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甬 发表于 2006-9-29 10:02

拙作《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一文曾寄给了一些海内外专家学者请教。其中有回信进行批评的有: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教授

[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2006-9-29 10:12 编辑 ]

虫甬 发表于 2006-9-29 10:05

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回信:

虫甬 发表于 2006-9-29 10:07

还有美国墨子刻先生的回信:

[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2006-9-29 10:08 编辑 ]

虫甬 发表于 2006-9-29 10:15

再粘贴一封我写给墨子刻先生的回信:

墨子刻先生:
    您好!

    很高兴能收到先生的回信,感谢先生对拙作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正如先生所言,拙作中所用的范畴,像“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关于人类历史的阶段等等都太一般性的、太抽象、太笼统,以这种范畴要把握历史的真相是缘木求鱼。我的努力也许就像在编织了一张经纬稀疏的网,用它在时间的河流中打捞,历史真相之鱼可能早已漏网。即便如此,但我仍认为,我的编织是有意义的,也是很实在的。有什么样的网,就能打捞到什么样的鱼。拙作中的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很大部分可以看成是中华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的传承问题,而中华文化的再生问题,就是指我们这一代人经过文言实践确立主体后,为主体自身的存在而开辟出再生的逻辑可能空间的问题。一句话,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就是“我”存在问题的拓展,对它的思考是“我”内在的需要。而实际上,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的思考,逐渐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相信也会对关心中华文化存在命运的人有一些启发。
    在这里,我想对自己关于“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作一些说明。我出生于1968年,从小生长在“批林批孔”的文革氛围之中,除了能背几首唐诗之外,中华文化一直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的印象。1986年,我高中毕业,由于受到莫名冲动的驱使,我蜗居在乡间潜心研习旧体诗(文言诗)的创作。到了1989年,我的旧体诗创作走入绝境,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1991年,我参加了工作,并开始了新诗(白话诗)的创作,徜徉在文言与白话之间,使我真切地感觉到文言世界与白话世界之间的断裂。大约在1995年前后,我逐渐确立了以中华文化在现实中的存在状况为依托的抒情主体(即诗中的“我”),同时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我的思考从寻求“我”存在的理由开始,然后拓展到对中华文化在现实中的存在状况,再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等等,这样问题域渐渐形成。随着思考的深入,特别是关于中国人真正的精神立足点在哪里的问题困扰了我,像西方人可以以基督教为自己的精神立足点,阿拉伯人可以以伊斯兰教为自己的精神立足点,而中国人可能的精神立足点是什么?这成为我思考的重点。
    先生是犹太人,在以色列建国以前,千百年,来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祖国,但犹太人依然保存着自己民族的凝聚,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这其中文化的凝聚是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从来不怀疑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马友友能够成为大提琴大师以及华裔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等,便是证明,而这其中对中华文化的弘扬能起到什么作用值得探讨。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这些人的成功或许间接地加剧了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疏离。
    先生在信中说,学术的起发点是选到值得效法的学者,像钱穆、余英时……等,这让我汗颜。我只是高中毕业,在学术方面并没有受到过系统训练,再加上阅读视野的狭窄,在学识、理论素养等方面都很有欠缺,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业余的民间思想者,在用业余时间里思考关于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要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可能很难,但我会努力。
    先生的信经北京辗转到我手上,已是4月31日。拜读先生的大作《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路向》,颇有感触,先生对“实然与应然的趋向、合流与分流的趋势向以及乌托邦主义”等方面的论述都给了我启发,我将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希望将来还能够得到先生的指正。
    恭请
台安
                                                
                                                               后学:陈崇勇
                                                                2003年5月3日

虫甬 发表于 2006-9-29 10:19

因为我的理论是源于实践,为了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困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对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的思考,和那些纯粹的专家学者从理性认识的角度进行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有所区别。可能很主观、很粗糙,甚至是破绽百出,但在这个系统中,我——世界;实践——理论是畅通无阻的。在这其中“自我确认图式”起了一个衔接或桥梁的作用。

虫甬 发表于 2006-9-29 15:08

不知道丁剑、湖泉山人、尼古拉斯、黄记文等先生是否还关注此贴?
有何高见请发言。

虫甬 发表于 2006-9-30 08:23

没有人回帖,唱唱独角戏也无妨。再写一些随想。

虫甬 发表于 2006-9-30 08:26

对这个世界文化的总体把握与对自身文化存在的定位,就是在打通它们之间的种种隔阂,使道路畅通,就像在编织一张联系时空的四维文化大网。
    这个世界观,是我用“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手”构建起来的,而不是某种政治势力或所谓的“导师”灌输给我的。

虫甬 发表于 2006-9-30 08:28

古今中外,杰出艺术家的自杀事件比比皆是,让人触目惊心。究其根本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们用心投入的程度比普通的从艺者要高得多,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内心堆积的困惑越来越大,当超过一个临界值时,“信念”之柱被摧毁,“自我”价值系统崩溃,而源于他们内心的真诚,使他们无法苟活,所以选择自杀,通过对肉体的毁灭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真诚的艺术家离疯子有时只有一步之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承诗梦”破灭之时,我的精神几乎崩溃,也萌生过“死是一种很好的解脱”的想法。正是靠通过“自我确认”系统的建立,使我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度过难关。
    也很希望这套“自我确认图式”或者这种寻求“自我确认”的方法和途径能够让面临巨大精神困惑的从艺者有一些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虫甬 发表于 2006-9-30 08:29

回首这百余年中国文化的建设,最有特色的就是所谓的“政治文化景观”,而“政治文化景观”是很短命的东西,不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只要站在我们的高度就可以看得出来。
    环顾如今的世界文化,其实也没有什么太了不起的东西,引领当今世界文化时尚潮流的美国佬所制作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多少博大、深邃的内涵。这倒给我们提供了机遇。
    只要我们能够确立真正的“文化自信心”,形成自己的“文化之核”,拥有五千年不中断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敞开胸怀,做好“引进外来文化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这两部分中国文化向前发展的源动部分”的工作,就可以形成具有相当海拔高度的文化大陆。届时,目前国人所汲汲的每年都有的所谓“诺贝尔奖项”之类,就会像一碟碟小菜一样,不时地呈献到中国人的文化餐桌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理论,真的无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