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5:10

中国书画之所以选择线条作为其形象组织,还在于线条本身的两种特质,其一是简,其二是自由。周易之易的第一位的意义便是简。我们知道天地万物浩渺无际,错综复杂,你绝对找不出任何一个词汇,或一幅图像来完整地把它反映或表现出来。怎么办?中国人发现了独特而高妙的表现手段,即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因此,中国人选择了线条,中国艺术一个共同的重要而鲜明的特点就是简。然而,此简绝非低级、原始之简,而是否定之否定,是抽象之简,扬弃之后的高级之简,是自觉的整体综合之简,是切中肯綮,要而不繁,是减迹象以增内涵。因此,也就脱离具体物象的束缚,不再去简单地写照、模拟甚至象征任何具体物象,直接以情感因素与形式美相结合,于是造就出一种相当纯粹的表现艺术,一种最自由的艺术,这就是中国书法。国画也有类似意义。于是中国艺术、中国书画所追求、所表现的便不可能只是外在的具体物象,而只能是内在的、深层的、形而上的东西。艺术观照的契机是道,而非物,非形器。形器只是人手的法门和形象依托。道,形而上之道,才是追求的终极。故王羲之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沈括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姜夔说:“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清张式说:“书画之理,元元妙妙,纯是化机,从一笔贯到千笔万笔,无非相生相让,活现出一个特地境界来。”

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5:10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线条在表现客观物象方面有其局限性,其不如面块、光影、明暗、凹凸等手法来得真切。但这并无妨中国书画的艺术性。由于中国艺术追求的是摆脱形迹,直达真际,而道者至简、至纯、至真、至素、至静,因此只能重内在、重神而不重形式。形式上的像不像容易做到,一般技术手段都能做到。但像不像以外或以上的东西,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因此我常引用一句话,中国艺术在表现物体形象方面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一味摹仿、写照、再现自然物象不是中国艺术的追求。黑格尔也说:“靠单纯的模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之争,那就像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中国书画如此不求形似的追求,也正是为了摆脱形迹,“不为物所累”,而“减迹象以增内涵”,“以抽象之笔墨表现极具体的人格风度及个性情感”。更何况中国书画的笔墨线条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你看齐白石一笔下来就可以表现一个完整的物象,或一树干,或一片叶,或一个花朵,是那样有厚度,有层次,有质感,从内部发挥出一种感动的力量。
还是宗白华先生说得好:“中国艺术家要打破这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它疏通……中国的‘形’字旁边就是三根毛,以三根毛来代替形体上的线条,这也说明中国艺术的形象的组织是线条。”总之,中国书画由于选择了线条,其基本品格和基本形式特征便凸显和确定下来,这就是简、虚、静、写意和重神韵,“脱离物质束缚,发挥自由的情致”。所表现的是超社会、超世界的理想,是物我交融、主客同构的境界,是与大自然浑化融合的高蹈精神。
第二,书画创作的范围和对象的特定性。孔子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如上所述,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重师承,重传统、讲规矩,这实际是中国文化一种必然和独特的要求。规矩就是中庸的庸,就是常,就是传统,就是法度,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的祖先或先圣先哲智慧和成功经验的结晶,因此成为中国艺术、中国书画入手的法门和实践的准则。于是,先哲一再强调:“用古人之规矩,而抒写自己之性灵。”(清董綮语)对于书法而言,其规矩是十分明确的。其创作范围和对象至为单纯,只是汉字,只是汉字的形体结构,这就是一种限定,这就是规矩。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书法艺术的形式离不开汉字的具体内容。如果离开了汉字的内容,书法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凭借。因为书法说到底就是由汉字的日常书写而升华产生的艺术。我们大家大概都知道颜真卿有篇名作叫《祭侄文稿》,古来论者都说它把一种悲愤交加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不是“祭侄”这一特定内容,谁又会产生如此感受呢?

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5:11

第二层意思是书法的艺术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是说,书法又不能局限在字词内容之中,不然,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王献之的《鸭头丸》、《地黄汤》等寥寥数言,或几句问候,或一个药方之类,就绝不会成为流芳千古的名帖了。而我们北大附近康熙、乾隆书写的碑文以及“馆阁体”就成了最高的艺术精品了。这里的原因其实十分清楚,这就是汉字形体本身即有相当的艺术性,或日具有先天丽质,书法就是在汉字形体美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具有超越字义之上的特殊意味,书法创作既不能脱离文字内容肆意追求形体上的狂怪丑,又不能一味求工、求正、求漂亮。总之,书法具有创作范围的特定性,同时又有无限的艺术可为性。正如人类的面孔,千人千面,黑人白人,死去活来,数百亿绝无重样者。一个先天丽质的女孩,脸蛋上一边一个酒窝,一笑千金,美丽有加,但如果一边长出两个酒窝,那形象就可想而知了(笑)。至于绘画,其创作范围虽不及书法那样单纯,但亦有特定的规矩法度和明确的传承。首先题材绝不是无所不为,中国画大致分为三种:山水、人物和花鸟。花草虫鱼也并非什么都可拿来描绘,一般要有寓意,传统的如龙、马、羊、凤、鸟、鹿、鸡、鱼、龟,后来才有了鹰。龙寓出神入化。唐代出现马,一般表现其丰腴和精武之气。羊者祥也,鹿者禄也,鸡者吉也,鱼者富裕而多子也,龟者寿,鹰者英雄。驴,古人不画,黄胄笔下首次表现,原因是毛泽东曾表扬红军中有一种吃苦耐劳的“毛驴子精神”(笑)。至于鸭等都是人民公社出现以后的事了,但像猪和四害之类则一般不为画家所取(笑)。其次对于国画创作实践而言,自古有所谓谢赫“六法”,以后又有荆浩“六要”,刘道醇“六要、六长”以及皴法,十八描等这些类似京剧的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实际都是古代画家经验的结晶,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是简易和高妙的表现手法。这些都先后成为画家所遵从的规矩或法式。总之,如张彦远所说:“若不知师资传统,则未可议乎画”。现在有些人目空一切,肆意妄为,竟声称是“创新”,实在令人可笑和可怜。清董綮说:“求用笔明各家之法度,论章法知各家之胸臆,用古人之规矩,而抒写自己之性灵。”石涛说:“借古以开今。”这才是当代画家应取的态度和历史使命所在。

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5:11

第三,书画艺术发展规律及途径的特定性。《易·乾》日:“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宇宙是变动不居的,变即意味着生命,“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中国书画同样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书法自其产生之日——东汉中后期至今已经历了滥觞、天成、规范、发达、守恒和复古变革及多元化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色。古人讲:“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姿。”嘉道以后由尚碑走向多元化。这种概括是基本符合历史实际的。
绘画也如此。王世贞在《文苑卮言》说:“山水,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这是讲中国画自唐历经几变而至宋达到成熟。实际上真正意义的中国画是魏晋时期发其韧,从此才开始确定以线条为基本的表现手段,至唐“灿烂而求备”。宋文化昌明,国画终于走向诗化、哲学化,文人画出现,山水画发达,并走向成熟。至此中国画的基本特色最终形成,而其最大助力便是援书法于中国绘画之中。
如上书法和绘画的这种变化是基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是合乎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变化,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而绝非刻意为之的人为设计。《易系辞》日:“化而裁之谓之变。”任何艺术都有其内在之规律性,任何变化必须合乎其规律,也就是说变化是有调控有制约的。这种制约力就是古圣先贤所创制的规矩、法度或准则。具体说,书法就是二王法书,绘画就是顾恺之、吴道子、刘李马夏之法。后代无法跨越,不能“不相祖武,摈古竞今”,不能夸略旧规,驰骛新作;不能师心自用,私意出之;更不能“求新变于俗尚之中”。

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5:11

第四,特定的创作手段或技术。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器”。关于书法绘画的技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创作工具;一是使用这些工具的技术,即创作方法。关于工具就是所谓文房四宝,其中主要是笔、墨、纸。笔是宝中之宝,中国笔的最大特点就是柔。要知这一“柔”字含义深刻。中国文化是一种柔性文化,柔能生刚,柔能克刚。墨和纸一黑一白,即一阴一阳、一夜一昼。因此,黑与白是宇宙间最大的色彩,无所不包的大色彩,或日是宇宙的结构本色。古人讲“墨分五色”,“墨有六彩”并非虚语。例如在黑夜,一切都被黑色笼罩着,但红花、绿叶等照样存在,只是在黑色笼罩下黯然失色而已。白色也一样,如果白到一定程度,一切色彩也都会感觉失去了色彩。所以我们说,黑白美应是宇宙间最高的美。中国书法选择黑白为其基本表现色,而其他色彩均为辅助色,这是非常高明的,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我们祖先的非凡智慧。于是,就有一个问题被提出来,请大家思考。即为什么中国画选择以白纸作为底衬,而不像其他西方民族画种一般要以某种色彩作为底衫。今天可以给大家揭秘,中国画作如此选择,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是物我交融的境界,用白纸正是为了保证与大自然毫无窒碍的沟通,由此也就极大限度地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和容量。
至于第二层面技术,我今天只讲其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即用笔或日笔法。中国书画都是用毛笔创作的,谢赫六法中把用笔列于第二位。唐张彦远说:“骨力形似皆本于写意而归乎用笔。”黄庭坚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可见用笔之重要。那么如何用笔,前人讲得也很多,但要害或关键有两点:一是中锋用笔,一是藏锋出锋。董其昌说:“不可信笔。”清刘熙载讲用笔须“笔笔还其本分”。如何还其本分,亦即如何做到笔笔到位呢?其主要取决于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根本方法”。明清以来有人,诸如杨守敬、商承祚等对此提出异议。其实主要分歧在于对“中锋”之“中”的理解。按传统说法,所谓中锋用笔,就是保证笔锋自始至终在笔墨线条的中心运行,这无疑是偏颇的。正确的理解只能是指笔锋始终调整在笔墨点画中最合适的位置。因为中者乃适宜之谓也。于是“笔笔中锋,点画自然无不圆满可观”,无不厚实而有立体感,无不“血浓肉莹”。
毛笔贵在有锋.所以书画用笔理应有藏有出,姜夔说:“有锋则可以耀其精神,无锋则可以含其气味。”宋曹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现代通行的书法与古人最明显的区别便是不会出锋。当今时兴的两种倾向,笔根硬擦和侧锋乱抹均不符合书法的基本要求,均是不懂毛笔的性能,缺乏毛笔驾驭能力的反映,不客气地说,均属于拿着毛笔当硬笔来耍。

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5:22

最后,我还要再次申明,中国书画艺术的技术构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简,工具简单、技术简单。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至简。然而,正是如此简单的技术却创造出与其他艺术门类同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艺术魅力,这不能不说明中国书画的高妙和特出之处。其原理是什么呢?还是在于“道”。因为道者至简、至素、至纯、至真,因此表现方法便不可能是繁、是多、是复杂。这正应了宗白华那句话:“愈进化、愈高级的艺术,所凭借的物质材料愈减少。”
好了,我们转入下一个也是最后的议题,即,诗书画是传统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首先交代一下什么是文人,什么是文人生活问题。所谓文人就是有文化的人,这似乎容易理解,实际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这里的关键是文化。从本源上讲,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或者说“文化就是经过人类精神陶铸过的自然”(贺麟语)。反过来也可以说,“凡是由人类调适环境而产生的事物,就叫文化”(孙本文语)。其中“文”是相对于“野”而言,“野”即野蛮、不开化、落后。野蛮落后者所重无非是衣食之类物质生活资料。“化”则是相对于自然状态而言。但一般来讲,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或观念形态的行为或成果,或者指精神生活方式,而尤其是指“被公认为更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部分生活方式”(拉尔夫·林顿语)。我的理解其核心或主要构成自然是关于真、善、美的人文精神和知识,于是就有了有文化与无文化的区别。于是我们完全可以说,有些所谓“专家”,未必是文人。
同时,“文”又相对于“质”而言。质即本性或内在品性或本能性情,是指人未经文化或教化的部分。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
而“化”又有教化义。《说文》:“化,教行也。”因此“化”字是一个意为引导人改良从善的字。于是“文化在文字学上也就变成一个表示具有教化、修养含义的词”(韩民青语)。孔子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内在品格和外在教养相统一的人,才是有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文人。
还有,“文”又相对于“武”而言。在汉刘向《说苑》一书中首次见到“文化”一词:“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可知文化即以文化之,是指文治教化,而与武力征服相对。因此文化就是指以诗书礼乐来教化世人,而文人必是知书达理,对世人言传身教的人。

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5:33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通知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通知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书法艺术成就,推动当代书法艺术进一步繁荣,中国书法家协会确定在宁波市举办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现将展览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宁波市人民政府承办:宁波市文联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协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浙江远大进出口有限公司 宁波美术馆
   二、组委会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组委会由中国书协和主办、承办和协办方有关领导组成。
   三、评审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负责评审工作。
   四、投稿要求
(1)18—50周岁的作者均可投稿。
(2)内容: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联赋等。
(3)规格:书体不限,高度、宽度不超过六尺。所有作品请勿装裱。
(4)请在作品背面右上角用铅笔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请务必使用正楷登记)。投稿时需附身份证复印件,填写《投稿登记表》,登记姓名必须与身份证姓名相同,禁用笔名。
(5)草书须附释文,篆书附释文出处及释文版本的复印件。
(6)每件作品须通过邮局汇参评费30元。
(7)作者投稿数量不限,必须一次投齐,每件作品均需汇寄参评费,禁止化名重复投稿。(8)此次活动全部作品不退稿。主办方拥有所有作品的处置权。
    五、评选本次大展评委会对全部作品进行评审,并及时公布获奖、入展名单。如发现个别代笔的,通知作者到现场进行测试;未到现场测试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入展资格。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出获奖作者共30名,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入展作者400名左右。
    六、展览时间、地点 2009年9月于宁波市展出。
    七、出版组委会负责出版《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作品集》。
    八、作者待遇
1、获奖作者颁发奖金、证书,入展作者颁发收藏费、证书;一等奖每人10000元,二等奖每人8000元,三等奖每人6000元。入展作品(不含获奖作者)收藏费每人400元。分别赠送每位入展作者本次展览作品集一册。
2、入展作者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条件之一。
    九、征稿日期自见报之日起开始,截至2009年6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十、收稿和汇款地址作品寄稿地址:宁波市人民路122号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办公室(宁波美术馆内) 邮编:315020 收稿人:李忠庆王静收款人:张琳联系电话:0574—87661718 0574-87643222-2702
   十一、凡参展作者,应视为已确认并遵守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
   十二、展览信息和登记表下载可登录www.ccagov.com.cn(中国书法家协会网),www.nbwl.org.cn(宁波文联网)查看。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年3月17日
   附: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投稿登记表
作者姓名 年龄 性别 投稿件数 参评费(元) 通 讯 地 址 邮 编 身份证号码 家 庭 电 话 移动电话 所属省份 (部队作者填写部队) 说明: 一、参评作者均需填写本表,本表格一律用正楷填写,与作品或其他材料一同寄出。二、参评作者,凡是篆书、篆刻、草书,均附释文与释文出处。除填写本表外,作品背部右上角还需用铅笔填写作者详细信息。三、参评作者均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参评费邮资凭证复印件,粘贴于登记表背后,否则视作无效

王燕 发表于 2009-3-27 16:13

由于全民的书法欣赏水平比较低,所以都是用行政的标准来判定一个人的字的高低。比如说,主席只有一个,那么主席的书法水平是最高的,后面的可以依次类推。全民审美水平的低下,给那些艺术水平低但是有行政地位的人带来了可乘之机,甚至给社会带来了一种误读。这种误读,使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不好的作品。我曾应某报之约写了一篇稿子,后来他们又不敢发,题目是《主席最好》。因为先几年有人和我交谈,他说某某的字是最好的,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如果不是最好的,你们为什么选他做主席呢?”现在的问题就是群众的欣赏水平低,所以他们不可能认清楚书法谁写得最好,谁写得不好。

雷党兴 发表于 2009-3-28 09:39

群星焕北斗,虹彩耀华庭。em1 em1 em1

雷党兴 发表于 2009-3-28 09:41

陕西em1 书坛的未来更加美好!

[ 本帖最后由 雷党兴 于 2009-3-28 09:44 编辑 ]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阳春》翰墨人生--宋江安先生书论开坛(西安文联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