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茂林草堂主 于 2010-9-1 08:15 编辑
人到高宽处 神游今古间 ——写在观“诗情书意”蔡祥麟《行吟•笔墨》高雅鉴赏会网络报道之后 “面昆仑而不惊,涉大漠而达观,登高原而气勇,可谓真英雄!!”再次细细地品读网站上蔡祥麟《行吟•笔墨》高雅鉴赏会网络报道之后,耳边似乎仍在回响着先生那圆融浑厚、充满着诗人澎湃***的吟咏清音,虽然我与先生素未谋面,也未曾聆听过先生的天籁之音,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先生作品的想象和理解,反而有着更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能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情感,更加准确、真实地去感受和体验先生诗书作品的气息。 对于我们来说,诗歌是值得怀想的,诗人是值得崇敬的,而一位优秀的诗人书法家则是值得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的。 是的,经过“五四运动”的改造和******的洗礼,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已发生了断裂,国学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野。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核心的传统诗词和书法远离的不仅仅是文人作家的生活,而是整体国人的视野。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当代书家的传统文化也是断裂和缺失的。于我们这些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浮躁而又浅薄的现代人来说,或许诗词都是你我久违的老朋友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名言。我想,如果没有深切的爱、没有浓烈的情感,是怎么也写不出这样感人至深的诗句的。诵读蔡祥麟先生的诗歌,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心思去揣摩,更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找寻,那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那流淌着的浓烈生活气息、涌动着的澎湃艺术***,就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本已麻木的神经,就深深打动了我们早已禁锢的心灵,一下子我久违的诗意就如奔涌的潮水纷沓而至,转瞬间我的心中就充满着和煦明净的阳光。从此我走近了蔡祥麟先生的诗歌和生活,了解并读懂了这样一个用生命感受真诚生活的优秀诗人。 清代傅山先生说过,“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据熟悉蔡祥麟先生的人说,先生从没有名家的架子,对待后学更是一意提携,随意旷达,因此在与先生的相处中,又常常会被他广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所感染。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他的生命始终和书法维系在一起,他的脉搏始终与书坛的起起落落一起跳动,他为中国书法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书法向世界的传播而不断地奔波劳累、探索实践着,在他担任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国际书法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展览部主任、外联部主任期间,先生先后组织并参与许多为世人瞩目的大型书法活动,充分展现出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出色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卓越的工作才能。 品读蔡祥麟先生的书法作品,最让人感动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作品具有正大中和之美。所谓的正大,从先生的作品中,按我的理解,就是体现出一种“大气象”,即一方面是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正”,即作品随时能让我们感受到其来源正宗,深得本源。另一方面是有大的创新,能让我们感受到强烈时代的审美情趣,感受到大美学的视觉冲击力,并从外在的形式美中能够品味出背后面的学问和人格。中和之美是古代艺术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和支柱。观先生的作品,其善于长短、斜正、方圆等对立的矛盾,和谐地融汇为一体,让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映衬,因此其作品潇脱大度,沉稳淡定而又适意自然,不激不厉,从从容容,在洒脱中透出古雅,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创作追求,有一种安逸、闲逸之美,颇有谦谦君子的风度和烂漫的文人气质。 先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累积,强调书法家要不断提升自我文化修养,积极倡导书家要创作中书写自己的诗文,并坚持身体力行,是当代书坛一位成功的“诗书合璧” 践行者。先生于诗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位坚持独立思考的诗人书法家。其书学思想是建立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的,完全抛开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理性的思辨,又有感性的认识,坦诚而深刻。 “人在高宽处,神游今古间。”走进先生的诗歌和书法世界,放眼当代书坛,有先生如此才华、胆识、胸襟和远见者,实寥寥无几也。我们期盼着在先生的引领下当代书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能涌现出更多的文人书法家,我们更期待着先生的艺术之树长青,创作出更多具有浓烈时代气息和深厚传统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
彭新国于茂林草堂
通讯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政府水土办 邮编:36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