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1-6-6 16:29

{:1_107:}{:1_107:}{:1_107:}

方墨 发表于 2011-6-6 17:20

今天再一次欣赏了各位老师买的作品,又再一次被折服。越看越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如果能捧着作品集天天品赏,这应该是一件很爽的事。{:1_107:}{:1_107:}{:1_107:}

王无墨 发表于 2011-6-6 17:26

精彩纷呈,各领千秋。{:1_107:}{:1_107:}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6-6 21:08

热烈祝贺《西泠印社中人》新西泠八家作品集出版!{:1_107:}
韩天衡、黄惇、李刚田、徐正濂、王丹、朱培尔、张公者、蔡树农等老师是当前最活跃的群体, 是当前篆刻家群体的中坚力量。
韩天衡老师的篆刻,拙中藏巧,动中寓静,自然含蓄,充分体现了雄,变,韵的情致,风格自成一家。
李刚田老师的篆刻,从秦汉玺印到明清流派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更接受晚清印坛印外求印的理念,采用各种文字素材入印,对当代篆刻是一大突破。他的篆刻创作篆法在平正排叠之中见奇思妙构,用刀挺健自然,在刀石相激中表现出勃勃生气。传承篆刻的内在金石气与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交融一起,形成在当代印坛中李刚田篆刻的独特风格。
徐正濂老师的篆刻,古逸形象,疏朗神气,印理尤为明晰。
王丹老师的篆刻,致力于陶印的发掘、整理和创新,可以说他是今天中国艺术界制陶印的第一人。刀法沉雄,纵横恣肆,温润古朴,充分容纳和发挥了书法和绘画要素,别样境界,浑然一体。
朱培尔老师的篆刻,在印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在人们心目中,朱培尔老师无疑属于豪放的写意派人物。其印以雄强豪迈的大气胜,以纵情有韧的刀法胜,以精心营构的灵气胜。线的奇崛,刀的爽利,章法的胆敢独造带给人视觉的新鲜感和震撼力。
张公者老师的篆刻,幻化无穷,伟丽、奇险、漫患,皆尽刀法之变,独具特色。
蔡树农老师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印人,他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古老的篆刻艺术,以自己的禀赋与才情,更以扎实的传统功力,树立了自己简约、高古、冷逸、奇肆、劲健的印风。蔡树农老师的印是古典的,也是时尚的。
祝愿八位艺术家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望赠一本集子学习学习。谢谢!!{:1_122:}
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第五小学    皮幸军

张宝 发表于 2011-6-7 10:50

本帖最后由 张宝 于 2011-6-7 11:12 编辑

{:1_122:} 祝贺《西泠印社中人》8卷本出版 方寸之间,真性情!——拜学韩天衡老师篆刻艺术 韩先生可是当代篆刻大家,绝对可以在中国篆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的,早就形成了“韩派印风”,可以说对当代特别是近几年少壮派的篆刻高手有很深的影响,作为篆刻爱好者、韩老师的忠实粉丝,我不想也没有资格从多高的艺术高度去品评老师的作品,因为自己的眼界就决定了自己不能做井底之蛙,我只想说是自己这几年临摹老师作品,心摹手追的感受吧:先生印风雄强、大气、率真又可以清秀、遒劲之中见流畅;从容自若、使刀如笔之中见功力;平实之中见险妙;凝重之中见性情。印作或疏可走马、或密不透风;线条或粗如棒槌、或细如游丝;逼边、残破大胆突破,有理性突破之姿,而无矫揉造作之嫌;用刀有弹性、有韧性、有灵性。我们欣喜的看到近些年老师在创作的风格上也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真正的大家! 简远、遒劲,气象冲和——拜学李刚田老师篆刻艺术 老师可谓是当代印坛名宿了,对于当代篆刻的发展与普及老师的功劳当然是功不可没的。我们感动于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了解了李老师的印风,刀法硬朗,面貌沉稳,一派师承黄牧埔法又见李家风貌,经常在报刊杂志上读到李老师的文章与心得,对于我们有很强的指向作用,本套书中的作品可以看出老师对秦汉古玺印的再认识,遒劲的线条,简远的章法,斑驳边栏处理等等,罗丹说过“真正的艺术就是忽视艺术。”那么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是返璞归真的技巧。近年来老师在刀法上也进行了积极而富于成效的探索, 强化作品的力量感、冲击力、大处落墨线条沉着稳重,略无轻薄飞扬之态,则保证了它的境界和品格。在变幻中始终把握着篆刻传统的古朴气韵,驰刀走毫不逾法度,味道醇厚! 秀美灵动独具匠心——拜学黄惇老师篆刻艺术 黄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原来是《黄惇临米芾视频教程》和黄老师关于米芾书法的论著,米芾的风樯阵马在他的笔下更加的灵动,天真。原来也在《中国书法》杂志和其他的报纸上多次看到老师的印作,每次看到都给眼睛一亮的感觉,有吴昌硕的章法,有黄牧甫的线条,有肖形印,有秦汉风格的,有古玺风格的,等等,总之每种风格的印作都能感受到老师独特的构图,独特的刀法,独特的残破,独特的边栏运用,读老师的印作能启发我们很多的灵感:或精致美丽,或粗犷含蓄。以‘清、雅、拙、趣’为审美定位,追求静中求动、动中求拙、拙中求趣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中注重线条的质感,用粗细、大小、穿插、挪让等一系列手段,以达到拙朴自然的艺术风貌。小印求精致、劲挺,大印求浑厚、雄强,以期和谐统一。严重学习!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真率、朴厚、开张、空灵的徐正濂老师篆刻艺术 当代印坛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暂且用复古派和革新派称谓吧,徐老师的印作应该属于革新派,是非常有性格、有特点的,老师之印大气磅礴,见刀而流动,将篆刻与现代开放的活泼见之于印中,现代篆刻很多人在探索,因为篆刻于每个时代总要留下与之相应的艺术,一味守旧不行,创新才会有生机,而创新不成功也就是失败,但不创新,很难有成功,由继承到发挥,由理解到融化,在雄浑与博大的格调上,不管是古玺、陶文,还是以简帛的书风入印,始终都是以厚重而不生硬,变化但又挚着,苍茫而又细微,生辣但又活波的多元而又统一的风格成为当代篆刻家中的独特景致。
自然奔放 创意无穷的朱培尔先生篆刻艺术 我也非常喜欢朱老师的诗,老师的篆刻激情四射,创意无穷,既浪漫又理性,既有字法的拙趣又有章法的巧思,真是酣畅淋漓,令我热血沸腾。刀法凌厉,或劲力直冲,或缓缓慢切,在外在的形式上给观者以强刺激,极尽变化之所能。他苦心经营自己作品的形式与视觉冲击力,力求在“巧”和“奇”上下工夫,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严重学习!
雄浑而博大陶然自得——拜学王丹先生篆刻艺术 一花一世界,一印一气象。作为中国当代陶印第一人的王丹老师,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当然就是陶印的创作。从创作风格和取向上,老师更侧重于对陶文、古玺、隋唐印章的研究。深挖古玺印的内涵与本质,陶文则注重开拓理念与启发思路……由于对经典的透彻认识,加之他自身学养与强烈的创作意识,他的篆刻,没有丝毫燥气与薄气,而是那样地沉静,那样地肃穆,线条却又是那样地劲健与老辣,近几年老师的作品又有很多取法道家印章,极有味道,王丹老师的边款艺术也是最让学生服膺的,王丹先生在创新这条路上进行着深入的探索,为我们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希望能中头彩!拜谢!{:1_107:}

沐风堂 发表于 2011-6-7 10:51

{:1_77:}

上美堂主人 发表于 2011-6-7 11:17

盛宴。学习。

墨影无痕 发表于 2011-6-7 16:55

本帖最后由 墨影无痕 于 2011-6-7 16:56 编辑

方寸天地大,刀笔本一家
对于篆刻,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对于美的事物的欣赏,我们都有共同的需求。从这层意义上,我是那些优秀篆刻作品的忠实读者。
原本属于信押的篆刻,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之后,终究成为一门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在那方寸的空间里,经过篆刻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和刻刀的经意或不经意的雕琢,显示出了包罗万象、容纳一切的宽容。其实,其中所承载的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本身,更多的是一种近似于书法,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阴与阳的衬托、线与空的依存中,我们读出的是艺术家内心对于艺术和生命的解读。这一点,篆刻和书法是一致的。
如果说篆刻艺术一直是文人墨客青睐的领域,那么,西泠印社的出现便为这一领域的繁荣注入了动力。一直以来,西泠印社诠释着中国篆刻艺术的最高境界。西泠中人也成为篆刻届的精英代表。《西泠印社中人》收入的八家,在艺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尽管他们的风格不一而同,但是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对于生命得重视和解读是一致的。八家尽管不能够代表西泠印社的全貌,但是就在这一个个的点中,我们读出了西泠的精神,读出了篆刻的内涵。许多时候,我们都是需要窥一斑的,毕竟我们需要一个个的去解读、去感悟。解读他们的如笔之刀,解读他们的人文情怀。也许他们的风格随着时间会发生改变,但是他们之于篆刻、之于生命的理解,一定是会越来越深、越来越透的。
祝愿八位艺术家走得更远!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1-6-7 20:43

{:1_107:}{:1_107:}{:1_107:}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1-6-8 15:24

西泠印社做为当代印人心中的圣地,让无数篆刻爱好者神往。而做为西泠印社中的每一位社员都为当代书画篆刻先锋,艺术成就卓著,影响一方。此次《西泠印社中人》出版让我们再一次一睹大家风范,感谢楼主的倾情奉献。在当代篆刻史上韩天衡先生无疑要写上浓重的一笔,他在在当代印坛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韩先生以奇崛与灵动的印风曾引发“韩流滚滚”,他的一手草篆,在他的印章里,尤其是朱文印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做印章奇崛恣肆,气势磅礴。先生的印作磅礴之气源于先生用刀的精湛灵动,腕下先风,做印自有一股生辣、奇崛的变化,有一种使人难以捉摸的被动节律,不圆而圆,不方而方,很能使人回味。先生最让人称道是他那流畅雅丽、盘错搏扬的鸟虫篆印,飞动流美,绚丽缭绕,独特的装饰意象让人心醉;变化多端,妙态纷呈,错视朦胧、层次丰富、会心一笑之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妙。李刚田先生对当代印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篆刻艺术上,先生与马士达先生主编的《篆刻学》不是从技法层面、知识介绍层面来理解篆刻,而是从学科层面、原理层面上对古老的篆刻进行全新的学科建设,填补学术界一项空白,善莫大焉。吉欣璋先生曾撰文说李刚田先生的篆刻是理性的,具有理性的光辉。他的篆刻创作篆法在平正排叠之中见奇思妙构,用刀挺健自然,在刀石相激中表现出勃勃生气。当我们阅读刚田先生的印作时,会发现章法极具特色,强调疏密变化,突出不同形态的对比,以大块面的留红造成空灵感,加上流畅刚劲的刀法,李氏印篆,使他摆脱了粗狂、霸悍,走了出一条清刚冷峻之路,传承篆刻的内在金石气与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交融一起,形成在当代印坛中李刚田篆刻的独特风格。黄惇先生是一个既搞艺术又做学问的人,对当代印学的贡献也是十分具大的,他主编的《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丛书二十一卷,工程浩大,系统的对历代印章进行归类与收录,是当代印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先生自命名的“碗屁股印”更是独领风骚于印坛。他的仿青花碗底押印的笔意的印章,古意很浓,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他在篆刻章法处理中注重虚实调节与欹侧变化,佳构触目即是,即使相对严谨的汉印式作品,也都有漫不经心的错落之美。他善于吸收民间艺术,化俗为雅,绝去粗野肆放,尤其是他的朱文印和边款,峭拔中透出一股清新、隽永的个人风格,于当代印坛独树一帜,不随流俗。徐正濂先生在当代印坛影响是非常大的,说其大原因有三:其一函授收徒,弟子三千,影响全国,培养了大批篆刻人才;其二,善作评论,构思巧妙,简洁明快,《听天阁印话》、《听天阁读印杂记》给人以启迪;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先生独树一帜的篆刻。先生的篆刻拙中见巧,熟而能生,简净健丽。先生印参黄牧甫法,忧游秦汉之间,平中见奇,朴中见巧,正如先生所言他的印有“一种淡淡的涩和隐隐的冷。先生的印以自家篆法和刀法构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面目。其文字做图画处理,看着傻气,纵览全印会发现在傻气表面的背后隐藏着机敏。用刀准确精湛,注重线条的内涵,对每一根线的起、收、错、搭、形态、质感、走向都很用心,达到了刀笔双畅,寓古富于简约的艺术效果,作品具有丰富的美感。朱培尔先生的篆刻是当代篆刻的一种突变,直观上看他的印呈现出一种原始的质朴、率意与苍茫的感觉。其用刀源自齐白石而更加猛利,敢于于破碎处求生意,不假修饰,全于游刃之间自然形成。读朱先生的印章首先感到的是奇崛跌宕、大气磅礴,他不拘泥于每一个点画的精细,然而每一个点画都能传达出他的独特的审美信息,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如荒园野马无拘不束,然而又不失和谐。其用刀与用意俨然书家,在激情中创作,是何等的酣畅,先生的印用刀以质求清空,字法于平易处求险绝,故耐读耐品耐人寻味。他的印以大写意的手法直抒胸臆,奔放粗犷,精神抖擞而不失文雅之气,质朴存之,古意有之,文雅不失,生动地体现了先生的个性与精神追求。 近年来陶瓷印章的创作越来越成为篆刻届的新宠,始终倾心于非石材治印的王丹先生,专心致力于陶瓷印,引发了一场陶印热潮,陶印为篆刻家所重,王丹先生功不可没。相对于金石铜铁而言,陶瓷类印材质地松粗,却也因此浑厚古朴而别有情趣。欣赏王丹先生的陶瓷印,会感受到他简率不羁的治印思想,那一道道刻痕,时而锋棱毕现,时而刀力劲键,时而典雅清新,时而飘逸流韵,纤中不失酣畅,拙中不失狂怪。许贤炎将灵动之文字,朱白之妙思,纵横之章法,淋漓尽致于方寸之上,展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古雅逸趣,暗合了泥与火的原初气质,令人飘然而至返朴归真的清幽境界。知道张公者先生是从他的几方印开始的,也是那向方印让书坛知道有这么一位非常多情的才子的,印语隽永,如“有约三生这辈子下辈子再下辈子”、“泪如雨”、“雨中浪漫雨里伤悲”等,让人回味,印章大气,自然,不做作,也同样让人难忘。进而读了他的《一印一世界》了解了他的许多故事,在流畅的行文中,真情汩汩而出,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在这个印的世界里真好!作品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敏锐的开拓意识。作品较之以前更加厚重,用刀静穆,圆转自如,字法奇崛,线条朴厚自然,对比强烈,让人眼前一亮。蔡树农先生身为资深记者,奔走于大江南北,此只为其身份之一。而更让印坛所看重的是蔡先生的批评家身份,他的《由新概念篆刻说开去》一文影响深远。做为一个艺术批评家,他的眼光独到,篆刻作品起点高,出手即不俗。先生的篆刻根植于秦汉,涉猎古玺,取法式样,不张扬,极富文气息,同时十分注意技巧的变化和形式的探究。他的汉印风格的作品自然清隽,不论结字的停匀、边框的虚实组合还是他刀下溢出的凝练简洁的文字线条都显得,透露出古代铜印所特有的那种气息。蔡先生的艺术创作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风格鲜明,表现出他的对人生意义的感悟和对艺术真理的追思。愿西泠印社中人系列丛书使更多人受益!! 希望能够获得作品集珍藏学习,谢谢!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教育大厦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谢吉昌电话:13894282599
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韩天衡、李刚田、黄惇等)——精彩回帖赠384元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