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740|回复: 28

关于书法普及想到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关于书法普及想到的一些问题——读浪漫画家《书法普及任重道远》想到的
4 ~0 ~4 R( `. j" r: Y0 C % x( i0 _$ p) B* W" F( C

9 @5 @- X" p1 h7 g: |2 Q% Q
书法是否能够普及?

2 q. Y) U: z4 G& n* r书法的普及与流行哥曲的普及是否可以相提并论?
6 f+ p$ ~8 b8 `8 {+ C
书法的普及意味着什么?
$ o( g: ^" ]+ u, E
书法的普及能带来什么?
" h; O( }% a$ f# r7 q. Y
书法的普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Z" s% [' A2 Q7 _9 K* s( c
6 u6 q- `' p7 Q% Q# C- n) Y  G
按熊秉明先生的理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那么书法的普及是否意味着核心的解散?
* R5 Q( u5 e' O- _4 ^' y, m
或者书法的普及是否将会以牺牲中国传统中那美丽的人文精神为前提呢?

! h; x9 ~1 y7 J- U, @" u. m
现在专业性的书法教育是然借用西方美术构成理论在解析书法.所谓的普及性的书法教育比起古代仍相差很远,日常书写的基础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E, S& `6 A* F3 ?2 o& K: x
从事书法的门槛很低,只要会写字就好办,但书法欣赏,审美的门槛却又很高,以至当我们用专业的学术眼光进行审视时甚至看不清这道门槛,会发现往往是云遮雾漫,更多的探索者亦只能远睹其形,未能透究肉容。而一旦深入其中,又不自觉会有“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缺憾!
8 e7 ~  l% T6 O/ ?1 r
人类工业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对美的忘却及对改造自身精神情感的集体失忆,此现象如何分析与认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 S! Z8 _$ l3 ?) _" Q% v% h. x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裁培出来的一株花的话,那么这株花的根是深深的扎根在本民族的生活(我这里的生活指广义的生活)的土壤中,书法便是在其枝头开出的一朵奇葩。

& J; I7 z9 F6 z) W( J$ C6 A
关于民间艺人与艺术家还是职业的界定,并不是专业性的界定,有些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或许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还不能算是艺术家。而有些没有从事此行的人也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艺术这种东西有时如空气一样,不易把握。
6 {) U6 H* |+ Z( p3 ]. ?$ n# U" Q
关于新时期的文化被影视等占据了书法的空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性,我在《也说归程何处》中谈到:“美在新奇”,或是一方面。

2 Q: T0 }; P& G/ N

( J  K4 D! L; Y5 ]+ ^' n

4 V( T9 P) L% E

% c% N! _) `0 o; b: R$ h7 N, c% M( u$ {7 {5 ?, L7 L( K: Y

) ]6 E) S2 O) g/ D7 W[ 本帖最后由 吴建军 于 2007-7-7 11:25 编辑 ]
发表于 2007-7-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提的诸多问题,老朽思考了有年,要想搞清,还真不是一件易事。5 c2 R2 @2 V/ b
我多年前写过一篇拙文,不妨贴在这里,供讨论参考楼主不介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7 17:03 发表 9 _; d4 E4 r2 j) S1 t- q; M  `( Z0 F
楼主所提的诸多问题,老朽思考了有年,要想搞清,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 {/ G, b5 H% I" A9 \- }% p6 B我多年前写过一篇拙文,不妨贴在这里,供讨论参考楼主不介意吧?
) J& S; N+ c4 a: K* C- }; Q/ y$ R
您好,- J9 b4 e  O. m3 Y/ O( c3 {5 J
我在以上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是我在思索其他问题时想到的,也算思索有年了吧,) O$ F8 R! K% C5 M2 t
,确如先生所说,想搞清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q" ^! a# o! P/ h& y! W( L
我想前提是搞清楚一些子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可激发思考很多东东,不一定每个都能有完整的答案,但至少可以把思走进一步走向深度.
4 K$ M- `$ r) V6 b7 }' n当然不介意您帖来贵文,我也好好学习一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8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建军 于 2007-7-8 18:08 发表
6 c& a+ Y: w! L1 z( ^1 q% V4 V: ~, _- s
您好,
  O# u* K' u) E3 D6 \我在以上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是我在思索其他问题时想到的,也算思索有年了吧,
- Q1 s2 B# Q: j3 w4 H,确如先生所说,想搞清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 \  {5 D- r) A% g, G7 Z! t5 z
我想前提是搞清楚一些子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可激发思考很多东东,不一定每个 ...

6 Z9 R0 r- d6 a4 a0 _) x# F: }承蒙关照!共同讨论探索~em13 em2 还请多提意见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8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陈浩 观点 ] : 艺术书法 : 历史发展的当代责任

艺术书法:历史发展的当代责任
——关于普及与提高、大众与精英双向联系和区别的思考
   
      就当代书法的艺术事业的发展来讲,我们这个时代,从对书法的艺术资源的拥有和共享,到书法的艺术美学思潮的活跃和传播,可以说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学术民主、艺术开放、创作自由的大环境,成为当下无可置疑的现实存在。
    然而,面对当代书坛,却让人产生不容盲目乐观的忧虑和反思。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书法的复兴,是与新时期“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同行的。初始“百废待兴”,书法也不例外。曾几何时,我们还为书法的“青黄不接”局面发愁,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书法的普及已不成问题。接踵而至的难题是:何以能将书法提升到无愧前贤及与时代相匹配的历史高度。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谈论还为时尚早。我想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当代人没有胆量和能量,“英雄气短”要准确些。“是什么阻碍或制约我们向更高层面前行的步伐?”,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最为主要:即与“小成则止,小富即安”的小农封建意识不无关系。满足于普及层面的大众书法,加之把写字当书法的传统观念误区的根深蒂固,对书法的艺术理论科学成果的本能拒斥。导致“泡沫”效应,低水平徘徊,也即在情理之中了。
    关于书法普及与提高的话题,是现代书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是政府文艺主管部门工作的社会职责。所谓“在普及中提高”或“在提高中普及”的说法,只是机械认识论的泛化语境。若深究之,“普及”仅是“大众”行为,而“提高”才是“精英”所在。此判断如能成立,说明普及与提高虽存在一定联系,却是不同性质也互不相容的两码事。比如说体育,如果仅仅只有“普及”层面,就无法在国际比赛中与对手抗衡。精英人才的培植生长,是普及层面所难以达到的。也就是说,精英人才的生成养育,是提高层面的事情。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通理。可是,在书学界却变得模糊不清,甚或本末倒置、是非混淆。
    当今书坛,书法家满天飞(就连少年儿童都要称小书法家)的现象,也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只要你加入各级书协,或参加了书协举办的一两次展览,便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书法家。或能在媒体上发表作品,或有能力出集子、办个展,也就是书法家。还不包括那些自封的书法家。至于够不够书法家的资格,是不会有人追究的。从大众普及的角度看,确实是件好事,这么多的“书法家”,表明当代书法的“繁荣昌盛”。至于后人、识者怎样看待这些书法家,只有天才知晓呀!只好就这么着吧!谁叫书法不象体育那样有硬性指标呢。
    无可否认其中存在利益的驱动和名誉的诱惑,以及大众对书法审美的表面化和对其艺术的丰富内涵知悉了了,致使追逐虚名、制造假象、猎取实利的不择手段的非艺术行为不断获得成功。这种“假冒伪劣”、“招摇撞骗”行径的蔓延,导致的却是学术丧失、艺术消解、审美庸浅的迎逢世俗之丑陋心态和时风日下之悲哀恶果。但要站在书学的理论立场和时代的责任感高度,难道我们能够心安理得吗?能够继续维持这种“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混乱现状吗?对这种现象的批评(批判),并非否定“普及”的意义,只是认为这种不分普及与提高、不分大众与精英的状况,是书学的理论缺陷和时代的历史遗憾。这种情形,恐怕在其它艺术门类中是无法存在的。不仅侵害了书坛的健康发展,而且贬损了书家的高尚称号,降低了书作的艺术品位,混淆了工艺与艺术的学术界限,误导了创作和审美的价值取向------
    为此,我觉得应有足够的理由,于书学理论上对大众书法和精英书法加以分析、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大众书法属于实用书法(写实书法)范畴,基本上处于写字的层次,顶多具有工艺美术性质,包括“馆阁体”书法,也包括古代各历史时期的“实用字体”书法,还包括所谓“小楷长卷”书法等;而精英书法则属于艺术书法(写意书法)范畴,其具备艺术规律所要求的一切“共性”本质特征,当然还具备自身的特殊规定性质,以区别其它艺术门类。作不作这种区分,意义大不一样。在此以往,正是未做这种区分,使得众多问题长期困扰我们而难分难解、难解难分。
    将书法定位在“写意”的艺术层面,把“写实”从艺术书法中剥离出去。是书学理论包括书法创作“现代转型”研讨的主要议题。所谓现代书法的艺术发展的真实或真正的含意,就是指艺术书法或写意书法或精英书法的发展、变化、创新。高雅的艺术由高雅的人创造出来。精英书法的创作要靠书法精英来完成或实现。离开人的文化素养、学术品位、艺术观点、审美理念、创作思想等主体境界和情感基因,仅从技术或技巧层面去谈论书法作品的艺术性,是不可思议,也是难以想象的。所谓“书品与人品”关系问题的争执,实质上是“艺术与政治或道德”的关系问题未被搞清使然。这当是另外的复杂话题。不过可简言之,会对阐明本题有所帮助。美学中有过“美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结论是:美没有阶级性。引伸到艺术域内亦即同理。精英人物不一定是书法家,反之,书法家必然是文化精英。精英的政治立场或道德观念与艺术立场或审美观念没有同一性。也就是说,作为精英,是不是书法家?能不能写出精品佳作?并不取决其政治立场、道德观念及社会地位等,而是取决于艺术立场、审美观念及创作实力等。诚然,书法精英必有一定的“求真向善”的政治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规范,亦即社会属性。因之,在此意义上,书品又受到人品的抑制和彰显。只有书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精英,创作出真正的精英书法。
    总而言之,发展艺术书法的当代责任,历史性地落入书法精英的手中。时代为我们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外部环境,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书法作者自我的选择和把握。要想成为书法精英,必须得有精通“技进乎道”所要求具备的相关条件和丰厚内涵。虽说艺无止境、道无止境,对大智慧者说,却能在“无止境”的努力追求当中,达到艺术的充分自由和时代的历史高度。古贤已有先例,今朝未尝弗能!分明是自己的“井蛙之天”,却埋怨古人创造了书法的艺术高峰,遮挡了今人施展艺术才华的出路。在崇高而神秘的艺术面前,是做书法的奴隶?还是做书法的主人?书法的奴隶必定于无情的历史进程中湮灭。书法先哲的艺术成就只能代表过去,现代艺术书法的高峰,必将在勇于和善于攀登的书法精英群体中崛起。否则,我们就愧对所生活的这个伟大的创新、变革时代,也愧对后人且无颜向他们有所交待!
(此文投稿被纸媒枪毙)
2004年元月定稿
2007年春节发于<书法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专业性的书法教育是然借用西方美术构成理论在解析书法.所谓的普及性的书法教育比起古代仍相差很远,日常书写的基础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7 G5 m( i+ x( o2 a* C吴兄很简单的话语道出了现代书法发展的大问题,普及不是坏事,但必须保护书法的精神内核.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8 18:38 发表
. j% U! f- P2 Y) Z
: _, ~( I$ }# Y- C0 V: M3 ?. E承蒙关照!共同讨论探索~em13 em2 还请多提意见哦!
+ a: [! ~  M! c) N; ]; t
感谢您赐大作,文字太多,容我晚些时候,打印下来读,再谈感受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7-8 19:02 发表
- f% U3 b2 C' d8 t3 ^( e8 M# ?! H- k; ~现在专业性的书法教育是然借用西方美术构成理论在解析书法.所谓的普及性的书法教育比起古代仍相差很远,日常书写的基础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J; Y" o2 Q5 ~: K; J( j
吴兄很简单的话语道出了现代书法发展的大问题,普及不是坏事,但必须 ...
% U* t- j/ H0 }2 C/ i( A
谢谢您夸奖,我要飘了,呵呵em13
' v4 ^- W, T6 p( S( ^2 t& l不过细想一起,我的思考还是很粗线条的,请多多指导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先生大作,
$ U. i- Y( ]4 i7 Z并做了一点笔记,: O' i2 @9 b( |+ u2 Z7 }
先打出来部分,请教.
9 I0 ^8 ^) _0 |! g8 D. d+ r
5 q7 H& T( D; n8 [$ t1 p. D5 X, Q    艺术书法:历史发展的当代责任——关于普及与提高、大众与精英双向联系和区别的思考 % @6 E5 i* C6 H
关于当代书法发展的大环境:陈文说:“从对书法的艺术资源的拥有和共享,到书法的艺术美学思潮的活跃和传播,可以说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些的确是当代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是我们与古人的不同,但至于说到对艺术的利与弊,我认为宜做深放研究为宜。如信息社会促了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开放,个性的多元,人生的彰显。但艺术中所要求的那种“势”,人在一种状态中长久而生而蓄的“势”,即传统中所谓的“养气”。由于社会的丰富与多元,诱惑增多等原因,似乎较古代反倒不及。这是否是艺术史的“二律背反”呢?亦可做深入研究了。[补一]
% w3 ^; Y: Z  a! F6 r- Q8 c
' A8 Q+ p3 P9 N8 x[ 本帖最后由 吴建军 于 2007-7-17 14: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