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舟
发表于 2009-5-15 12:15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朱子云:“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游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迂,有似于山,故乐山。”前贤箴言,后彦则之,故山水之为用日大。
神州大地,不特人文渊薮,而且山水形胜。万籁参差,洵非图画彩绘,何以藏之名山?钟灵毓秀,苟无丹青国手,焉能传之后世?
躬逢盛世,海晏河清,石头城承继斯文,养墨堂爝火传薪。穷搜宇内,广邀名家,为山河立传,替造化传神。
方寸千岩,足以澄怀味象;咫尺万壑,无异半亩方塘。人间悟道,山水清音!群英荟萃,江山一统!
秦美乐
发表于 2009-5-15 12:47
一、古今优秀作品皆有布局,如果没有布局的话,整幅作品就散了,那样就只能叫字不能叫作品。
二、祭侄和兰亭虽不是为创作而创作,但是作品是有布局的,而且整个作品里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甚至笔画之间都有向背、连带等关系的。
三、欣赏书法作品,首先是要看书法作品本身的谋篇布局,整体感觉、作品气韵,然后才看局部细节的线条质量,对应关系。最后才看作品内容。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不过我欣赏作品一定会这么去看的。、
四、当代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内容大多数是写古人的东西,好不好我不知道。
戴思凡
发表于 2009-5-16 11:45
西安文联会议厅《墨潮古风》演义
-------------名家书法开坛系列表
第一讲《行草书的欣赏》主讲 宋江安
第二讲《隶书的用笔》 主讲杜中信第三讲《书法创作漫谈》主讲 杜毓成
第四讲《行书的用笔》 主讲张湘华第五讲《书法的常识》 主讲 李和生
第六讲《书法与文物》 主讲董建平第七讲《书法艺术欣赏》主讲 石瑞芳
第八讲《笔法的研究》 主讲殷汉西第九讲《中国书法发展》主讲 邱宗康第十讲《传统文人书法》主讲路遇贤具体时间每月15日,变动另行通知!
好的!!!!!!!!!!
苏斌
发表于 2009-5-20 11:38
人需要一个安顿性灵的场所,需要有一种最理想的境界可以让你不断去靠近。佛经里说,摩诃般若菠萝蜜,摩诃是大的意思,般若是指挥,菠萝蜜是渡到彼岸,意思就是只有靠大智慧才能渡到彼岸。书法里就有这样的大智慧大提点。face18
3970364
发表于 2009-5-20 11:44
em1 em1
半步斋主
发表于 2009-5-24 12:45
研习书画如同习武,先要内外兼,由外及里,最终化掉外形,体现内美。内功是骨、血、肉、精、气、神,是人格、修养、学识、阅历,外功是皮、毛、是技法、形式,是做、摆、拼接、染色。偏重于外功,到了晚年就会颓废,如刘海粟、周作人、沙孟海。主修内功,越老越动人,如八大、黄宾虹、林散之。
邢少平
发表于 2009-5-26 13:35
思考能力是最大的技法。
一个人会思考了,可以去研究古代的技法理论。
可以自己去悟出灵活的东西。
em1 em1
邢少平
发表于 2009-5-26 13:37
宋江安先生书论开坛
纯熟的技法是通过临帖、思考;再临帖;再思考。。。最终定型成为自己书写习惯
这里的“习惯”是潜意识的书写习惯,而非理性控制的书写。
这里的“思考”可以包括对技法理论的研究,但对技法理论的研究不是必须的,甚至连必要条件都不是,一个敏感的书者可以仅仅通过对临摹对象表象的“思考”、揣摩、推究而落实到实践中。缺乏实践基础的思考,只会是“推测”,是“或许那样”,而非“就是那样”;是“想当然”,而非“当然”,不可能成为下意识的习惯。
邢少平
发表于 2009-5-26 13:39
把口頭語言寫下來,轉化為書面語言。絕對是個開拓天才的主意,創見。
這創見是 想 出來的-幻想或經實踐檢驗,總之,是先想到了,然後還做到了。
切題:思考能力的一次破天荒偉大勝利。
邢少平
发表于 2009-5-26 13:41
技法的难度就在于旧习难改,所以要反复练习,成为习惯,这种练习会不自觉地伴随着思考em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