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39

“在看不到真迹而印刷术又不发达的时代,比如60.70.80年代,人们看到的是非常差的印刷本,误解了古人经 ...
只说真话 发表于 2012-4-23 13:54 http://bbs.shufa.org/images/common/back.gif


    对智永的“虚尖”,你不能视而不见吧?!难道智永做得不对?当然,你可以不认可。
“虚尖”一词,今人所创,在晋唐书论中未曾相见。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40

对智永的“虚尖”,你不能视而不见吧?!难道智永做得不对?当然,你可以不认可。
“虚尖”一词 ...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39 http://bbs.shufa.org/images/common/back.gif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48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40 http://bbs.shufa.org/images/common/back.gif


    用笔到位的书家,一根头发丝大小的线条,都有方向上的不同,而不是浑浊的线条。晋唐书家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方向。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55

本帖最后由 西蜀罗岗 于 2012-4-23 14:59 编辑

孤立看“虚尖”无意义,关健要看由此引导出用笔上的不同,变化。主要是锋面的方向上的不同。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5:11

有“虚尖”的法帖真好,我在学习临帖中由此知道了书写者是如何下笔的,知道了下笔的方向。没“虚尖”的石刻本子看了头痛。难怪老米说:石刻不可学。

金辉 发表于 2012-4-23 15:37

孤立看“虚尖”无意义,关健要看由此引导出用笔上的不同,变化。主要是锋面的方向上的不同。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55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在理,哈哈,学习了

只说真话 发表于 2012-4-23 21:32

对智永的“虚尖”,你不能视而不见吧?!难道智永做得不对?当然,你可以不认可。
“虚尖”一词 ...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39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只说“太长”,没说虚尖“不应该”,凡事过尤不及

只说真话 发表于 2012-4-23 21:57

真是忠言逆耳。
      1、你的字我粗略一看便觉有以上问题,所以提出来。我本不写智永,在你提出疑问后我怕我提错了,仔细把你的字和智永的对比了,很抱歉,“虚尖”还是长了。当然,你可以写的更长,只要你觉得观众喜欢。
      2、针对你的字,我提了好几点,很遗憾,你只能对“虚尖”提出质疑。
      3、学术讨论是好事,如果你能驳倒我,就更证明你的水平。
      4、“碑刻不可学”也太偏颇了。欧阳询是唐人吧,欧阳询观碑的故事听过吗。60.70没有好印本,在这之前有吗?有幸见到真迹的毕竟是少数,为什么大家还很多。
       5、晋唐书法留存下来的多为摹本、刻本,少数“墨迹”真伪不详,按这样说就多数要否定掉了。



只说真话 发表于 2012-4-23 21:59

“虚尖”长了。当然,你可以写的更长,只要你觉得观众喜欢,只要你觉得美观,你可以继续守着“古法”。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22:43

本帖最后由 西蜀罗岗 于 2012-4-23 22:53 编辑

真是忠言逆耳。
      1、你的字我粗略一看便觉有以上问题,所以提出来。我本不写智永,在你提出疑问后我 ...
只说真话 发表于 2012-4-23 21:57 http://bbs.shufa.org/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字还需要不断学习,欢迎提出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米说“石刻不可学”,对这句话的含义,从你这一大堆说法中可以得知,你还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一系列的问题你也还未明白,我也就此可以推断出你写字的路子。“石刻不可学”这个问题就此打住,再说下去也说不明白。
          书论中没有“虚尖”的说法,没有这个词,这属于“起笔”程序。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临永禅师《真草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