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汪胜寒

[讨论]创意砚池(关于砚池的探讨与思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8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创意砚池(关于砚池的探讨与思索)

再来欣赏这两方仿古砚.一是井字砚,二是石渠砚.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8-22 06:52 编辑 ]
井字砚.jpg
石渠砚.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8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好,言之有物,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悟堂主人 于 2006-8-18 20:03 发表
这个帖子好,言之有物,拜读了。

:)

     欢迎光临!!!欢迎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志 于 2006-8-4 11:36 发表
的确是老兄的个人看法,后两方砚做的相当成功,关于池大池小的问题我看很难成立,毕竟砚是使用之物,堂大必然池小.如果仅仅为了好看,把池开大,而堂便小了,实用上就落了个尴尬.而且我也没觉得池真的偏小了,说 ...

嘴大小的问题没看懂,哈哈。同意阿志兄关于砚池大小的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汪胜寒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汪胜寒 于 2006-8-5 22:46 发表
古人为啥要用那么超厚的料子做一指插手砚呢?

        有人说,挖插手是为了减轻砚的重量,我想这点不成立,因为可以用薄的料子.

        又有人说,是为了拿的时候方便于手指的插入.这还有点道理,但不是真正的原 ...

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创意砚池(关于砚池的探讨与思索)

71楼的这两方仿古砚里的砚池和砚堂与古徽建里"天井"下部的那块露天空堂有些相象.当然这两方砚本身又有一些差别.

“天井”是指徽派建筑里,在屋内可见的露天部分以及垂直而下的空间与那片石板铺砌的露天空堂。这块露天空堂四周环绕水沟,中间平整的高出.徽州民居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房屋都设有“天井”。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同徽州的经商传统也有很大关系。按风水理论,水为财之源。经商之人,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使外来的雨水顺着水枧纳入天井里,流向屋内,名曰“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

在天井下,仰头看天,一根光柱顶于天,立于地。想起古徽州男人,从小在这天井之下苦读诗书,渴望长大后象这天井中的光柱,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样想着,耳边似乎真的从幽远的世界中传来诵读的童声,这稚嫩的童声顷刻间演化成冲天的光柱,冲向苍穹。阳光下的天井便给人一次强烈的震撼,心灵深处的洗礼。

注:本文有贡献资料来自 百度搜索"天井".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8-20 22: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汪胜寒 于 2006-8-11 10:06 发表
砚池的位置一般在上方或左面等等.它的创意与砚的美感关系密切.

61楼的砚池在创意上,作者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一桠梅枝将此砚池一分为二,左小右大,大小不一.
三枝梅梢,分布均衡,往左下与往右上的均衡;往右下的梅 ...

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悟堂主人 于 2006-8-20 16:35 发表

嘴大小的问题没看懂,哈哈。同意阿志兄关于砚池大小的观点。

:)

               欢迎开兄开心的聊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汪胜寒 于 2006-8-20 17:51 发表

:)

               欢迎开兄开心的聊砚!!!

谢胜寒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创意砚池(关于砚池的探讨与思索)

石渠砚

方形或长方形者,名曰石渠砚。石渠者,得名于汉萧何所造用于收藏入关时所得秦之图籍的楼阁,其下砻石为渠,故名石渠阁。

对以上这一说法尚有疑问:   砻石为渠是个啥样?

     "砻"在<<新华字典>>里的相应义项为:  去掉稻壳的器具.
                                                     

“石渠砚”作为领衡一个流派的砚式应是广义的,以渠状砚池围绕砚堂为其特征,除“石渠”本身可有正方、长方砚形外,还应包含如环如璧的圆形辟雍砚式(如下图)。故此类砚式无论或方或圆皆以砚堂四周有渠可走水,亦可多贮墨。多贮墨,是实用砚最为主要的功能。

上面这个说法也有些疑问:

                     1.正方、长方石渠砚为何砚堂上方边上有一处凹槽呢?  

                     2.而圆形辟雍砚式的砚堂外围线上好象是没有这种凹槽的,

                        那么圆形辟雍砚属于石渠砚吗?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8-22 06:59 编辑 ]
南北朝三足石渠砚.jpg
清代澄泥石渠砚.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