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首谈“剽窃案” 回应:农民画家自我炒作" h8 I' p, l* \. q3 v* ^% S8 D
- N5 V; O0 J3 E( _# \2 {8 ^
( B2 z% ?, W( E# U3 \0 u' m" d: W郑维江的作品 8 Z! t2 Q1 |8 ~3 ^2 \( C" u
$ q' z7 q( n8 _7 c, i/ ?. { 贵州农民画家郑维江状告艺术大师吴冠中“剽窃”其“独创”的“文字画”,并于日前由北京丰台区法院受理。
7 B+ M# x0 H& }! L% Y' @' I) k |$ {# ^4 [) m, {- H3 t
郑维江:曾寄照片请教' v$ ?% S, I' U2 C, O
! m4 I# Y6 c1 | 郑维江在起诉书中称,他于2001年陆续创作了《白日依山尽……》和《无题》系列等美术作品,并于2006年2月起陆续在书法江湖网、书艺公社等网站上公开发表。郑维江称自己作品具有独创性,是一种“独创模式文字画”。郑维江说,他曾在2001年冬季用挂号信方式给吴冠中寄过一些包括此类“独创模式文字画”作品在内的作品照片20余幅,向吴冠中请教,但此后并未收到其回复。郑维江说,2007年3月份,他在《中国书法家论坛》网上看到一个主题为《开眼界:是书法?是绘画?吴冠中的杰作》的帖子。网上称吴冠中独创了此模式的文字画。郑维江浏览后认为,吴冠中于2005年至2006年创作的文字画《画里阴晴》《霸王不别姬》等作品,与他的“独创模式文字画”在作品观念和手法上完全吻合。郑维江一张状纸诉至北京海淀区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吴冠中就剽窃原告作品并宣称独创一事,在《美术报》上公开赔礼道歉,还事实真相。由于吴冠中的住所地位于丰台区,先前受理这个案子的海淀区法院已将案件转至丰台法院。目前,此案正在审理当中。
0 z# e- l, k5 @% S7 B& V
. ]0 l: P+ V0 k0 V4 n4 v 郑维江还在中国书法网上发表了《我不想再沉默的理由》的帖子。帖子介绍称,郑维江是东方美术馆艺术顾问、中国晋唐书画院顾问、中国硬笔书法协会A级会员。
( U0 N% K+ {7 \4 U8 Q1 \; Y7 n
) P( f3 b; l9 f, T4 g' z 吴冠中:对方自我炒作# _2 u7 U- y) t; ?0 K+ @8 j
) d& d) S$ M% _' I0 K 昨晚,记者拨通了吴冠中的电话。吴老说,他对此事感到啼笑皆非。他没有看到过郑维江的信。他说:“对方的信是寄到清华大学。我几乎不理会寄到大学的信件,寄到那里的稿费也懒得去取。熟悉我的人来信都会寄到家里。寄到大学的陌生来信我实在没有精力去处理。而且对方还将清华大学的地址也写错了。”
7 b0 F* h) A9 i) Y: u6 ]* \% B8 m6 `/ j% ^
吴冠中说,将书法和绘画融合的创作方法,并不是什么新鲜而独特的事情,早就有艺术家探索过。自己也仅仅是探索者之一。
" s9 m; [, b/ l5 ~% S$ J! A
2 q& a9 S# V1 B2 R% l. ~6 z& R 吴冠中认为对方这样做或许是出于自我炒作的需要,也不排斥有人怂恿。他将此事全部交由律师来处理。, ]" p5 Q3 Q; U
7 d" U7 d5 w3 V2 P: Q 众网友:各有侧重不同
" w2 c/ ]2 j3 W. F2 h( `
6 i3 a z( y) p" c! }- b( x* q 在网站上,有不少网友对此事进行了议论。郑维江本人也在网上发表了《我不想再沉默的理由》的帖子,并与网友对话。一网友对郑维江说,你和吴老的侧重点不同。吴老深谙中西方画理,经过长年实践,已经在他的笔下出神入化。虽然这几幅作品有汉字出现,但也表现了一种绘画性!你的作品中还缺少绘画的某些要素,如形式中的层次以及符号之间的对话……所以说你们的侧重点不同是因为你们的经历和底蕴不同。吴老是用“减法”来表达作品,而你用“加法”去添加作品。岂知在艺术中减法比加法更难把握。当然,你们的作品有相同之处,但那是乍看上去的相同,而不是内在的!郑维江在网上也表示了对吴冠中艺术成就的尊重,并坦言“我的有些画还受过吴老的启发”,“我的创作首先受吴老的都市水墨构成启发。然后我创作了一批以文字为题材的作品”。网友“冻云”说:“说抄袭过了吧。你的绘画语言借用吴冠中的,这算抄袭吗?”
1 I" ]# q5 m0 H+ g$ \' I b6 f& K0 o( l
' @& Q. U" R" Z r
吴冠中作品' O" D- u! a1 k& `& N/ m# P* o&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