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220|回复: 27

对邱振中部分观点的批评(第五章第一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之所以采取章节的形式,并非我有什么野心。纯碎是为了叙述方便。这样可以把我许多观点相互联系,渐成一体
第一节  对邱振中部分观点的批评/ p) c8 e: b$ p2 k- C/ }' ^- k

2 {. E& Y; ^5 [        从我临时居住的窝棚,驱着两轮“宝马”到上海长宁的龙强书城大概半个小时不到。说这个,是为了突出“龙强书城”。突出“龙强书城”是为了强调在这所大型书城里所陈列的书法类书籍应该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书法理论的研究概况。
) ]8 F* ~: C' ~5 A' P) v( s9 w  L6 ^+ }/ m3 C) U8 `
        我抽了些空把这些书大体地看了看。在我看来,什么王学仲,钟明善,周汝昌,王镛,于明诠,还有上海复旦的那个什么来着,这些人写的关于书法理论方面的书虽然在具体的章节上,会有过人之处的发挥。但在整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上却落窠臼。没什么新东西。甚至一些内容还相当陈腐。糟糕的是,为了把书催肥,从而把价格提高,还邪恶地添加了很多图片。记得有本书,近二分之一是图片。王镛的书是《中国书法简史》,是高教出版的,这个“简”字散发着一种寒碜的味道……还有一本书,是以前在家乡买的,家里看的。在这里也简单提下。记得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刊发的陈振濂的《书法美学》。这本书不知道有没有升级更新,至少我看的那个版本里,陈连语言文字都弄不平坦。3 ?" _  Q( e" v7 |+ C$ o6 Y9 w
& u. ]/ t+ F8 h
        唯一可圈点的是,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邱振中的书。9 {# W9 ?. z: i9 `: G2 H

  g8 ^" ], f* K( ?6 Y1 T6 {        人人都知道,邱搞了些书法理论研究。却未必都知道他具体做了什么研究。因为从他文章写作年代和现在各个书法网络论坛讨论的一些问题来看。显然,他的观点还没引起普遍的注意。并且,也不乏一些“革命老前辈”,将他的观点视为无稽之谈。% H  v. d- `( F. z7 F, ?, m- ?
  
" T9 N, w5 f7 ?  A2 d* H+ s
: m2 y* M2 T6 x- y2 r0 c
        看过其书的人都认为,邱借鉴了许多西方的认识工具。却始终没有反省,西方人也是人,西方的认识工具,就是人的认识手段。一些人总是企图在中西合壁已成必然趋势的年代,活生生地把书法强行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襁褓内。
  C; I3 @3 d+ X3 f+ G3 x* L2 S3 ~+ F$ U* N' |
        我比较推崇邱的书,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因为他应该算的上是当代书法圈里“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当然,推崇并不代表崇拜,推崇更不能盲目。邱的书也有相当多的疑点。3 ~: f, o" g: d( z2 Q7 H& H
( V; u$ H# u. G4 F
        和本文主题密切联系的,需要我在此着重讨论的是他《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一书中的主打章节里的第一部分。
, F9 V/ p/ Z" ^
* R0 o  w( v& A6 w# n* f3 f        看了《轴线与轴线图》的第一节后。我准备提出五点批评。在批评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作一个总的概述。就好比民法典要设立一个总则一样。7 }8 i) O! Q1 T7 B1 N: m
+ \% P3 {' r" m  A: `0 [9 W
        邱,用了些在传统人士看来另类,在我看来非常深刻的思维手段,来研究书法。比如,划中轴线。其实,这样的办法,绝对是一个……笨办法。但是,可惜,人类认识事物的初步阶段,不得不借助一些笨的办法。笨办法未必就不是有效的办法。当一个人的伤腿逐步康复以后,这个人就不再需要拐棍。当人类有足够的能力把握一些事物的时候,自然会把理性的认识过渡到感性认识(为了不让这句话后半部分引起太多争议,也可以这么表述,“自然就不会用一些笨的办法了”)。这就是当我们到了小学六年级,解答应用题不再被要求写小标题的原因。
* b5 A+ {7 y+ k0 r  w- w" O; s1 d* Z, [+ Y% ~
       值得强调的是,在用一个办法前,在运用新的工具前,必须首先明确一点。这个方法能救你,AT THE SAME TIME,也能害你。“是药三分毒”嘛。那么,运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书法相关问题时,会有什么“毒”呢?那就是你必须始终明白,这样的方法是个笨办法。它僵硬、呆板、单一、没人情味。它不足以反映书法的千百姿态、万种风情。
$ f1 {& o+ Y$ L! `( ^  {' Z/ p# D( G& j# U. \. i- L
       但是我上面已经说过,这样的方法是无法绕开的。伽俐略在论述“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用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在现实中很难说存在。但他就是能说明问题。  }0 {, V6 B+ E

* h; a- U% V4 q- z        好了,总则论述暂时告一段落。分则开始:+ ~3 T$ U2 b+ Y2 s8 }
3 R1 k8 z5 s$ Z
        前面提到的,疑点有五:, b9 ]" ^- f3 R: X9 N

6 F( l0 w7 R1 J1 t, i* n5 d# r       A,邱的机械对称论。我在瞎忽悠的这篇文章里的第四章第二节挖了个坑,现在可以放点东西进去。我上面提出,“对称可以分为:点对称、轴对称、平面对称、其他。对称也可以分类为:具体的对称和抽象的对称(我也叫关系的对称)。还可分为:形式上的对称和实质上的对称。对称还可以进行其他的分类……”既然如此。一个字,远非仅有“在其中间竖着来这么一刀”的对称。至少就有南北对称、东西对称、西南和东南对称,西北和东北对称(本来想画图,但是没软件)。再者,从实质和形式对称来看,邱仅仅注意到形式上的对称,忽视了实质上的对称。我这里的实质上的对称,又叫,内容上的对称。想想,一个“须”字,若三撇墨色厚重,而右边轻描淡写。这个时候,空间上的对称线和人视觉感受上的对称线并不重合。
- h  A+ [5 J/ y. E. K1 z$ ]) B
5 s. Y; X  ^' g$ Q; r5 Y        比如:AIA4 ?) \8 s  u4 t) U: s0 ]7 D
6 V6 S7 |$ I- N5 ~' J
        从空间上看,上面的中轴是准确的。但是从感受上来看,明显,左重右轻。0 ]8 `6 h# B( k/ n; U; q6 D8 O

- K8 E/ F% z1 Q2 l$ h+ d9 S$ h- R        对称分类说明:MIJ ——实质上的对称;   AIA ——形式上的对称。
0 S# Z4 I# ?: M+ z4 m& H" l5 s
7 J& B* p6 F$ H7 G( _& {. h1 B, k        B、中轴线能反映“行气”吗?对“行气”概念的认识,书法圈子莫衷一是。但能够肯定一点,行气反映了一种“连贯”。能够肯定这一点,足矣。邱曾惊喜的写下这样的文字:轴线图简略而形象地反映了书法作品各组线条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可以据此方便地判断一件作品在连贯性方面的得失。从来难以言说的“行气”,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 B3 k! E6 h7 [* Y: f, H
8 f& u( R$ w1 l7 ^: r8 T        我在“总则”中说过,笨办法,有其缺陷。简言之,行气的复杂性,远非简单的一根线就能完全反映出来的。他可能,可能从一个角度作出了点反射。但在我看来,邱的这套方法,尚不能妥善解决线条质量及其相关问题。显然,邱有点喜悦过头了。研究拒绝情感。& n- K: k) L& `/ e  J1 w' ]+ V
& d. X" o3 k- A* s
        C、 “支点”二字的孤立无援。在其书中,一节毕处,他说“轴线图或许为我们的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支点。”支点一词,显得非常孤立。也正是二字告诉我,此书作者没有在理论体系化上努力。当然,他本人好象承认这点,认为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是,遗憾,他甚至没有企图过。" R# p: f, O" v: T. X$ p
2 H* p: u5 \5 U+ _' V9 u: s
        D、未指明研究的步骤。邱一翻身跃马,便杀入敌人千军万马中。这种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识,俺佩服;研究的方法,诚不足取也。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因此,一定要先找到一个简单的书法模型。我初步认为,这个简单的书法模型,既不是隶书,也不是楷书,更不是草书,而是美术字。也就是我父亲最擅长的字体。按照这样的路子,分门别类,循序渐进。( q* Y( B* T% J+ i  D9 D. `+ d6 {
+ D5 H9 h* `  K0 C; I: a" b
        E、唯心的外接圆。我也画圆,但和他的画法有很大区别。我首先把这个字整成多边形,其次,将多边形的重心点找出来。再次,以此重心为圆心画一个能包含该字的圆。我暂时称此圆为“平衡圆”。
: p$ @" J0 w: F6 a
! H' V" S  N& ~6 a6 z  D! y) p        在公园里,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人设摊,二元一套。运气好,手法准,就能圈住个汽车啊,杯子啊,什么东西的。邱的外接圆就是这么个道理。“我套~”
% ^5 m$ `+ |5 Y3 y6 j: v) X2 ~: ]; z4 i+ R1 g' U
        他的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认识数字的时候,睿智无比;在做结论的时候,陷入神秘主义之中。从来就没有一台测谎仪能直接告诉我们这个人说谎与否,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依赖研究人员对仪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力。% ~1 ]0 P8 h4 n6 T8 X8 g: }

  y& p* N2 {4 j        在我看来,邱下结论时匆忙了些,粗糙了些。  Y  \1 O4 D0 E2 G

" M9 j! s! S; S/ Y8 X[ 本帖最后由 强行提臀 于 2007-12-12 21: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独发此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记得和一位朋友谈起邱振中先生的著作,也谈起你,我对那位朋友说,以邱振中的智慧,很少有人做好他的学生,但有一人如果能投邱振中门下,定能独得衣钵,那人便是小罐。
4 O/ G" d3 V6 R! N5 D/ K邱振中是个很有智慧的人,是那种不停思考问题的人,这一点,小罐很像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12-12 21:32 发表 3 c: n5 Z) k/ B
哈哈!记得和一位朋友谈起邱振中先生的著作,也谈起你,我对那位朋友说,以邱振中的智慧,很少有人做好他的学生,但有一人如果能投邱振中门下,定能独得衣钵,那人便是小罐。% S% i. Z; F+ J  `: [$ V9 ]$ `
邱振中是个很有智慧的人,是那种不 ...

+ ^9 j9 g8 ?$ m被人夸,确实舒服
5 l: W* u- y+ v8 R, Y5 M被丁斑竹夸,尤其舒服* F$ m' k- f+ N- _# d' k

6 r, \; g$ q9 q: z早和丁斑竹搞好关系,多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学理工的原因,邱氏存在“跳跃思维”的问题,
" Z5 Q# @3 o2 j2 ^1 s" d' b也是常人不可能理解他的地方,这也是天才的思维特征。
2 @# l  B! \# `* m, N  \当然,因为这一跳跃也会还来一些问题,小灌在这里的思考是有价值的。
8 J) F  g' f0 P1 [' }& e' C* ~& h  L  d8 ?  p3 P0 ]( m  F, Q
我不是两头堵,
1 v* o" s) E6 n) M这是认识的一种方式。- G# C: g" t. t% y$ Z1 j
如轴线图,
8 I9 o2 s* O# E& \& x4 g' n* a我想有视觉的轴线与感觉的轴线等。
7 h# V: K6 [  S* d2 g在〈笔法与章法〉时,我的感觉游离在古代的作品中,条条似飘浮于我的眼前,似在我有感觉中与我共舞。感到了诗意,后来知道邱还写诗,确。! t/ I2 y! |* \( O( g) s
书法的研究中是否可以做到如心理学中的绝对“情感归零”,我持怀疑态,(费事稍做解释:情感真归零了,那么感觉跑哪去了?)
( f- r& g% k1 E4 h' B; v7 P' a关于“圆”,这是西画中移过来的方法,如果我画的画可能会从线条的分析入手,按各线条的质量与力度最终找到平衡点,但这种方法会有太多的变数,比如赵子昴临的兰亭序,与原帖字形变化很少,但得出的中心未必在一个点,那么这个点的位置意味着什么?
7 j. D" z3 S$ C, X9 N: d3 T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来邱振中的“三分毒”害人不浅
) J# T& v4 t! \' L+ r* M6 A, t
9 c* i% j$ q. y1 i; H3 ~这种中轴线的理论其实是借助了清中期的建筑大家“样式雷”的关于大建筑布局方面的观点,而邱振中先生其实是活用了这个观点,所谓跳跃思维其实还是有一个模板或者说有一个参照物而来的,除了中轴线、对称等理论,邱先生忽略了一个更有价值的东西--苏州园林的不对称理论,还有傅山书法的恣肆,张旭的妄为............中国书法之博大绝对不可能用一个理论来硬套的。当然我不否定邱先生的聪明; `0 A6 p2 i8 J" s& b! ?) Y/ \. W
* r, [+ ]5 t  R% K/ z0 w. K
大圣的解读很有价值,只是有些东西邱先生自己可能还蒙在鼓里,原因是过于专注于书法了,过于把书法当回事了,吃点小亏有情可原,所谓“学到老”的说法是很有用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宫恩武o 的帖子

邱先生提出解读问题7 E1 X1 j3 ^2 H' V: H; n/ U
那么,我的理解,这里面有诗意的加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振中是学贯中西的,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接近天才的人。但他的方法论也无疑是西方的或西学的,他是把西学的成果引入来研究分析书法。这种研究本身可能存在偏执和适用的问题。小罐的疑问不无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贯中西的意义在于能解决问题、提供产品,否则,就是有苗无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