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7-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3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7-14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尊宝来:
胡先生您好!
请问您如何看待和评价当代草书的创作现状?
圣手书生:
都知道胡老师是草书大家,那么请问您对于当代草书创作有什么样的总体评价。
答:
怎样看待当前行草书的创作现状
现状的判断与评价是多元的,也是复杂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山水,即便是同一人的评价,也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不同领悟与心态。行草是当今书坛的主流,其艺术水准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长足进步。其表现,一是活跃于当今书坛的成功的中青年行草书家,其背后都有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成功的老师。由此而论,当今的这些中青年书家是改革开放以来书法成果的延续与发扬。二是以六七十年代出生为主体的中青年书家队伍一般都受到良好教育,国学功底较之“文革”受害的他们的前辈而相对厚实一些。同时,他们生活的环境恰逢我国新时期书法热的兴起,为他们书法接受创造了适当氛围。三是他们对书法本体的认识纯粹到位,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很少走弯路。他们是信息开放发达的受益者,各种碑帖应有尽有,各种媒体快速传播创作动态,各种展览提供高水平信息和直接参与的平台。他们没有辜负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继承与创新的艺术大道上有所作为。当然,考察现状的视野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我对行草的现状是乐观,因为行草创作现状中还存在一个没有参加各类展览的书法家群众。这个群体中,有的已经功成名就了,有的屡试不中隐居于民间,有的冲着会员获奖的桂冠在不懈的求索。他们共同遭遇着进退选择的痛苦,并且不甘于现状。当这个群体的精神活动或地位长久被舞台冷漠,甚至置若网闻时,在信息、语言及书法风格多元化的环境中,被冷落者必然加大张扬标新立异的力度,高举创新与探索的旗帜,走格格不入而入之路。尤其在审美情趣上,他们精心打造鹤立鸡群态势,凸显与众不同的追求。他们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比较理性,不是一味的拿来,更不是无力的依附。评价中国书法现状少了这个群体是不全面的。关于创新问题,应该说还是鼓励大于实践。魏晋以来,由篆隶而改型于楷行草类革命性创变之后,再也没有突破性的拓新。不破不立,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滋味。经济傍大腕与书法上的傍古腕相得益彰,借古代名人而出名,借古代大家而成家是继继承传统模糊化的寄生现象,谈不上继承与创新。行草创作面貌表现出对古人的依附与抄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舆论的赞许,有社会的笑脸,还有业内的绿灯。
如果展望一下行草的前景,我认为行草是当今也是未来书体的主流,中青年是今后书坛的希望。椐了解,中国书协会员将近8000人,8000人谁能走入前1000名?1000人中谁能走入前500名?500人中谁能跨入前100名、前10名、前5名?是那些靠综合素质滋养的人,是哪些研究问题、靠思想创作的人,是那些内练成功、具有良好修养素养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