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
发表于 2011-6-13 15:52
本帖最后由 安子 于 2011-6-14 21:10 编辑
祝贺《西泠印社中人》出版。
简评如下:
韩天衡先生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印坛领军人物。上世纪80年代始,印坛繁荣,“韩流滚滚”,韩先生以其卓越的印学成就,独特的印风,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印人。韩先生印宗秦汉,印从书出,白文雄强厚朴而寓巧思,隐含一种霸气于其中。犹如颜氏真卿,盛唐气象寓目于前。朱文鸟虫篆,则是先生的另一极致成就。方寸之内,布白匀称,线条柔美,吴带当风,笔意浓郁,刀感十足。令人赏心悦目。边款单刀直入,风格独具,耐人品味。先生书画印,齐头并进,互为借鉴,成就高拔。《历代印学论文选》的整理出版,是先生的又一嘉惠印林的巨大成就,影响深远。
李刚田先生是中原印坛的一面旗帜,影响带动了一大批中原乃至全国印坛俊彦走向成功。先生理论和实践双修,成就灿然。先生印渊汉法,升华于黄氏牧甫,形成了俊爽整饬,刀味呈显,笔意隐含的艺术风格。朱文白文,风格统一。边款使刀如笔,娟秀娴雅,如微型碑版,可人如玉.
黄惇先生执教高校,印学理论深厚,特别是明清印学理论的研究,钩沉掘隠,成就杰出。先生在篆刻实践上的最大成就是,将青花瓷印,挖掘放大固化到自己的篆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先生篆刻,朱文笔意浓郁,刀痕隐匿,边栏与笔道融为一体,提高了边栏的艺术地位,是其独创。白文则笔意刀痕俱呈,风格宽博舒朗。边款字从书出,俊雅和弘。
徐正廉先生是一位个性鲜明,篆刻创作,理论研究,授业解惑齐头并进的当代著名篆刻家。先生篆刻拙巧生辣,欹侧生动,顽皮跳拔,大智若愚。朱白风格统一,方圆转换圆融,揖让呼应团圞。线条浑朴,结构巧拙,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边款生辣劲利,玩味隽永。
朱培尔先生是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印坛中坚人物。其生辣的运刀,斑驳的线条,废铜烂铁千秋沧桑般的印面效果,把他的篆刻艺术风格推向了极致。独特的面目,奠定了他在当代印坛中的地位,只有其一,不可有二。边款运刀异于他人,喜治阳文款,生辣一如印文,仅见于当代,珍贵弥足。
王丹先生是位早慧型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书画印全能。很年轻时,就被吸纳为西泠印社社员。年轻时曾留学日本,鬻印为生。求艺磨砺,获益良多。其印作宗法秦汉,巧妙融合古玺和汉印,形成了浑厚雄强,拙朴灵动,高古大气的艺术风格。边款多样,爽利而浑朴。先生还有一重大艺术成就是,对陶瓷印的研究,深入而广博,成就斐然。
张公者先生是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风格独特,引人注目。其作品印从书出,笔意浓郁。线条圆浑,粗壮,以曲为直,流动隐约,留白空红,匠心巧施。以空和动,消解粗和圆的笨拙拥塞,给人透气舒畅之感。有环肥之美,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边款以刀代笔,率意畅达。
蔡树农先生是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评论家。其作品渊源战国古玺,精致小巧,渊雅纯厚,气息高古,小而见大。线条凝练,结构欹侧,布局巧妙,生动自然。先生还是著名的批评家,长年执笔《美术报》,为篆刻艺术的健康发展,不遗余力鼓与呼,贡献良多,印林铭记。
求作品集一套。谢谢。
地址:030600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街153号市发改委楼安是瞻
电话:15110678778
li66peng
发表于 2011-6-14 11:09
祝贺“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圆满成功!
西泠印社作为中国民间最具影响力的印社,自创立到现在走出了众多印坛高人,诸多印人也都以自己是“西泠印社中人”为自豪。《书艺公社》推出“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这个精彩大帖真是不容错过,这8位老师风格各异,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其中有当代大师级人物韩天衡老师,遵循传统,精益求精的李刚田老师,有文人气息很浓的黄惇老师,有桃李满天下的徐正濂老师,有才气冲天的朱培尔老师,有诗文书画印俱佳的张公者老师等等。如此饕餮大餐,我从韩天衡老师到李刚田老师再到黄惇老师就用去了近3个小时,近几日总还是不断地来欣赏学习。在学习中,我不断地为各位老师的印作所折服,同时也不断从他们的文章中吸取养分,获取印学知识,真是受益匪浅。通过读各位网友的精彩回帖,俺了解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理论和见解,对于更好地欣赏此次系列展是大有帮助,以下俺对观看部分老师作品所得的感受给大家作如下汇报:
韩天衡老师
当今印坛公认的首屈一指的大家为韩天衡老师,韩老师的儒雅气质,深厚艺术涵养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就是看韩天衡老师的篆刻视频开始学刻印的。韩老师的印线条流畅、有力,充满了动感,充满了生机,看着心里那个舒服。印面文字和谐统一,笔画轻重、粗细,印面虚实关系等做的恰到好处!许多印章只能用“绝”这一个字来形容。韩老师的印涉及朱文、白文,鸟虫篆、古玺印、汉印、玉印等,用刀冲切结合,还有披削这种我刚刚知道的方法,目前印界也很盛行啊!韩老师设计的印面很精巧,许多印作我以为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设计和用刀的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部分印章韩老师遵循印从书出的原则和其书法风格相一致,如“古鄣”、“百世太平”等印,“习文学武”则是明显的玉印风格,“一日千里”等鸟虫篆如此之绝,我都不知道韩老师设计这么一方印稿需要多长时间?
韩老师的肖形印也是一绝,“中国龙”、“虎”、“鸡”等都很漂亮,都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兔”昂首之态很有趣味。这些肖形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韩老师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水平,同时证明韩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
之后看了韩老师写的《从守望到突围》,也得到了很多启示,也了解部分印学史。
李刚田老师
李刚田老师刻印如其人,内秀,平淡中彰显功力,大部分印都较为工整,边款更是刻的极其工整,排列极为整齐。李老师喜欢青田石,我也喜欢青田。关键是青田石那石头崩裂飞溅干脆声音和感觉,再就是冲刀,看到李老师大多数印采用冲刀,一刀到底,干净利落,笔画一边洁净如玉,一边有刀石之感,体现了刻印所特有的金石艺术性。李刚田老师写的《论篆刻中的做印法》我刚刚拜读,在李老师的印章中很明显的能看出做印的痕迹,对我学习提供直观的实例,真是幸甚!幸甚!
李刚田老师还多年致力于篆刻理论研究和书籍编纂工作,前段时间我从淄博新华书店买了李刚田老师和马士达老师主编的《篆刻学》,从济南买了《中国篆刻技法全书》和《篆刻篆法百讲》,可以说这些书籍对我系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黄惇老师
了解黄惇老师,是从网上流传的书法家视频中看黄惇老师的书法视频开始的,那时候大概是在05年左右,以前只是以为黄惇老师的书法厉害,殊不知篆刻也是如此精绝。其中李刚田老师编的《篆刻学》其中还有黄惇老师作的序。
黄惇老师的印作重意趣,文人味极浓,印章笔画柔中带刚,别有一番滋味!
徐正濂老师
徐正濂老师很多白文印都运用单刀、冲刀,显示出金石味极浓的印章特性,看徐老师刻印不求中规中矩,笔画倚靠、向背,错落穿插中归于平正。虽不是一看就拍案叫绝的那种,但是越看越耐看。
朱培尔老师的印展则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线条对比强烈。
张公者老师
前几日得到了一本张公者老师的《一印一世界》和《张公者诗文书画印选》,读了几日,对张公者老师有所了解,今天又看到杨华老师在帖子中对张公者老师的介绍和赞扬,加深了我对张公者老师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韩少玄老师是张公者工作室的,我又看了韩少玄老师的博客,进一步了解了张公者。张公者的印我的感觉,总体上是一种大气,自如、自然的状态其中“启功长寿”苍魂有力,布局工整,局部动感强烈,而且书写的意味很浓,印从书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西泠印社中人”一印中“印”字连为一体,而“人”字的撇穿插到“社”的示部旁中,很好地体现了穿插的效果。“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我比较喜欢的,“卫灵公”在他书中附了原石,很明显的看到了他的用刀,双刀运用,痛快淋漓。“泪如雨”他自己十分满意,我们看他的其中如此多的点,竟然没有雷同,而且印文效果是十分的好!张老师刻的肖形章“舞”很有意思,刻画的人物十分到位,那姿态,扭动的细腰,丰腴的臀部,飘逸的水袖,真的富有美感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蔡树农老师印作多小印,清新淡雅,空灵自然,很耐人寻味,我刻过几个小章,十分费眼,费神,费工夫,没有十足的耐心和精熟的刀工这东西是玩儿不转的,很多印人都说趁着年轻刻点小印,岁数大了就刻不了了。
对于西泠八家俺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了解,所以有所侧重,而且事实求是,都是自己以半年多对篆刻,对印学前辈的了解做出以上自己的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网友批评指正,我当学习之。如能获得此套丛书,则万分荣幸。
胡本汉
发表于 2011-6-14 14:47
等待作品集学习!!!
安子
发表于 2011-6-14 21:11
祝贺《西泠印社中人》出版。
简评如下:
韩天衡先生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印坛领军人物。上世纪80年代始,印坛繁荣,“韩流滚滚”,韩先生以其卓越的印学成就,独特的印风,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印人。韩先生印宗秦汉,印从书出,白文雄强厚朴而寓巧思,隐含一种霸气于其中。犹如颜氏真卿,盛唐气象寓目于前。朱文鸟虫篆,则是先生的另一极致成就。方寸之内,布白匀称,线条柔美,吴带当风,笔意浓郁,刀感十足。令人赏心悦目。边款单刀直入,风格独具,耐人品味。先生书画印,齐头并进,互为借鉴,成就高拔。《历代印学论文选》的整理出版,是先生的又一嘉惠印林的巨大成就,影响深远。
李刚田先生是中原印坛的一面旗帜,影响带动了一大批中原乃至全国印坛俊彦走向成功。先生理论和实践双修,成就灿然。先生印渊汉法,升华于黄氏牧甫,形成了俊爽整饬,刀味呈显,笔意隐含的艺术风格。朱文白文,风格统一。边款使刀如笔,娟秀娴雅,如微型碑版,可人如玉.
黄惇先生执教高校,印学理论深厚,特别是明清印学理论的研究,钩沉掘隠,成就杰出。先生在篆刻实践上的最大成就是,将青花瓷印,挖掘放大固化到自己的篆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先生篆刻,朱文笔意浓郁,刀痕隐匿,边栏与笔道融为一体,提高了边栏的艺术地位,是其独创。白文则笔意刀痕俱呈,风格宽博舒朗。边款字从书出,俊雅和弘。
徐正廉先生是一位个性鲜明,篆刻创作,理论研究,授业解惑齐头并进的当代著名篆刻家。先生篆刻拙巧生辣,欹侧生动,顽皮跳拔,大智若愚。朱白风格统一,方圆转换圆融,揖让呼应团圞。线条浑朴,结构巧拙,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边款生辣劲利,玩味隽永。
朱培尔先生是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印坛中坚人物。其生辣的运刀,斑驳的线条,废铜烂铁千秋沧桑般的印面效果,把他的篆刻艺术风格推向了极致。独特的面目,奠定了他在当代印坛中的地位,只有其一,不可有二。边款运刀异于他人,喜治阳文款,生辣一如印文,仅见于当代,珍贵弥足。
王丹先生是位早慧型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书画印全能。很年轻时,就被吸纳为西泠印社社员。年轻时曾留学日本,鬻印为生。求艺磨砺,获益良多。其印作宗法秦汉,巧妙融合古玺和汉印,形成了浑厚雄强,拙朴灵动,高古大气的艺术风格。边款多样,爽利而浑朴。先生还有一重大艺术成就是,对陶瓷印的研究,深入而广博,成就斐然。
张公者先生是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风格独特,引人注目。其作品印从书出,笔意浓郁。线条圆浑,粗壮,以曲为直,流动隐约,留白空红,匠心巧施。以空和动,消解粗和圆的笨拙拥塞,给人透气舒畅之感。有环肥之美,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边款以刀代笔,率意畅达。
蔡树农先生是当代著名中青年篆刻家,评论家。其作品渊源战国古玺,精致小巧,渊雅纯厚,气息高古,小而见大。线条凝练,结构欹侧,布局巧妙,生动自然。先生还是著名的批评家,长年执笔《美术报》,为篆刻艺术的健康发展,不遗余力鼓与呼,贡献良多,印林铭记。
求作品集一套。谢谢。
地址:030600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街153号市发改委楼安是瞻
电话:15110678778
黄河口人
发表于 2011-6-16 10:47
值得我辈学习,借鉴!顶!
黄河口人
发表于 2011-6-16 10:51
热烈祝贺《西泠印社中人》新西泠八家作品集出版!
韩天衡、黄惇、李刚田、徐正濂、王丹、朱培尔、张公者、蔡树农等老师是当前最活跃的群体, 是当前篆刻家群体的中坚力量。
韩天衡老师的篆刻,拙中藏巧,动中寓静,自然含蓄,充分体现了雄,变,韵的情致,风格自成一家。
李刚田老师的篆刻,从秦汉玺印到明清流派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更接受晚清印坛印外求印的理念,采用各种文字素材入印,对当代篆刻是一大突破。他的篆刻创作篆法在平正排叠之中见奇思妙构,用刀挺健自然,在刀石相激中表现出勃勃生气。传承篆刻的内在金石气与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交融一起,形成在当代印坛中李刚田篆刻的独特风格。
徐正濂老师的篆刻,古逸形象,疏朗神气,印理尤为明晰。
王丹老师的篆刻,致力于陶印的发掘、整理和创新,可以说他是今天中国艺术界制陶印的第一人。刀法沉雄,纵横恣肆,温润古朴,充分容纳和发挥了书法和绘画要素,别样境界,浑然一体。
朱培尔老师的篆刻,在印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在人们心目中,朱培尔老师无疑属于豪放的写意派人物。其印以雄强豪迈的大气胜,以纵情有韧的刀法胜,以精心营构的灵气胜。线的奇崛,刀的爽利,章法的胆敢独造带给人视觉的新鲜感和震撼力。
张公者老师的篆刻,幻化无穷,伟丽、奇险、漫患,皆尽刀法之变,独具特色。
蔡树农老师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印人,他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古老的篆刻艺术,以自己的禀赋与才情,更以扎实的传统功力,树立了自己简约、高古、冷逸、奇肆、劲健的印风。蔡树农老师的印是古典的,也是时尚的。
祝愿八位艺术家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望赠一本集子学习学习。谢谢!!
257000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初中部 李春卫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1-6-16 13:46
{:1_107:} {:1_107:} {:1_107:} 祝贺祝贺!!!
祝贺韩天衡、黄惇、李刚田、徐正濂、王丹、朱培尔、张公者、蔡树农诸位先生展览取得成功!!
百年西泠,印坛巨擘。西泠印社已经成为当今印坛人敬仰的神圣之地,成为西泠中人是每一个印人梦寐以求、毕生追求的目标,可是其对篆刻艺术的高深要求使得只有少数印人能成就其梦想。
本次展览的八位先生,以其精湛的篆刻艺术、精深的印学知识,各自领域的造诣,早已受到印坛的关注和敬仰,成为当今印坛卓有成就的名家,可以说名副其实。祝福八位大家!!
韩天衡先生 在当今篆刻界,以其精深的艺术造诣成为印坛的中流砥柱,为印坛所推崇和敬仰。先生之于篆刻,涉猎广泛,无论是圆朱文、鸟虫篆还是白文印、肖形印,无不体现出先生精湛的刀法、深厚的古文字功底以及丰富的章法布局及形式,刀法果敢,线条圆润,结构精准,形式多样,金石韵味浓烈,一派古雅之风迎面而来。尤其是不拘于篆法入印,探索将楷书、简帛等书体和鸟虫等动物用于创作,不但体现出先生广阔的艺术追求,更体现出先生善于将艺术与生活与时代融入一体,平添一份时代之气。
李刚田先生 应该说是当今印坛致力于继承传统印学艺术最成功者之一。赏读先生的篆刻艺术,与人一种大气、厚重之感。无论是白文还是朱文,其刀法犀利中略带迟涩(个人以为)使得笔画呈现出锯齿状的独特效果,与人深刻印象。个人认为先生之白文印,无论在刀法、结体还是章法、形式上都与人一种别致的感受,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将篆刻艺术的功力与才情充分展现出来。
黄惇先生最早知晓的是先生的书法,很有个性风格。而今有幸一睹先生篆刻作品,感觉先生的篆刻也富有独特个性。一切植根于传统,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刻意,刀法不激不厉,平静祥和,方圆兼济,篆法精准,线条流利,章法饱满,使得作品具有一种风规自远,宁静祥和、自然畅达之意象。
徐正濂先生谈及当今篆刻界先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之一,这不但是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使然,更得力于先生在篆刻理论和变革上的卓越贡献。先生一改过去以篆字来表现篆刻艺术,同时受到篆字字体的约束使得作品形式单一,沉稳有余,个性不足,难于表现作者自我创新精神。因而先生独辟蹊径,在字体、章法、布局上都大胆变革,无论是点画还是线条均赋予活力,重点中心突出,将自己的个性风采很好地表现和张扬,引领当今印坛一次大的变革,同时也得到印坛所肯定和瞩目。
朱培尔先生曾经先生过先生的山水画,不但很有气势也很有意境。而先生的篆刻也犹如先生的绘画,在充分体现传统功力的同时则将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理解融入其中。品读先生的篆刻,与人一种率意为之、痛快淋漓之感,将篆刻艺术的一切元素深纳其中,使得作品与人一种不同凡响之景象,可以说真正体现出篆刻艺术的个性追求和创造,走出了一条未脱离传统有有别于传统但时代气息甚浓的艺术之路。先生无疑是最成功的。
王 丹先生提到当今印坛的陶瓷印,王丹先生无疑是最富盛名也最成功者之一,而新晋辽宁书协主席,不但是对先生篆刻艺术造诣的充分肯定,并且因篆刻成就而主宰一方书坛也是当今书坛绝无仅有。先生之印印风雄浑、大气、古雅,与人一种悠然自得之意态之美,无论是朱文还是白文,无论是以石质还是陶瓷表现,无不显示出先生的传统功力和艺术追求,这应得益于先生对古玺与秦汉印的精深探索,特别是将其以陶瓷印的形式展示出来,好似为印坛注入一股清风,吹拂着印坛,使得印章艺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也引领着无数印人去追随和探索,这无疑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一个强大的推动作用。
张公者先生无论是篆书还是篆刻,都深深烙上自己独有的印迹,与人过目不忘之感.先生之篆刻,无论是朱文还是白文,无论是基于传统还是写意,均显示出先生独特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造诣,刀法时而果敢时而委婉,结体时而紧密时而蔬阔,尤其是写意印赏来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韵味无穷.而先生的满白文印恢弘大气,厚重典雅又似大写意之鸟虫篆,与人极强的艺术享受.朱文印则注重线条的质感,注重整体的协调,呈现出一种纤细线条的内在雄强.个人尤其喜爱先生白文印风格.
蔡树农先生首先是从美术报知晓先生,对于先生犀利的文辞很是佩服。而对于先生之篆刻艺术,虽然知晓很有个性但了解甚少。今有机会欣赏先生篆刻艺术全貌,很是荣幸。先生之篆刻,以秦汉为宗,没有奢华的修饰,一切遵循自然规律,因而先生之篆刻很难夺人眼球,但细品却知是功力、实力与才情的高度结合,这在当今印坛已经不可多见。
以上是个人品读八位篆刻家作品的肤浅认识,不当之处,请一笑了之。
祝福八位篆刻家艺术精进!!再展宏图!!
若能蒙厚爱惠赠作品集以赏读学习,当不胜感激。谢过先!!
511515 广东省 清远市 新城东7号区 金科楼F401 冯光永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1-6-16 13:46
{:1_107:}{:1_107:}{:1_107:}
魏春雷
发表于 2011-6-16 14:54
本帖最后由 魏春雷 于 2011-6-16 14:55 编辑
当代篆刻的代表性文本
——《西泠印社中人》(八卷)读后
魏春雷
《西泠印社中人》收入的八位篆刻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的成就某种程度说几乎是整个当代篆刻的一个缩影,代表着篆刻在当代达到的高度。
他们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有着各不相同的学习道路,但对篆刻都有着理性的思考和真诚的热爱,都有扎扎实实的功夫,博观约取,借古开今,在青年时期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个人面目,为印坛瞩目,管领风骚,至今不衰,是“英雄造时势”抑或“时势造英雄”,总之他们的名字与当代篆刻已经密不可分。翻阅每位作者的专辑,便可以大致重温一遍作者的艺术历程,从初试牛刀到别开生面,再到调整完善,思想日趋成熟,风格日趋鲜明,技术日趋稳定,功夫日趋深厚。
我们之所以记住他们,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当年的“韩流滚滚”可见韩天衡风格初定影响之巨,其他诸位也都有自己的粉丝,可见他们的艺术魅力为人迷恋追逐。当然也不排除走捷径、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其实作为作品本身,“美”则足矣,英雄不问出处,但对作者而言,如果以人家的风格我自己的风格,作为学习手段或一个阶段的体验自无不可,但咬定不放、知足常乐,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他们很可能在艺术上自己放弃了自己。
风格毕竟是个人化的东西,喜欢不喜欢总会乐山乐水见仁见智,但这并不妨碍美的客观价值。作为风格而言,故步自封、作茧自缚,是值得警惕的问题。纵览当代篆刻,昔日风行一时的作者不少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们也曾辉煌过,但时日既久,其风格一味稳定,极容易走向僵化,不断扬弃才有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能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关注的眼球自然越来越失去热情,遭到冷落是可以想见的命运。这里的八位作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清晰或隐约地看出他们风格的稳定以及稳定中的变化。如果没有思想的支撑,风格必然流于表面,他们有的从一开始就别具只眼,抱定宗旨,爱我所爱,一意孤行,最终“人眼随我手”(启功),为大众接受;或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断伸展探索的触角,汲取各种营养,“行走坐卧,不离这个”,念兹在兹,而机遇,的确总是愿意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终能得鱼忘筌,破茧成蝶,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风格与习气也是纠缠不清的,同一件作品有的觉得是个人面目鲜明,有的可能就觉得不无习气。几位作者在自己一致的风格下的一批作品,总能有几方难得正好的,我想这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或者可称之为代表作。风格越是强烈,技术上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种发挥完美的代表作往往就越少,过犹不及(就如书法史上的徐渭、张瑞图),当然这毫不影响作者的艺术高度,因为总是最优秀的作品才代表作者的艺术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八位作者无一例外地在篆刻之外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并非一般的玩票,而是当行本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尽管文人已经属于过去的时代,但修养却永远不会过时。“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八位印人已经取得的成绩为我们瞩目,而他们的状态,更让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胡本汉
发表于 2011-6-16 15:53
网站编辑先生:我期待作品集学习!!
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