性不够,艺 ...
丁兄谈到艺术的发现力,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展览的发现力在于评委,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展览的评委水平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这样的人能评出好作品吗?
为什么有的展览过后,被人骂,这说明他的导向作用没有发挥好,对书法的发展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组织展览的目的必须明确,你是干什么的?尤其是全国展更要明白自己的职责,
这此广州征办九届国展我只希望它做好一件事,就是排除当代书法二十年进程中积累的弊病(浮躁与浅薄),明确正大的艺术理想,那么我们将会为广州em1 em1
丁剑
发表于 2007-4-26 23:40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4-27 01:1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试看当代书坛主要书家的代表作品似乎都有各自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真正反映中国五千年文化积甸的成果.
中华美学的延伸不能很好地在当代书法上得以体现,这与时代审美的浮躁与浅薄有关.
因此正大书风的体现 ...
青凯说的好!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浅薄更增加了吾辈书法学人责任感,这其中寻找和开拓的过程定然是充满艰辛和痛苦乃至是孤独的,但其中的乐趣,行走在其中的快乐也使我们倍感自豪和激悦,民族的血脉如此蓬勃和深厚,使我们感到无上荣光,胡小石先生讲:书法乃吾国固有之学术。沈尹默先生也讲,世界文字,独我国汉字成为艺术,我突然觉得我生而尊贵,必不同凡响。这都是民族、祖宗的惠赐。龙的血脉,中华的伟大,我们必要做伟大的艺术。所以,作为国展,必要体现伟大国家的风范。堂堂正大,威仪万邦……
这也即上世纪末经常讲的民族自豪感,我想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若连这个自信都没有,也就真的穷途末路了。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4-27 01:45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