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虫甬

乡村文化的绝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霄云龙:这是个人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各地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应该在做这些事。
3 E, \/ b0 }) V- @1 n
7 Z7 `, r- |( c$ d8 y* S) M虫甬:8 U2 y& X! _4 c$ T6 ~/ ]
    各地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乃至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对“乡村文化”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从根本上说,他们研究的动机往往是十分功利的,不是一种真正的源自内在生命的需求。而且,在他们的知识背景、研究方法等决定了“乡村文化”等中华文化遗存在他们眼里,很可能只是一只待解剖的麻雀标本。因而,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很有限。
! M4 W) p5 @9 ]% F7 w7 \    而作为一个民间文化的实践者、思想者而言,他们本身就来自民间。“我观”,“观我”合二为一。他们通过对与自身存在关系密切的文化事物的反思、研究,也是为了自身的存在寻求出路。只能是在摸索中寻求突破(还很有失败的可能)。但这样的求索行为的本身是很有意义的,很可能孕育出文化精神的转换。这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中最难做到的。(像如今政府所大力推行的“文化遗产保护”甚至是所谓的“传承人”之类的举措,根本的着眼点其实在“物”,而非在“人”。): _: F0 f3 b' [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从事书法、国画等中华文化遗存探索者来说,不要忘本了!以为能够写几幅字、画几张画,参加了一些所谓的展览,加入了所谓的协会,能够卖一些钱就成功了。而忘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 X4 l# t5 X2 ]( e" Z, ^# G    对“乡村文化”存在问题的关注,应该有一种悲悯乃至同病相怜之心,因为“乡村文化”是现今可以看到的最接近孕育、产生书法、国画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具体而微的文化生态系统。
- _5 d4 [2 L( {2 z(以上是昨夜辗转反侧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后来睡不着了,4、5点钟起床,作了一些梳理,好像还有言未尽意之处,请多批评指正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微湖烟客:: Q: ^. i" H7 x' e- Y$ S+ c

% E" Y; t# z2 O5 _9 h' b在某些个别的地方& ]0 F; S9 A5 r5 D
还残存着乡村文化的痕迹
# X9 _/ H9 W0 N3 ]1 W& r9 x, y: ~/ G乡村文化的消失& d6 G4 `  @1 l$ Q$ x
令我这个农民都如一梦方醒
9 g5 m2 W3 h( m' S; G7 [7 N. T$ L! x) |8 ]
悲哀- I) x2 f0 n; l1 P3 Q/ L9 {/ f
乡村文化的变化2 z4 f' N& D. f8 d
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的现状; P8 }0 @9 \. i% m. y
有密切的关系
$ `0 i+ ]4 Y0 H$ j7 v农民的无意识放弃: y5 E* z. J1 b7 z0 R
是无可奈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8-13 16:31 发表
7 R* S' `+ k* l8 H) V$ ~微湖烟客:
4 J6 e: h5 Z% x  A0 ^
3 C5 M. }* l' x& `, \3 y& T# O在某些个别的地方
. M% ]: |* ?( d, S$ q还残存着乡村文化的痕迹
( Q, I7 U0 I$ `乡村文化的消失$ @) u7 O" ~% K' U7 H( d8 Z6 e/ @7 b
令我这个农民都如一梦方醒
4 q# ^3 H5 u- V; q6 s
, h- L$ l  ^5 |3 |7 T+ ~9 e3 t悲哀; [5 r0 @1 ~& J$ H& F/ v% H
乡村文化的变化* C4 w* ]9 R; {6 f, |, `* H0 z6 |. I
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的现状
2 k; U# ]% p6 C. l0 P) X" q有密切的关系% ^) T5 _+ O- |: b% Z/ [9 s, E
农民的无意识放弃  T" m, _: `% }
是无可奈何呀!

4 [  k0 f$ e+ y) ?如今,农村所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异常严重,没有了像样的人才,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就也就更加困难了。
( U  N' d4 ]7 V' D5 V: o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诗刊》上发过一首标题为《砖》的诗歌时,就感受到了农村人才流失方面的严重问题。不妨粘贴出来:
砖(诗刊) 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一刀西一刀:
' D/ s  K) p! a: b8 I! t
' o4 `$ t+ t. ~+ w: I每一个文化者的逝去,都都是对文化的伤害。
4 O# P% F7 n$ U5 Q尤其是乡村文化者,和旧民居等,日益受到“奔小康”的侵害。
# x' h* I: X3 r虫甬兄的帖代表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 E! [) h& M5 }文化,尤其是基层文化,经常使我们这么无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8-13 16:33 发表 ( Q1 r6 S0 ?; m  E, [$ m
东一刀西一刀:
" y) E8 ]1 b5 }) x& m
) l9 e" e( I* {, G- M+ w& i每一个文化者的逝去,都都是对文化的伤害。
) T! G; ~8 }- x$ E9 ^9 p5 O2 z尤其是乡村文化者,和旧民居等,日益受到“奔小康”的侵害。: u% W+ X/ U7 M, x5 y
虫甬兄的帖代表一个很沉重的话题。4 N( _( B+ o: m
文化,尤其是基层文化,经常使我们这么无奈的。
& P, P! @+ o0 Z; e* Q
无奈归无奈,总希望能够具体做些什么。

' d; d+ ^9 t: _7 l, p
   比如,有心于此道的网友,可以从自己的身边做起。趁那些乡村文化痕迹尚未完全消失,一些当事人还可以采访到,抓紧进行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木堂:4 K- a7 o5 [& `& \
4 p; E2 A8 C0 Y! L6 n8 p
真金不怕火炼,好东西年头越长价值越高.只怕不是真金.只是外面一层金箔.
! B; e+ \/ D4 a/ g2 R
& S. X* g; N! z' Z& A0 ^
; k+ p, b9 |3 H% \/ L! J7 d虫甬:
9 R$ _( M" r) w  s, u# `( s# X6 C1 j1 y  y
“乡村文化”中的绝大部分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很难换来真金白银。  a9 z" C1 m% t& B

% Y! U2 \6 n  [+ ^* \作为曾经在中国农村起到很大作用的“事物”,对她的研究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史的角度上看,意义非常。但又有几人能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做这样的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霄紫龙:5 o+ `+ Z0 b. W! i0 x
        版主如此执著,建议在书画论坛搞个专版,时机成熟,顺势成立个民间专门文化组织,专门挖掘传承人一起唱响乡村文化,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岂不更有现实意义# ~: |- G8 s' p) L
) j) F/ b! p0 W: g- T: g1 v
虫甬:
8 O3 d& s3 n& [. s3 T: k    谢谢龙兄的关注哈! 9 N8 F5 l! U* t' w7 {* a0 v+ L. s
    关注“乡村文化”的存在状况问题,其实只是我思考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的一个局部。而真正要做好乡村文化的存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仅仅凭热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才可能顺利进行。正如龙兄所言:“这是个人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各地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应该在做这些事。”但那些官僚机构通常都是由一些极端功利的人所把持,他们最喜欢做一些立竿见影的表面文章,几乎指望不上。而现今的中国社会,好像还没有一种能够支持民间人士进行独立研究的“文化基金”。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霄紫龙:
# Z+ h% c7 D  C# G% c    如果先生对此有过深入地思考,想必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可行的思路,是不乏合作者的
: R: n& c* e5 b0 H$ A/ Q- g% x! a. }3 m0 q
虫甬:- ]  h+ h3 b, {2 \$ g! o! B
    既然称之为“探索”,肯定不会有现成的“套路”。
* v/ g' \2 {, S* M! F* ?    虽然西方的专家学者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文化考察”经验,可以借鉴,但终归是两码事哈。
% B) A3 Q' \4 O4 Q* p" E# O0 X# n/ ~
云霄紫龙:5 @5 ~+ j, L) K6 T6 Z& P
    议论议论的话,就不费那么多心了
: T5 M9 _6 `9 [8 X* s' ]4 i3 {/ W( S4 w
虫甬:5 o; W; T) J7 W- D# D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空发一些议论了。  ~' U" ^- z8 h
/ N. q8 P9 C* m6 l7 t$ L- R
0 j4 D6 O" j% @; L  O% T, _* T5 z
    我在思考,能否可能通过对“乡村文化”这样具体而微的中华文化遗存进行研究,来感知中华文化传统中曾经十分重要且独到的“格物、致知、明理、悟道,养胸中浩然之气,成就‘大我’”的践履方法,并努力在个体的文化实践中进行某种程度的恢复;进而思考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态这种条件下,新的中华文化人格形成的可能性问题!3 J: ^- ?) C+ s3 o" a; h% x

' Y8 J8 a+ O( ]8 B% {, t4 d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中蝉羽先生:
0 Z$ K3 W6 U# l9 a! @- J    一路看下来,怎由欣喜变沉重了……
1 Q, z9 ^' J& g5 z& P! [: s    一位乡村书法家能守着那份宁静与寂寞,用笔墨来抒发内心的执著,确实不易。# Q) e/ b6 S7 g" q; Z# n
    如今的权力书法、官僚书法横行,黄先生的则是乡村书法或者可以说是江湖书法,倒是亲和质朴!特别喜欢那几枚印章。! m1 x: W# L& Q
    近期有时间就重读《千年书法》,内心倒也安静几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黄老一样的文化守望者值得我辈学习和尊重.em1 em1 em14 em14 em14 face18 face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